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2加几》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5、4、3、2加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4、3、2加几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5、4、3、2加几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游戏情境,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课始通过去小兔子家玩为情境,复习几道9加几、8加几、7加几的算式,复习一下,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复习时,学生都能说出用凑十法和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进行计算,在表述过程时也能够表述完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然后根据情境而然地导入,自然学生乐于参与情境,提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探究新知中,我让学生自己讲计算方法,小组讨论算法的多样性,你喜欢哪种方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反馈练习中,练习形式多样化,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并在开放题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展现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不同方法计算。
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教师应爱护这些宝贵的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灵活性、独创性。算法多样化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研究算法,并鼓励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把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智慧汇拢在一块。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但在学生说算法时,为了更快、更多的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算法,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交流算法的空间,但没有落实到人人都能明白每一种算法,所以在这里处理得有点仓促。
5、4、3、2加几教学反思2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5、4、3、2加几教学反思五: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8、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给这句话配上了手势语,学生能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语,这为今后教学加法的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用卡片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有二十多个学生算得又快又对,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
5、4、3、2加几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灵活地运用“凑十法”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圣诞老人头像、带有礼物的圣诞树、动物头像、第6题的算式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师:课前有一位朋友想来我们一(3)班,欢迎吗?一起拍手请他进来吧!(出示:圣诞老人头像)圣诞节快到了,他是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出示:带有礼物的圣诞树)想得到圣诞树上的礼物吗?只要正确口答出礼物后的计算题。
2、学生口答,选几道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师: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左边口袋里有6个礼物,右边口袋里有5个礼物)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的礼物盒?)怎样列式?(6+5=)
(2)、6+5等于几?你想怎么算?动手试试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交流。(板书:凑十法想分算)
(5)、小结:计算6+5时,可以分5,把6凑成十;也可以分6,把5凑成十。小朋友们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
2、试一试。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正确算出了答案。还有3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3道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做完后,汇报交流。
3、揭示课题。(出示:6、5、4、3、2加几)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奖水果。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给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圣诞老人说谁能看图列出算式,就把水果奖给谁。
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一下,多少人能得到水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送水果。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水果,圣诞老人又给我们带来了大西瓜,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西瓜上的算式做完,西瓜就给谁。
学生做完后,比一比、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3、师:刚才圣诞老人送你们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动物们也非常羡慕。瞧,它们也来了。(出示:小动物图)
坐车的有()只,坐船的有()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怎样填写?怎样列式计算?
4、师:玩了这么久也该送小动物回家了。
学生游戏:根据动物后面的题目帮动物找家。
5、师:看到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这么乐于助人,圣诞老人要把最后一样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有一个要求:要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上红色,把得数是11式涂上绿色。涂好以后礼物就是自己的了。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和圣诞老人一起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在计算时还是运用了凑十法。一般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比较方便。圣诞老人要走了,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思:《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年级儿童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头脑中也开始积累一些生活画面。教学《6、5、4、3、2加几》正巧是圣诞前几天,我就精心设计了圣诞老人送礼物这一情景,在情景中做题、拿礼物,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十题口算很快做完后,一句“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是高涨!
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教学《6、5、4、3、2加几》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8、7加几,,在学习新知时,我就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自己动手算。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培养了探索精神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5、4、3、2加几教学反思4
当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才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了什么,同时出示了课题,请问黑板上的板书是否真正为学生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呢?
我的想法与设计:这节课老师的课题一直没有出示,到了课的末尾才揭示课题,我觉得这样很好,只是学生并没有在学完这节课后很清楚地明白这节课学了什么,当学生归纳的时候只说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教师提示学生对照板书,并自己进行了概括,所以板书的书写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完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如果修改的话可以突出这节课的两个重点,一个是凑十法的'计算,一个是交换位置的方法,将4、3、2分别同9、8、7相加的算式进行排列,学生则更容易发现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因此板书的充分运用在每节课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5、4、3、2加几教学反思5
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在学习完例1、例2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5、4、3、2加几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课题为5,4,3,2加几,刚开始对这节课不是很明白,已有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计算9,8,7,6加几的有关运算,而且通过8+9这节课,学生也已经理解遇到这样2个都可以凑得10的算式,计算方法多样,那为什么还要安排这节课呢?翻看教参,才明白了这节课的意图。1、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2、突出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3、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片断:5+7
整节课上下来还是很顺利的,教参给出提示:在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这里在执教中有争议。
师:是啊,5+7,就像你们说的,我们可以把7凑成10,也可以把5凑成10,但是从方便计算的角度来说,我们把谁凑成10好呀?
