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5 10:43: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11月10至12日,小学部一行6人按我院年初工作计划,视导了黄梅县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黄梅县一小、黄梅镇沙岭小学、黄梅县实验小学、苦竹中心小学),其中两所城区小学,两所农村小学。本人听课7节,其中6节语文课,1节思品课。下面谈谈我听课的感受和思考。

  一、主要亮点

  几位教师教态亲切,教学主线清晰,能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感受最深的是课堂返璞归真的气息,教师们基本树立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意识,课堂真实、朴实、平实,没有心浮气躁,没有故作矫情,没有故弄玄虚。综观6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立足文本,实行有效拓展。

  有的教师能立足学生的“惑”和文本的“白”,适时链接相关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学习过程。课堂具有一定的厚实感,富有情趣和意趣,小文本与大文本相得益彰,较好地实践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如《落花生》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师没有空洞的讲解,而是在文本的重点处,寻找了一个很好的拓展眼,适时链接了有关许地山的背景资料,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感知作者就是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了这句话深刻的内涵,体会了做人的道理。这样既顺应了学情,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2、授之以渔,渗透学习方法。

  教师打破了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了学生学读书的思路,注重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如《落花生》一课,教师自始至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用“看详略,抓重点”的方法,略学“种花生”部分;用“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的方法学习“收获节”部分,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习得了受益终身的读书方法。

  3、多法感悟,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 (1)扣重点词句,品析感悟。

  几位教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重词语段,引导学生“品”重点词,“悟”关键句,读中悟,悟中读,读而思,思而读,披文入情,由情悟文。学生的发言有个性的张扬,灵性的涌动,体现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2)填补空白,想象感悟。 可以说,“空白”是文本内容最丰富、情感最充沛之所在,也是学生驰骋想象、尽情感悟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弦外之音。如周甜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一课,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空白点,让学生补白想象,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孔子的名言说说孔子是怎么学的;扣住“毫无保留”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老子是怎么教的,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隐匿于语言背后的世界,通过填补这些空白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

  (3)联系生活,移情感悟。

  教学中,教师把语文学习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建起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如《匆匆》一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针尖上的一滴水”是多么渺小,朱自清先生逝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那我们小学生经历的四千多个日子在时间的流里,该是何等的渺小。如《孔子拜师》一课,扣住孔子的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与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阅读因充盈了鲜活的体验而引人入胜。

  4、重视语言训练,创设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学语习文”,其本真是教会学生理解母语和运用母语,语文教学千万不能“得意忘言”。语言文字训练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突出语文姓“语”的特点,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可喜的是,几位上课老师都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课文,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上,在课中都进行了平实、朴素、多维的语言训练。如《孔子拜师》一课,教师让学生想象孔子和老子见面的情境,并分角色创造性地复述人物的对话,再现当时的情境,感悟孔子和老子的谦和知礼,让阅读过程成为语言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语言和精神实现了同构共生。《落花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让学生用“居然”说话,并相机设问:为什么是“居然”?把语言训练和文本的感悟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维和语言训练。《匆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徜徉在语言的溪流中,尽情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抓住文中语言典范之处,让学生赏读、仿写,以读学写,以写促读,充分挖掘了语言的“增值”价值,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5、以评促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有的教师善于捕捉积极的“评价点”,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例如《匆匆》一课的教学评价很有特色,真正起到了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除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行走在“最近发展区”,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砥砺的学习氛围。二是老师在评价时,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如:你为什么这么读?以此暗示读书的方法和要领,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引发的思考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最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在收获惊喜的同时,有的课堂也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1、有的课堂容量太大,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不够精妙。有的过于宽泛,指向不明;有的过于琐碎,缺少思维的深度。此外,有的提问时机也不适当,不能顺学而问,有些生硬。

  3、阅读教学的层次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精读课文教学一般可分四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有的课没有体现出由整体——部分——整体、由初读——品读——美读,由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熟读成诵的读书过程。有的课还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至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了学生的静思默想。

  4、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少。教师设问多,学生质疑少。对文本的分析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急着把自己的观点、编者的观点告诉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能入境了吗?动情了吗?要多问学生:“你感觉到了吗?”

