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01 04:42:5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6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6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统一性。第二个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社会变化”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社会变化的原因、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

  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习,提高40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2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

  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3

  初一历史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制定了这个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本学期收获进步。

  本学期我将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措施

  1、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 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 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 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 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五、改进措施

  1、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 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 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4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周

  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4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结合学校工作要求及学期、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学生情况

  从上期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习习惯也还过得去,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都能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并且做完作业后不喜欢检查,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特别是不愿及时复习记忆掌握基础知识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20xx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共21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5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13课);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14-第21课)。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需34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0个课时,活动课占1课时,单元复习占3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四、重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

  3、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4、落实好培优补差工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1

  第1课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

  2

  第2课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时 第3 课 盛唐气象

  6-18

  3

  第4 课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8-26

  4

  第6课时 隋唐时期单元复习

  第7课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7-32

  5

  第8课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时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33-40

  6

  第10课时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时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41-50

  7

  第12课时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时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1-58

  8

  第14课时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5课时 宋元时期单元复习

  59-64

  9

  第16课时 期中复习

  第17课时 期中复习

  10

  第18课时 期中考试

  第19课时 试卷讲评、分析

  11

  第20课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21课时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65-75

  12

  第22课时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23课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76-87

  13

  第24课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5课时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8-98

  14

  第26课时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7课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99-110

  15

  第28课时 明清时期单元复习?

  第29课时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11-114

  16

  第30课时 期末复习

  第31课时 期末复习

  17

  第32课时 期末复习

  第33课时 期末复习

  18

  第34课时 期末考试

  以上计划如遇学校工作变化可再做调整。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与”。”与”,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如何”,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单元”,实际涉及”和”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与”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个单元”,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自学、做笔记及学习习惯差、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等。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一定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环节,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四、五阶段,即封建社会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在中国历史中占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册主要重点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发展。

  难点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掌握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难点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通读。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

  2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2

  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

  4单元复习检测2

  5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

  6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2

  7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2

  8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2

  9单元复习检测2

  10期中复习期中考试2

  11第14课明朝的统治2

  12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

  13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14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

  15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2

  16第三单元复习2

  17第三单元检测2

  18 总结复习第一单元2

  19 总结复习第二单元总结复习第三单元2

  20期末考试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02-2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05-31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02-07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06-24

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0-02

(集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0-2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02-09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必备)10-30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优秀04-18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13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