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07 14:31:1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平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8 平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习3

  15.2.4整式的乘法(2)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

  19 总复习

  20 考试

  本计划只供本人使用,在实施中应根据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 , , 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38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及多边形有关的知识。为下一章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打下基础。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它与数,因式分解和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加强它们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代数恒等变形能力,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6、精选例题,注重例题的代表性,典型性。练习题应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的性的,又有拔高性的。

  五、教学进度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二)引入新课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 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 是二次根式吗? 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 是二次根式,而 ,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 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 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 有意义.

  例3 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1) (2) (3) (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 ,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 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 是二次根式.

  (3) ,且x≠0,∴x>0,当x>0时, 是二次根式.

  (4) ,即 ,故x-2≥0且x-2≠0, ∴x>2.当x>2时, 是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

  (2)由 ,得3a-1>0,解得 .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 ,式子 是二次根式. 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教学计划表,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

  3.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

  四、教学手段:

  演示法和同学练习相结合,以练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新知探索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fractional equation).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课件展示)

  (三)作业布置

  必做:课本82页,习题3.7,A组第1、2题。

  选作:课本82页,习题3.7,A组第3题;B组第1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用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而且能学到研究几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会告诉答案。

  在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子。学习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以后能否上学。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他们对图形及其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和思考,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发展。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索发现,用自己的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基础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拓展思维。为了在这一时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检查和弥补差距,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五章组成,包括知识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部首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重点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简化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算法。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相辅相成,与30度相对的右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不仅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这一章是基于学生前一期所学的四边形知识,以及这一期所学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说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本章的学习也是反复运用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章的内容也是对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线性函数

  一阶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可以了解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最简单的函数之一,——一阶函数。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规律、应用和拓展模式,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和初等函数的概念,探索初等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最终利用初等函数及其图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比例函数纳入线性函数的学习。文本框

  本章主要研究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统计数据来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通过研究如何利用样本的均值和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方差,可以进一步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大家都在关注苏联档案解密: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20xx年人民教育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和教学进度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努力搞好教学八项。重视教学八项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拓展教材内容;认真听课,批改作业,给予指导,做试卷,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努力学习。

  2.爱因斯坦说,对它感兴趣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和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有趣的数学题,给出课外数学思维题,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设,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享的高效学习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复习提纲,让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结构。

  4.引导学生主动总结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统一多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5.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更新你头脑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探究性问题的研究、课后调查和操作实践将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他们的专业。

  7.进行分层教学,将作业安排在A、B、c三类,分层安排适合差、中、好学生,课堂提问照顾好,中、差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教材没有安排三角形全等知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补充,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前面的教学中,面对山里的孩子,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行线是在七年级上第七章提出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后的延续,这章将继续学习平行线的有关判定和性质;教学时把握证明难度,避免概念超前,加强形的建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说理的过程仍以填空为主,注意避免综合性较强的说理出现。2、要避免证明、命题、定理、公理等词的口头出现,课本是以判定方法、性质、结论来描述。3、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情景抽象为相交线、平行线等数学图形的建模过程。4、还应注意画图、探究性题的教学。另外对教材中(1)P8例2出现了添辅助线的说明方法,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不要作深入展开,(2)P20 第5题:不是很明确其意图。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是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熟练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书写;教学时要控制证明的综合难度,侧重计算与形状的判定。本节与以往教材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加强了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要求;2、强化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3、淡化了30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4、P28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明、P36例3,教师可简单提出辅助线的作法、作用、要求,但不要藉此来提高难度。5、可以在勾股定理的知识上,让学生去研究探讨,增强数学人文性教育。另外教材中的(1)P24—4、5两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教师要作提示、作小结;(2)教师最好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3)勾股定理这节中出现了不少“定理”一词,是否在教学时可改。

  第三章直棱柱是从七年级上册提出立体图形概念后第一次对立体图形的研究,与原浙江版义务教材相比,是较新的一章(原教材有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也是为高中阶段立体几何中棱柱的学习做准备;教学时要借助实物、课件的展示,逐步构建空间想象基础能力,教材重点落在两处:

  1、直棱柱特征及表面展开图2、画三视图,关键要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法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充分利用实物、课件、实际动手操作等途径,使学生能慢慢的在实物与空间想象之间找到一些转换的经验,(2)在教学时对解答过程、说理过程不作过高的要求,避免过高的严密的要求挫伤学生学习本章的积极性。

  第四章样本与数据分析是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收集与图表的基础上,对科学取样、数据分析、合理化决策的研究学习,是实用性较强的一章;教材以生活现象为导入背景,以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教学应注意(1)避免对样本、总体、个体的定性的描述;(2)增加了对某一事件研究抽样与普查的方法选择;(3)加强了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决策判断,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掌握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及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与方程、等式的迁移类比,发挥数轴工具性,建立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习惯第六章图形与坐标是函数知识学习的开始,与老教材比较也是较新的一章,重在突出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运用,其中也有一部分知识与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形和变换相关;教学时应重视场境模拟,降低坐标表达的抽象,侧重变换图形的坐标描述。

  当然更应注意多利用实际场景图示,降低点的位置表达的抽象性,增加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性。

  第七章一次函数是在第六章建立直角坐标系后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变量间变化关系的刻画,侧重了函数是刻画现实生活的又一数学模型。注重函数建模,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教学中应做到1、突出了函数是生活中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刻画。很多问题是以实际生活背景为载体。2、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教学顺序做了调整。3、要加强函数基础知识的练习,要注重解题时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讨论,有足够形成建模的时间,切忌分析模式化,练习呈式化。

