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种长期行为,绝不能一暴十寒。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在今后的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要加以体现。因为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有动手写字的内容,因而都有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正确握笔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①要有耐心与毅力,去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②要从小处抓,起点不妨低些,眼睛向下,固本培元,但又要严格要求,扎实有效。③要注意将写字习惯与日常的作业结合起来。单纯练习比较枯燥,与日常的作业,课堂、课外等活动结合起来,化整为零,潜移默化;④要全过程贯穿习惯培养思想。不仅在三年级这个特定的`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贯穿写字习惯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不能让学生把写字习惯当作一种制约,而要从心理上普遍认同,乐于接受,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因而,教师要适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线索与空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写字有关的知识;如鼓励学生去认识不同的笔,收集“文房四宝”的知识,也可以开展欣赏书法作品的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与深奥。
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但又是一项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财富。在这项获取财富的工程中,教师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2
与课标实施之前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堂气氛、学习参与、师生互动等教学因素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在实践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注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许多体育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出现了无序、放纵等不良倾向,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以为,由于室外运动、身体状况等特点,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其重要。就小学生而言,体育课堂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一、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和情绪波动大,注意力容易分散。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动排除干扰,自觉维护学习状态。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课堂意识,让学生明确体育课也是一项严肃的学习活动,也有课堂纪律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体育课堂常规训练。课堂常规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规范,也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相互约定。所以体育课上教师应带头执行课堂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作出表率和榜样。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课堂常规训练,要让遵守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成为体育学习的自我规范。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3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4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获得新知识,而且学会如何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须使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而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则必须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通常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这一环节,例如,学习“认识几分之一”时,我从学生的熟悉的实物入手,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四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如果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又该怎样分?从而引出二分之一这个数,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利措施。
二、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困难学生被动、消极的旁听。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我是这样做的: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问题信息,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全体学生都有动口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全体学生都能表达自己意见的情境,比较简单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说,较复杂的问题让优等生说,再让差生说,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副卡片,让全体学生用举卡片的方法来做判断题或是用手势表示,学生做出判断后再展开讨论。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时,要尽量是最初的几个发言者是意见不一样的同学,以促使其他同学从中思考、辨析,防止一些模糊认识掩盖在一边倒的“同意”声中。使全体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教师提问题,要尽量提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思考余地的,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跳跃”能力,设置“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之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内容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确定练习的层次,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设计练习还要考虑习题难易适度,要使中下生“吃得消”,优等生“吃得饱”,各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例如,“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我就是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参加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识,通过实践、观摩、操作、思考,终于发现长方形面积公式,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激发认识兴趣,使参与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机会,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5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从学生个体习惯的角度来看,习惯的形成是由外显认知阶段向内隐的自动化阶段的转化过程。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过:有思考,才会有触动;有触动,才会有行动;许多的行动才能积累成一点点的习惯;许多的习惯才会积累成一点点的传统;许多的传统才会积累成一点点的文化。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习惯的获得,离开了学生主体的主动思考与行动是不可能形成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监督,但又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他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行动、再思考、再行动而逐步形成的。古人云:"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就是这个道理。本着思考有所得、实践成习惯的指导思想进行本册习惯内容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写字习惯不光是学生个体的行为,它更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负载着文化的传承之责。以写好毛笔字为例。毛笔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有了丰富的文化的积淀。因此,认真写毛笔字,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更要让学生在认真写字的过程中逐步热爱汉字,尊重汉字,从情感、态度上对中国文字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在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同时,了解祖国文化历史,感受方块汉字形体的美与书写的奥妙。从写字的文化传承功能上去审视写字习惯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应是"三维"并举的。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6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常常存在一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安排自学环节,让他们自学的愿望。
其次,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受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再次,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7
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苏教版最具特色、常抓不懈的习惯教育,虽然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开学伊始,就对学生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确实是让每位工作者费劲精力的事。
这个学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和书写的姿势,培养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从使用铅笔过渡到使用钢笔,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练写钢笔字。从学生们的暑期作业来看,大部分同学字写得还不错,只是对铅笔的依赖太重,还是不能够很好地向使用钢笔转换。
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后,我让他们讨论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收获,然后课堂上就让他们拿出田字本,写几个自己最喜欢的字。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下位巡视,发现执笔方法和书写的姿势不正确的,就马上边示范边纠正,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容易犯错,也容易改错。最后把写得好的钢笔字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且先让他们自己点评好在什么地方?说得不全面的地方,我再适时进行补充。巡视了一圈下来,心里还是挺快乐的,因为学生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出色得多!
