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9 08:21: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丰富了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能够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可以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3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感知,去猜测,去推想,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课教学,我努力引导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利用森林运动会的动感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目的、有顺序地观看小动物精彩的赛跑比赛。让孩子探索新知,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在赛跑进行一半时定格,引导学生猜测、推想:“谁会跑第一?”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对学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后到达终点时,让学生汇报小动物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进一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并针对比赛的结果顺势渗透德育教育。告诉学生,小蜗牛虽然落后了,但它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动物赛车比赛中,让学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充分感受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同一个物体的位置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能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森林里的`小动物请我们到“儿童乐园”和“动物园”游玩。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学的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发展思维、学会提问

  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决一个问题,本课我有意识地留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提出问题,如:在赛车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提问,起初学生提出较浅显的问题:谁是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但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会用“前后”提出一些比较深层的问题。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号车排第几?等等。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敢于提问题的学生我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的勇气,有了鼓励学生才敢问,有了引导学生才会问,有了疑问,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4

  从教学过程看,首先注意通过直观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整十数的意义,认识数的组成,具体认识几个十是几十,以求形成整十数的概念。其中认识“一百”做得比较具体,让学生看到“(9个十)再添1个十”是10个十,捆成一大捆是“一百”,清晰地感受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其次注意借助直观体会写数的方法,用计数器拨珠了解几十怎样写出来。这些都是好的做法。

  就本课而言,我觉得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多了。课堂需要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但简单问答式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促进思维的作用,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因为它不需要学生主动寻求、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就没有机会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成份去认识所学数学知识的属性、本质,去感受知识是怎样生成和发展的。有效的互动是需要提供思维空间的,要特别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思维性。要从层次目标出发、围绕知识本质设计问题,使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究、讨论和交流来理解所学内容。这既用于学生学习新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除此以外,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数数,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在认识三十、六十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十个十个地数十、二十、三十……,分别认识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学生数数时,不能仅拿出五十、七十,“举起来看一看”,应该要求数出五十、七十放在桌面上,每次都让学生数一数十、二十、三十……,并追问为什么是五十、七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几个十是几十”。

  2.认识数位的活动再适当加强一些。应该说通过数数生成“百位”的方式是好的。但可以加强一些。在十位上数满10颗(即数到一百)时,不要采用直接说明的方法揭示数位,可以让学生思考:十位上满10颗是一百,要怎么拨?前一位就是什么数位?再根据学生的思考拨珠、揭示“百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右边起第三位为什么是百位,还可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体会由于数数的需要产生了新的数位。

  3.写数、读数应主要让学生自己完成。对于整十数,学生已经有了写、读10、20的经验,不必用问答式的方式由老师自己板书写数。究竟怎样做呢?我认为:一是可以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四十、八十、一百,让学生自己尝试写出来,再交流怎样写的,获得整十数的写法。二是写数后应该让学生读数,认数不读数是不行的。可以在写数后,要求学生把写出的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三是适当归纳整十数的写法和读法,使学生明确: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单位直接写0;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0不读。这是以后千以内数、万以内数和多位数读写的直接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1、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了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备课时,我把练习八上的第2题和第3题设计成两个游戏。如:第3题我把题目中的数打印出来剪成小纸片,“盒子”是用两个条装的烟盒用红纸糊上,把“大于60的数”和“小于60的数”打印出来贴在盒子上面,请两个学生抬着盒子让别的同学把自己手中的数投向相应的盒子里面。投对的,下面的同学给予他掌声鼓励。投错的,下面的同学默不作声。游戏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昂。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考虑到必需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如:学生们认为最不行的一个学生,我让她抬着投数的盒子,另外两个也让他们参加到了投数的游戏中。

  3、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备课时,我考虑到所讲的内容和练习题不在一页上,一年级的学生在翻课本时好多同学动作慢,我就把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用电脑汇集在两张A4纸上,学生对此感到很新鲜,一上课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学习上,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

