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8 05:22:1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四、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开学工作

  2 1.我的课余生活

  3 2.不和烟酒交朋友

  4机动

  5 3.害人的邪教

  6 4.身边的变化

  7 5.感受村民选举

  8 6.隔海相望

  9 7.跟着唐僧去西游

  10 8.金字塔下留隔影

  11 9.奥林匹克的故乡

  12 10.我做志愿者

  13 11.不同地区不同生活

  14 12.春节和圣诞

  15 13.人种有不同

  16机动

  17机动

  18复习迎接考试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29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四、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课题课时备注
第四周9.19-9.23社会需要诚信1
感受诚信1
第五周9.26-9.30成长中的变化1
男女同学怎样交往1
第七周10.8-10.14我们都是炎黄子孙1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1
第八周10.17-10.21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1
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1
第周10.24-10.28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2
第十周10.31-11.4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2
第十一周11.7-11.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
第十二周11.14-11.18军旗升起的地方2
第十三周11.21-11.25二万五千里长征2
第十四周11.28-12.2延安窑洞的灯火2
第十五周12.5-12.9新中国的成立2
第十六周12.12-12.16走进新时代2
第十七周12.19-12.23走向世界强国2
第18——19周复习考试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3-21

小学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教学计划10-3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08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9-02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08-0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17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篇08-14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08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