  此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精读时,先围绕“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段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然后不顾课文段落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孤立地进行所谓的“研读”。这样做,看似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学生是不可能深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也不会真正习得课文的语言文字。西方一位美学家说:“当你只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字词句段篇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脱离语境,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

  三、建议

  1、明确课时目标,找准起点,突出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 (1)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找准学习起点。 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备课观,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望,把握学习起点,从学情实际出发构思教学过程;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了解学生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心动点以及阅读的盲点。许多课文无明显的“文眼”可寻,我们可以从学生阅读时所产生的疑问、困惑入手导读课文。

  (2)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内容。 文本解读是教学创新的第一要务,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和对话的深刻性。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要在文字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来读??”教师要对文本做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和深读,要参透文本之中的情感、文本之中的意味。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教得准比教得好重要!文本是经过编者精心加工的,价值导向基本是明确的。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教学内容,把解读重点落在细读文本、悉心领会编者意图上,思考文本已定了哪些教学内容。课文从三个层面显示了基本内容:一是组前“导学提示”提示主题内容。教师要了解单元编排体系,从整体上解读、把握教材;二是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对照思考题,落实重点句段的教学;三是单元综合练习。

  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剔除枝蔓,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课时对所用内容来个“一网打尽”。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3)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问。

  阅读需要问题指引,问题来自阅读。好的问题提纲挈领,具有思维的价值,沿着问题指向,阅读就会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教师要“少问”。提问要力求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处处涉及。一堂课比较彻底地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教师还要“善问”。问题的设计要有极大的包容性,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要问得适时,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发问。其次,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①抓住兴趣点提问,激发动机;②抓住疑难点提问,生疑解疑:③抓住发散点提问,训练思维;④抓住空白点提问,激发想象。

  2、立足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我们老师要淡化自己,突出学生,不能满堂讲、满堂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要重视“有为”,也要看到‘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1)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质疑问难。

  教师要把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质疑,读中释疑;要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并以学生的真实问题为根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引领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重点段,引导学生质疑,如“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筛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释疑。

  (2)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线,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读书要给足时间,加强指导。要体现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时,要读正确、通顺,自读自悟时要读出理解,回归整体时,要读出感情;要体现由读出意到读出情到读出神的训练过程。要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对课文从陌生到熟悉、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地品读,默默地思考,慢慢地感悟,要在读中引导学生浸润到文字里面去,触摸语言的温度和色彩,体会作者内心翻滚的情感波澜,不要急着把学生往结论上赶。把贴标签式的结论告诉学生是容易的事,但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只会造成学生认识的表面化,助长浮躁心理。要引导学生多亲近文本,在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只有充分展示过程,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充分储备,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话语权”,要引导学生个体与教师、与同伴、与文本、与自我进行充分的对话,走进文本深处,寻找多元理解,并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倾听、吸收、交融,达到心灵的沟通,视界的融合,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3)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每节课的40分钟都要使学生有收获,有提升,要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要重视学生的错误,并把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没有过程的教学是架了空的教学。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一节课结束了,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节课老师努力了,学生付出了,回报是什么?你课上的热闹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拔节声吗?

  3、优选教学策略,演绎高效的语文课堂。 (1)媒体的合理性。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要讲经济与效率,要该出手时再出手——精用。多媒体的运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服务。这次听课,有的老师没用多媒体,但课堂依然不失精彩。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媒体现代化不等于教学现代化;课件演示不等于教学活动;好课件不等于好课堂。让我们给孩子更多的思维的空间,想象的天空吧!

