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DD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DDD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DDD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DDD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2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物质条件逐渐丰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造成很多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开朗,是否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自觉性、是否强;学习欲望强烈与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于交友不孤独等。来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工作;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认识自我。
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心理个案。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三、工作原则: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2、面向全体学生。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预防矫治与发展养成相结合。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师心理培训工作。
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二)继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四)阅读整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集中教师学习;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七)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八)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继续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绪、正确的需要动机、健康的兴趣爱好、远大的.理想抱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我们心理服务的重点。把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开设学生课堂、教师课堂、家长课堂,用好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全方位、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提升教师、家长的育人质量作为我们心理服务的途径;把预防学生心理疾病,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作为我们心理服务的难点。进一步形成纵向横向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健康讲座、课堂教学、团队辅导、个别咨询”的学校心理健康“十六字”教育模式。
二、工作要点: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品质教育;
2、坚持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讲座,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做好团队心理辅导,因材施教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4、开设学生、教师、家长课堂,提升育人水平与质量;
5、用好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做好心理健康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
6、心理教师要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设与管理;
8、做好来访学生、教师、家长的个别心理辅导。
三、具体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工作会议,布置工作。
3、高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10月:
1、协助政教室申报班主任以及德育课题
2、配合期中考试,开设“智慧家长课堂”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待定)
11月:
1、高三第一次心理辅导讲座
2、做好团队心理辅导
3、建立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2月:
1、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待定)
2、学生心理辅导讲座
3、个别心理辅导研究
元月:
1、考试焦虑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团队心理辅导研究
3、整理心理健康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计划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据小学教学内在机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构筑和优化育人环境。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斑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所体现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凝聚,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2、丰富班级活动
有活动,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质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完美的践行和发展。
3、发展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积极营造和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张扬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4、优化班级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着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少地约束人、限制人和压抑人。优化班级管理要在实施民主管理中发展民主意识;要在自我管理中发展学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发展学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发展无形管理。
5、构建班级教育合力
班级不是封闭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质都是在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构建整合一致的班级教育合力进行心理辅导,有赖于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设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整体的、特色的集体风气。班风需要靠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的思想、品德、作风来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来形成。而一经形成,可以对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较为积极、稳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激活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时空,唤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园文化的阵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物化工程。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这种基础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阵地,如:
1、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园落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
2、随着学校的园林化发展步伐,不断创建出“开心园”、“舒心廊”、“交心亭”、“谈心室”等等。
3、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站);—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在这些阵地的建设中,“开心园”、“心语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乐小屋”的功能,让希望获得心理帮助的学生从中感悟愉悦,体验愉悦,释放烦恼,消除烦恼;从中获得欢乐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热线”要不断延伸、畅通,成为“宽带网”,它由师生双方或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建起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师生通信、电话、上网联络、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的局部性和个别性心理教育与沟通。“心理热线”较偏重于保守秘密、尊重隐私、尊重人格。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主体性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就要充分让学生畅心地生活在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
1、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在班主任组织下,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活动。活动课可以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科技文体活动课等活动课时进行,也可以利用周会、晨会进行,有条件的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内外、校内外进行。活动课体现主体性、实践性、系统性、组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游戏、讨论、辨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训练、检测等方式方法,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活动课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的准备,有确定的内容,有具体的步骤,有恰当的技巧。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发展趋向、防范要求等作认真细致的处理。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少心理活动课,相比较它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活动时间一般利用课外、晚间或双休日进行。场地选择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师生家中。活动的主题也较为集中,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级、团队干部,或单亲家庭学生,或贫困生,或存有某向类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心语沙龙更重于心灵沟通,情感体验,更重于加深理解,求取共识。
3、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作为“心育小报”的“双胞胎”,还可办出“心理画报”和“心理漫画”,借助美术表现、欣赏的功能,提高心育效应。
4、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在小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5、心理小剧
心理小剧包括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心理故事会、心理训练操等等。心理小剧的素材来自学生,心理小剧的写、编、演、看、评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发挥支持、帮助、辅导、组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或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或由教师演学生看。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于乐的作用。
6、“心语日记”
结合小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认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班主班老师通过浏览学生“心语日记”(以学生主动愿意提供为前提),能搭通学生的“脉搏”,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7、“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班主任主动向学生作心理冲击。班主任的“心语赠言”可出现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本的改评批语中;可出现在“学生素质报告单”的操行评语里;可出现在“家校联系卡”内;也可以是老师专门设置的“心语赠言”卡(由老师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学生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折时、心烦苦恼时、学生生日、毕业升学时等等。要选准火候,把握温度;要击中要害,引发震动。“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能以“美”和“爱”来激活学生,在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成为学生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是无止境的,尤其是“软件开发”凝聚着教师的创新和智慧,同样,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