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心得体会1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奉献、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关心集体、关心别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常规的、硬性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要想教学有一个好的成效就应该做到:
一、师生互动,精讲解难答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材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
1、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必须将课本读薄,宏观深刻把握文本,还要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
一是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
二是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文本,渎懂文本;
三是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
四是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心得体会2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x月x日,我有幸倾听了xx区教研室张主任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深有感受,现将心得体会做以小结。
一、谈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我想有效备课是基础是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达到了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同学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进展。
二、谈备课:
备课应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同学的实际,要考虑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在备课之前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通览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学问的延长应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在备课中都应进行认真思索。备课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开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老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消逝的问题,特
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牵着同学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么样方式或手段引导同学进行有效学习,这比课堂上现想要合适和有效的多。
三、谈反思:
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老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同学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敬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索、再熟识,并准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如何培育好同学自主探究的力气和擅长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力气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进展,提
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究,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
教学心得体会3
“生物的变异”一节的学习是围绕生物的变异展开的,并且能够对变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本课教学采用了科学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从选出的照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蝴蝶颜色不同”“白猪会生出黑小猪”等等。学生还举例了更多的变异例子。不难归纳出“生物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就是变异”,从而归纳出变异的概念。
变异的意义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相互交流理解,并通过课前信息搜集的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在学生自助进行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探究活动时,主要是通过短视频引导,由学生结合与主题有关的对话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指定计划进行试验探究,鉴于时间和客观条件,只是让学生选择两个品种各几粒粒花生的'样本数,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讨论,然后老师让学生各组学生代表总结各组讨论结论。这样的目的是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变异 有普遍性。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更能直观的观察和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活动。因为探究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思考和结论的都需要时间作保证,学生们需要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课堂教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时间不能保证,特别是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性状,通过短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避免了教师了一节“口水课”。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自我讨论和探究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科学思路,从而提高效率,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让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都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其抽象意义,最终回到理性实践的应用之中,到生活中去,从而强化了学生的模仿和科学思维经验。
在教学同时,也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
1. 如何定义生物的变异的概念,多媒体教学只能简单的罗列,不能给学生以启示。
2. 时间分配的设计不合理,前面引入和探究活动时间过长(这也是学生多,不好组织的原因),导致教学虎头蛇尾,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3. 语言不够精炼,启发性和鼓励性欠缺。
4. 问题设计不能做到层层推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教学心得体会4
一个学期的工作基本已结束,本人在学校领导下顺利了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此刻本学期教育教学心得归纳如下:
本学期,本人在开学初就努力学习数控专业相关知识,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学习现代先进的技术,读书、看报就成为每一天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用心和学习效率。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必须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用心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
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忙,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简单,大家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一学期的教学,本人收获很多,有经验也有教训。因此,本人会在以后努力工作,把工作做细做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度,我被遴选为xxx初中化学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对象,于x月xx至x月xx日在xx师范大学进行了几天培训学习。我有幸在炎热的夏天来到x师大,走进x师大讲堂,成为“xx省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x师大初中化学班的学员。在这紧张而忙碌的四天时间里,与多名教授、学者和一线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和交流的时光。回顾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了自身素质。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下面就国培学习情况谈谈个人的五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授、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x师大教授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所xx的专题讲座《基于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x师大xx教授的《践行四有标准提升综合素养》xx老师的专题讲座《做快乐奔跑的蜗牛》及x师大文学院xx老师的《教师职业礼仪文化》。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结合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示范课,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二、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三、在反思中提升,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四、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四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这才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含义,体会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期间我写了十篇教学心得体会和一篇教学论文。国培学习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改进我的教学。学无止境,学习并没有结束,新的学年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新知识需要我去了解、去掌握。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五、注重内修,加强读书
