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
生物本是一门实验型学科,对学生应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外界种种压力的约束,造成对课本重点难点的死记硬背。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本节课响应新课改精神,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以及教师辅以讲解的教学模式,使生物课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课外的相关知识点,以做到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下面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1、导入新课时用生活中最常见的苹果为例,能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每一项伟大的发现都和各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分不开,培养学生关于质疑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2、本节课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既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于摄像机的原因,学生在课堂前半部分放不开,很拘谨,课堂上中后期学生才开始放开去热烈讨论,回答问题等。
总之,这节课设计初衷已经实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重视新课的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嘛,在课堂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难点)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重点)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
回答:叶
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
二、 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
[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
(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
(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
表 皮——保护作用
气 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 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及
[提问]:(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3)你是否能解释叶为什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讲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观察]:让我们动手亲自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指导]:学生2人一组,用镊子取下天门冬植物的小枝,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讲述]: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其实植物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即叶绿体色素一般由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组成,表现出绿色、蓝绿色、橙色、黄色。
[提问]: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讲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
[提问]:你知道两盆小麦苗的叶色为什么不同吗?
[讲述]: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在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热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既分工又合作;结果展示讨论的过程就是交流质疑的过程;结合实际事物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STS教学理念。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3
(一)光合作用的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三本必修课本虽然是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但是实际上各部分内容之间经常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到这样的知识连接点,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现有知识,也为之后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
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异养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类吃饭、穿衣以至其他日用物品的绝大部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光合作用提供的。根据粗略的估计,在大约5亿1千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上,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吸收1750亿吨的碳素(其中陆生植物吸收200亿吨,水生植物吸收1550亿吨)。如果按照碳素平均占有机物干重的42%计算,那么每年大约可以形成4400亿吨有机物。可以说,地球上的有机物基本上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又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一部分辐射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如果按照植物每年形成4 400亿吨有机物计算,绿色植物每年就贮存 7.11×1018千焦的能量。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 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每年所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人类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食物营养上所需能量的100倍。因此,通过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初源泉。从动力的角度看,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动力,虽然已经能够由原子能、水力发电以及太阳能的直接利用解决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人们所需要动力的大约90%,仍然必须依靠煤、石油、天然气、泥炭和薪柴来取得,而所有上述这些动力资源,都是从古代或现今的植物光合作用中积累下来的。
第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根据绿色植物每年同化1750亿吨碳素计算,每年从光合作用中可以放出大约4700亿吨的游离态氧,这就把原先没有氧的地面改变成为有氧的环境。这种情况对于地球上生物界的进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氧的释放和积累,能够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强烈紫外线的辐射,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O3)层;另一方面为更高效能的有氧呼吸代谢过程提供了条件。由此可以认为,需氧生物出现的先决条件就是光合作用。此外,地面上进行的氧化过程也都是要消耗氧的。所以光合作用也是推动地面上大部分化学过程以及净化环境的原动力,这是因为自然界只有光合作用能够提供氧。
以上从物质、能量等角度对于光合作用的分析,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为后面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对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初步的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掌握的更好。
(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帮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等内容进行了知识网络的构建,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归纳与整合。这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本课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资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然后,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基本要素、实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知识网络的构建。最后,对于相关实验的复习是以萨克斯实验为基础,更换单一变量,重设对照实验来创新性的归纳与整合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的实验。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网络,而且高效的整合和利用了教材及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本课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为宗旨,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光合作用概念的提出、反应式的书写到对萨克斯实验的分析及其他相关实验的设计、整合,全部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在课堂上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小组间的竞争,以抢答、小组发言人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聆听,并畅所欲言做出恰当的评论、补充或质疑,优化了思路。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3、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更多的关注了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踊跃发言的学生。
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虽然按照课前的组内分工布置了相关任务,但是在展示、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没有给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4
《能量来源——光与光合作用》是高一新课改人教版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按照最初设计思路顺利地完成了,我的自我感觉还不错,但组织听课老师一评课,才发现自以为满意的课,还是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新课改提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是从“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这一探究实验中引出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实验,但考虑到一节课只做这一个实验,时间有富裕,而且不能充分利用实验结果引入新课,使课程内容丰满,另外考虑到在实验室上课要强调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可能会占据绝大多数板书,后续新课又不能就在实验室上,再次不利于听课老师就坐,因而将实验挪到教室里,一方面利于听课老师就坐,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中首先想把新课程理念贯穿进课堂,再次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另外用多媒体辅助,增加教学直观性。
