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1 06:29: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鸽巢原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1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鸽巢,看每个鸽巢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

  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

  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鸽巢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鸽巢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2

  鸽巢原理是数学广角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想办法,最后总结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扑克,去掉大王和小王,在学生面前变魔术,我对学生说:“我随意抽出五张牌至少有两种牌是花色一样的。”有的同学半信半疑,有的同学说同意。于是我找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实验,实验的结果和我是一样的。于是我有说:老师叫的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把5支笔放入2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

  在这节课里部分学生判断不出谁是“物体”,谁是“抽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下些功夫,以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授知识。课后还要让多做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3

  鸽巢原理是数学广角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想办法,最后总结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鸽巢原理教学反思。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扑克,去掉大王和小王,在学生面前变魔术,我对学生说:“我随意抽出五张牌至少有两种牌是花色一样的。”有的同学半信半疑,有的同学说同意。于是我找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实验,实验的.结果和我是一样的。于是我有说:老师叫的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把5支笔放入2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在这节课里部分学生判断不出谁是“物体”,谁是“抽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下些功夫,以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授知识。课后还要让多做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4

  鸽巢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数学原理,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的由来,并通过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模型化地研究,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会证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会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目的。

  本课教学时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巧设悬念

  通过猜月份相同这个情境引入,一是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三是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初步理解“至少”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渗透“建模”思想。通过学生独立证明、小组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相互学习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通过说理,沟通比较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只研究一种方法(平均分的思路)就能断定一定有“至少2只笔放进同一个笔筒中”这个过程主要解决对“至少”、“总有”“平均分”这些词的理解。再通过摆或假设法继续发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抽象出算式,并在观察比较中全面概括、总结抽屉原理,建立起此类问题的模型。

  三、鸽巢原理的由来

  数学小知识鸽巢原理、抽屉原理的由来,采用了微课的方式呈现,向学生介绍了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和他的“抽屉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本课所发现的规律和15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的一模一样,增加探究的'成就感。同时了解到鸽巢原理最初的模型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一些数学文化气息。

  四、解决问题

  通过举例、解决问题,开阔学生视野,回归课前,回归生活,通过不同类型题的设计,让学生灵活运用此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数学广角内容,也叫“抽屉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反思如下:

  1、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游戏,但是现在已有两个,你们说最后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个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

  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测、尝试、验证的过程中逐步从直观走向抽象。在例1中针对实验的所有结果,在学生总结表征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你还可以怎样想?”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我引导学生借助平均分即每个笔筒里先只放1支,这时学生看到还剩下1支铅笔,这1支铅笔不管放入其中的哪一个笔筒,这个笔筒都会有2支铅笔。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的理解。

  最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操作,讨论诸如“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的问题,并不断改变数据(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让学生继续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1)支铅笔放进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注重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鸽巢原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03-23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07-02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07-04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2篇)03-15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02-05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07-26

抽屉原理的教学反思08-23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02-19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