要想教好化学,自己必须先学好化学。一个人化学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化学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新的技术,以书为载体,以爱的渗透为激活点,抓住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教材,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勤练业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教学心得体会6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心得体会7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针对上述现象,我校适时开展了《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小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策略研究》,不久前,华南师范大学麦志强教授到我校举行校本培训,明确指出这个课题必须落实下面三个目标: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上述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观念的转变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一味听教师讲,“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起旁敲侧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道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是这个道理。故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要让位,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兴趣。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一个一个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会打乱本已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担心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受到挑战。二是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担心会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没有足够的勇气提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民主氛围。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我们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的强烈内需。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心理学认为,内需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需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较好的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之前,可为学生讲述猴王利用此规律为贪心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是猴王聪明还是小猴聪明?课前为学生讲这个故事能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猴王为什么会这样分呢,它利用了什么规律了!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会问问题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学贵有疑,小疑是小进,大疑而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积极思考,学会提出疑问开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新。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
V”的角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只要将角的一边与某整刻度对齐,再看另一边与第一条边之间所夹的度数就可以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而且要创设条件,提供质疑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诱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针对学生不会问的现象,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提的好?如:在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的例3和例4时,学生理解了试商要先求出除数的近似数,用近似数(即相近的整十数)试商比较快。针对这个方法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除数是25或26呢?没有相近的整十数,怎么试商比较快?听完之后,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的好,并说明这是下两节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同学现在就想到,说明他非常爱动脑筋,思维比较超前,并表扬这个同学不局限于理解和掌握教师讲的内容,而是积极思考,想到了它的特殊性,说明他学习主动,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再如:讲一位数乘法估算时,有位同学提出估算896×3时,把896看成900来估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但如果不是896而是856呢?也看成900来估算,相差这么多,已经很不准确了,还有意义吗?等等,只要提出好的问题我就给予肯定,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会提问题。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应针对数学问题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策略,诱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或者在已有结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独立概括,提出概括性问题;或者通过观察、类比、想象等,提出猜想型问题;或者对基本问题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散思考,提出引申型问题;或者针对概念、性质等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矛盾,提出批驳型问题;或者对一些不称、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的因素,提出完善型问题等。
四、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我们教师应该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教学中,一般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造就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推导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时:让学生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意在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含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随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凭借你的想象,能不能摆出更大的长方形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或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沉思、讨论后摆出各种图形(可以中间是空的,可以只摆长和宽……)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到计算长方形面积含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只要用每行摆的几个乘以几行(即长乘以宽)就行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展开自辩,这是个体与自身生活经验的拓展;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那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拓展;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那时师生拓展……在这里,没有提供任何结论性的知识,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提问、交流、实践、探究、再思考、再提问的空间。学生表达与交流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五、“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教学心得体会8
阳春三月,我有幸观摩了区小学语文习作评优的整个过程,平日是自己在上课,今日却能跳出课堂鉴赏别人的课,似乎印证了“旁观者清”之说,收获匪浅,思考也颇多。各位老师用他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他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短短三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段目标总体把握还是比较准确、恰当,重点突出,能创造性开发、处理和运用教材,着力激发、点拨、诱导学生,重视习作的过程和方法,良好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的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学设计体现了老师很好的语文功底,无论是课的引入,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都能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值得学习的是,老师舍得放时间让学生明确要求,再层层深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描述田园风光,并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积累的词句,教给方法,真正发挥了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一课一得。
一、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心实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如桂岭小学赖老师执教的《为别人画张像》,她课前亲切的语言,深情地描述,通过让学生观察模特,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明确要求,习得写法后,又出示孩子畅所欲言,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关注,认真感受,从生活出发,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也打开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很多用于习作的素材。
二、引领清晰,点拨得法。
利用范文的引领和示范,引领学生读、赏析、悟、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文,从例文中借鉴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这样的方式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又指导学生的习作,学生乐于接受。如:防城港第四中学小学部黎老师执教的《人物描写》,黎老师巧妙地分阶段指导,先看人物图片抓特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外貌,明确要求后,老师重点把写话内容缩小到写人物的样子,通过猜职业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抓人物的外形特点写话,再具体指导孩子观察,先抓部分,引领孩子从词到句,——的眼睛,——的眼睛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展开想象把特点说清楚,再抓整体,让学生完整地说说样子,教师适当点拨,告诉孩子可以先总的说,再细细地说,也可以先细细地说,再总的说,不知不觉渗透观察、写话的方法。这样先说后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了作文指导的梯度。再比如桂林市回民小学的刘老师在指导孩子学写人物对话时,教师在孩子们发言中穿插进行的随机评价,指向的不只是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评价归纳中提炼出表达的方法,让我明白了润物无声的真谛。这其实就在告诉孩子们应抓住动作把事写清楚;又如:“你能用上”一边……一边”把人们高兴的样子
说出来了”这又在告诉孩子如何连词成句……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是扎实有效的,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自主,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强调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次老师们都能舍得留下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比如:贺州市建设路小学的邹老师在指导孩子修改时先让孩子自评找优点,再同桌互改,让同桌帮忙用上好词好句,使内容更优美,最后再全班推荐评改,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评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老师们的课堂表现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习作教学要把准课标要求,不随意拔高、降低
《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仅仅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同于《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侧重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学生对周围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观察,不在观察的顺序方面过多要求。直到第二学段,仍然坚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始终没有观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应仅仅是认识而已,是否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呢?