  另外,本书的设计题(P95, P181)切合学生实际,容易操作,要好好利用,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题学习P181-182《怎样选择较优方案》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议作为一堂较重要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综合应用课来讲。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2]

  ,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四。教学进度

  第1周 回头考及1.1----1.2

  第2周 1.3——1.4第一章复习

  第3周 第一章测试,2.1——2.3

  第4周 2.4——2.6(1)

  第5周 2.6(2)——2.7及第二章复习

  第6周 第二章测试 3.1——3.3

  第7周 3.4第四章复习及测试

  第8周 4.1——4.4

  第9周 4.5 第四章复习及测试

  第10周 期中复习

  第11周 期中考试及分析

  第12周 5.1——5.3(2)

  第13周 5.3(3)——5.4 第五章复习

  第14周 第五章复习及测试 6.1

  第15周 6.2——6.3

  第16周 第六章复习及测试 7.1

  第17周 7.2——7.3

  第18周 7.4——7.5

  第19周 第七章复习及测试 期末复习开始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习。特别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优秀率突破了两位数,有 12 人,达到 20%,合格率也上升到 55%。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正在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

  表示数学关系。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20%;合格率:60%。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五、方法措施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3、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六、课时安排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不少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不注意听讲,课堂效果欠佳。个别学生表现突出,能轻松掌握各知识点,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教学应注意后进生的转化,努力扭转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排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注意对优等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拓展。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了解特殊点(X轴或Y轴上)的坐标特征;了解在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三内角关系,并会解决简单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4、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35,36班的数学。上期末数学考试两班的最高分都为100分,最低分9分,平均分35班85.7分,36班83.6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中等,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有所欠缺;数学的思维有些混乱;独立思考问题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较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尺规作图。其中包括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能完成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初步掌握了尺规作图。而对于三角形,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在本章的前4节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结论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如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折纸、拼图、画图、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及学习任务: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学生在本学段完成后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环节:情境引入、作三角形、合作分享、基础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首先提出“豆豆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你能帮他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的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思考后独立回答。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请学生试着叙述作法,教师规范学生的语言。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处理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对两个基本尺规作图的复习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呢?”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一开始在问题情境下进行积极思考,思考各种办法进行解决,如:用一张薄纸覆盖在三角形上,描出来未被污染的部分,将污染了一部分的两边延长,两边相交,即恢复成了原来的三角形。提出方案的同时,引导学生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此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及尺规的基本作图——作线段、作角。学生能熟练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用语言描述作图过程。而对于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有些学生作起来稍显困难,需教师重新示范,并说明作图过程。在这一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说明学习知识要扎实,基础打得好后续的学习才会比较容易。

  第二环节 作三角形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

  (1)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豆豆所求助的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3)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只给出作法,不演示,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再提出“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本环节通过分析—操作—再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循序渐进的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在完成三个作图后,都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方式观察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这实际上体现了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并从中也使学生意识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师示范第一个作图之后,学生能够学着模仿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作图,并且在不断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从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要比表述作图过程(即写作法)显得自如,有信心。大多数学生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图过程”感到有很大的困难。即使这样,也要鼓励学生亲自张嘴说一说,尽他的最大可能描述自己的'作图顺序及过程,教师即时地加以引导、完善、规范作图所用的语言。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自己独立完成作图和作法。本环节注意模仿与自主学习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平台。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作图后,都要思考“依据给出的条件作出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刚刚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中的“ASA”、“SAS”和“SSS”来进行说明,从中体会做法的合理性以及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第三环节 合作分享

  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开展活动。

  问题(1)你都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作图语言可以用于描述作图过程(即作法)?

  问题(2)我们是如何分析作图题的?它的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作图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刚刚的作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数学方法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无论是对已完成的实践操作,还是下面的实战练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实际教学效果:各合作小组成员在已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尽可能多的挖掘作图语言和详细的分析步骤,一派紊而不乱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同时全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4)两班数学的教学工作。八年级应该说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数学学科来说,不仅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大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八年级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时期。因此,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合理利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学生仍然缺少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要求学生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探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多提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主要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分析法则、公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进行运算。本着多方法、高要求的原则,鼓励学生找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知识。

  第十五章、分式

  通过与分数的对比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与分数运算的类比引入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变形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为今后继续学习数的运算、解方程等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熟悉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做好“培优提中扶差”工作。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数学。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数学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数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数学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数学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数学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数学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二)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已学过的所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但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已有一对直角是相等的,因此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只需另外找到两个条件即可,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这种特殊性,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有别于其它的三角形.

  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与判定两个普通三角形全等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探究5的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然后在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的基础上,直接以定理的方式给出“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最后,教科书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相等.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运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一)目标

  1.理解“斜边、直角边”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能运用“斜边、直角边”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并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目标解析

  1.学生经历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学生能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出符合“斜边、直角边”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能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备一般三角形所没有的特殊性质.例如,对一般三角形来说,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能够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直角边确定了,根据勾股定理,得到第三边也是确定的,从而可以利用“边边边”或“边角边”证明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勾股定理是后面学习的内容,在这里不能运用勾股定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只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出定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难点是:“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问题1: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外,还要满足哪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的条件

  全等依据

  方法1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SAS”

  方法2

  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ASA”或“AAS”

  方法3

  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相等

  “AAS”

  追问: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上面的三个判定方法,学生思考猜想: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

  问题2:探究5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

  (1)画∠MC′N=90°;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C′N于点A′;

  (4)连接A′B′.

  追问: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文字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五、小结反思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总共有哪些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2.2第7、8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03-04

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5篇03-15

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15篇)03-15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4-07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1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8

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2-17

上册数学的教学计划04-02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