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4 18:36: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习中,练习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单元学习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

  2.把教室情境和方格图相结合,理解数对的含义,体会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推理、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层面,直观认识列、行

  1.复习导入,在冲突中引出新知,初步感知列、行。

  师:(请张明同学起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位同学在班中坐的位置吗?

  师:同样是这位同学,有多种方法表达他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师:互相交流时很不方便。正因为如此,需要统一。

  师:结合实际生活习惯,我总喜欢先说竖的,再说横的,这个“竖”在数学中称为“列”,“横”在数学中称为“行”,所以“先列后行”。

  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现在老师作为观察者,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1列、第2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2.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

  师:你现在能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了吗?

  生:我在第3列,第1行。

  师:我们把第3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这位同学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教室里现有的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旧知中发现矛盾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自然引出新知,沟通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二、从图像层面,抽象认识列、行

  1.把教室座位投影到屏幕上。

  师:刚才老师是观察者,我观察你们,那你们想不想做回 观察者?

  师:满足大家的要求,现在你们和老师一样,也是观察者了。

  师:找一找,第一列在哪里?

  师:第一行呢?

  师:张明同学的位置怎么说?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请这位同学起立)

  师:如果我们把第三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同学们想象一下,张明的位置在这两条线的什么位置上?(张明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师:你自己的位置会在哪两条线的交点上呢?

  师:由此你想象咱们整个班上每个同学的位置分别在哪个点上?闭上眼睛想想全班同学的座位用图简洁地表示出来是什么样的。

  2.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到方格图。

  课件出示座位图变点子图,变方格图。

  师:大家的位置都在这个上面了,老师是观察者,也想在这个图上,我在哪里呢?(屏幕出示0点,并完善方格图。)

  师:在这张方格图中,0即表示列的起始,也表示行的起始,可以叫它是第0列,这是第0行。(屏幕演示)

  师:现在你还能找到第1列、第1行吗?

  师:第1列、第1行没有变。

  【设计意图: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一步步深入,在抽象情境中学习行与列,重点介绍起始行、起始列,在比较中弄清起始行和起始列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不同,为以后学习坐标做好铺垫。】

  三、从数学层面,形式认识数对

  1.初步学习数对。

  师:张明同学在第3列第1行,你现在还能找到他吗?

  请一生上来指,然后屏幕显示“张明,第3列第1行”。

  师:这么简洁的方格图上写那么多汉字,好不雅观啊!能不能把这文字语言改成数学语

  言呢?让它变得更简洁。请在这张纸的反面试试。

  学生自由写。师巡视,请代表性的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也就是(3,1)只能表示这一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用其他数对表示?也只能用(3,1)表示。

  2.进一步学习,感悟数对特点。

  在方格纸上找两个点,请生用数对表示(2,5)、(5,2)。边说边请相应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两个相同的数字,但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一样呢?

  师:数对是一组有序的数,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就不同。

  师:接下来老师报数对,是你你就站起来,看谁反应速度快。(3,1)、(3,2)、(3,3)、……师:哇,一列同学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抽象与形象相结合,感悟一一对应思想。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作用。在游戏中,多次变化,体会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

  四、数对在生活中应用

  1.介绍笛卡尔。

  2.围棋盘。

  【设计意图:介绍生活中的例子,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

  (1)A(2,5)、B(2,3)、C(4,3)。

  (2)师: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平移后图形顶点的位置。

  (3)师:如果上下平移,什么不会变?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在方格图中进一步感悟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初中学习坐标系铺垫。】

  六、总结延伸

  师: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数对,知道了可以用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在认知冲突中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4、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课中体现得较多。通过形来研究数的特点,通过数来呈现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之间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今后研究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我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明星图,通过问答使学生感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表达,才能使人明白。结合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究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要从二维的角度(两个方向)考虑。通过交流、汇报及教师的引导,明确了“列”与“行”。在学生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出某一位置后,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简洁的方法表示这一位置,从而引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学生感受到数对可以更简洁、更迅速地确定位置。通过这一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应用数对确定位置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小游戏。一是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二是让其他学生根据数对找到好朋友。三是教师出示数对,学生找一找是谁。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一方面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而且体会数对的一一对应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在平面图和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由具体到抽象是数学知识的特点。对于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当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在平面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再利用多媒体,直接抽象到方格图,并且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一公司邀请(4,X)位置中的明星参加慈善演出,你知道可能邀请了哪些明星吗?”“另一公司要邀请(Y,2)位置中的明星参加演出,有可能邀请了谁?”让学生感知到位置处于同一列时,逗号前面的数字相同;位置处于同一行时,逗号后面的数字相同;

  四、拓展应用

  数学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生活中数学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1)应用数对确定国际象棋棋盘中每一个方格的位置。

  (2)了解地球上用经纬度可以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3)GPS定位系统。

  这样,由数学上的位置到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要求学生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首先,本节课我直接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出队列中小强的位置,让学生在任意描述小强位置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位置虽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但在不同之中也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每次确定小强的位置都会涉及到两个至关重要的数,这两个数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列数和行数。整节课围绕从具体到抽象: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一条线形成知识结构,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好了渗透了“坐标”思想,这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方法由“自己的方法”→“列与行的方法”→“数对的方法”这一递进、简化、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过程的简化、抽象,我都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并且通过学生队列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学生从中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如语速有些快,有时学生没有听清或者没有理解教师的意思。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也没有听出来。重要的一点是在用数对确定生活中的位置时教师放的不够开,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总结而是教师给学生直接传授,没有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课上得更好,效果更佳。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平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习平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1、有效设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第一,认识数对。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班级中小军的位置引出不同的说法,由此质疑: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冲突,进而学习数对知识。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了两个数学化的过程:一是表现形式从人物图----点子图----方格图;二是描述方式从随意----列行(有序)----数对。

  第二,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行与列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中,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无论是通过将“小军坐在从左数第4列从前数第3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还是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都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9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0

  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习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课的最后,利用猜位置找礼物和大家喜欢的迷宫游戏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先设计了一个根据位置寻找礼物的游戏,又设计了一个走迷宫的游戏,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知识的延伸:了解数对的发展史:

  笛卡尔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有一天,笛卡尔生病卧床,但他头脑一直没有休息,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他本人也受到了人们永远的尊敬。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许多奥秘,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然后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事例,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也是应用了数对的思想。在地球仪上连接两级的点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叫做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地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神州 七号飞船发射返回地面时地面工作人员就是根据经纬度来准确地判断飞船的着陆地点的。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当课结束了,学生还沉浸在神奇的知识奥秘之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 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 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 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4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5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07-02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07-16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1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7-04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5-22

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02-15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04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