2、习作教学要指导到位,增强语感的训练。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些,才是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的任务。而习作教学难,难在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习作教学教师应主要从习作和修改这两方面入手,习作就要求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一课一得。比如,在让学生悟得写法后,畅谈自己敬佩的一个人时,我们不应简单地停留在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把事例写具体,应该指导学生怎么把事例说具体。当孩子在说某种物体样子时,除了找出外形特点相似的,我们又应如何引导孩子说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呢?还有,在修改习作时,我们除赏识学生的习作外,我觉得还应重在指导学生修改。如: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在菜园里,一个个苹果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展示给我们看,香蕉也登台了,弯弯的像个月亮”虽然学生写得很美,但这不符合实际,还有孩子在回答问题时说到:“爱戴学生、熊猫长着黑白相间的羽毛”“耳朵可以听到很远很远”兔子长着火红的眼睛(应该是紫红色的眼睛)……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我们也应该及时给孩子指出。
作为老师,,无论外界如何,真是浮躁不得,我们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静下心来做教学。
教学心得体会9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10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受益就是高效的,所以我认为能认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得会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高效。就此我谈谈我对的几点想法:
一、要改观念,变角色、求高效。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规范学生行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心得体会11
开学伊始,在硕果累累的进秋时节我们财务16.1班全体同学进行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去千山郊游。这是一次给大家印象深刻的活动,虽然大家都还很陌生,但彼此之间充满了呵护与关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对班级集体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活动始终在活跃开心的气氛中进行,下午大家一起去到千山脚下欣赏到千山的美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相互交流,互相留影玩笑做游戏……晚上的时候又一路高歌到了胜利广场,广场上大家踢毽做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最令人兴奋的是夜晚,大家来到KTV,风风火火唱到天亮……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是实现集体目标的有效形式,是团结、教育学生的有利手段。班集体对每个成员来说,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最佳环境。可以使每个成员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他们在集体中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励,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观点的教育,必须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有赖于集体的实践活动。班集体不仅在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使自己的成员团结起来,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责任感,而且通过集体开展的活动,使学生养成喜欢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增长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的本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命令与服从等关系。集体活动的成果可以使集体成员意识到集体的伟大作用,树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观念
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
很开心参加了这次大学里的班级集体活动,而且期待下一次的活动,相信我们可以成为和谐温暖优秀的大家庭!