教学过程:
1.教学中开始用板书给出几组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主题,讲述新课。
2.探究实验先给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再组织学生实验。
3.实验结果推出新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光合作用结构的教学。
教学中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学环节完整,时间紧凑、合理,能着意把新课程理念贯穿进课堂,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这是这节课的优点,但听课老师提出的一些意见,却让我意识到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引发了我的反思。
1.教学中对实验过程中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考虑不足;
(1)教师在药品发放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代劳,教师做好指导就行了。
(2)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添加量应减少,以免影响实验。
(3)植物叶片类型多,应给不同的实验组发放不同绿叶来形成对照。
(4)叶片的量要保证足够,且叶片需用剪刀剪碎,而不是用手撕。
(5)滤液细线的改进画法很好,但要给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并给学生做相应的指导。
(6)层析时要指导学生如何水平放滤纸条,并加盖。滤纸条可设置剪去两角和不剪角的做对照.
(7)实验结束后要给学生强调尽快洗手,避免有害药物损害学生健康。
(8)实验结束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明确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真正达到实验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2.教学中语言不能太过于简洁,精炼,重点知识应该多强调几遍,便于学生识记并理解;
3.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多样化,不能新教材走老路,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改理念,还有很多要探索,实践,改进,总结的路要走;
4.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
5.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有些问题可以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要注意制作时动画设计不要花样太多,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确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课上出新意,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观念的转变总是一件痛苦且很难短时间就做到的事情,但必须要有转变的意识。观念‘理念作先导,才能指导我们正确把握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实施教学。如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模块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如何让探究深入并取得实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改进
并选择好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新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教无定法在这一轮新课改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次对外交流课也为我们向兄弟学校的老师交流经验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使我们授课老师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后还需多向同仁学习`取经,帮助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多借鉴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真正成为新课改的践行者和领军者.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5
一、教学内容(重、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光合作用过程,其中重点是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难点是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两者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一些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出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
二、理论依据
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在这种时期,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思想很强,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努力发掘教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多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各种情况,引到学生探究、分析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学生已知的初中知识光合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借助多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学生活动,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把难点一一剖析成若干个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精神;通过多媒体的功能将学习的知识总结连贯起来。
四、达成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下,一一突破重、难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开阔,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生活、生产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完善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如:课件的制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处理好细节问题;板书应合理化、明了化、科学化;教学语言应能言简意赅,多让学生说,多与学生多交流,吸取学生的创新之处;把握好教学时间,最好留三至五分钟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内容,充分消化。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6
本节课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由于容量比较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尝试指出实验的基本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回顾教学过程反思如下:本节内容的实验书上都有简单介绍,但就因为太简单学生很多都看不明白,这时候需要老师讲实验的过程展示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因为上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可以将各个实验展示在课件上,供学生观察、理解。比较重要的实验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吉尔曼的实验。萨克斯的实验虽然62页讲解简单,但是78页给出了详细的步骤,详细描述每个步骤,注意每个步骤的原因如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为什么要脱色处理,用什么来脱色等。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是尤其重要的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着水而不是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学会在反应式中标示去想帮助理解。
由于没有去实验室做实验,而是全部老师讲解的`方式,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相关的习题练习帮助理解是很重要的,学案上的最后一题银边天竺葵的实验能够很好的诠释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叶绿体这两个条件,同时还能巩固上节课对照实验里控制单一变量的相关内容。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7
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呢?这就是这节课中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
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我分三课时上的,第二课时讲的内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内容是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并这两个阶段的比较。最终还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的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学生很难掌握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上这节课时组织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上黑板填图(这过程学生没分组,自由的举手上台,填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格(课前准备好表格,上课时给每组发一份,让学生组内讨论,填写,然后教师分别显示两个表格,点名,让学生回答)。通过上这节课我发现,上这种学生难懂的知识点是时候,我们可以组织跟这次一样的课堂活动,虽然不是很有趣,可是这样做一边可以面对全体学生,避免只给几个人上课,其他人做自己的事的现象,另一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对其他几个班上过过这节课,可是没能安排活动,结果只有学习好点的学生听,其他学生觉得难,根本就没尝试听一下。
这方面我必须谢丁老师,因为他多次的,耐心的指导,我在设计课堂活动,组织活动方面进步了很多。这节课虽然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其产物,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
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学到了知识,但这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很少。
②时间太紧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没做课后题,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8