  (2)“自主”的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意的是自主不等于自由,不等于自会,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教。有效教学必须追求“真实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给足时间,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并指导讨论的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有效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辩证关系。

  (3)课堂的生成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不在于教师能预见到所有教学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开放的场所,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常常会出其不意地闯到课堂中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属性,可能蕴藏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待到生时是熟时。”教学进程中的灵活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教育智慧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教师有效的引导与调控,往往使教学“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往往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领神会”,往往表现为师生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情感的交融。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3月6日接到要读诵小学语文新课标5遍的指示,当天就开始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慨,有空的时间在看了一下相关内容,感觉收获很大,自己要学的地方太多,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感恩促进我成长的每位老师!

  以下是通过学习后,了一些老师分享心得,加上自己暂时有限的认知,部分地方略有修改!有不到之处请给我回复留言,谢谢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__。"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20xx年3月24日-25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朱玮通过《揭开雷电之谜》讲授语文课如何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她讲语文课上要“关注表达”,实现从会“理解”到会超越的价值。

  王红通过《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讲授《言语型阅读教学设计》。

  闫学通过《伯牙绝弦》讲授《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预实施》。

  陈延军通过《威尼斯的小艇》讲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不要缺斤短两》。

  这些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语言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2.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文质”“情采”,引导学生掂量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质地、情味、分寸和美感。

  4.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揣摩和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么写。

  5.在教学中,他们能够关注文本的体裁样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的.特征。从课堂形态上看,语文课堂应该是儿童的学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课堂上有时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安静,学生能够自由地读,自由地思,自由地说。课堂上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温度。较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念,授人以渔。语文教学要寻求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以教材为凭借,是一种能够使课堂和谐而有序地流动起来的平衡。有了这种平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能够有效互动起来。

  一、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

  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更应该尽早完成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长久以来,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苦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作文语言干巴。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于是乎,语文课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教学中重视了教学内容的传授,缺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更提不上方法的运用。于是乎,课堂上学到的可理解的消极语言,因为缺乏了尝试运用的有效途径,无法变成能运用的积极语言。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写作也就成了必然。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我们社会整体人文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作为语文老师,任重道远。

  思自我的阵痛,但是相比蜕变新生的快乐,这并不算什么。虽然我也知道,新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暂时无法通过零敲碎打的方式得以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一个人整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系统,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并作为一个整体才会改变,但是有了这份改变再出发的意愿,其他的都不会是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来说,既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课标实施的关键,而新课程要求的是以上培养和形成的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海洋,教师只是这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

  如今,我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已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想想这几个多月来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整体上讲:课堂面貌比起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对我的语文课来说吧!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一些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们的参与度几乎达到 90% 。看到这一切,真是令我感到一丝欣喜。尽管如此,从中也有一些让我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这几个月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来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2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3 、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

  4 、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

  2 、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

  3 、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 90% ,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 100% 。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这几个多月以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语文教学应倡导“大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否则学不好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多变的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处于逆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的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你就是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这样学生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庄子的《逍遥游》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庄子的逍遥理解为自由,精神上的自由,那么在平凡考试的压力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从而揭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积极互动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 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不是机械记忆)。因此我在教《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由课文选材联系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知“背影”。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广泛应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四,拓宽知识

  拓宽知识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通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会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这篇课文是个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课文主要内容是楚王的三次对晏子的侮辱,晏子的三次针锋相对的反驳。怎样读懂这篇课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阅读体会。

  (一)看课题想内容

  当同学们看到课题时,可以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晏子出使楚国会有哪些遭遇呢?”带着这个问题细读课文,可以了解晏子怎样反驳楚王,楚王对晏子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一主要内容。

  (二)由内容理层次

  在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层次,划分段落。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次侮辱与反驳,可作为一段,分三层,然后再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与结果,这样就会很容易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由层次悟中心

  课文着重叙述晏子使楚,楚王要他钻洞子,又讽刺晏子无能,最后企图诬蔑齐人偷盗而使晏子难堪。晏子针对楚王的言论,分别予以反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读后,我们可以体会到课文赞扬晏子机智聪明和热爱国家的优良品质。

