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0 15:06: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1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又采用了一些小游戏。比如我请学生说说“扌”的字,一边说生字,一边做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动作是和“手”有关的,所以才是“扌”。还有区别形近字,我是让小组中的学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绍怎样分清他们。我是大哥“篮子”的“篮”,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蓝色”的“蓝”,我的颜色是从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关,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课是属于孩子们的,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2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著。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相对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采用的识字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还需要教师逐个进行指导诵读,多给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大胆识字,从而达到课堂的时效性。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3

  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尽管如此,当我让叶老师看教案时还是有毛病。语言太直接、直白,没有趣味,整个语言像在给高年级上课,同时激励性的语言也太少;有些小细节衔接还不够好;没有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在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设计写了一遍,而且还准备了四张宁宁画错的画。就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很顺利的把我的课给结束了。在此,我要谢谢师傅这段时间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很顺利的展开我的教学工作。

  一 复习导入

  让学生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用“你们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读文识字

  让学生先自由读文,读书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我又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这一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兴趣高昂,让学生先带拼音拼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接着又追问“第一关顺利闯过,第二关可难了,还敢挑战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去掉拼音读。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里认识了新字词。

  三 学习儿歌

  字认识后,让学生把字带回课文中,再来读文。并让学生思考“谁是粗心的小画家,他的粗心表现在哪?”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的加以朗读指导。

  四 总结延伸

  还设计了学生帮助宁宁改错,对宁宁说句话两个小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要提醒他们做事要认真,细心。

  五 指导写字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

  俗话说;“教学无小事”。尽管之前叶老师已经给我指导过,但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小细节的问题。

  一 识字环节进行的过快,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读。在出示生字词时,其他都是生字组成的词,“匹和张”是单独字,不和谐。如果写成“一匹 一张”在会更好。让学生开火车读时,因为是新班,新老师,还没有形成默契,我的`示范又不到位,具体明确。导致在开火车读时,用的时间过长。

  二 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个问句,问句在读时,声调语气往上扬,而自己在范读时,都没读好。在教写生字时,学生发言太积极,课堂气氛有点活跃我在指导笔顺时,一紧张把“张”的笔顺说错了。幸好看到了后面老师的提示,我及时改正过来。

  三 个别好的没有及时鼓励。师傅已经是提醒我两次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给表现好的孩子鼓励,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动力。

  四 在最后读文时,方法单一,且没有充足的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进步了,叶老师也说比第一次强了。我也感觉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比前两周熟练了。再次谢谢我的师傅,以及给与我帮助的老师。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4

  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地方。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通过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如古时以竹做笔杆,以羊毛做笔头,故“笔”从“竹”从“毛”,砌灶要用土,砌成后烧火做饭,故“灶”从“火”从“土”。上小下大为“尖”,不正为“歪”等等。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这生字的构字特点。这样把文字的形状与具体形象的画面两相对照,学生便从中悟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了。

  2、将儿歌以歌曲形式让学生唱,使学生乐学易记。激发求知欲,从而也使课堂尽显愉悦气氛。

  本课存在不足:

  1、对于学习练习、巩固性的作业没有将范围拓展,忽视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

  2、没有充分利用儿歌,因此,不利于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使字、词与儿歌有脱节的现象。

  3、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在让学生自编儿歌时,没有让人人动口说,只照顾了部分,没顾及全体。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5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政治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学生兴趣盎然地赏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这时他们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充动,他们渴望自己的感悟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想听到别人的真知灼见。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

【二年级《识字3》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3》教学反思10-27

识字3教学反思04-10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03-06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02-21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04-18

识字教学反思02-19

识字的教学反思03-28

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04-02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