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10-20 20:14:2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推荐】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本班无论优秀率还是合格率都有不小的退步。优秀率仅仅只有 13%,而合格率也只达到 40%,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 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运算,难点是根式四则混算及实际应用。

  2、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一次函数的重点是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并利用

  4、平行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要求: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

  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55%。

  四、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方法概念,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六、课时安排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16。1 二次根式(2课时);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时)

  第2周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数学活动(1课时)

  第3周 第16章小结、检测(2课时);

  17。1 勾股定理(2课时)

  第4周 17。1 勾股定理(2课时);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课时)

  第5周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课时);第17章小结、检测、月考(3课时)

  第6周 18。1 平行四边形(4课时)

  第7周 18。1 平行四边形(3课时);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课时)

  第8周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4课时)

  第9周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课时); 第18章小结、检测(2课时)

  第10周 期中复习、考试、评卷(4课时)

  第11周 19。1 变量与函数(4课时);

  第12周 19。1 变量与函数(2课时);

  19。2 一次函数(2课时)

  第13周 19。2 一次函数(4课时)

  第14周 19。2 一次函数(2课时);

  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2课时)

  第15周 第19章小结、检测(2课时);月考(2课时)

  第16周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4课时)

  第17周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课时);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课时)

  第18周 20。3 课题学习 (2课时);

  第19周 期末复习、考试(4课时)

  第20章小结(2课时)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多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共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

  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约9课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约15课时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约17课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约12课时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学后总结,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第3 / 4页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构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必须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两极分化严重。在学习潜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潜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潜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潜力,计算潜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潜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潜力。同时透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透过探究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片,明白轴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2会推导乘法公式,在应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感受乘法公式的作用和价值。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3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化简分式。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4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好处;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好处,能选取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5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好处。

  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探索一些搞笑的数学规律。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包括透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等。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能对带根号的数进行化简,并能利用化简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医院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潜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潜力;透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潜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透过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理论来自于实践、对立统一及事物之间既联系又制约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透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好处,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单元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从幂的运算到各种整式的乘法,整章教材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依据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律,或借助直观而又形象的图形面积,得到各种运算的基本法则、两个主要的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学生自我对知识资料的探索、认识与体验,完全有利于学生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潜力。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注意把握多项式的特点,比较乘法公式乘积结果的形式,选取正确的分解方法。

  因式分解是一种常用的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它是将一个多项式变形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

  1、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乘法公式的好处、分式的由来和正确运用;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正确分解因式。

  关键:正确理解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好处。

  第三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资料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2)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化简分式

  (3)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4)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难点:(1)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第四章样本与估计

  本章的资料包括普查与抽样调查、样本与样本的选取、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本章资料是在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走进概率”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数据描述、数据处理与数据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是前面所学资料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八年级(下)与九年级进一步学习“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频率与概率”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实数

  本章在有理数的基础上,透过研究平方、和立方运算的逆运算以及由勾股定理已知一边的平方求这边边长的需要,引入了新的运算—————开平方运算和开立方运算,以及开方运算产生的新数————无理数,将数的范围括充到实数。

  重点: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好处,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难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本章资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等式这一章的教学,是初中代数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料。而不等式组一节又是这一章的难点,是这一章画龙点睛的一堂课。

  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难点是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基本性质3的应用。

  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基本性质3,使学生正确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以弄清不等式与方程的不一样。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资料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思考教材资料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概念的构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构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

  4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忙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5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状况、学生听课状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善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6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潜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7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状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8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资料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4-01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07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0-13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3-15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7-15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5-23

八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反思05-28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5

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