  (四)由中心明写法

  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作者不仅选材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主要内容,而且描写晏子的反驳战术也耐人寻味。

  第一次晏子采用了藐视对方、压倒对方的办法直逼楚王,如果楚王定要晏子钻洞子,就必须承认自己是狗国之王,从而使楚王认输;第二次晏子用了先贬自己,后贬对方的方法,让楚王承认如果晏子无能,则自己的国家是最下等的国家的说法,再次挫败楚王;第三次晏子将计就计,巧用比喻,直接证明齐人为偷是楚国环境影响而至,使楚王再次认输。这样写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表现了人物有勇有谋。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乐学课堂是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乐学课堂。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融洽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课堂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每一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师生间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所以老师要热爱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课堂。

  同样,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要儿童化,目光顾及每一个同学;课堂节奏要多变,动静结合,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问一问,演一演、比一比,让课堂不断活跃,高潮迭起。

  二、培养兴趣,把时间给学生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审美表现价值,使他们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激发广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产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想象、记事,这些都为激发学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所以要大胆还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说什么说什么,轻易不可限制,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大胆质疑,创新思维,让学生多说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怀疑能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发现问题,建设小小新思想,启迪小小新发明。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质疑,提问老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只要说了,都算漂亮话。学生从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点击、辐射课文内容,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带动语言、思维、理解、表达的多向发展,让学生的获知既个性化,又多样化。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就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

  第1页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导学生写好作文?小学作文该如何教?是当下语文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怕上口语交际课,怕上作文课是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的心声。为此,州教育局专门组织举办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教学展示与研讨会”特地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为我们举办专题讲座,并进行口语交际及作文指导的示范教学,还邀请了现任山西省教科所语文教研主任崔云宏为我们解读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获益良多。

  首先听的是于永正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习写人物对话。于老师虽然64岁了,但上起课来依然饱富激情。于老师以与同学们课前交流的信息为引子,教学生怎么写人物的对话,掌握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方式,并在教学中自然的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教育学生用礼貌语言进行对话。之后于老师以小猴子跟妈妈要桃吃的情境设计对话,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演,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对话的内容,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上时间、地点、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一篇

  记事的作文,写好之后,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于老师一边倾听,一边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之后让学生之间互读、互改,再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肯定,表扬写的好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再次进行修改,直至成文。整堂课过渡自然,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引导适时有效,语言风趣幽默,让人耳目一新。

  其他两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和一堂作文指导课,都上得非常精彩,在设计提问和引导分析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通过几位名师的示范教学和讲座,我感受到,要教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语交际与作文息息相关,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上好作文课的前提,而上好口语交际课则要抓实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两项工作,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依促的。如果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注重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学生没有深厚的语言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教不好作文的。所以,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抓起,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多抓口头造句、口头说话,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抄写,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等。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掌握必要的修辞方法,学习一些作文构架的方法等,才能从根上解决作文难的.难题。

  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来讲,更应加强自身的继续学习,提高语

  文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光靠某个年级、某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靠1——6年级的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从最基础的语言抓起,从最基本的说话写话抓起。一步一步,夯实基础,才会有万丈高楼的平地而起。在此,我愿与各位同仁共勉,为改变作文教学之窘状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XXX实验小学张XX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健康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以读为主精讲多读”。

  (一)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朗读好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课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读得响亮,读出感情来,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师的朗读要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地感觉,真正起到示范

  的作用。在范读的同时教学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学认会生字、在老师的范读中理解新词。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点拨迷津很关键。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指导朗读的重点,老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让学生既有情感的认识,又有情理的指导,理解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还语音、语气声调、速度、节奏都要根据课文内涵、感情色彩有和语言结构作恰当的明确的指点。学生容易读错、读偏的字、词、句老师要拨教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正确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才能把学生引入文之中,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小学生朗读课文,形式要灵活多样。小学语文教学多安排时间读书,这是个好办法,但一定要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范读和引读外,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学生默读、齐声朗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提问朗读、扮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还要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课文的字、词、句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事,这样可

