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教学心得1
记得十年前,我到上海参加了一个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研讨会,会上我见到了许多语文界的前辈,其中有我最喜爱的于漪老师。她谦逊的风度,朴实的演讲深深打动我。演讲中,她提到一件小事。三十年前,她在讲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时,慷慨激昂,潸然泪下。三十年后,师生重聚,聊起当年,那个镜头还清晰的留在学生们的记忆里。我想,学生们深刻的记忆中有语文的魅力,也有于漪老师的感染力。“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师也。”从那时我就坚信语文就是流淌在师生之间一泓智慧与情感的清泉,她承传文明,交流感情,她清澈明净,源远流长。
十年过去了,十年间语文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发展。我一边进行着教学实践,一边关注着语文教学的改革。许多新理念不断丰富着我的教学实践。然而在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语文教学遭遇到了许多从前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甚至面对着越来越尴尬的处境。物欲膨胀,精神贬损,急功近利,理想低迷,在庸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粗糙的生活会让我们丧失对生活的感受,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耐心。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功能,让她像一泓清泉流入学生们的心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平抑浮躁,增进修养,让他们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致在追逐名利中迷失自我。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做平等中的首席。做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外努力学习,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平等中的首席要求老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太复杂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处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有时掌握的`信息并不占优势。况且青春期的学生处在心理学中所说的第二次断奶期,强烈的自我意识,要求人格独立,要求被别人理解重视,看待问题有自己的角度,同时又很不成熟,需要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了平等真诚的鼓励,如果没有无比的宽容与耐心,语文势必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变得面目可憎,拒人千里。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以教材为媒介,质疑、设疑、答疑、解疑,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合作交流中,逐渐提高。
语文学习还要让学生有机会独立审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因此为学生服务、设计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就成了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前五分钟演讲是他们的自由论坛;美文共赏是他们交流阅读体验的文学沙龙;经典作品阅读小组是他们对作品对人性乃至对人生更深层把握的自由天地;天天随笔是他们用笔描绘生活的个性空间;编演课本剧更是他们贴近生活,塑造形象,尽情表演,激情创造的舞台。自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在安宁中学习思考充实发展。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我们会惊异于他们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就像有汩汩清泉滋润着他们的创造激情,这股清泉就是语文。语文是一泓流向大海的清泉,她自由奔放,终将汇入生命的海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幸福的,我力图将这幸福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体。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对事业认真执着,让语文这泓清泉流入更多学生的心田。
教师教学心得2
在经过了五一假期后,我们从家里回到学校,继续我们的顶岗生活,经过了假期发现果然学生们的心都浮躁了起来,总是睡觉或者是说话,那么想要将课堂带动起来那么必须要用一些小例子或者一些小的活动。
想要复习一下之前的学习内容,但是学生们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复习的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带动起来,一节课的氛围十分的沉闷,并没有达到复习目标,那么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能在我的课上更加活跃,我做了一些调整。
一、制定人性化的课堂纪律。对学生约束得太多,比如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受到压抑,这种课堂纪律制定得再多,学习效率也不会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使课堂管理方式符合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应该创造出一种纪律与活跃并存的学习氛围。
二、创造课堂活跃氛围。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策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个性的培养。
三、教师参与教学中去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总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上比较沉闷。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的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我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以情动人。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开小差,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在所难免,因为这是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讲课,甚至是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
之后的课程确实比来后的第一节的效果好多了,果然还是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更加的学到东西。之后的课堂也要做到更好,设计更多的一些环节。加油!
