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4 07:39:0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优]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篇[优]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德育乃育人之本,对于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欠佳并不算失败,最大的失败在于学生道德的缺失,任何学科﹑任何老师都不应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包括通用技术学科在内。

  通用技术课“寓德于教”的意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基础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为祖国富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建设人才。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身体心理保健能力和劳动技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打下坚实基础。通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通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通用技术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看,寓德育于通用技术课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学本身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所决定的,并不是强加给通用技术课的额外任务,所以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是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坚持并积极探索的,也是通用技术教育能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而要想将德育很好地融入通用技术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亦师亦友,平等和谐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人生观﹑世界观都日趋成熟的高中阶段,单纯空洞的德育已远不能达到启蒙时期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说“吸烟有害健康”、“网吧影响学习”对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高中生恐怕收效甚微,下课后他们依然该上网的.上网,该吸烟的吸烟;你要说上课说话不尊重老师,他们该说话的还说,就算有不说的,也不是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很乖的学生。那么,难道老师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不,我们知道叛逆时期的中学生可以叛逆父母,可以叛逆老师,但决不会叛逆朋友,而且越叛逆的人就越讲“义气”。于是我们可以认为,与学生们成为朋友,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是通用技术乃至各学科老师进行德育至关重要的前提。

  二、老师在学生中应起好表率作用

  前文已经提到,在即将步入成年的高中阶段,进行一般的德育难度着实不小。因此,这时德育的关键不该只在育学生,而该在育老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友关系后,学生们会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玩成一片。此时,老师你就要以自身的品德魅力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并学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此一来既提升了自己,其效果又远比死板的德育教育好上百倍。

  三、要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广泛,在选择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德育要求,深入地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确定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把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与德育因素的结合必须做到该结合的要紧密结合,不该结合的不乱联系,避免随意贴标签和穿靴戴帽的现象出现。要理论联系实际。通用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坚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后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认真地体会掌握。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德育要求和目标。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操作能力、身体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他们接受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同,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以便被学生所接受。

  而且在一段时期内,思想教育也应有一定的主攻方向,如当前在通用技术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就很有必要。坚持正面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对回答正确的要表扬鼓励,回答不正确的也不要批评,而应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通用技术课教学除了教师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外,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操作实践,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展评学生制作的作品和撰写的小论文等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产品的质量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家长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带来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并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增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要想将德育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就必须改变以往育人的道路。以育己及人为方法,师友共存为前提,潜移默化为核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材研究和备课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备课时除了备教材中的教学目的外,还必须备好教材的德育目标,并在教案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从而达到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渗透教学法、竞争教学法及实践教育等方法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密切相关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实施的有效途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笔我认为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想读、能读、乐于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教师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读书贵在自悟自得的道理。然而我们教师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需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例如,在教学《检阅》一文时,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就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当学生们的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得以解决。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问学生:“种树人的行为奇怪吗?”大家的回答仅仅是奇怪,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透彻。为此我没有马上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读种树人的行为奇怪在哪儿。重点读种树人说的一番话,在读的基础上感悟育人之道。再次朗读,抓住重点词“不确定、独立自主”,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必须要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通过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线上教学心得体会12-31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22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5-10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5-26

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1-15

语文级教学心得体会11-25

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11-28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08

语文研修教学心得体会04-26

语文主题教学心得体会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