  以诱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是篇阅读课文。笔者教学时先提出“《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怎样的一个故事?”“宋庆龄小时候的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两个问题,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作了些朗读技术指导,并提醒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忘记”和“失信”有什么区别。

  读后,将这三个问题提问学生,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有的说:“这篇课文记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有的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有的说:“‘忘记’是说了的话记不起来了,‘失信’是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学生在阅读中,该掌握的词句理解了,该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文章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讲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文章的意义自然就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很到位。老师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深了学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师越讲越糊涂,学生越听越朦胧。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引导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丰富。

  讲读课文,要以读为主,精读多读。可以这样说,课文的思想性,教育意义,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老师在讲读课文时要精讲多读,读讲结合。读中有讲,讲中有读。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语。

  南宋教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岂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应该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结合起来。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指导学生读。先告诉学生,《灰雀》一课写的是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出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让学生带着思考,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接

  着教学生字、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何把握好有关的字、词、句,指点哪些地方要用怎样的语气,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布置学生像老师范读课文那样朗读全文。再就提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因这课书对话比较多,为培养学生的口头发表能力,就组织分人物进行对话朗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学生掌握了字词、学会了对话,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师提出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说:“诚实做人,知错就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习作,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唐代诗人杜甫自有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小学生“读书破万”、“熟读唐诗三百首”,实在没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妙词佳句,学会谋篇布局,为写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导学生入门习作的最好范文,让学生先“吃透一本”,再“触类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就能就能触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写好。

  所谓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培养学生说话开始,要把读与说,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阅读重在吸收,说话重在倾吐,写作重在运用。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读是写的培训。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学三年级语言上册有课《秋天的雨》,作者用诗的语言,诗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带给人们秋天美的感受。教学时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带着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特点,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两个问题读好课文,熟读课文。 篇2: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次听课观摩学习中,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对话课与阅读课的内在区别,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的教师教对话课文时,体现不出对话教学的特点,却把对话课文当作阅读课文教,甚至看着书对话,等于是在朗读课文。

  对话课重在听说,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话内容,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其实效性,活动是否与教学有关。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把听力作为重点,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阅读课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本人在教学中的注重就有时犯错误,通过这次观摩我明白了如何去改进。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二、教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方面会继续努力。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弱的环节。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会更上一层楼。总之,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更强大,这次的学习让我打开眼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使人进步,每次学习之后,开始自己新的尝试,新的实践,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建树。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20xx年9月20日,xx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莅临xx师专学术报告厅为小学语文置换脱产班学员做了题目为《语词的惊异入口与文本的八种解读》的专题讲座,该讲座分上、下午两场进行。

  潘教授从七大主题开展他的讲座,分别是:

  一、儿童视角与符号世界;

  二、消除心灵惊异的课堂;

  三、语文本体的哲学思考;

  四、阅读教学的解读要求;

  五、文本解读的八个维度;

  六、对话式语文教学设计;

  七、传统语文课堂的回眸。

  潘教授由顾城的《杨树》、《星月的由来》等作品的普遍人性和道德的评判为切入点,引出对语词惊异力量的发掘和拓展这一命题,指出语言不是一种单纯的交际符号和思维工具,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个体)精神架构和文化历史(生命体验)的存在与表达方式。它要求研究者(执教者)从人的存在的角度,展开与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对话,去感悟和挖掘语文的历史与文化空间。他指出把语文作为知识这只是结果,把语文理解为符号、激发人的潜能,“景在途中”,语文就是一路走来的风光与体验。教育教学有法可循,然而确无定法一成,为人者需要活道,从教者更当如此。教育之道在“四达之衢”而不在“一达之道”,在“环中”而不在“圆周”。所以,听讲座也好,阅读也罢,都需要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血液,然后再外化成自觉主动的行为。

