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1
本课从自行车上的制动装置入手,作为教学的引点,我觉得安排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上的具体运用,也给孩子一个适当的铺垫。我在教学的时候,我特意找来一辆变速自行车,让学生在真实的实物面前,感知轮轴的运用,制动、力的传递等,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观察之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导,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观察顺序的指导,二是观察方法的指导。为什么要指导观察顺序?因为我觉得自行车首先要给它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去寻找部分中自行车上简单机械的具体运用,这样不至于“乱点鸳鸯”,也让孩子系统地知道自行车的结构,因为自行车制动装置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基本会将自行车分成若干部分了。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2
本课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其中的各种简单机械原理,也算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小结性活动。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了解人脚蹬的力通过链条和齿轮传到了车轮上;了解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认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自行车学生是较为熟悉的,很多学生还骑过自行车,但骑过变速自行车的学生不多,所以对“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了解不多,需要着重指导。而上课准备工作前,我遇到的麻烦是:学校里教师骑自行车不多,变速自行车更少(学生是不能骑车来校的)。最后总算找到了一辆破破烂烂的变速车,总算能用来讲解使用,而分组观察活动,只能分四个大组,观察四辆普通的自行车了。
对于第一项活动“了解人脚蹬的'力通过链条和齿轮传到了车轮上”,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还是能较好理解掌握的。需要指出两点,一是有部分学生会把齿轮+链条这个结构,当作滑轮,是需要澄清的;二是在观察大小转动圈数时,可以用粉笔来用记号,效果比较好。而且明白这一圈数比的关系,也是为下一个活动作铺垫的。第二个活动“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因为每班骑过变速车有过切身体会的学生不多,所以除了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之外,在通过自行车实物进行分析后,可以让几个学生骑一骑,改变一下齿轮比,来体会一下速度和用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加深印象。在这个活动中,速度关系因为有了第一个活动的铺垫,学生较易掌握,但对于用力大小的区别,有部分学生会简单的认为速度快就省力了,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机械原理分析思考后再作答。整个后轮是一个轮轴结构,变速齿轮就是轮轴的“轮”,那么齿轮越大,就是轮越大越省力的道理了。这样讲了之后,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了。第三个活动“认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实物并动手感知才好。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主要是杠杆和轮轴的应用,在分析时,如果认为是杠杆的应用,就要让学生找找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如果是轮轴的应用,就让学生找找轮和轴,这样可以加深理解,避免走过场,有看没看。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3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最后一节课。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他们所熟悉的自行车这个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的交通工具,将自己前几课所学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评价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简单机械原理的.能力。每一个学生将分析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两个机械结构,然后寻找自行车上更多的简单机械,最后集中探讨本单元所认识过的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它们的作用,形成对简单机械的总体认识。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4
在讲第八课之前事先让每班指定的一名学生把变速自行车课前推到教室里来。结果他们都做到了,考虑到上一节实验课结束的匆忙把实验数据又整理了一下,说出“我们的发现”,上课时我拿了一支笔和一段线绳,讲完发现我说注意看我将要绕两个螺丝钉,看哪个更容易拧到木板里去?我用线绳从笔的上端绕起,第一个绕的圈数多每个螺纹线的坡度小,第二个圈数少每个螺纹线的坡度大,学生大多说是第一个,也有说第二个的,让说理由,聪明的同学用刚才总结的我们的发现—“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来说明,很贴题。
因为有自行车这个实物教具讲什么东西都比较直观,先让学生找自行车上有什么简单机械,有学生想到了轮轴,学生指对了位置我做了补充,脚蹬+曲柄+链轮就构成了一个轮轴。学生说车把也是轮轴,我补充是车把+前*构成另一个轮轴,车闸是杠杆,我摸到了支点让学生课下观察。至于自行车上有没有斜面我是真的没发现。
本课主要讲链条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先观察怎样数出前后链轮的齿数,有学生想到在齿上做标记,也有个学生说从对着气门嘴的那个齿数起也行,我认可这种找参照物的做法。开始主动轴上的'齿轮是48齿,从动轴上的齿轮是14齿,比例是3倍多一点,下面我用粉笔在大链轮和后轮胎上划上白线转动脚蹬整一圈让学生数后车轮能转几圈结果是后轮转了3圈多一些,然后让提供自行车的同学帮忙通过变速装置把后轮转到一个大轮上,这时稍大些的后轮是24齿,再通过转一圈大链轮看后轮能转两圈,这个实验说明前后齿轮的齿数和转的圈数是呈反比的。问学生这两组链轮的搭配哪个转速更快,学生有分歧,我说你蹬一圈大链轮,后轮是转三圈还是转两圈转速快,学生没有大的意见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事情总是这样有优点也有缺点,第一种组合虽然转速快但也有缺点那就是费力,它适合什么路面?(下坡)第二种组合虽然转速慢但比较省力适合什么路面,学生讲上坡,我进一步补充转速最快的组合是最大的前齿轮和最小的后齿轮的搭配,这时最适合下坡路;最小的前齿轮和最大的后齿轮的搭配是最省力的组合,这时最适合上坡路。
在六二班上完课有学生看出我在讲台上把自行车架上架下比较费力,跟我建议说要是有链轮的教具就不用把笨重的自行车带到教室里来了。跟他解释学校确实没有这种教具,况且这节课还要连带认识车体的其他含有简单机械的部分。但认真思考的学生我喜欢。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轮轴、滑轮组、斜面等知识之后的综合运用。
在展台上出示自行车后,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自行车上的25个部件中,哪些是杠杆?哪些是轮轴?哪些是斜面?有没有滑轮组?
