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1
《金蝉脱壳》一文,紧紧扣住一个“脱”字,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运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摹了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景象。读文本知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在导学过程中引导的比较详细。同时由于“脱壳中”这部分,观察和表达顺序非常好,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文章这部分的写作特点,并出示一个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本部分所领悟出的写作特点进行评价,分析优劣以及改进办法,较好地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导学设计。
如果说对第四小节的'学习是扶的话,第5小节的学习,主要是在第4小节指导学习的基础上的放。在这部分的导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了解第5小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次朗读来体会变化的神奇。
最后,引申义的导出是通过小图和大图的变化来实现的。通过对小图大图的观察结果的比较,自然引出引申义。
然而,在教学过后,才发现,本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的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原本较多考虑的学生活动,由此而被压缩的太少,学生的课堂自动明显不足,尤其是课堂上的悟读部分太少,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致于教师的主体过分突出,喧宾夺主。
2、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揣摩,获得体验的过程不够明显,教学的生成落实不够。
3、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简单,标准也缺少维度。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难以调动。
4、与《导学案》的切合度也不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应当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当堂检测,以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深度。
不足很多,从不足中使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学生参与了多少,生成了多少。如果导学设计,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活泼主动地发展生成,即使流程再工整,课件再漂亮,导语再诗化,也算不得是一节好课。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状写动物的文章,结合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因此学习写作方法并且掌握如何将作文写具体写生动?这应该是教学此文的重点吧。
如何教学突破重点呢?我分了几步走:首先,我帮助学生理清了叙述顺序:蝉背——头——六只脚——蝉尾,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由此,暗示学生,作文这样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写具体?接着我出示了一组动词:抽搐、裂开、露出、钻出、抖动、伸着、向后仰去、向前扑来、抓住、用力一抽。请学生边对照课文边描述整个过程。可这样描述还是不能写具体,我又出示了一组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色、淡绿色、深绿色、灰白色、棕黑色。请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到颜色的变化,在进行描述。除此以外,课文对于动物的形态描写之感动也可以感悟一下,如以“蝉尾出壳”为例,可抓住“使劲”、“敏捷”“用力”、“又白又嫩”这些词语来感悟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以上三步,层层设置,使学生逐渐感悟课文写具体的方法。最后,进行生动的复述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感悟“神奇”与复述课文要进行重点训练。
课文为什么能写具体呢?教学课文时,可以紧紧抓住“聚精会神”这个词语,使学生了解到“认真观察”是关键。这一步可放在教学完“金蝉脱壳”整个过程以后。
课文中“金蝉脱壳”所引申的'另外的含义是否要讲一下呢?我认为这不是重点,可以不讲,当然如果学生能理解可以拓展一下,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一、透过“艺术品”这个词语,了解供人欣赏具有的外表的术品的诞生需要一个细刻、呕心沥血的过程,而蝉儿由一只地下只会爬的虫子变为美丽的会唱歌会飞的动物也需要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二、结合课文第一节中“脱掉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这一旧一新两个字,了解蝉儿已完全改头换面,这正是军事上“金蝉脱壳”之计的引申含义。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3
仔细品读叔叔说的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我觉得蝉脱壳的过程很神秘,因为它们要到夜幕降临以后才脱壳。
学生2:是的,我可以从“偷偷地中体会到。
学生3:我知道它为什么要偷偷的,因为它脱壳的过程如果被人打扰了,它们将终身残废。(他的话马上引起了共鸣,其他同学露出赞同和兴奋的神情,)
学生4“老师,我觉得“钻”很好,体现了它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
老师:你的意思是他用词十分准确,因为从下面上来所以用钻,是么?
学生高兴地点头。
学生5:我觉得蝉儿很灵活。从“钻”“爬”可以看以看出。
学生6:我体会到它的衣服很漂亮。因为衣服是华丽的
老师:那我门一起看看它那件华丽的衣服吧,找到相关的句子。
出示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练习朗读。
学生7:老师,我觉得蝉很期待脱壳。从就字中可以体会出来。
老师:哦,我们知道蝉儿在脱壳之前得度过多长时间的幼虫学生涯?