  潘教授还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他希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从语文工具论中解脱出来,引领儿童区去感受语言的美,体验作者创造的神奇独特的审美世界,去触摸世界本身的复杂微妙和变化万千,进行无限、自由想象力的锻炼。我们该去发现学生的高明,理解文章就是与上帝的对话是对物的表述。语文教育的使命就要唤醒人自身。人是符号的动物。

  潘教授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解读提出了三点要求:尊重文本的运用,精确定位教学的解读目标,要从指向性、背景性和梯度性上把握。避免割裂文本的整体语境,遵循作者文脉情思的自然发展,要发现文章的脉络,需要对文本背景材料的拓展。避免抽象的、机械的概念化的图解,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和想象,不要钻进各种修辞格的墓地,要打开修辞背后的心理世界,要用最少的言辞表达最多的事情。

  他还以《采莲》、《木兰辞》、《十八岁出门远行》、《背影》、《荷塘月色》等古代、现代和当代的作品文本为例,详细阐释了阅读教学的解读要求:唤醒感觉、解放物象、移情入境、剖视社会、钩沉历史、洞悉文化、抽绎人性、沉思存在等八种解读维度。鼓励教师的感官打开、引起学生的感觉;感觉的唤醒文本才能丰润;还指出教学需要深度,对简单物象的剖析;没有社会的视觉,文学就根本读不懂。

  潘教授是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获得者,山东省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统一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科目研制专家组组长,江南大学、西南大学“国培计划”主讲专家。他的讲座给予学员所思考的是:语文教师不要成为符号的奴隶,要永远在路上领略思想的美,领略语文的美;语文教材是语言的世界,因为语言,人不仅是短暂现实性的存在,也是永恒历史性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生物性的存在,也是文化价值性的存在,

  而且也是自由意志的存在。潘教授的寓意深刻、妙语连珠,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对词语有新的感悟,对语言文字这个符号所存在的的内在生命力有了新的认识,只有把握“语词的惊异”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0xx年10月18日至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活动。本次大会由教育部语用所指导,由语文出版社主办,以媒体推广、专家引领、交流互动、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名师和名校的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零距离接触。我钦佩于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成就;感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课堂教学竞赛心得体会日,我和我们学校朱老师还有其他学校几位老师一行15人在中心学校姜琪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到昆明高新一小参加了云南省20xx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历时3天,共有来自各地州市20位老师参加比赛。我们先后观摩了20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他们课后的说课、反思。参赛的内容涉及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有浙教版也有苏教版,高中低年级都有。最后还聆听了人教版教材主编马昕老师的点评。在整个活动中,我们认真听课,以端正的态度从始至终虚心学习,可以说收获很多,也引发了自己的点滴思考。

  首先是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说起重视,可以说学校、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因为老师都知道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这门课程对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也都知道这门学科所承载的重任。但是实际呢,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在学科知识与品德教育之间依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科知识的教学上。通过这次学习,我才认识到,其实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对他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就算我们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果没有没有良好的品的习惯做保障,他又怎么会认真地、全身心地去学习呢。

  我们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科上的渗透这些都是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教材作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所以依托这门学科对学生实施道德影响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我们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品德教育却也总在抱怨着孩子的品行有问题,我觉得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更是需要我们引导教育的时候。但是空洞的说教对他们的教育作用是不大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找准切入点,不要空不要大,只要实,哪怕是很小很小,也许就能让学生养成一中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大附小的全莹老师执教的《学做小雄鹰》一课,课前老师去让孩子把自己的困难写下来,“我怕起早”“我怕听写不得优”“我怕一个人睡觉”,问题很小,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低年级学生实实在在的困难。课堂上老师就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些“小”问题,老师同学来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学生的收获真的很实在。

  第三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也经常组织体验活动,但是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目的不明确,给学生的影响也就轻淡。过了也就过了,没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更无法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作用不大。

