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6 16:26: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领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因此,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虽然这堂课自我感觉讲的不错,我和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但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我反思本次的教学活动,自己是成功与失败同在,收获与困惑并存。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实现长文短教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通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通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改进与收获

  在第一轮课堂观察后,我得到了全体中语组老师们的帮助,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比如:词语的教学不够落实,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情感线索不够明晰,语言纠正有所缺失等等,我自己也不断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消化,并在第二轮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是老师们集体的`智慧和肖老师、许老师、熊老师等教学专家们的指导让我在本次的案例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提高。

  三、不足与困惑

  第二轮教学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希望能进一步地得到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练”三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生本高效。

  1、研读文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我在研读教材时把握五点,即“教材、课标规定了什么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哪些?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掌握?什么学习内容需要教师的帮助?哪些内容无能力学习?”,明确了学生一读课文就能知道铁罐是傲慢的,陶罐是谦虚的,而要读好人物不同的语气则需要老师的指导,明白寓言的道理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因此在制定教学重难点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和指导老师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2、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读带讲。

  我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成三部分,有层次地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部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结合神态引导学生读好铁罐和陶罐的对话。特别是铁罐恼怒的话。铁罐和陶罐最后一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己读书,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读一读。全班交流展示,品读语句,感悟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第二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让他们对子练习,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再请两名学生展示。第三部分分男女生读,老师读旁白。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面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还是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己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3、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把写“挤”进课堂,但如何才能“挤”得巧“挤”得妙,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表达?在本课的结尾,我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续写童话故事,“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环节,不仅把写巧妙地“挤”进了课堂,学生把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也运用到写作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也丰富了文本内涵。

  4、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表现铁罐语气的合适的词语,并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填个四字词语。通过这个练习,不但训练了学生恰当使用词语的能力,也让学生积累了语言。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如此。我应该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再指导孩子们对铁罐和陶罐的心理做更深的探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文中的顺序,依次讲解;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话来分析理解。第一种教法的感觉是四平八稳,易操作,但是很死板,第二种方法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

  在正式上课前,我试了两次教,感觉都不太好,担心自己会砸锅。在何莎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仔细认真地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何老师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人的能动性远远超过了教案本身所设计的内容。因此,我在将各个教学步骤了然于心的同时,还思考了学生可能有的反应。上完课后,我感觉比前两次试教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3.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时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何莎老师耐心细致的帮助,她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随文识字是本课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像“谦虚、恼怒、价值”等都是要写的字,随着文章的读板书出来范写指导。文中出现的生词,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说文解字,从文字的部件结构入手思考,无形中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这同时也渗透了解词辨字的方法。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换词,总之就是先带给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进文中读。

  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透过各种形式的读,略读、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按照自己的设想进展很顺,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缺少小结、质疑和写法的引导,板书凌乱,教学中读的设计层次感不够突出,朗读形式单一,齐读太多,这些都源于教学机智不灵活,要继续提高自身潜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根据学习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文对话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留心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铁罐说的话让学生读,并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是抓住了铁罐的傲慢无礼的神态来读的,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种学习的方法。这样既放手让学生学会处理对话无形之中又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了文章。随着对话的得感情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对课文的对话理解的更透彻,朗读的兴趣非常高昂,纷纷争着要求对话朗读。

  文章中有些词语的理解我实这样设计的:抓住铁罐的第二次的说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引导学生:“铁罐这样用自己的长处去讥讽别人的短处,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奚落”这个词,又如:理解“和睦相处”一词,“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呢?”,学生说:“两人在一起不争吵,要互相帮助”,把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联系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学生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应用到说话和写文章中。

  为了更好的体会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完课后我设计让学生演下这个故事的环节,以达到巩固所学,检查反馈的目的。学生争着要求表演,积极性很高,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演铁罐的同学目不斜视,高昂着头,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把铁罐那种傲慢、无礼、恼怒到愤怒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学同样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谦虚、平和、宽容。整节课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进行试教,但效果还挺好。

  教学完后回顾一节课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2、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级组老师的帮助,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8

  从设计上我把本课时分了三大块,第一块,巩固词语,这一块主要通过让学生抽读词语卡片,阅读词语幻灯片来巩固词语的。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对话,角色表演,说一说来体会人物的不同态度。第三块,拓展训练,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课时的设计我觉得很完美。但在操作时我最终觉得有颇多遗憾之处。第一,在朗读人物的对话时应让学生反复的读,以读代讲,以读带悟,以悟促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对学生的评价语比较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这篇文章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童话类文章接触不多,因此,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经过反复研读教材,经过课堂实验,经过学校语文组全体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我对这节课有这些体会:

  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初读课文,我首先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在试讲中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支撑,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课堂反馈情况为导向,踏踏实实地组织教学。

  二、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与文本深入交流

  抓住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指引,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简洁有力的评价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应激应变能力的缺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语言啰嗦的情况,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克服和改正的。

  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我会在实践中逐步修正和完善。作为新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0

  今天,我与学生一起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第二课时,基本上达到了教学预设的三个目标:

  一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童话主要对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开情节,读好它们的对话就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指名分段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于是,这一节课,我就大胆放手先让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它们的对话,其次请一组同桌来展示,读后请同学来评价,顺着学生的评价适时地指导学生如何更好读出感情,接着请两位同学来挑战,这两位同学读得很到位,为全班同学做了一次很好的范读,最后全班男女同学合作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整个朗读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富有层次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是学习提示语,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神态、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提示语很有学习价值,我就针对大部分同学经常都是“我说、你答、他问”之类空洞的提示语,教给学生如何把提示语写具体,才能突出人或物的特点。首先,我通过惊讶地发问“真奇怪,老师都没有指导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还能读得这么好!我想同学们一定是得到了高手的指点,你从作者的哪些地方地方得到了指点呢?”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让学生意识到提示语的重要性;接着,我把那些提示语改成简单的“铁罐问、陶罐回答”让学生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提示语对于突出人或物的特点的重要性;然后,趁热打铁直接让学生补充文中的提示语,学生在说话练习中熟练地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叶圣陶曾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以课文为例教语文,而不是纯粹地教课文。”这一环节,我就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三是领悟道理。明白道理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很多老师是直接把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我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以问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并适时地进行板书,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板书并想想你有什么收获。大部分学生都能从长处和短处来谈自己的收获,甚至有的学生还引用以前学过的格言警句,最后紧密地衔接学生的想法出示有关长处和短处的格言警句让学生朗读积累,升华了学生对本课的感悟。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本节课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到位,很多环节说话罗嗦,没能一针见血;二是忽视铁罐和陶罐的情感变化,特别是让学生来补充提示语时,学生是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补充具体,我却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情感变化,这样放在课文里是不合理的。三是小练笔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来续写我自认精彩的《黑板和白板》。大部分学生对白板不够了解,难怪学生写不好。如果我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我想同学肯定会有很多个性化的精彩表达……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1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重朗读、抓对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教学时,分角色朗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不完美的地方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紧张,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改进方法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课文,查找、圈画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的句子。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体会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评价语。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2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听完课文后,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怒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是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 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

  1、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 生自渎后交流:

  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

  B、 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 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理解“懦弱”。陶罐的确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评价。

  三.整体感知第二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的铁罐和一个谦虚但不软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流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起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忘记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师:铁罐到底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解释。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很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许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4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陶罐和铁罐》的第二课时。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我学习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听完课文后,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戏,而是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中,我尝试了放手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2-0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4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6-24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6-15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7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09-27

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03-30

[实用]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07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04-01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