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时间,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
1、每个同学的笔盒里有而且只能有两种笔:钢笔和铅笔,钢笔写作业用,铅笔画图用。
2、每个同学至少要准备两支以上的`钢笔,而且使用同一种颜色的钢笔水。
3、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都要记得检查钢笔是否灌满钢笔水。尽量不要把钢笔水带到学校里来,如果中途没有钢笔水,到老师办公室灌钢笔水。
4、使用钢笔写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开始使用钢笔的一段时间,速度尽可能慢一些,老师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绝对不允许使用改正液、改正纸之类的东西。
习惯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我一定会把这些要求贯穿在我每一节课中,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怠。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于‘育’。所谓‘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才能逐步掌握音乐双基、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周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是确保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要求明确,严格落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形成。一进教室,我站在前面夸奖第一个坐好的同学,这样其它的小朋友一般都能自觉地坐好。再如:学生每次打开书时,都要一边翻书一边说话,面对这种情况我把正确的行为编成顺口溜:“打开书,快静齐,勤思考,认真看。”学生会说顺口溜后进行打开书比赛,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1、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首先是课前准备,主要是要求学生认真做到:备好学具快、静、齐。其次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知道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演奏课堂乐器的姿势(如乐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
2、持之以恒抓落实。
(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奖优罚劣,表扬第一个按照老师要求做好的同学,以点带面,这样其它的同学就都能自觉地像第一位同学那样做好了。
(2)、搞评比。就是在所教班级里面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排与排之间执行课堂常规要求的比赛。我们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常采用多表扬激发音乐学习动机,规范课堂纪律。每一次学生进教室之前,我要求学生排好队,比一比谁排队时最快、最安静,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评比。
3、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课堂常规放在音乐中进行。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学生的情绪;听上行的音阶表示起立上课,通过师生问好歌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同时达到融洽师生感情的目的;用简短的音乐或有节奏感、乐律感的儿歌(人坐直。脚放平,胸挺起等),让学生安静坐好,强调所有的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充满音乐氛围的常规训练中逐渐牢固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学生听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听”是进入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何听音乐有个方法问题,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听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使音乐伴随他一生。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在参与听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音乐艺术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我们平时正是根据音乐中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如旋律的起伏与平稳、节奏的紧凑与松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节拍、调式、演唱形式等来“听”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绪、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的。
但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听,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听”变自觉的“我要听”,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欣赏《快乐的早晨》,可先编讲一个简短故事作为欣赏前的`导言,然后提出听赏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静静地仔细听,来感受早晨优美的景色和活泼的小熊猫欢快的心情。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活泼欢乐的情绪。再如:欣赏《谁来了》,使学生能从音乐中感受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由钢琴演奏的“狮吼”是最具特色的,一连串的上行音阶,叫起来很像雄狮的怒吼,此外还有乌龟、小兔、小鸭等,学生听后都能异口同声说出来,因为大管深沉、后重的音色表现了乌龟迟缓而笨重的形象,单簧管丰满、圆润的音色奏出了小兔子轻快跳跃的旋律等等,使学生边聆听边有如身临其境,体验大自然与人的密不分割的关系,表现出音乐的魅力。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和训练,使小朋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和表现习惯地培养。
1、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特别注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情感和音乐美,进而要求学生在正确演唱、演奏作品的基础上,用心去演奏,用情去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有了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为审美,审美可以积淀情操,情操可以升华人格。
2、引导训练学生轻声唱歌,防止喊唱!
