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6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总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3、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3)、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4)、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②口算练习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班级概况分析
一(1)班学生65人,其中男生33,女生32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认、读、写10以内的数。4
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
3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4
4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4
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4
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4
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4
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4
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
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4
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4
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4
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4
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4
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4
17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一4
20期末考试4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半期教学总结11-25
精选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04-17
精选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04-20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4-23
【精选】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04-26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04-18
关于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05-05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合六篇05-06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十篇05-06
【精华】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