学生:四年!
师:是啊整整四年的等待才能换来这美丽的蜕变呢!也许这里该有它的期待吧?同样期待着的还有谁啊?
1、课外阅读真的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回想去年的木讷,茫然,真不敢相信他们有一天也会时不时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有时甚至能够介绍我所不知道的知识。我想是课外阅读滋养了他们,让他们也获得了灵动和深度。
2、教师在课堂上要克服急躁的心理,要给学学生足够的`时间沉思,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以前,我看了很多精彩的课例,然后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和自己学学生比较,往往会越比越着急,甚至会忍不住动怒。其实,语文学习是一个用文火慢慢熬的过程,哪容许来得了半点急功近利呢?往往越着急越糟糕,倒破坏了课堂的气氛。不如给学学生足够的时间慢慢品悟。所谓的教学进程只有促进了他们能力的发展才是有效的。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4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叙述了“我”揭开金蝉脱壳秘密的经过,富有情趣,学生很感兴趣。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轻松。
在读了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然后让他们说说你找到金蝉了吗?有的孩子把蝉壳说成了金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脱壳过程”为一条内在的主线,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内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学时我集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1-2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及壳。
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我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尽可能引领学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
第四、五自然段,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圈出有关词语,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且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根本没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我相机播放了金蝉脱壳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由于画面不是动画,过程不够生动。
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学生不仅欣赏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整堂课的学习应该说还是较满意的。
“壳”这个字在课文中有两种读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读qiào,在什么情况下读ké,一开始我也拿不准,于是查了字典,还翻阅了一些语法参考书,知道ké有口语色彩,所以书上除了“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其他都读ké。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5
《金蝉脱壳》一文所描述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神奇有趣的现象,平时不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是很难看到这一奇特景象的。同学们也一样,几乎没有人见过。根据文章的学习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其奇特神奇。我想,光靠文字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的。于是,在课前,我查找资料,上网寻找合适的课件和动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
教学第一自然段,我指导学生抓住句子“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因为这句话不仅简要概括了金蝉脱壳的过程,还很形象地描述了金蝉脱壳的实质。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金蝉脱壳的时间(傍晚)、环境(树上、枝繁叶茂)以及即将脱壳的蝉的外形(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同时,较为具体地描述了金蝉脱壳前的情景。
文章的第四、第五自然段是重中之重,我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边想象蝉脱壳的样子,圈画出关键的字词。学生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很浓。我一边巡视一边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许多同学都不太理解文中对“蝉尾脱壳”的描写。(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这时,我开始播放先前找到的课件(可惜不是动画),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带上先前的思考与困惑,对课件中展示的脱壳过程有了清楚认识。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蝉脱壳的过程时,自己还是说的太多,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同时这也是一篇状写动物的文章,结合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这篇课文应该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因此学习写作方法并且掌握如何将作文写具体写生动作为教学此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如何将蝉脱壳的过程写具体,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写作手法,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后,可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重点观察动作,模仿本课写法,写观察日记,为习作2的写作做铺垫。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6
《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在读了课题之后,我让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然后让他们说说你找到金蝉了吗?有的孩子把蝉壳说成了金蝉,有的孩子把出壳的蝉儿说成了金蝉。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这时,我让孩子们结合第三自然段中对金蝉的描写:“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再判断自己说的对不对,大家都摇头了。在这一关键时刻,我出示了一张金蝉的图片,学生们都不禁惊讶以来:“噢,原来这才是金蝉呀!”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观看蝉脱壳的过程,大家一致赞同。我们便随着作者一起上了那棵树,亲眼目睹了脱壳的过程。第四、五自然段,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圈出有关词语,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且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根本没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我相机播放了金蝉脱壳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由于画面不是动画,过程不够生动。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学生不仅欣赏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整堂课的学习应该说还是较满意的。
【《金蝉脱壳》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蝉脱壳教学反思03-15
语文的教学反思03-21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语文教学反思08-02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09
语文叶公好龙教学反思03-29
语文《酿》教学反思03-29
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3-29
语文狼教学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