小组讨论后,抽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观点。
上台进行描述的四个同学表现都很好!其中,陈杨同学描述得最完整!他对杠杆的三要素(用力点、阻力点、支点)掌握的很牢固,对轮轴、斜面的认识也十分清晰。
学生上台描述后,我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再找一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说说你到判断的依据。
在12个小组的`讨论中,有2个小组的同学说“自行车上有滑轮组”,我听到后,立即进行纠正,并讲述“脚踏板带动牙盘转动,牙盘通过链条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后轮转,这是一套齿轮组在链条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在讲述之后,又特别强调:自行车上没有滑轮组。
本节课,我用“回顾旧知→小组讨论→上台演示→集中评价→识记真知”的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样,科学课堂才会变得更生动!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6
要上《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了,备课时我想,讲课时是用实验室的小自行车模型呢,还是把现实中的自行车搬到教室?没有经历什么思想斗争,我决定:把自己的那辆捷安特牌自行车搬到三楼的创新实验室。(不过后来有三个班没有做到这点,原因是下雨天我不骑自行车去学校。)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和“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根据教材研读和个人爱好,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如下处理:
1.激趣导入
尽量有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的限制,但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会骑自行车。也正因为这样,在他们眼里,自行车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对它的构造和原理往往会熟视无睹。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从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自行车的不同称呼开始,再用各种奇异的自行车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很自然的引出自行车的基本构造和部件名称,为后面的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做好铺垫。
2.寻找简单机械
认识自行车各部件名称后,过渡到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这样更自然合理。因此我把教材安排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了个顺序,让学生先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不过,从单个机械的辨别,提升到实际应用中寻找,对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这时,实物自行车闪亮登场了。我一边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车上哪些部位运用了机械原理,一边利用实物自行车进行观察。学生那个激动啊,争先恐后地说,抢着要上台来演示。我突发奇想,如果给每个组准备一辆自行车,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那会是怎样的教学情景?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尝试一下,当然你要保证能做好课堂调控。
前面已交代,有三个班我没有让自行车进课堂。我用同样的课件组织教学,还加上天花乱坠的讲解和比画,仍然有许多学生流露出茫然的表情,教学效果明显逊色。我准备在单元复习时把自行车搬到课堂上补一补这部分知识。
3.分析工作原理
这里,我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链条和齿轮的研究”改为“研究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具体内容包括“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因为我觉得,本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单纯研究一个链条和齿轮的关系不够全面,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有时间的话还可以选择一个进行深入研究,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和自由的探究空间,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在总结“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时,我插入了陈光标砸汽车改骑自行车、购买了上百辆自行车送员工并奖励骑车上下班的新闻,把课堂带入轻松的尾声阶段。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7
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了解人脚蹬的力通过链条和齿轮传到了车轮上;了解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认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自行车学生是较为熟悉的,很多学生都会骑自行车,但对自行车如何能前进思考的不多,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更好的理解自行车前进的原理,设计了第二个活动,也是一个实验活动“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利用实验盒中实验器材的组装,两个大小不同齿轮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
总结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从而加深印象。在实验后,利用实验结论解释变速自行车的变速问题。在此环节中,由于问题设计得不够准确,使学生在运动速度快慢的回答上遇到了问题。第三个活动“认识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小组回忆并发现自行车的零部件和它相对应的简单机械类型。由于实际课堂上这样的条件不允许,只准备了一辆自行车,只能通过个别学生的动手感知加上小组的讨论,以及课件上的标示和视频的`播放将它们一一展现。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主要是杠杆和轮轴的应用,在分析时,如果认为是杠杆的应用,就要让学生找找支点、阻力点、用力点;如果是轮轴的应用,就让学生找找轮和轴,这样可以加深理解。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对前几课学习内容的一种应用,也是检测学生前几节课的学习情况。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本节课有两次小组活动,第一次小组活动是“齿轮大小与车速快慢及用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活动,由于实验器材准备的太少,一小组只准备了一个,使得小组内有些成员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第二次小组活动是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小组内合作出现问题,有些小组出现各做个事的现象。虽然两次小组活动都亲自走进小组内,但是发现问题和指导力度不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2、虽然有课件的展示,但重点内容还是需要在板书上体现,板书设计上需要再思考。
3、教学语言艺术的欠缺。问题设计不精确,使学生在回答上产生困惑,不能回答准确。对学生评价语言的欠缺,对学生没有激励。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反思7篇04-17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04-21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03-06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04-17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7篇03-25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反思 6篇04-17
《简单机械》教案08-10
车上小学作文07-13
车上小学作文15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