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4 18:10:21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优选【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优选【15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多年的山区教学生涯,使我看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其现状令人担忧,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翻开作文本,我们就能发现,学生的作文本上只有干巴巴的几行字,内容贫乏,思想空洞,语言干瘪琐碎,没有童趣,甚至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讲不清楚,更谈不上文章的篇章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了。一些农村教师不大会写文章,有的是半路出家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也不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写文章,拿到一个作文题,笼统的讲一下作文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信笔涂鸦,甚至有一些教师让学生仿写套写作文书上的一些作文,学生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改改题目,换换文章的的头尾,敷衍了事,而这些作文在考试中还能得高分。那么,该如何应对,走出这种困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成为写作的源泉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走进生活的兴趣,最终让孩子做到“情动而辞发”。农村的自然风光优美,山川田野,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农民们的劳动场景,或热火朝天,或悠闲自在,诗情画意。是无法深刻体验的,农村保留着的各种古老的风俗习惯,俗语谚语,也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源泉。关键是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教师要做好方法的指导。

  教完《雷雨》后,孩子们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可是,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一场雷雨景象,个个都是用了一些课文上所使用的词语,无非是“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之类,毫无新意和个性。下午,天黑沉沉的,正要下雷阵雨,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走出教室,仔细观察下雷雨的整个过程,天空、房子、树、地面都有什么变化,你还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兴奋异常,整整一个小时,我们没有上课,我就陪着孩子们一起看这场雷雨,其间,孩子们时而默不作声,时而惊叫声声。雷雨过后,我让他们写作文,结果相当的成功。

  二、寓教于乐,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和对于玩乐的热衷同样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因此,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并没有过时,而应在现代教育中发扬光大。农村是孩子玩耍的乐园,一把泥土、一棵稻草、一块石头都能玩出新花样,津津有味,乐而忘返。如何让学生在这片司空见惯的土地上有新发现,并把它写出来,这是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

  1、让综合实践课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在实践活动中的所乐所得,在孩子的文章中呈现。春天带着他们上山采茶,夏天,到小溪戏水,抓知了,秋天,去摘果子,捡稻穗,冬天,去踏雪……写动物鸡鸭鹅、猪狗猫,写植物,松树柏树竹子,桃树梨树……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务,不但他们有话可写,而且愿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天生爱幻想,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完《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孩子们还沉浸在课文营造的神奇的氛围当中,我不失时机地问:“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一下子,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各个都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辆太阳能汽车,因为现在的汽车排出的气体太臭了,把空气都污染了。有了太阳能汽车,我就可以坐着它出去玩,不但环保,还不用怕那难闻的汽油味而晕车呕吐。”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座新房子,爷爷已经老了,我家的房子又旧又破,我多么想让爷爷住上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啊……”看来,这个话题谈们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正扬起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神奇的世界里,我都不忍心去打断他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次的作文孩子们想写得不生动也难啊!

  3、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孩子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小学生最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从这些质朴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但是评语要中肯不做作,不要因为鼓励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评语中的诚意,从而鼓起写作的勇气,争取下次作文有所进步。

  三、写作是需要积累的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就能见到成效的。他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写作的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积累。

  1、通过写读书笔记、用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小学生初学写作,而《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言关是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并在作文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也可减少学生词不达意的尴尬。

  2、通过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写作的素材。许多时候,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积累。比如写一种小动物,农村的孩子,谁家没养只小猫小狗的,但习以为常了的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描写这些小动物们,天天和这些小动物玩耍,却写不出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于是,我让学生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中感触到的点点滴滴,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才不至于腹内空空。

  3、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及一些经典的文章,积累语感。农村孩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都是使用方言交际,因此,更容易把方言带到写作当中,有一个同学在《我第一次烧饭》中写道:“火烧起来了,我就去看电视了,看了一半,我就提起锅盖,在锅里弄了弄,继续烧。”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方言里的口语的直白翻译。不但没有普通话的语感,而且不符合语法逻辑。该如何以对呢?