教学心得体会12
以往,我们的教学情况可以说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展。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对“有效教学”深有体会,详细如下: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根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浅薄,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比方:六年级的一篇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很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突出居里夫人高尚精神品格的事例上,品语言,谈感受,最后总结“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所表达的科学精神。而对于文章反复提到的居里夫人显出坚决又略带淡薄申神清的美丽庄重形象那么一句带过。如果我们把视觉放宽些,从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看,就能寻找到问题的些许答案。作者梁衡的文集中有一篇题为《文章五决》的文章,使人颇受启发。他说:“‘形’实在是文学最根本的细胞,塑造形象,运用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是最根本的功夫。”他又说:“借形言情,借人的形象描绘,来提醒人的主观内心之情,是一种曲写手法,更易打动读者,更收艺术效果。”由此看来,作者对居里夫人形象的描摹,情深理重,阔达深远,绝不等同于一般的外貌描写。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就事论理,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科学伟人的可亲可信,以形动情,依形思理。于是,我们就可以“美丽”为主线,确定以下教学思路:初识人物形象,让“美丽”走进人心——交流品读语言,让“美丽”打动人心——写话表达感悟,让“美丽”定格人心——拓展阅读补充,让“美丽”留有余思,心得体会《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叶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表达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详细、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那么,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效劳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根底,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心得体会13
在文广舞之梦少儿舞蹈培训学校里有一位老师,深受少儿家长的喜爱。短短3年的教学经历,她受到了众多家长送来的锦旗,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孩子除了在舞蹈技艺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其他各种领域也有了提升。她就是少儿中国舞的指导老师——xxx。
有一种人天生为舞蹈而生。她们在不明事理的时候却对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舞蹈的种子在不经意间已种入她们的心田,萌芽生长。她们比一般人表现出更高的天赋异禀,与艺术领悟能力,她们的人生因舞蹈而开启,因舞蹈而精彩。xxx从5岁开始练舞,二十多年的习舞生涯让她载誉无数,从09年开始xxx转型成了一名少儿舞蹈老师,带着对舞蹈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中。
“舞蹈是个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项目,这个过程艰苦而又枯燥,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愿意吃苦的毅力是无法完成舞蹈训练的。”xxx说道。现在的孩子都是独二代,家长视作掌上明珠,千娇万宠许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家长又容易袒护纵容。一开始教学过程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袒护而终止。舞蹈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形高挑挺拔,还能磨练孩子的精神意志。能多掌握一门技能,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广大家长会发现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变得能抵抗挫折了。
作为少儿舞蹈培训的老师,xxx一直对自己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标准。每个孩子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进度各不相同,xxx特地为赶不上进度的孩子“开小灶”,让他们掌握要领,积极自信。少儿舞蹈培训老师这份圣神的工作,也让xxx收获了很多喜悦和满足。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就是最大的收获,业余舞蹈培训主要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与感受艺术文化的熏陶。所以不必苛求孩子们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让她们爱上舞蹈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付出就有收获,xxx的教学态度获得了学校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还有很多少儿的家长慕名前来,点名就要报读xxx指导的班级。“用心教学,用爱培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个动作,孩子们的进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教学心得体会14
在行进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三尺讲台的实践让我逐渐明白付出不止包括教师努力的教,也更包括学生怎样学习到你的教,也就是说我们要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下面我想就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寻找知识点分组教学法。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时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分组教学尤其可以运用在复习课、以及预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这样教师教起来便有重点,学生也知道哪里是自己缺乏之处。
2、 教师重音强调法。对于重点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重音强调。所以平常时候教师不用一味高亢的声音,教师的课堂应该随着你的课堂知识情感变化有节奏感也即有声调变化。这样重点的知识时候就可以采用重音,当然教师也应该配合肢体语言,例如举手放到黑板之上,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认真听讲以有利于掌握牢固知识。
3、 教师循环强调法。我们不可否认社会最后评判学生还是要落实在试卷上。那么试卷考高分,对于文科性知识来讲,必须学生努力的付出,当然教师怎样让学生容易的`接受也是关键,也因此重点性知识我们也应该采用循环强调,激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脑子里面知道“嗯,这个知识是需要我记住的”。
4、 图表利用法。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都需要一个灵魂,也就是线索,只有一个线索在其中那么本课、单元知识学生才会更容易的去掌握。例如,一单元知识学后,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把握,对于每一课知识来讲,就显得琐碎,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各种方法找出一个线索,带领学生串联知识。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图表法。
5、教给学生善于利用板书做笔记。板书就是学生的大脑,这里面储存着他们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写板书时才会将最重要知识写在其上。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做笔记,对于老师写的板书走马观花,有的将板书ppt全部抄下,殊不知在课本中就已经明显写着此知识点。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那些知识记住,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住,哪些需要抄在课本上。
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愿所有实习生顶岗顺利。
教学心得体会15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样的学习,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的心得体会11-03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06-11
教学心得体会06-09
教学心得体会05-08
教学心得体会03-11
教学的心得体会03-12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5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精选)教学心得体会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