  在这次比赛的20节课中,几乎都遵循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的理念,都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形式新颖,教学手段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动漫制作、影视资料;有的老师还采用了实验调查表、游戏、竞赛、身边案例等等材料富有创意地来组织体验活动。兰坪县城二小的程清兰老师教学《吸毒一口落入户口》采用的案例是一个吸毒少女真是的自白书。曲靖市北关小学余光云老师在教学《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让学生体验现场撤离,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场景中去体验、感悟,掌握当危险来临时的应对技巧,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在了实处。昆明西山棕树营小学的洪郡遥老师执教《拥有好心情》整节课都让学生体验着快乐、烦恼,在对比活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不同的感受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寻找到摆脱烦恼的策略。玉溪杨海东老师在《我们的生命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命的产生讲述得清楚明白。一张自己儿时的照片,再加上他声情并茂的讲述,情真意切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师生。腾越中心的寸建玲老师《退一步海阔天空》活动层层推进口人心弦,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这次活动让我对品德课的认识和教学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今后应该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生活)》的课堂教学效益,把这门学科的作用发挥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结合马昕老师的总结点评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研究课标教材,找准目标

  教学中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确定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大了,学生难于达到,目标小了,课堂教学停留在低浅层次的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准确活动就会失去意义。要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去研究课标和教材。看看课标的要求,了解这节课在教材中的所处的位置。比如《节日大观》人教版和浙教版都有春节,人教版的侧重点是怎么去过这个节,浙教版可能要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所以教材所处的侧重点和位置是不同的,因而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有所不同了,活动的设计的形式和目标也就应该不同。

  另外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症结在哪里,要突破的是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要抓住教材的核心去确定教学目标。

  二、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都提前准备了很完整的教学活动。为学生预设了一些情景、问题。但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在这些预设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生成一些困惑,疑问,有时会闪现出思维的火花,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思考。而这个时候就是教学的亮点出现的时候,也是学生最学要学生引导的时候。可遗憾的是,我们急于去完成课前的预设,追求教学的完整轻易的放过。

  当然设计活动的时候尽量避免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相悖,可是真的出现我们该怎么办。当我们在认知上要求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他一种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的作用怎样才能给学生以引导去发现问题,把未知变成有知,答案是他自己来的。而不是诱导学生,让学生去揣测老师的思路、答案。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需要大家老师今后的教学中去突破的一个重点。比如《规则在哪里》规则的定义是什么?讨论的时候学生出现分歧,教师该往哪里引导,落在哪里?要落在学生的疑惑上。有比如孩子打架是不记仇的,他直接的反应就是发了火,然后过了也就过了。而我们老师却一定要他再想想,让他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宽容。其实一句话未必起作用,所以应该把孩子放在正常的状态下,去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换位思考一下。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我们关注问题的答案,更要抓学生回答问题的薄弱点,让学生对自己的话产生疑问从而矫正自己。而不是老师追着学生问,实在答不出了就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第三、付出真心收获真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因为品德课的教学大多依托活动来开展实施,所以课堂气氛一般都很热闹。也正因为这样,就显得有些浮躁,有的时候甚至是做秀。老师学生嘻嘻哈哈,感情来的却不那么真实,空话大话漫天飞。其实不需要太多豪言壮语,不需要太夸张的表情,只要老师真心实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情真意切的一句话,富有激情的赞扬鼓励,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驾驭课堂教学中的整个过程。站在教室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魅力,道德的力量,牵引着孩子,用我们的真心去叩开学生的心灵,走近他们的生活,平等的和他们对话,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启迪。

  一次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在不断得鞭策自己。是的,孩子的教育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的重任,就应全力以赴,努力去探索实践,为孩子的成长作出奉献。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要掌握20xx个生字左右,因此识字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如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如何开展多样性识字教学成为难点。

