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集锦【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
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五、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六、课题研究:
以《在科学小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课题,采用调查法、评价法、系统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培养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一方面总结出可推广运用的教法、模式。
七、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1 《我们在呼吸》
2 《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 3
《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 4
《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
《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 6
《轮轴》、《滑轮兄弟》 7 《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 8 《地球的故事》
《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 10 《地球仪》、《地图》 11 《漂移的大陆》
12 《电池》、《怎样控制电路》 13 《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14 《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15 《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6总复习17总复习18期末考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环境”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的内容。共设计六个单元,23个课题。前三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都是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生命世界的内容,重在探索生命与环境的联系,突出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生长的需要”单元主要研究生物生长的条件,怎样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以及动物的食物等,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地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
“生物与环境”引导学生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道不同的环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增加了专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冷和热”整和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内容,认识热传递的规律,热与风的关系,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地表剧烈变化”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部分,学生可能感到较陌生,教材中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将抽象的、不易见到的地震、岩浆如何喷发等现象变得直观、易于理解。注意让学生收集岩石标本,找出岩石的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由浅入深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9月6日至9月11日
1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4日至
9月18日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2
3
9月21日至
9月25日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2
4
9月28日至
9月30日
4根和茎
5动物的食物及单元复习
2
5
10月1日至
10月7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8日至
10月16日
6葵花向阳
2
7
10月19至
10月23日
7燕子南飞
2
8
10月26至
10月30日
8仙人掌的刺
2
9
11月2日至
11月6日
9奇妙的护身术及单元复习
2
10
11月9日至
11月13日
期中复习
2
11
11月16至
11月20日
10人对环境的需求
11人对环境的影响
2
12
11月23至
11月27日
12和谐相处及单元复习
2
13
11月30至
12月4日
13冷水和热水
14传热比赛
2
14
12月7日至
12月11日
15衣服的颜色
2
15
12月14至
12月18日
16风的形成
2
16
12月21至
12月25日
17保温和散热
2
17
12月28至
12月31日
18地表探秘
19地震
2
18
1月4至
1月8日
20火山
21岩石
2
19
1月11至
1月15日
22环境问题
23保护我们的家园
2
20
1月18至
1月22日
期末复习
2
21
1月25至
1月29日
期末复习
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种子发芽的实验
1.2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6做一个生态瓶
1.7改变生态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维护生态平衡
2.1光和影
2.2阳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与热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我们的小缆车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测量力的大小
4.5运动与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动与滚动
4.7运动与设计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
②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③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引领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作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会让孩子领略到宇宙的神奇和伟大。
④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有意义。
⑤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②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③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
④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第三单元《电和磁》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电。这部分内容编成了三课,分别是《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和《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②研究磁铁。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
们探究的兴趣。
③研究电磁铁。指导学生利用干电池、电线、铁钉做一个电磁铁,尝试制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就从学生熟悉的内容人手,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地来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弄清楚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更科学地认识自己、保护自己。本单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测量心跳和呼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测量,提高他们测量与分析的能力。
②呼吸与血液循环的意义。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呼吸和血液循环首先要认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将通过图片、模型等来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认识呼吸的意义是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来进行的。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首先是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功能,再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③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了解两者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学中主要通过测量肺活量、制作戒烟小报、制定锻炼计划等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的意义。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内容的要求建构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解释: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照片、图表、图画三种模型形式理解解释的含义以及解释过程中包含的.各种思维方法与形式。
②建立模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图画模型促使学生认同建立模型的意义,认识模型的常见类型。通过动手做的方式学习用图画解释现象、完成制作以验证解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主要指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四、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 注
1 2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制作简易太阳钟 模拟昼夜交替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4 5 6 8 9 10 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 光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研究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制造彩虹、七色陀螺 滤光实验 简单电路的连接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11 简单的红绿灯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2 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 分组实验
12 不同的液体导电性检验 演示实验
13 14 解暗盒 探究磁铁的性质 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15 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实验 测安静状态呼吸和心跳 分组实验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与呼出的气体 分组实验
16 测量肺活量 分组实验 彩色水点实验 分组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蜜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更没有得到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洁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宣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核心,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营造和谐课堂环境,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实践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
二、工作目标
1、遵照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切实按新课程标准去执行,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条件,尽力组织开展好各班学生的分组实验活动。
2、教学的重点是“练在课堂,练在全体,练在过程”增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调查、制作等活动中去(转载于:小学科学实验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为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实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实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8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
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牧适量的牛羊,不捕杀野生动物和乱挖珍贵植物,努力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谈谈动植物的关系。
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温度和水这三个基本条件,它们有密切的关系,植物是食物链的第一层次,动物中的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终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9
一、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很强,喜欢问问题。一天,我带他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想,这是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好时机。
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四、活动过程
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
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
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
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
(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
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9.活动延伸
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并从中发现规律。
五、活动反思
1.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此活动设计很成功。
2.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3名能力差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假如教具温度计的刻度能用两种反差较大的颜色画,对幼儿认读度数会更有帮助,因为这样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今年我任教5年级科学,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准备材料,探究活动比较认真有序,作业也比较自觉。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也有较多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但对科学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层面,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分析往往不全不到位。还有部分学生态度很不端正,对科学学习很不重视,科学综合表现很差,需要采用恰当方法强化辅导。
1、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3、发展能力、综合提高。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2、专题训练:
(2)解决问题训练。
4、针对练习:查漏补缺,针对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再一次补充复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五、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六、课题研究:
以《在科学小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课题,采用调查法、评价法、系统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培养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一方面总结出可推广运用的教法、模式。
七、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1 《我们在呼吸》
2 《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
3 《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
4 《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
5 《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
6 《轮轴》、《滑轮兄弟》
7 《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
8 《地球的故事》
9 《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
10 《地球仪》、《地图》
11 《漂移的大陆》
12 《电池》、《怎样控制电路》
13 《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15 《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6总复习
17总复习
18期末考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0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
二、全册教学目标及教材简析:
1、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3、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6、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通用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7、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让学生联系各种光现象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并且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8、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知道有凸透镜放大物体、会聚光线和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多种用途。作为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中间薄、四周厚的,知道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及作用;能够连接基本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9、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盒子里安装了什么样的电路。利用一个检测工具检测盒盖上的触点,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来判断盒子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10、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1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1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6、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7、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8、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9、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10、学习接连一个简单电路。
1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2、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13、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14、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15、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
状态。
16、认识飞、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7、认识心脏。
18、对证据进行解释。
19、认识模型的.作用。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6、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7、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8、制作简易望远镜。
9、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10、画简单电路。
11、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12、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13、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14、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15、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6、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17、认识心脏的功能。
18、区分解释与事实。
19、建立模型。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2.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3.通过组织学生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4.综合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
5.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五、全册课时划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5-20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05-2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2-10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0-1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热门)05-22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5-2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05-30
(精品)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7-17
[精]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05-25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