  4、教学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即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一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一特征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尽量设计得形象、直观。如:例8时中的.两只母鸡我从网上下载了不同颜色的两只打印出来剪成逼真的鸡,在教学时,加上我的循循善诱,学生很容易的比较出了两个数的大小。另外的四个计数器我也打印在A4纸上,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也很快地写出了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和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不足之处:

  1、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如:在请一个学生上台来给“十位上是3的数涂上绿色;给个位上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我看学生在找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时找得有点慢,我就在旁边提醒。如我给足学生时间,学生会找出来的。还有就是学生在做排列数的大小游戏时,学生有一个数的位置安错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由于提示语过于明显,学生马上改正了错误。我当时应叫学生好好想想,不要提示他,让他自己找到数的正确位置。

  2、有时语速过快,亲合力不够。有时我讲着讲着不知不觉语速快了起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也就谈不上语言的亲合力了;而语言的亲合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年级小朋友对老师的“向心力”。

  3、课堂总结理论化,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如:在总结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我只说:“先看数位,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要看位,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其实我应边说理论边在黑板上例举相应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所说的话。

  总之,“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7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平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

  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9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通过谈话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学生熟悉的机灵狗开的图书馆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经历算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最优化的算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的方法,在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用时太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没能很好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时间,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

  现代交通运输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乘车是他们与交通运输发生的最经常的联系,因此,课程把这部分内容单列标题,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述。这是本课的教学要点。本课由两部分组成l)学习乘公共汽车;(2)学习乘轮船和火车。课文以一个小学生能够独立乘车为标准,从看简单的交通图、看站牌、上车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讲述了乘公汽车的常识。关于乘轮船和火车的内容,课文采取了略写的方式,用了四幅图,把乘轮船和火车时应注意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表达了出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情境教学为手段,通过合作、探究与自主建构,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应该说,乘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但在长途旅行时,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带领下乘车乘船。如何独自乘车或乘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所以我先让他们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示自己体验、探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纳讲述。对于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我适当的用小故事和课件加以引导,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学会乘车和乘船,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两点反思:

  首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但最恰当的算法,应该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辨别,找出的.方法。教师在这里没有直接指出该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体验、比较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从刚开始的反对到最后达成共识, 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的尊重,表现了教师对延迟评价的合理运用。以及对于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充分体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1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比较枯燥的练习课,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练习三的第一题让学生先自己做一做。再提问:每组后面两道减法题, 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较快反应出根据加法算式的结果,能很快算出下面两道减法题的得数,从而真正体会到“想加算减”的便捷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练习。

  第二题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个小组竞赛的小活动。让每组选择一个大象开始口报练习,比一比,看那组速度最快,评出“口算小组王”。班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再经过激励的小组王评选后,我有引出了口算个人王,自然导出第三题,集体比赛,以起立的方式判断,集中的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后半部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描述图意并正确列式计算。我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

   核心提示: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

  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从老朋友身上找到新朋友并画出来,从而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新朋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通过有趣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3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数花生

  《数花生》一课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花生,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学会用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方法来数100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感觉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还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数一数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课件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4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

  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既是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多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根基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首先,课堂上先通过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灵活改变教学情境,创设了过“六一”节时,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买了24瓶矿泉水够分吗?再买来9瓶够吗?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在练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多让孩子说说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讲出24+9的计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24+5和24+9的异同点,知道24+5是不进位的加法,24+9是进位加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复习时间太长。

  2、例题处理的不够完整。

  3、练习题的设计应先出示口算题,让孩子们在亲笔练习后,再出示判断题,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样设计会更合适。

  4、只注重了老师的教,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节比较完美的课堂,从复习-新授-练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情,只注重了学生的说,实际上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脱离了操作的视线,是在空说,造成学生根本不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强化训练不到位,造成会的不讲已懂,不会的还是不会,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的口算方法不成熟,计算速度不够快,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3-0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2-06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03-2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0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22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 5篇04-16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04-1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