  作为青年教师,我曾觉得识字是枯燥的,也在寻找着识字方法。这段时间我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的资料整理,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老师首先要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不是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去展现文字魅力,进行趣味课堂,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学,快乐去学。在学习中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步履不停,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应充实自我,只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培育好学生,比如现在我进行识字教学方法研究,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明白选取重点、难点,提取各类理论知识的精华,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去探索去开拓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学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对学生只有爱,对教学只有激情,却没有方法研究、没有课后反思、没有不断探索超越,就没有进步。

  在课堂中我根据“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这一特点把实物、图画等带入课堂,让学生进入具体直观的学习情景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去思考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写。比如在教“朝”时,我从甲骨文讲起,在黑板上勾勒出这个字的画:一堆草中间一个太阳,右边是月亮,和孩子们一起描绘太阳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未落下便是“朝”。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字,一时之间许多同学开始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字,并也记得牢固。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课堂教学变得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听,与我互动,学生们也自己在生活中主动认字。这些让我非常欣慰,非常高兴。我在识字教学中仍有诸多不足,但我会不断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10月4——6日,有幸观摩了“平泉县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低、中、高年级段14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收获颇丰,现就每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个人想法:

  第一节回民小学周晓涵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师语言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落实低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始进行了生字词的扎实认读,起到了巩固作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语言训练与积累,在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古长城”部分,教师对“叮叮当当”一词的学习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让学生说“叮叮当当”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然后出示对比句子把它换成“叮当”,让学生读读两个句子比较“用哪个更好”,最后让学生说出类似的表示声音的叠词,当学生说了“高高兴兴、吵吵闹闹”等词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些是叠词,但不是表示声音的,随之引导学生说出“下雨时,小雨点、小溪 地流、小鸟 地叫”等等,并且在有效练习环节提示学生课下积累在小本本上,可以在课文中找,可以在拓展阅读的文章里找,也可以自己试着写一写,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词语,还丰富了语言积累、表达。周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轻轻打开书,轻轻拿出铅笔,写字时要头正、身直、肩平、足安等等。一点建议就是尽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尽可能做到按时下课,不拖堂,“城”字的书写大可不必非得在这节课指导。

  第二节黄土梁子明德小学于淑娟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师能依据“高效课堂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完成第二课时学习,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训练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整体感悟、同桌互读交流感受、个人展示读、教师范读、段落对比读、熟读成诵等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课始认读认字卡片、课终前的指导写字。只是在指导写字时教师要注意方法,田字格要画的方正,教师板演时要注意占格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要准确,不要急要一个字一个字细致完成:看

  一、描

  一、写

  二、组一到两个词、如果再说个句子就更好了。另外课件的制作中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的搭配要精心,本节课的课件张张都给人“阴天”的感觉,字也看不清,整节课由于课件的原因心情显得很压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第三节金杖子中心小学郝爱萍老师的《戈壁滩上古长城》一课,教学环节思路清晰,每一环节的过渡语设计精心,让我们感觉整节课是一个整体,不支离破碎的.。比如在由学生的自主阅读到小组交流时,教师说:“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已经开始和小组同学说起来了,有的同桌说的很热闹了,可能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那就带着你的想法把你画的句子给同桌读读。”学生们就自然地进入了交流的环节,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说:“已经准备好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许多同学已经回到了坐如钟的状态”。自然进入全班交流的环节。教师引导理解理解词语的方式新颖,如理解“断断续续”教师采用了画图的形式,并且是让学生画出断断续续的线。几点个人想法:

  一、课件的使用,朗读古战场一段时能播放大哥哥吹笛子的音乐吗?

  二、师生的表情要随文本而变化,和文本同步,读古战场中“战士们一点笑容都没有”学生不严肃,教师也面带微笑的点评指导,显然不合适。

  三、对朗读的评价,第二课时中的评价要求读出个性体验,不能再只停留在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是否流利上,应该说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等等。

  总之,参加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收获颇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扎实了基础,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在困难中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呢?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

  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

  (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

  (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统编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3-07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7-07

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06-20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3-25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心得体会02-16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15

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1-28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体会11-25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15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