生:7
师:对,见大数,拆小数。那出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吗?
(班中学生沉默)
生蓓涛:难道是交换位置吗?
师:是的,你们看,只要我们计算出7+5,=12,那么5+7就等于?
生:12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我们是根据什么呀?
……
师:你们说的`意思都对,老师来说一次“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齐读。
生:这不是又要算一次7+5嘛,还不如算5+7。
师:对,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后计算,你们可以选择一种计算方便,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学生没有想出第三种方法,因为他们想找最简单的方法,都认为反正要计算5+7,为什么还要先计算7+5呢?不过细想,这里我只需教授思想就好,有了前一节课的基础,班中大多学生还是能说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性质。所以这里是成功的,虽然教参的目标没达到,但是学生是知道思想,只是和拆分这个方法比较之后,认为繁琐。
5、4、3、2加几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实际生活,圣诞老人为小朋友送礼物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圣诞树上的彩球,圣诞特价活动的具体故事,来引出教材中5+7,5+8这两个算式。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比教材中直接出示这两个算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5、4、3、2加几教学反思8
5、4、3、2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8、7、6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练习,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本节课所学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前面所学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另一种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的计算,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虽然这种转化的方法在前面8、7、6加几已经学过,但也是在接下来的计算中要广泛使用的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在学习9、8、7、6加几的内容时,我已经有意识的向孩子渗透了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理念。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复习口算9加几和8、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如果孩子实在不会交换位置推想,就用凑十法算一遍。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但是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课下还要再练习。
但在本节课中,我一直在想着让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小数加大数”时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可是由于部分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还是用“凑十法”,我们老师也不能太刻意强调。
5、4、3、2加几教学反思9
今天, 王老师讲的内容是一年级进位加法《5,4,3,2加几》,《5,4,3,2加几》,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共有两个例题,四道算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节课有下面的优点:
1、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
本课设计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 把孩子学习积极性过来,收到的效果比较满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新授的导入过渡自然,在复习时,当孩子完成口算的时候, 在例题5+7=?5+8=?孩子纷纷都说用《凑十法》计算,把5分成2和3,先算7+3=10在算10+2=12。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在计算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方法,之所以要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较简便,突破难点。并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强化小数加大数,我们想大数加小数,或者看大数拆小数,这样计算更简便。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设计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完善。
5、4、3、2加几教学反思10
教学片段:
1.教学例题。
师:你看了图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草地上有6个蓝蘑菇,5个红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生:6+5=(教师板书)
师:你们能想办法计算出6+5等于多少吗?先自己计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交流。
生:在班内交流算法。
师:预设学生的算法:
生:把6凑成10,6+5转化成6+4+1=11;
生:把5凑成10,6+5转化成5+5+1=11;
生:由5+5=10,想到6+5=11。对这样想的学生给予智慧星奖励。
2.教学“试一试”。
师:出示题目:6+6=4+9=5+8=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指名一人报各题得数,询问有没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如果有,组织讨论。
师:计算6+6时,你是怎么想的?
计算4+9和5+8时,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于由9+4=13想到4+9=13的想法,教师让其他学生重述,教师再手指算式重述:看到4+9,就想到9+4,9+4=13,4+9=13。
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5+8吗?
反思:
很显然,四道题目的计算都是采用学生自立探索,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学生探索交流之后,教师十分重视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又为未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相比之下,对于交流加数位置计算方法的反馈比“凑十法”的反馈在教学处理上细致些,这是因为,此前学生对交换加数位置的思考方法经历得相对少些,而且接下去的计算要广泛地使用这种比较快捷的方法。
【5、4、3、2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5、4、3、2加几》教学反思03-18
《5、4、3、2加几》教案(14篇)03-03
《5、4、3、2加几》教案(精选14篇)03-03
《5、4、3、2加几》教案 14篇02-27
《9加几》教学反思05-26
9加几的教学反思07-18
9加几教学反思10-21
九加几的教学反思03-20
《9加几》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