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主要是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启发思考的训练,鼓励孩子们创新,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在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过程,让孩子们尽请地讨论,然后分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样时间很快,下课铃声就在不知不觉中响起,完成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虽然孩子们上的非常轻松愉快,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由于这节课讨论时间过长,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对这一点我有点遗憾。
让孩子们懂得《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这个我没有时间在仔细地询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可知,这是我讲这节课的一个短板。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2
今天我执教了《曹冲称象》一课。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一、读什么,怎么读。
指导朗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的这节课却只重视了“读什么”,忽略了“怎么读”,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例如: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可这么读的目的在哪里呢?显然学生读书是盲无目的的。原因就是我缺乏了对学生“怎么读”的指导。课后我对这部分内容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进行了思考: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议论”的语气,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对“议论”一词的理解。指导朗读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学生才会对朗读有兴趣,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二、悟什么,怎么悟。
“悟什么”就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从文章中明白道理,爱到启发。也就是教学的.情感目标。《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我在这节课上的拓展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三、练什么,怎么练。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却重视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识字,遣词,造句,说话,写话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还是不够的。有几个重点的词语没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如果当时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一说句子就更好了。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3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4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教学中,我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5
《称象》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议论后,积极思考,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问“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来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是谁称的象”“最后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兴趣、更积极。
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的能力。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直接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疑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变化,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
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可行,为什么?然后在学习完曹冲称象的方法后,让学生把曹冲的方法与官员的方法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了官员的方法不好,“造大秤”的方法不可行,因为没有人能提起这么大的秤;“宰大象”的方法也不行,因为这种方法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大象却死了。而曹操的方法不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还保全了大象。
3.不足及改进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本学期一个训练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渗透。可以由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的意思入手。而本课概括官员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步骤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自己没有抓住,依然是有老师包办代替,直接总结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6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一位学生在曹冲称象方法的基础上,又做起了一种设想:曹冲的父亲曹操手下有百万兵将,如果曹操下令让士兵充当石头,省去搬运石头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吗?又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万一船上装满了人可还不到不了划线的位置怎么办?
与其这样,不如弄来一群小象,没有小象可以弄来一群牛,让它们充当士兵,因为一头小象或一头牛的重量会比几块石头或几名士兵重量的总和要重。”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回荡,赞赏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发言的学生,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何等的激动!这是多么大的推动力!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7
成功之处:
有的放矢,向三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透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还有,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改进措施: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8
《曹冲称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接着……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现在让你来称大象的重量,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一名学生提出了他的新方法:用跷跷板来称大象的重量,一边是大象,一边是人,当跷跷板平衡时,人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9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启发:“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班里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我乘机导入:“你说得很好。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0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在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和曹冲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
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官员们的'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都很重,。曹冲用石头称象,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土兵代替石头称。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激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间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学生的潜能就能在学习中被释放出来。我们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1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2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进行填空练习,再试着背诵这一段,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3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爱动脑筋想出了称象的方法,突出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在课程导入,我出示了大象的图片,简单的介绍大象的种类以及分布,学生听得很认真。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以下大象,同学们用“又高又大”“强壮”词来描述,那么我就顺势说出:那这么大的大象,怎么知道它的重量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引出课题。
在讲授生字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特殊笔画的书写,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又快有正确的记忆生字,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的方法,更好的.认识生字。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称”和“秤”这两个字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写错,是我在课堂上的将字进行区分和说明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把容易弄混的字进行着重讲解和加强练习。
在具体引导学生说出曹冲的办法时,我试图让学生自己复述一遍,可是在陈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很不好,然后就用图片作为引导,这样子学生可以根据图的提示一步步分析课文。
纵观我的课堂,在课堂组织方面还不是很好,好的习惯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以后我会尝试着新的方法来着重培养学生上课的好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4
在本次语文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称象》这个课题。在反复阅读文本和查阅资料后,我发现本课主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生字的识记,一是掌握曹冲称象的步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识字量少,这篇课文又是在教材的后几个单元选择的,前面应该认识的生字和掌握的学习方法都被跳跃而过,而且两课时的内容要在一课时解决,时间上比较紧迫,难度很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几易其稿,直到临比赛又对教案做了调整。最后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深深的松了一口气,我没有拖堂。这次我挑战了低年级教学,效果基本令我满意。
识字教学环节,是我最头痛的。本课生字数量多,字形复杂,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比较少,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是这节课我要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临上课前我又改变了思路,把对生字的常规识记改为一下全部呈现,直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生字,还有那些生字存在识记困难。从而直奔难点,从难处下手,节约时间。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这一设计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在这课的阅读教学来看,指导学生掌握曹冲所述称象办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让学生当我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叙述中我先来演示曹冲所说的方法;看完演示后,我又要求学生仿照我的样子,用“先……再……然后”来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曹冲称象这一部分内容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演的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请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模拟曹操和小伙伴的不同身份来夸一夸曹冲,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并自己体会到曹冲给他们带来的启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呈现。
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心去准备,但每一节课结束后又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遗憾,这或许就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吧!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课堂效果也还可以。但是本课叙事性很强,教学中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朗读是我最大的困惑。愿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把课上得更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欢乐!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5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整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来,结果告诉我学生们都掌握的不错。第二自然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大臣们都在讨论大象的重量,可见称大象的体重是很难的问题。第三自然写的是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是要造一大秤,这种方法行不通。曹操对这样的回答不满意。第四自然段讲曹冲称象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快的在原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首先是把大象赶到船上,其次是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次是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沉到画线处为止,最后是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就是结局,曹冲把这个难题解决了。通过这五个自然段的讲解,要让孩子们明白遇到难题要勤动脑筋,善于观察。
在设计这课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同学的差异性,尽量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性。课后习题第三题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难度的,通过发现两个句子的不同,再说这个词语好在哪里。对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教孩子们好好观察这两个句子,学生们的眼睛是敏锐的,立刻就知道哪里不同。比如说:“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为什么用才呢?为了突出表现曹冲的年纪小,通过这样对比学生就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第四自然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内心。只是依据曹冲来设计问题,因为问学生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我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身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这样过程,就可以完成课后第二小题。今后我在备课的时候还是要在教学用书上下很功夫。整个课堂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看到几个同学发言的很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2-21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1-12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02-05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1-22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0-25
《曹冲称象》优秀教学反思05-19
(集合)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6-18
【热门】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6-15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推荐】06-15
(优)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