  教材中的文章以及其他经典的文章,是典范的语言学习作品,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通过读这些作品,孩子们不但积累了语感,也从中学会一个个词语怎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个句子又如何构成一个段落,一个个段落又如何构成一篇文章。由词到句到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在这读当中潜移默化,一步步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面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情感面对生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写作的兴趣,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展开写作的翅膀,才能写出题材新颖,情感真挚,语法规范的文章。“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吧,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够自由翱翔在写作的天空。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三大弊端:一是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着盲目和随意性;二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和写作脱节,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三是作文要求不明确,作文训练不到位,作文成效不明显。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述等方面,而且还牵涉到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认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直接和阅读、听知、说话结合在一起。就写作而言,阅读和听知是吸收,写作和说话是发表;阅读和听知是发表的前提,写作和话说是吸收后再发表的产物。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指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么写’。”这就深刻揭示了范文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因此,指导学生作文应借助于阅读教学之所得,走读写听说相结合的训练之路。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离不开“多读多写”四个字。

  多写多到什么程度?有人通过作文教学实验,认为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应有30万字的写作训练量才能“过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周周写作文”,认为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当今学生,两周一次作文,每学期6次作文,初中3年共36次作文,每次作文600字左右,三年共写21600字,写作量实在少得可怜。读得多,见多识广,写得多,熟能生巧,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作文训练应走适当增加写作量的路子。文章千变万化,写法各有不同,写作水平的提高总是循序渐进的。

  -些教师认为写作训练要有基本规格,有的还编写了作文分格训练的教程,作了有益的探索。明确作文的训练目标,建立作文教学训练体系十分必要。因此,作文教学应走写作定位、训练到位、逐步提高的训练之路。古人多读多写的写作经验,总的说来,靠读文章:“领悟”较多,注意了读写结合,但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因此,作文教学还应突出知识的先导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孩子学写毛笔字的过程,说明了模仿的重要性。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今许多名家也都有过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曾借鉴过果戈理的作品,《药》的结尾分明留着安特烈夫的阴冷。郭沫若的诗作受过印度泰戈尔、美国惠特曼及德国歌德作品的影响;曹禺的《雷雨》曾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大雷雨》中汲取过营养。写文章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创造”;鲁迅说这是“抓住自己的头发想上天”。学生学写作文总是“从模伤到创造”的。

  因此,作文教学应走“仿中求新”之路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读;导、写、评一条龙”的作文训练模式。即通过阅读教学为写作训练搭桥铺路,通过讲授指导为写作训练指点迷津,通过作文写作让学生摸索写作门道,通过讲评,让学生作文水平再上新的台阶。“读、导、写、评”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完整过程,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程序。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将写作能力明确为15项要求,根据《大纲》修订的初中教材,每一单元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均安排有写、说训练。初中6册书共设计了39次作文训练、19次听说训练、5次应用文(共19项名目)训练,总计65个写作训练项目,初中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均有所涉及。如以讲读课文学习为写作训练提供借鉴,补充和强化写作知识的指导,发挥其写作训练的先导作用,既能达到适当增加写作量,又能解决写作与阅读结合的问题。 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关键不是教学生“怎样写”,而是教学生“写什么”。写什么?应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有思想,有认识,才能表达。具体进行作文训练时,“写什么”应特别加强。为了解决作文教材问题,我与同行尝试将初中教材写作训练65个项目调整为48个项目,每学期安排8个训练点,共8次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结合单元教学同步进行,均按以下5项内容编写。

  (一)写作定位: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写作到位;

  (二)知识导引:介绍写作知识,教会谋篇构思方法。

  (三)写作准备:搭桥铺路,筑好台阶,读、写、说紧相配合。 (1)台阶训练:要求形式多样。 (2)例文借鉴:选文要贴近学生思想、写作、生活实际,便于借鉴。点评要精当。

  (四)写作练习:三个作文题,均作构思揭示,给以启发,选做一题。

  (五)评改建议:根据本次作文定位要求,检查作文训练到位情况。这“读--导--写--评一条龙”的训练程序,做到了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精当的知识导引、充分的写作准备,轻松的作文练习,具体的评改建议。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一提“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三年级学生尤其畏惧作文,因为刚刚接触“作文”这一新鲜的概念,他们对作文这一概念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能否攻克这种心理障碍,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为此,我把它视为教学重点加以研究。我认定: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写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作文教学就可以获得成功。我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营造师生平等、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的作文课堂氛围。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差异,善于发掘学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了解、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珍视他们得每一个经验积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畅所欲言的平台,训练学生最起码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像我们这种壮汉瑶等民族夹居的地方,双语或多种语言并用教学尤为重要。在普通话表达不通顺、不流利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使用方言表达,然后根据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帮助他们翻译成通顺的普通话,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纠正,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作文”这个概念。