教师教学心得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此和大家交流我的一点课堂教学心得,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依托“四动”模式,打造“相看两不厌”语文课堂——做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
四季流转,从教已经二十一年。回眸初登三尺讲台,渴望着用青春构筑课堂,用爱心点亮希望。不管是从安静的县城中学走进繁华闹市旁书香氤氲的校园,还是带着似桂花幽香般的“蓄德、修能、日新”的校训走进这座可观白鹭翻飞、苍松叠翠的北区校维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人生格言未曾改变,依旧金光熠熠。
我还清楚地记得20xx年3月18日,那一天邗江区教育局20xx年春季教育教学工作现议在我们学校举行,那一天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的五位同仁将向全区的专家领导展示学校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动”课堂教学模式。接到任务的那一刹,我懵了十分钟,什么“四动”?不知道啊?怎么展示,不清楚啊?十分钟后我将困惑抛至脑后,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展示,我知道教务处房金宇主任一定会给予理论指导;教科室陈铭、田菁两位主任是行家里手,请教他们,他们一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有朱佳凤、吕国艳主任会尽可能提供一切的帮助和指导。果不其然,接到任务的第三天,房主任、陈主任召集我们开会,解读“四动”新理念,提出要求,给予指导。那天接近下班时间,房主任、吕主任和我在教务处会议室,我们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每一句语言。教案几近成型,下面就是试上,备课组的同仁放下自己繁忙的教学事务,齐聚我的课堂,课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修改的意见。田菁主任曾经在扬州大市开过《柳叶儿》公开课,她把公开课的教案和PPT无私地拿出来;吕主任每次都坐在最前面,记下我所说的每一句不太妥当的话,课后与我一一交流;我试上了三次,丁毅老师不厌其烦地听了三次,每次课后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朱主任每天都会询问我上课的情况,建议我多从学情方面考虑。我很感谢学校把这次机会给了我,虽然我年纪已经不小,但“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三关注”是指“关注学情”、“关注互动”、“关注达成”,要求教师在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上进行深度思考;“四环节”是指“读”、“思”、“议”、“论”四个教学环节,侧重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语文备课通过深度挖掘文本确定合适的“三关注四环节”内容、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文本,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挖掘文本、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尚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的天性有求新之本能。依托“四动”模式,我求“技”,对课堂教学技巧要磨练,耽于一招一式,磨出一手绝活儿。我研“术”,不满足于“技”的细碎、凌乱,在“术”上精进,学校倡导的“四动”教学模式,从学校现状出发,在理论层面上予以指导,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邀请专家讲课引领,让我们自觉地把教学实践经验向理论高度提升。我悟“道”,从本学科的.教育实践出发,充分研究教育教学对象——学生,引领学生跟着你走。子路第一次见孔子,自我感觉特别好,说我好比是南山上的竹子,天生的好材质,不用加工,砍下来就直接做剑,就能穿透犀牛皮。孔子说,咱给那好竹子加上尾羽,添上金属箭头,不是射的更准更深吗?多花点心思了解自己的学生,弄清楚他们需要知道什么,他们感兴趣又是什么,先理解他,再捧捧他,当他达到目标,再奖奖他,学生跟你在一起,刷了他的存在感,他就会心情愉悦,情绪放松,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存在了微妙的磁场,抵达“相看两不厌”的课堂,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滋润的,职业倦怠感是不是会降低了许多呢?。
我深深地认识到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没有捷径。这必定是一个忘我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终身学习的过程。我更深深地认识到要在感恩中成就自己。因为感恩,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
一个人看得有多远,取决于他站得有多高。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在与谁同行。一年又一年,看邗中北区校维扬中学的宣传戗牌上照片越来越多,展示得越来越长,我一直在和优秀的人同行,真的很幸运!
谢谢!
教师教学心得4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二、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感悟、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时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时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
三、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四、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
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参与一种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教师教学心得5
完成了本周的教学活动,下面就来反思一下这周自己的教学能力。首先是发现的闪光点,第一点就是认识到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教学活动上的调整和改造;
第一点就是活动的连贯程度上,一开始讲课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准备的活动跳跃性太大,学生很难跟上课堂的节奏;
到现在可以根据上课期间学生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三点就是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我发现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的老师教学过程整个班级的氛围都很和谐,并且活动都很生动、接近实际、并且可以成功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课堂氛围就很沉闷,几乎没有学生主动的回答问题,在最近的课件设计以及课堂的安排中,我也尝试加入了一些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主动发言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一点也有了进步,当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尝试与改进。
其次是不足之处,第一点对于课堂上时间的把握程度,在认识学生水平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有一些进步,但是在讲解习题以及语法点的时候,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时间就控制的不好,有时候还会导致拖堂。
第二点就是分层次教学,这个问题是短时间内很需要提高的一个能力,学生的水平有高有低,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不相同,如果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所有同学都教一样的知识,可能会导致好的.学生学的知识太简单,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理解不了的情况,所以我要加紧对自己这一方面的训练,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分层次的进行教学。最后就是独立自主性,由于有指导老师的原因,再做完课件后,会有老师进行检查,有的地方就做的马马虎虎,经常发现一些小错误。虽然这周有很大的进步,在下面的时间我要争取自己完成课件,可以直接用于教学活动。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每一天都有一定的收获,相信在结束的那一天,我也可以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教师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心得03-23
教师教学心得05-21
教师教学心得07-09
教师的教学心得06-15
教师美育教学心得01-19
化学教师教学心得05-25
日语教师教学心得05-25
教师个人教学心得04-20
音乐教师教学心得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