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5 21:24: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篇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想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和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想突破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因此我首先自由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品读“画鱼”,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并设下问题:如此高超的画技是如何练出来的?接着引出品读“看鱼”,,创设春夏秋冬的情景,让学生美读“看鱼”的段落,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追求,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2

  本课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3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什么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

  2、学生动口动脑多了些,但动笔几乎没有。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5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5篇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最后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感觉很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4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5

  领着学生学完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启发学生童质思维,学会幸福

  在教学青年观察鱼、画鱼的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品读句子,采用多种形式地读,引读、指名读、同桌练习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学品滋味

  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学段特点和要求,符合教学的实际,既不随意拔高,又不随意降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描写青年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青年长期、细致地观察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迁移。”课前活动请一些同学观察鱼,下面的同学观察上去观察的同学。接着从文本中抓住描写青年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青年长期、细致地观察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看学生观察鱼的视频,把自己观察到的写下来,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写具体。前面的观察、抓词语理解都是为了后面学生的写话做铺垫。教学指向明确,训练集中又有梯度。从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都能立足学段要求来制定目标也都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了。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找活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能以学法决定教法,把教法转化为导法,在导法中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追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鱼游到位了纸上》时,提出了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青年观察鱼的句子,读一读,圈出描写青年观鱼的词语。有感受、发现的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作批注。在默读、勾画、批注、交流、朗读,这一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注重学法渗透,无疑是落实课标“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搭桥铺路。

  不足之处: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拍摄的视频,如果能更逼真自然些,或许更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语言会更精彩。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6

  一、说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二、说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习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学法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从学习问题的提出,到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自主学习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7

  这篇文章是叙事文章,主要是赞美一个残疾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足的是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还抠得还不够深,比如说在对“融为一体”进行换词练习时,不要仅仅只是让同学知道可以换为“浑然一体”,“浑然不知”,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用“融为一体”,而不用其它的词?从而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为“赏心悦目”解释时,可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用赏心悦目。

  2、对课文适当进行延伸和扩展效果更好,比如开始教学时对西湖八景作简单的介绍。

  3、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扣课题,问“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抓住青年画鱼的句子进行感悟,体会到句子意思是说青年鱼画得像真的一样。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像呢?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青年认真观鱼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这样条理更好些,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回答得散乱,师花很多时间去引导了,从而也能更好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我心里,又游到了纸上”

  这一重点问题上就非常的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

  ⑷ 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

  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机动)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9

  在经过紧张的一番磨课、评课后,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还无法放松下来。其实磨课已不是第一次了,从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从最初迷茫地面对课堂到逐步找到了点上课的门道;从被批得体无完肤到渐渐听到了肯定的话音。

  也许是我对自己过于自信,这次无论从教案还是上课准备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这堂课上出彩。但是在上后感觉没有自己起初预料的那种成功感,留下的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失望。在上今天这堂课前,我还借班上了一下,而由于怕压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师来听。在上这堂预演课的时候我觉得很轻松,感觉上得比较好,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朗读能力还是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让我很惊讶。经过这堂课的热身后我对今天的课可以说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应该听听更多的人的意见,不断改进,害怕压力就是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几个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也许由于外在的压力比较大,整堂课下来学生和我都没能放开胆子。原本我班学生平时上课很活跃,但是今天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平常。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应该反思的地方,平时对于锻炼学生胆量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话虽如此,但是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跟老师自身问题设计及提出问题方面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针对这堂课上后的效果及其他老师评课的结果,我做出了如下反思:

  第一、这堂课中抓住了“游”字作为线索,并从“游”字展开内容,体现主题。(本来教案的设计是这样,但是由于准备的时候没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课堂发挥不佳,致使后半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偏离教学主题,致使显得有点散乱。)

  第二、上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在经过预设后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比之前也娴熟的多了。但是个别评价语还不够精彩,我想这跟平时我积累的不够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在这堂课中很多环节出现学生冷场,这是由于我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鼓动性、启发性。很多问题由于预先设计时还不够多加揣摩,致使造成问题不清晰,学生无从回答。

  第三、这堂课中朗读还不够多,还不能做到从读中让学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主题。(比如文中“青年静静地观鱼”这一场景,我在上课时抓住了“静静”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理解,但是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做到了“换词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未能带领学生回到原句,细细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懂,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还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这在我平时教学中做的也还是不够的。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教训,尽管是“摸爬带滚”地在前进,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鱼会游到纸上吗?课文中鱼游到纸上又是指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把课文读一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

  二、“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说谁?这是个怎样的`年轻人

  三、为什么说这位青年举止特别?举止特别的原因是什么

  (“举止”是行为动作的意思。“举止特别”指一个人的行为动作独特,与众不同。)

  四、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子,以读促解,以解促读。)

  (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这说明他描画得细致入微。“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又说明他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画。这些都缘于那位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画,才使得女孩那样惊奇,大家围观、赞叹、议论。)(“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想到那些与它意思相近的词?)