  三年级学生一看到“作文”这个词语,心里就会想:什么叫作文?作文难学吗?等等。“作文”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朦朦胧胧,犹如雏鸟学飞,没有方向。没有方向,怎样去写作文?因此,必须让学生知道并理解“作文”。“作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讲解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最基本的作文就是写文章,就象我们学习的课文一样,把我们平时见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事物的用汉字有顺序地写下来。例如:你做过“洗衣服”这件事,那么,就把你怎样洗衣服的`过程有顺序地写成一段通顺的话等等,多举几个例子。这样,使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作文”这个概念。

  三、创设观察情景,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这样,使学

  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四、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课堂上我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训练思维,注重想象。

  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如

  写《假如我是------》想象作文的练习,课堂上,我多举几种学生喜欢的职业,如作家、教师、医生、警察、科学家等,当然也有神话中的人物。我要求学生想象各种职业的人对社会有何做用,假如你们是其中一员,会怎样做。接着分组展开讨论,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述出来,学生从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积累语言,丰富想象。

  积累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相当重要,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①坚持让学生摘抄课本、课外的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长期积累,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②互相交流:利用队活动课开展朗诵会、故事会等,并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③坚持让学生写好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写起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五、教师下水,引领入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但是“进门”这一关是不容忽略的。此时还是门外汉的学生,对于刚拿到手的作文题,往往心中有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空口说教、空谈理论,而要以身作则,亲自“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给他们提供范例,让他们模仿。没有任何力量能比的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力量,此时的教化效果是最好的,它比任何优秀作文学选更有说服力和召感力?

  六、整合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路子。

  作文教学要结合其他科目,例如《品德与生活》、《科学》、《美术》、《音乐》等,每一课,都可以与作文挂钩,学校或者班级每开展一次课堂多边活动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可以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积累,随时捕捉可以入选的材料。

  七、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

  我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一草一木,一言一语,凡人凡事都可以写。让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这样就会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前些时日,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学园路小学听课,本次培训的内容是新课标中的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每次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作文设计理念陈旧也是其中之一。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二、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相关表述是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强调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教学基本型文体。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再拘泥于用哪种文件来进行写作,他们所要做的是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出最想说的话就行了。这样无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写作欲望。

  新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在每一个学段做出强调。如第一学段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要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加鲜明突出。

  4.改进评价体系,焕发个性光彩。

  为了保证学生习作的个性化和独特化得到发展,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的评价建议,强调“语言表达水平是重点”。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左右着作文教学的方向。随着作文教学评价标准的转换,学生作文定会一改内容、题材大同小异的弊端,而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上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可以采用给漫画配文、故事续说、我的悄悄话、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欲望。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二)开放习作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有机结合。

  (三)鼓励放胆表达,让学生自由驰骋。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从写好“两记”入手,让学生积累语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9月25日上午,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大赛在我校举行,我在第一赛场听了作文课,其中乌鲁木齐七十八小学王新艳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她这次上课的题目是《我》,这节作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作前指导和作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的收获。

  作前指导,上课伊始,王老师激情创设情境,用了优美的儿童语言描叙了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人物“美羊羊”,让孩子们来猜猜看是谁?从而激起孩子们地学习兴趣。接着往老师就问孩子,想和我交朋友吗?请你像我介绍你自己。从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姓名、爱好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让个别孩子自然大方的向全班孩子介绍自己。课堂上王老师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他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她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有一位特别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她是,老师边说边画自己的肖像,老师的示范,让孩子进一步懂得从那几个方面去介绍自己,学以致用。在课堂上老师进行了两次高效的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同桌互相介绍自己,接着老师又进一步介绍自己,并让孩子给自己的文章加上题目。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及精彩的经历。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王老师让孩子们充分的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才叫孩子进行写作,这样孩子就懂得如何习作了。

  作后指导,孩子们习作往后,老师把孩子的`作品进行归类,先是出示孩子的作品,让生并进行评价。接着老师出示句子不太通顺的作品,让孩子进行修改。还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和让生自己评价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的方面和那些地方可以帮助她的?还注重强调孩子的书写情况。最后总结:写该文章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字、词、句、段,标点符号进行修改。让孩子懂得了怎样才能把文章改好。同时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也是非常的特别,例如;出彩书写小明星等,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看王老师的作文课,我们可以发现:王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孩子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掌握了写作方法,学生学有所得。