在广阔浩瀚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绿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呢?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实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与“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第一个实验重在组织学生完成实验后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第二个实验重在促使学生通过探究发展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两个实验完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校七年级班级人数多,实验材料少,实验时间长。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展示这两个实验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及其产物,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虽然我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对于七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来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很被动的,他们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学到了知识,但这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很少。②教师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③时间太紧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9
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化“提出目标—à提供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à学生设计实验—à实验结果分析—à结论”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注重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亲自体验科学思维方式、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教学设计中“学生自学—à学生设计实验—à学生观察CAI演示的光合作用过程—à伴CAI学生分步讨论具体过程—à学生对比光、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à总结”,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辅之以CAI宏观地再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动静结合地描述全过程,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记忆清晰、理解深刻、分析透彻。
3、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五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讲授者—à指导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被动的接受者—à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3)媒体作用的转变:演示工具—à学生的认知工具
(4)教学过程的转变:设疑、分析、讲授—à学生发现、探索、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5)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讲授式—à自主型与探究型的结合
这五大转变努力让学生参与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想。
4.学生阅读课文、文中彩图,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效果好。如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等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比单纯教师讲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同学情绪高涨。
5.不足之处:课件的交互性不够,如能设计出提供基本素材,而学生能自由设计实验,效果一定会更好。<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两部分内容,关于光合作用考察的内容,不仅仅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更多以实验设计、主观题的形式考察,难度大、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如何有效的将知识点讲清,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大难点,光合作用分三节内容讲述
1、基础知识是关键,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仔细讲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基础,是考试的依据,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分析学生版图时,关于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光照和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卡尔文循环等基础知识点。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英格豪斯等实验详细讲解,重点分析萨克斯的实验,此实验是考察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此知识点,先让学生看书总结实验步骤,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步骤设计的目的,经过师生互动,总结出此类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接着,让学生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产生O2等实验。
3、针对展示的两个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学案上的相应习题,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高考考试说明,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确立学习目标,以“标”贯穿一节课始终
课前黑板的板书写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内容引入后,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解决哪些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一节课内容结束后,总结并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二、教学中“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本节课学的内容中,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内容,习题讲解课我的作用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常见题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产生O2等,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讲与练有机结合
本节课,学了两大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学完后,及时巩固练习,做到讲与练有机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点。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简单基础的题目,保证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回顾,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反应老师语速偏快。知识点分析时,仍未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学生主体性仍未充分体现,语气语调过于平淡,变化起伏不是很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1
在广阔浩瀚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绿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与场所呢?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本节课没有做具体的实验操作,而是首先进行实验理论的学习以及光合作用场所的学习和认识。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虽然我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根据高二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来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很被动的',他们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学到了知识,但这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很少。
(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3)事先关于新的教学平台准备工作做得不足,上课开始耽搁了时间导致时间紧迫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2
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也是七年级生物最难教的一堂课之一,因为这个实验是著名科学家做的实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不便于演示实验,学生也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怎样上好这堂课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实验,让学生“学”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以本节课的实验为依托,以实验设计中的问题为突破口,实施本节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前人做过的实验,学生经过探究,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把握实验要点。但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设计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化,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即可得到答案,这样的设疑没有起到调动思维的作用,有的难度又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提问没有能层层递进,出现了“脱钩”现象。以后在设计问题上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让学生思维真正动起来。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于精良的课件进行教学,转变了满堂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不错的。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3
一、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
学生对光合作用已有初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课,难度较小,但也不能就光合作用讲光合作用,我是站在人与绿色植物的关系的角度来上“光合作用”这堂课的。所以我的课从绿色植物积累能量,从感受植物的伟大开始,到激发学生要保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结束。把人文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我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法来完成这堂课的?