在音乐课上学生会经常出现喊唱的现象,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在儿童表现欲的驱使下,他们为了显示出自己声音大,表现出自己唱得最好,就会用上全身力气喊唱。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能训斥,更不能不耐烦,而需要的是因势利导,毕竟他们仅处启蒙阶段,还不懂得发声的方法。因此,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除了“言传”以外,更注意“身教”。如在学生学会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曲之后,我们会启发学生:
“摇篮曲是一种哄孩子入睡时演唱的歌曲题材,我们如果想让妈妈入睡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学生都会说:“要轻轻地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轻声唱而不大声喊唱,就必须让他们漫漫理解歌唱的要求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自然地轻声唱歌的习惯。
四、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唱、动的习惯是学习音乐的关键。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节课抓起。但是要让学生真正“习惯成自然”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持之以恒的科学而严格的训练,并多采用激励评价的手段予以效果的提升。
激励是一种对人的刺激,这种刺激既可以巩固人们正确的行为趋向,也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并起到导向作用。激励评价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为宗旨的教学手段。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在激励教学法下我们能看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如在激励评价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纪律表现良好、主动参与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的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明显进步。这样,学生在和谐的音乐氛围中不但学会了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学习,同时也初步养成了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形式的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学习行为中的闪光表现,寻找一切机会给予激励和肯定,如一个良好的坐姿,一次认真的欣赏他人的演唱,或一次专心的聆听音乐等,我均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甜甜的微笑,并奖予一颗红星,一朵小红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带着成功的喜悦,不断的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有形无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造就学生个性发展,将来走向事业成功的客观需要,这就必须从小抓起,不能延误。
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腼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我们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感染。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使学生拥有自己丰富的音乐体验,其实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人格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门观察到:学生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时,老师的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对学生竖起的大拇指,给他音乐书上扣一个小红旗,他会兴奋好几天。我认识到激励行为对于老师来说,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可以忽略的小动作,实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改革意识的很直观的体现,是最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地方;凡是被老师表扬过的学生,上课纪律也好了、带学具也齐了、唱的歌、吹的小曲子都带有情感了!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要求每新接一个班都要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耐心的处理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量以轻松的语气和学生说话,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尊重体现在音乐教学上,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唱歌教学中,每一次学生唱的有感情时、吹奏的整齐时,我们都给同学们录音,然后大家一起听录音进行评判:谁的声音最美?谁的表现最有感情?每一次公开课学校都要录像,我们师生一起看录像、研究成功的地方是怎么努力的?失败的地方需要哪些改进?在声像的观看中互相学习。每当同学们听到录音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看录像时学生露出得意的面部表情。我认识到,给学生录音、录像是对他们创造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尊重激励。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要搞好教学,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在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好习惯,益终生!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都来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吧!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9
本册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了解读书做笔记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做笔记。我先和孩子们交流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有的说能提高写作水平,有的说能提供写作的机会,能将记忆长期保留,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我给他们介绍了名人坚持读书做笔记的事迹,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就像老师坚持天天备课、写反思一样,长期坚持,你会发现做笔记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事实上,我们五(X)班的孩子在两年前就已经养成了读书写批注的良好习惯,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写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语文学习的名目是很多的,由于语文时间的缺失,能坚持每天都读书写笔记的孩子是很少的。
随时使用工具书。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身边有哪些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交流,我才发现,农村孩子身边的工具书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华字典,个别的也就多了成语词典。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汉语拼音词汇》、《学生辞海》等平时经常能用到的工具书,发动他们利用双休时间去新华书店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各种工具书。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狭窄,这学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体,来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增长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0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课前预习目标
1、了解和阅读相关内容,回顾熟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知识。
2、能尝试完成预习习题,通过预习能自主解决一些问题。
3、通过预习能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及时作好批注,准备好所要提出的问题。
(二)课堂学习目标
1、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言。
2、带着问题有目的、主动地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
3、能正确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口述解题过程。
4、规范书写、画图,正确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能主动探究问题,善于发散思维,悟出道理,并引发新的'问题。
(三)课后学习目标
1、课后主动回顾知识。
2、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究解题过程,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3、解题中学会审题,推理,规范作用与解题过程,并主动纠正错误。
(四)情感目标
1、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持久地学习。
2、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主动认识、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
3、敢于创新,敢于批判、怀疑的学习态度。
(五)合作学习目标
1、学生合作学习探索问题。
2、师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六)认知策略目标
1、能对知识主动地反思、回顾。
2、能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得出一般规律。
3、解决问题能进行广泛的类比和联想。
3、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问,表述自己独特的见解。
4、养成自主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0篇04-0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心得12-1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心得06-05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5-29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心得6篇12-15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10
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06-13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