  2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从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他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读,边读边改。陶行知曾经说过,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

  3评价方式的特别。王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时,用了“出彩”等字眼,他从来不吝啬手中的笔,是采用“出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8月19——22日,我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参加了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大新县新派作文骨干教师培训,没想到短短四天的培训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改变了我对新派作文的态度。

  认识新派作文一年多,刚开始就好象两个不对盘的人碰到了一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那时侯,对新派作文的认识除了画圈圈还是画圈圈,除此之外一片模糊,新派作文犹如一位隔着一层面纱的少女,可望不可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求将新派作文教学运用到作文课堂中,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倍感吃力,而且事倍功半。渐渐的,心里对新派作文产生了一股排斥感。

  这几天的学习,袁大大和一群年轻的导师们手把手的教导,如缕缕暖阳流进心窝,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授课导师个个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发散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从授课老师的教学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新派作文教学的魅力。特别是袁刚老师精湛的阐述,我明白了,“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在精彩的课堂中,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在课堂上一阵阵快乐的笑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我慢慢爱上了新派作文,爱上了这种快乐的作文教学模式。

  新派作文,不用这么害怕;新派作文,可以这么煽情;新派作文,可以这么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带领孩子在快乐的习作课堂中快乐写作,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新派作文的独特魅力!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10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新天学区在马均小学组织的教师侯建存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 “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开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根底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侯老师这节课,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那么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翻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根底。如侯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事物,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3、“练笔〞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侯老师在讲座中说过: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在平时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根底如,字、词、句、段、篇以及修辞等方面写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到达“我口写我心〞为作文积累素材。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学生不会无话可说,但还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要给学生有效地引导,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 “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9

  本学期,我接了一个新四年级班。还没开学,同事就和我开玩笑,说我"中奖"了:全校最傻最难管的学生赵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赵老师也感慨:总算是送走了这个活菩萨,以后学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这个更难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对赵某有了一些了解,赵某某,男,11岁,智力水平很低;父亲是手扶拖拉机的司机,靠临时性拉货维持家用;母亲在家翻袜子补贴家用,父母两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赵某在校的特殊表现为上课乱喊乱叫,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下课惹事生非,经常无辜打骂同学等;对于老师的询问与教育只会回答:"不是"、"他骂我"、"好"、"知道了"。我对他今后的教育产生了一丝担忧。

  开学第一天,他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对赵某的观察。随着一天天的与赵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赵某总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乱画,随意撕些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赵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帮他准备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写,而且没能写对几个字)。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丢到垃圾桶。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过他(他个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时还吐到其他同学的课桌、书本上甚至是别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分析问题的成因:

  从发育上看,赵某像是7岁的孩子,个头比正常的孩子大一号。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赵某在出生时就不会哭,但当时并没有做及时的诊断,估计是脑部缺氧,;而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不重视,没有给孩子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这些是赵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他行为古怪、习惯差、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个个的原因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父母的遗传可能是第一个原因;脑部缺氧是第二个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第三种不良的影响──赵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这最后一种状况成了使他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对于赵某来说,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是造成他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亲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给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师都会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成绩差,加上行为习惯怪异,很少有老师不放弃他,班级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处。这又使他变得更糟糕,从而进入"老师不管——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有人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学习。这并不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最佳捷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普通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0

  面对初中语文,我们语文老师经常说语文课上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很有幸在这一次国培学习中,我们培训的课程中都涉及到了这三个方面。培训中也有几位作文教学名将的经验分享,他们在这次培训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

  ***老师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出发,毫不保留、很接地气的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和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我们还感慨地说***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干货。***老师还经过大家同意,多分享了半个小时,让我们感受到真正师者情怀和追梦路上的执着。

  中学作文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如: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二、作文训练年级衔接不够,缺乏梯度性。三、读写结合不紧密。四、教师指导作文不得法。五、作文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没有处于开放式的教学状态。六、教学作文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序列化。面对的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作文出现的难题,***老师主要从他所列出的五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之策:一、加强学生的学习,提**综合素质。二、落实三年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要求做作文,有序化教学。三、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提**起步,提前起步。四、加大阅读量,强化练习意识。五、顺应学生的心理,开展作文活动。六、尝试“”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面对着五个难题和五种对策,**老师说他们班的作文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一直在实践也一直行走研究的路上。