《光合作用》是一堂较典型的让学生学习周围自然现象的以知识为主的课。按照传统的方式,以知识为主的学习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但新课程标准解读中说:“探究式的学习不一定是发现式的,接受式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的。目前我们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并非大力倡导发现式学习。应该说,接受式探究或称主动接受式学习应成为目前倡导探究式学习的重点之一。”简单地说这堂课的教学策略是12个字:接受式探究,主动接受式学习。
三、让学生主动去发展,顺着学生的思路的发展去组织教学
当孩子们的研究方案在我们大人看来似乎有问题,而且确实有问题,没事,孩子在发展中会纠正、会反思,他们的接受能力比我们强,当他们的阅读报告出现偏差,没事,就连海尔蒙他自己最后的结论也跟我们的学生一样,他得出的'结论是跟土壤没关,而是从水中得来的。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以其宽容维护每一个小生命的尊严。孩子们面临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他们拥有许多时间去发展自己。在这期间,教师的理解和宽容、欣赏和赞许,则是促进孩子们加速前进的动力所在。
四、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们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反复验证得出来的,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学习,提醒并要求同学们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结论、看待同学的结论、看待科学家的结论,不要轻易相信。并要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难地精神,值得学生学习。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4
这堂课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生物现象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会进行知识的回顾,一起复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动力等相关知识,因为这是学生有前置知识,具备了生物知识,而在本节学习时要进行对比学习,即“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让生物知识前后联系在一起,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的观点;然后提出学习目标,实验为出发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三个实验。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课标要求,主要突出了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并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把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图文、视频资料,内容丰富详实、形象生动。课件界面美观友好、交互性强,利于教师操作。
学生在回顾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中,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广泛地参与,促进了光合作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分子水平上的概念建构,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领域上的发展,特别是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教师在主导这节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把握课堂的节奏,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15
这次的课开得较成功,同仁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给我的第二次高三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复习课到底怎么上才高效?如何提高高三复习课的高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了一些答案,本节课重点是曲线分析,要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同时要明确规范作图的要求、步骤,这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要渗透解题方法,并通过变式训练不断强化、巩固,习题讲评要清晰、到位,尽量让学生说、引导其思考,板书与多媒体要能做到有效的结合,扬长避短,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曲线图的解题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
本节课上完之后,发现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有点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
2.老师自身一定要规范作图,最好用尺,给学生树立榜样。
3.未将c3、c5与过程图联系,可直接在图上分析,如停止光照,将光反应遮蔽起来进行分析,这样较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在原图上理解、记忆,把中间过程拿掉,不增加麻烦。这部分重难点是课本上的图,可以将几幅图整合为一幅图,而不能脱离教材原型。
4.要敢于取舍,另外注意语言的简练,语速再放慢些效果更佳。
5.可尝试让学生分析、讲评题目,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本节课核心知识,老师重在引导,创设机会让学生说。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光合作用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02-04
光合作用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02-09
光合作用教案02-11
《光合作用》说课稿01-14
光合作用说课稿03-11
《光合作用》说课稿03-12
生物光合作用说课稿03-14
光合作用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02-05
教学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