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读后感[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教学流程,现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作出具体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教师必须铭记"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应该视学生为上帝,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陈述策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策略具体包括:目标陈述要层级化,目标的层级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用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任务化和问题化。
三、教学组织策略
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兴趣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其次,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教学组织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观念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四、课堂情境设计策略
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有赖于教师教学组织中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情景系统。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之间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就是指人与人关系的情境。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状态才有利于教学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是关键。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这种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创设追求审美与精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反思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创设带动教境和学境的话,那么,追求审美和精神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的艺境和神境。
从艺境上讲,就是追求教学之美,也就是从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使教学在学生美的享受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学的神境是指教师在忘我的教学状态中使教学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这是借助理性实现人境、艺境和神境的交融。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爱的教育读后感幸福与教育读后感无分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2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门有效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实施一门有效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通过设计精心策划的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用趣味的例子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之能够主动地深入了解和探究知识。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或者集体讨论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和学习,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除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教学课程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同时,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更加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一门有效教学课程的实施中,我还意识到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同时,我也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勇敢地提问和挑战。这样的互动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有效教学课程的设计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道德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实施一门有效教学课程,我深刻意识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互动交流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心得体会对我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同时,我也将继续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课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3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定决心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书本上的阐述就很有道理: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级阶段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4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从出生开始,孩子便步入了学校,踏进了教室,一天下来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学校爱老师也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近日阅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书中提到的几种方法让我印象深刻。
一、老师要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爱学生,首先要从注意、关注学生开始。像我接手的一年级孩子,开学的第一天,他们都很有礼貌地和老师打招呼,有些还很认真的和老师谈论起家里的事情。我想:从第一天开始,孩子就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得到表扬、重视和鼓励。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注,书中讲到:
1.要善用语言表达。如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请学生回答问题;用肯定性、赞美性的`语言表扬学生;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安慰学生。
2.用表情动作表达态度。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夸奖的手势等等,让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怀感。
3.用眼神交流。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亲切、期盼的眼让学生感到温暖,消除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紧张。
二、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教师必须先喜欢自己的学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从郭玉荣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要喜欢自己的数学课,我必须懂数学中的字、词,懂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懂数学课程基本内容安排和总体目标,只有我自己先懂先喜欢数学,才能将我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
三、要让学生爱上课,必须创设情境。活动情境首先要和今天的上课内容是有关系的,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体验现实的,体验社会情感,现在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设计,符合孩子发展的特点,因此课堂内容生活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情境除了生活性还要有形象性,将抽象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
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必须要喜欢上你的课,教学中能把快乐带给学生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通过演一演,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猜谜、魔术引发其好奇心;通过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爱上你这个老师。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除了教学之外的一切活动,老师还要时时关注,孩子有没有文明休息,是否安全、快乐,老师要用爱来关爱孩子,让孩子爱上老师、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5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层层深入浅出的讲解,精彩案例的剖析,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有效教学真谛的解释,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和交流一下:
1、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作为热点理念始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它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中小学教师的视野之中。
(1)教学。“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语中有“给人示例”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是“上施下效”的含义,都是师生双方的事情。而“学”,在汉语是“模仿”的意思,在英语中有“研究”的意思,还有是“练会”的意思,都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因此,没有教师参与的独立学习退出了我们的视界。“教学”必须的“教”和“学”之和。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的意向,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要达到目标所学习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到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者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教师教的十分辛苦,那么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2)有效,它是教学活动的“质量”与“价值”进行的判定。对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和作出结论,反映的是对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和作出结论,反映的是活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说,“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2、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重要的指标上。学习效率指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学习效率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每节课学生是否实实在在的收获,是否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效益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上。学习体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6