  ***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如何构建“三课六步”作文教学模式。第一周上作文指导课,教师要做课前的积累和作前的指导。第二周教师上习作修改课,指导学生习作,学生修改。第三周教师讲评赏析课,作文讲评,学生二次练习。老师的“三课六步”作文实施的策略中的“六步”强调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一、作前积累,做到写作序列化。二、作前指导,做到方法明确化。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三、学生修改,做到修改规范化,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习作后独立修改和集体修改文章的习惯。五、讲评赏析,做到读写结合、集体讲评、方法提升、个性赏析、读写结合、赏评要紧密结合。六、在二次练习时,做到文章创新,升格作文,要不拘形式,多练多写,有效提升。***老师说他的“六步作文”的每一步时间和教学目标要灵活掌握,具体应用方法不一,注意步骤之间的联系。

  ***老师加快语速赶时间,加班给我们分享了他是怎样上作文指导课的。一、注重写作前提的指导和知识的储备。二、注重素材的交流比。三、注重方法的指导。四、注重指导的序列化。通过**声老师给我们分享怎么上作文指导课。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互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在自改、小组二次赏析、综合性评价和小组推荐式评价等这些方面来完成。

  作文习作修改课的评语展示也是一大*点。评语展示有:1.赏析式的评语。2.综合式的评语。3.推荐式的评语。**声老师还讲了他的作文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六。即一个题材,设置的是记叙文。二个原则,内容真实,但又不乏妙语。三写要求,行文要平稳、细致、精美。四个流程,审清题意,立好中心,选好材料,写好提纲。五项技巧,一个清爽的文面,一个美丽的开头,一个清晰的结构,一个鲜明的主题,几件精美的饰品。

  “三课六步”作文讲座也提到作文的弊端: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作文教学的六大忌讳。一忌潦草。二忌过长过短。三忌开头议论。四季分段太少,五忌文不对题。六忌选材太短。

  听***老师的作文教学指导教学理论,好像是把作文分成了很多的细枝末节,逐个打磨,当读到他指导修改过的文章后,犹如一串美丽的珍珠,异彩生辉。**老师的“三课六步”作文教学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感谢***老师盛情的分享!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1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们语文教研组听取了四年级张德忠老师执教的《你喜爱的一种植物》,张老师准备充分,听课老师听课认真,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这节课中,张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呈现了这样的几个特点:

  1.通过投影让学生感知植物的生机勃勃,并进行口语表达,说说植物给你的印象,实物引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指导审题,交给方法,写作,审题是第一步,张老师能紧扣题目,步步深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浮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利用范文这个“例”,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几点建议:

  1.从整节课来看,学生说的'少,教师指导的多,说是写的基础,从说到写,遵循写作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有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才显出真切、自然的本色。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准确地察看世界的一切事物。目的在于掌握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学生仔细地看,全神贯注地想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在心里描述,将观察的结果记忆再记录下来。如写一种植物,老师就要从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结构、气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指导,让学生分辨清楚这种植物和别种植物的共性及差异性。学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叙述,他们的作文也一定会写得形象、具体,并富有个性特征。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注重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在练笔中感悟习作方法。

  依托文本,适时进行各种类型的小练笔,结合学生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鼓励学生经常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灵活捕捉精彩的瞬间,日积月累,写起来作文学生还会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当然,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等。

  2.注重积累,解决“无米之炊”。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有了丰富的好词佳句做铺垫,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写好日记。日记本会使学生们很快发现,习作就是生活,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2

  积累语言知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作文则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上的重要方式。平日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是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前提。现将体会与做法整理如下,就教于同行。