  (“他老是一个人”如果把“老是”去掉还可以怎么说?大家赞叹着,除了用赞叹,还可以换什么词,为什么用赞叹,不用赞美,赞赏,称赞?)

  五、“先游到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能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教师引导学生谈主要方法(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的境界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了纸上到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1、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1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看着黑板读“鱼游到了”,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鱼在水中快活地游动。

  生:我看到鱼在小河边游玩。

  生:我看到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生:我仿佛看到鱼游到了大海里。

  师:鱼到底在哪儿游呢?师在“鱼游到了”后面板书“纸上”。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生:自由读课文。

  师:鱼能不能游到纸上?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加亮点分)

  (点评:学生有了好奇心,学习就会变得兴奋,思维就会掀起波澜。熊老师正是抓住这一点,创设问题情境,鱼游到了哪里?鱼能不能游到纸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片段二

  师:那位青年的外貌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铅笔画上横线。

  生: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师:你找得真准。(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句子。)

  师:玉泉的水有什么特点?(玉泉的水清澈见底。)

  师: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青年的外貌吗?(眉清目秀)

  师:请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句子,青年观鱼的句子用小括号,青年画鱼的句子用波浪线。(生按要求读画句子。)

  师:请同桌相互交流画的语句。

  师:指名读青年画鱼的句子。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加亮点分)

  师:“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生:指青年画金鱼像姑娘绣花那样一针一线,非常仔细。(加亮点分)

  师:“挥笔速写”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金鱼的动态描绘出来。

  师:再指名读,注意“工笔细描”的语速较慢,“挥笔速写”的语速较快。

  师:同桌表演读,一位同学读,另一位同学表演青年画鱼的动作。(师生合作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这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齐读)

  师:你能说说“融为一体”的意思吗?

  生:青年专心致志地画鱼,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把鱼画活了。(加亮点分)

  师:小女孩怎样赞叹?

  生: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出惊奇的语气,开火车读。)

  师:还有观鱼的句子吗?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这说明他是如何观鱼的?

  生:他看鱼看得入神,全神贯注。(加亮点分)

  师:除了我们找的这些语句外,还有吗?

  生: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他看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他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生:他看鱼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加亮点分)

  师:请同学读一读,读出忘我的境界。(指名读、齐读)

  (点评: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熊老师紧紧抓住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来引导学生体会青年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品质,让学生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片段三

  师:我想同学们这时应该明白“鱼先游到我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他爱鱼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生: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加亮点分)

  师:“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

  生:鱼先游到我心里,再游到纸上。

  生:因为鱼先游到我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加亮点分)

  生: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你佩服青年什么?(全神贯注、坚持不懈、有毅力。)

  师:我也很佩服他,他是一位聋哑人。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也想到《触摸春天》中的一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点评:如果要把金鱼画活,就要先仔细观察金鱼,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这也就是“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熊老师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反思

  语文教学要“求实”,即朴朴实实,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起良好的语文素养。在片段一中,熊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鱼能不能游到纸上”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在片段二中,熊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青年的外貌和观鱼、画鱼的句子,并细读品味,这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批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切入口,让学生知道人物的品质,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唯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才会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对于重点的词句,要细嚼慢品,咬到文字的深处,咬出文字的滋味。

  语文教学要“求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彩飞扬;学生在课上学语文如沐春风,在课外学语文其乐融融。在片段二中,熊老师在指导学生感悟青年画鱼的句子时,先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同桌表演读,最后师生合作读,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津津有味,这时,师生与文本完全融为一体了。在片段三中,熊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胸有成竹联想到胸有成“鱼”,这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体现,这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这也是一种深层的、具有切合学生发展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教学环节展现了教学的精彩,给所有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教师的激励措施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在教学中,熊老师多次给发言精彩的同学“加亮点分”,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再加上“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理念,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2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形成学生勇于探究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的基础。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以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设计中,故意把课题错写成“鱼画到纸上”,由此产生疑问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3、抓重点词句,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5、通过鱼“游到纸上”,“游到心里”的原因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回答也很积极。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朗读方面还未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通过这节课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自省,不断进步。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4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铭。我虽很难做到,却在努力靠近它。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试教: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为主线;第二次试教: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试教: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缚,有太多的担心,感叹于自己的卑微,感叹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为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将在卑微与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

  五月六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顺利完成了组内研讨课的任务,感觉压在肩上的担子终于放下了。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聋哑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景,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文中写青年举止特别,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表现在“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观察金鱼入神着迷;“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忘了回家”,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注意前后联系,通过解读这些句子具体的含义,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先”,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结合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言语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课上存在的小问题还是很多,比方个别学生朗读后没有很好地加以评价,课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与工具的扎实训练的有机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应好好改进。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是一份丰厚的收获,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天更精彩!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03-21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优秀06-24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15篇)04-11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优秀10-25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优秀05-06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集锦15篇)04-11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02-03

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4篇04-03

【精华】优秀教案《鱼游到了纸上》3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