第五章提到板书的运用策略,板书往往是一节课重难点的体现,板书语言要简明扼要,布局要合理,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每个老师各有自己的板书风格。板书要形成一种风格那绝非易事。对于新教师而言,写板书可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更多的是依赖课件,要达到像老教师那样“拿着一根粉笔上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我会板书骆驼各个部位分别的特点以及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以及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本课的德育目标也是难点。但我也忽略了辅助板书,辅助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小细节上的知识点,比如朗读上的、语言表达手法上的等等。得心应手地写板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慢慢摸索、练习。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7
今天,学习了《有效教学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又一次触动。当下的有效教学往往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走向失败。最让我困惑的'是:从当今的课堂教学看,包括有效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智慧被挤压了;仍然以分数为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被驱赶了;仍然以规范为主,好奇心、想象力、那些看起来“不规范”的表现被斥为“违反纪律”;仍然以消极的接受性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被重视后又被边缘化了……如此等等,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堂教学,不得不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回到课堂教学中。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在鼓励学生有自己精彩的观念,成为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的孩子。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虚空、玄妙的,可以很实在很具体,比如保护、引导学生的一个奇怪的念头、一次异常的想象、一种不合常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新观念的诞生。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学生们会行动起来,探索起来,尝试起来,这样的实践过程,将会培养学生充满思维含量的实践能力。老师们,我们一起学习行动起来,让教育感染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灵魂、独立的思考并自由的表达。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8
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单单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1、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人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2、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检测,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要重视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艺术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越俎代庖。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提高兴趣、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借《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中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9
最近学校给每位骨干教师发了一本著作,我发到的是《有效教学论》,刚拿到这书时,我心事重重,心想学校这样重示我们骨干教师,如果我们一点成绩都没有,真是于心不忍啊!感到自己肩上的任务很重。这几天有空看了看这书中的内容,发现原来教学是一门很有研究的学问,发觉以前自己的很多想法,都比较偏面。以后要多看看有关教学方面的文章。现在我就《有效教学论》谈谈感想。
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的钻研课标,啃透教材,备好内容,苦思教法,写好教学设计。真正走上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存在着差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是没有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自身专业的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是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致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学生认知基础是不同的,因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有差距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年级、班级、个别等特点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经常问自己:“我正确的了解学生吗?”还要不断的补充专业知识,善于捕捉学生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生需求与自己的优势之间的落差。才能在教学中尽量缩小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差异,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读了《有效教学》之后,自己学得到了很深厚很深刻的体会,懂得了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不管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的学科,应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然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也要加强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找出教学中困惑的理由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实践有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也是很重要的'。要从研究学生开始。只有关注了不同的学生,学生才有所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教学成功之处,也要记录教学失败之笔。在反思后还要形成新的教学设计。这个新的教学设计,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设计,又是针对个体学生的指导计划。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
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教学要求或超出教学要求的一定不要进行布置,要予以删除,减少学生学习的困惑,让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受到良好的保护。
教学设计中的板书设计也不得忽视,应重视板书的条理性和征对性。并要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当然教学设计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征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并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小视的制约性。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0
《有效教学》这本书。教材一共设计了七个单元,从“教学的效率诉求、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学校有效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有效教学的反思、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这几个反面循序渐进地向读者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可操作性。其中“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和“教师有效教学的八项修炼”是我抢先阅读的章节,尤其是“八项修炼”中的修炼四——“实施有效教学的洋思经验”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教学上的启迪。
早就听说过“洋思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学习过。今日细细看来,也不禁为xx省教育界的这个奇迹拍案叫好!一直以来,我就把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途径:
1、课堂能比较有效地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习惯;
2、家庭作业量比较少,借助阅读来完成字、词、句的巩固;
3、对班级后进生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洋思经验”却让我惊喜地看到—— 一所乡村学校,几乎没有一个后进生!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尽然可以解决让我一直头疼的教学“死角”?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技巧
一口气读下来,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洋思经验”有不谋而合之处,那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但是他们做得更科学的是,在自学的教学环节老师会给学生规定一个自学时间,这样就带给学生一种紧迫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我平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没有规定时间,有些小组一合作就讨论很长时间,有时还会出现全组一起聊天的现象。另外,让我受益的`是:在小组合作时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就可以利用挤出来的这些时间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个别后进生,并培养他们在小组内的学习主动性。总的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几个孩子唱主角,而应该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操作
由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管理方式,我联想到学校上几个星期开展的“生字听写比赛”。出乎意料地是听写全对的学生较参赛的总人数来说比例较低。这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学的生字没有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反生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没有养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样一个管理方式。在这里堂堂清是基础,日日清是补救,周周清是保障。我想如果每天的生字、词语在课堂上能会写、作业里能够用、考试时能解答,也许就是他们的这种模式的体现吧。而他们的这些管理方式又是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那是否就可以把生字、词语的听写过关,课文的朗读背诵都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完成?这对我们培养小组长,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与模式又是一个提醒和考验。
三、把“洋思经验”拿来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成熟的“洋思经验”还是别的有效教学经验,要想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是全盘照搬还是选择性地吸收,这都要我们大胆地去实践、认真地去总结、再实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育才经验”或是“舒曼经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高瞻远瞩令工作中少走弯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要有所创新和改变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理论我们看到的比较多,而可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少。别人是什么时间进行“日日清”的?是什么形式进行“周周清”的?是怎样进行班与班的对调验收的?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操作的。他们的这些微环节的工作是放在课内还是放在课外?这是我想和别的读者交流的地方。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东西都深深地教育了我,如198页中描写窦桂梅的那组数据“300多万字的阅读量、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余万字的教后记、1000多节听课记录……”这让“懒惰”的我明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出于偶然,平时无数次的积累才能带给你课堂上的教学灵感和智慧;又如,在“自主性作业的创造性设计”章节告诉我:只有变“要我学”为我“我要学”,由“不想做”变为“我想做”,才是真正地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
《有效教学》不但可以作为一本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还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性用书,不定期地拿起看看,总能带给我们点什么。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1
暑假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作为教师的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5年,回顾着35年的教学历程备课无疑是经历最多也是变化最多的,从教学初期详细的备课,到现在简单的备课,在这变化过程中无疑经验在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体育技能。
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的好。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2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遍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在学生时代就对吴松年老师有所耳闻,也十分敬仰,工作之后对吴老师的著作更是喜爱有加,本学期有幸拜读了吴老师的《有效教学艺术》,作者运用流淌自如、平实朴素、亲切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怀。翻开书首先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
每次看书,我都会先浏览一下目录,从中找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打算先由此开始拜读。当我一翻到目录,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备课教学艺术。阅读完这一章节,给了我不少有关于备课方面的提示。吴老师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备课是个自觉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备课过程不是应付上课,而是自我提高教学素质的过程。很多像我一样的新教师,往往都是为了上课而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备课思路就被上课所牵住了脚步,没办法很好的发挥其功效。
吴老师在书上还讲到了很多备课的方法,他提到基于教学的艺术性,备课中要讲五练:练情感、练风格、练优势、练发现力和内化力。就要做到:
1、备课要备出教学情感、备出教学价值感、备出优化的学习过程。
2、备课要备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出创新点来。
3、备课要备出教师的个性优势。
4、备课要讲求积累,备出教学洞察力、观察力和发现力。
5、备课要备出智慧、备出才气,备出教学功力来。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3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但是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会议精神,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五、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六、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七、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4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活动,布置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的阅读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说实话,刚一开始,这个活动并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总觉得这又是一次图于形式的任务学习,而在读完以后,却发现这本书不像以前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下面结合我个人的读书体会,谈一下我的认识,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备课。在这一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在我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教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但因为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实际上的备课就等同于写教案了。为了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好教案本上的内容,工整的书写以便达到要求,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了“书写”,平时在学校上课、改作业、解决学生纠纷、与家长沟通……已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然而这样精工细写的教案等检查后便放进了抽屉,上课前教师还得重新备课。这样的“备课”造成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样的备课便成了一种摆设,这样的备课便是徒劳的、无效的。学习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对于“有效备课”的理念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非常欣赏于漪老师的“三备法”,但我觉得因每个人的不同,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适合自己就行,能达到高效就行。
关于有效指导,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自己平时还算比较注意,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新授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练习课中,重点培养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题,有效提高自己的卷面成绩;而在复习课中,也是从方法入手,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感觉自己做的还算不错。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早在学习这本书之前,自己就明白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
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最后让我把颜真卿的名言献给大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15
当我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这本书后,我对以后“何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了几点新的思考与尝试。
一、辨析易混概念时,开展合作
“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我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的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3、5、7、8、9这些数中,那些是质数?你会选出其中两个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论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各小组代表竞先发表意见:
生1:我们小组认为质数有2、3、5、7,这些数分别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生2:我们组认为这些数中能组成6组互质数,如1和2;1和3;1和5;1和7;1和8;1和9,因为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3和5;因为两个数都是质数的一定时互质数。生4:我们小组补充了7和8,因为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一定是互质数。生5:8和9也是互质数,他们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生6:8和9都是合数,不是质数,怎能是互质数呢?
教师及时点拨:判断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关键看什么?
生7:我们小组一致认为8和9都是合数,但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是互质数。通过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七嘴八舌中,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二、发现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
我们应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写意图,破析知识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分数化成小数,书上只介绍用分子除以分母的一般方法。对于分母是20、25、50、125的特殊分数,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化法。出示1/125=(小数),让学生讨论:你能想出更简便的化法吗“学生带着悬念纷纷自找伙伴进行合作探究?当教师听到同学”的话语时“能否将1/125变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
三、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合作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实验、理解掌握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悟出除法中的“的道理,我先让他们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要求每四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在列式计算?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在有余数的除法里,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的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教师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除数最小是()。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的面红耳赤。
四、选择解答策略时,开展合作
请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细心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合作探讨,我们可以共同去除虚假信息,保留真实可靠的内容,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此外,我们还希望学生积极参与实际问题的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们在教学中遇到了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30度、33度、31度、32度、29度、32度、33度。请计算这一周平均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度?”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他们独立进行了解答,然后在小组内相互阅读、互相改正和评价,并且讨论了列式的依据。最终,他们发现了两种解法:“(30+33+31+32+29+32+33)÷7≈31(度)”和“30(31-1)+2(31-2)+2(31-3)+33÷7≈31(度)”。其中,第二种解法更加新颖。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般的解题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还学会了创新的解题方法“假设平均数校正数=平均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能力较强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出人意料,他们勇于创新求异,拓展了思维的边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最后,我想借用我们周局长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受:“不要固守那两桶变质发臭的水,而要成为一股永远流动的清泉。”
【《有效教学》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心得01-21
有效教学总结02-22
有效教学反思05-24
有效的教学反思04-12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12-16
课堂有效教学总结11-26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12-05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范文(通用10篇)10-27
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心得07-30
有效教学心得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