  一、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知道,小学生怕作文,除了因无材料可写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针对这一问题,我注重要求学生广读博览,从多读中增加词汇积累,学习写作方法,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写作能力。阅读积累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课内阅读积累,一个是课外阅读积累。让学生养成爱好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是引导语言积累的第一步。为此,我经常阅读课外书,把自己喜爱的文章,利用早读课时间在学生面前投入地有声有色地朗读,把大量的奇闻轶事以及美文妙语讲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得陶醉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丰富的知识、动人的故事都来自书本。当学生读书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时,我便趁机将适合他们读的杂志、书籍、报纸推荐给他们。这种先吊胃口,再给食粮的做法相当管用,许多学生的读书兴趣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经常地给学生灌输一些读书名言,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故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我经常把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读书名言警句或抄在黑板上或写在学生的作业本、笔记本以策激励。诸如:“书是不见面的教师,它默默地传授知识,传授你需要的一切”,“书,是你人生的翅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人出类拔萃。”那些富有感染力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总是等学生初尝读书的乐趣以后再推荐一些名著、科普、地理、历史等书让孩子们阅读。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读书先浏览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按需、寻趣、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而读;并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把文章之要义,段落之精华记下来,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周五的早读课时间定为好书交流会,要求学生把这周课外阅读的好书带来推荐给全班同学,除了介绍书的内容以外还要把学习的心得简要介绍,每个月评选一次“读书之星”,评出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并予以表扬。有了“读书之星”的评选,学生们都特别期待每周五的早读课,都希望能上台展示他们的好书,经过一年的读书活动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都爱阅读了,不少学生就连下课也爱不释手的捧着书阅读,并且阅读的书也五花八门。书香溢满班级,读书已经成为了习惯。除了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外,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漂亮的小本子用于积累,每天积累五个成语、一句格言,每周积累一首古诗,并要求当天记下,每天上课前我会花几分钟时间检查他们背诵积累的情况,及时表扬,因为内容不多,背诵容易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总希望老师能抽到自己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不少的成语、名人名言、古诗等,到写作文时多数学生都能够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写作用词时也更加生动。除此之外,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背诵比赛、演小品比赛都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随着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学生获得的信息就越多,就越喜欢读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阔视野,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丰富生活内容,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变成什么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接触的人,见到的景、物,都是他们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敏于观察,善于发现,把生活中的见闻积累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生活中。学生不仅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如生活中的一些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写作时恰当地运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有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生活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中日渐丰富,从而走向成熟,在他们的作文中将得以体现。

  以前我经常让学生写日记、作文接力等,刚开始学生还能应付,但时间久了学生就开始厌烦了,觉得头疼,没有内容可写,对作文渐失兴趣。我也在苦苦思索: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每天都把生活记录下来,而且又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呢?根据学生容易“喜新厌旧”的特点,我不断用“新”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在去年一开学,我就宣布今年起取消写日记,学生欢呼雀跃,可见学生对写日记已感到厌烦!但要写百字作文,学生又皱起眉头,我接着说,如果你们觉的今天没什么内容可写可以去摘抄一段美文,有了这个人性化的宽容,学生又开始喊老师“万岁”。于是我趁机要求,百字作文字数不限(这也是学生喜欢的),内容灵活自由,只要是当天的,不管是真实见闻,还是奇思妙想,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道听途说,都可入文。表达的方式也极其自由,一段对话,一首诗歌,一则说明,一番议论,为图配文等,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说清自己想说的.意思即可。学生们又愉快接受了这个要求。

  为了让学生能每天都把自己的生活记录到百字作文中,我还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以前熟视无睹的东西,特别是要求记下自己的一段经历、一点想法、一个启发、一份情感。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平曰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倾听别人的看法和见解,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要求当时仔细观察收听,冷静思考、分析,事后细心回味。把一些印象最深刻的东西随时整理出来,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仓库”。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组织学生春游、野炊、爬山、游泳、观海、赏月,使“学生情”与“自然景”互相交融,使其忘情于大自然,陶冶情操,启迪遇想。同时,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生活情景,增加生活乐趣,刺激学生思考。平时多布置生活作业,学做家务、小制作。如:做饭、炒菜、捣蒜、洗衣服等。或结合自然课和创造活动课布置学生做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亲自种种花革,养养动物,由此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这样做,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每天的生活内容丰富,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从而收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觉积累成果,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

  以前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去评改,改错别字、改病句,改不通顺的语段等,但发现学生每次拿到作文本经常只看成绩,然后往抽屉一扔,对老师的修改熟视无睹,于是我在想作文要不要精批细改?精批细改老师付出的努力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效果?老师改多了会不会打击学生写作的自信,从而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没有一种修改方法让老师既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老师只表扬好的不修改学生写错的,让学生在对比中自行修改,老师不再做精批细改,只肯定写好的,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成功的体验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孩子更需要。特别是当他们将自己的发现撰写成文时。更期待着教师、同伴的关注、鼓励。因此,教师对孩子辛苦完成的、充满个性或是新颖发现的百字作文或其中的一小段优美文字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尽可能多地给予展示和鼓励,让他们感觉自己在作文撰写上有优势,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要求学生每天早读课上把百字作文交上来,利用一些时间快速地浏览后,当场表扬认真写的,写得比较好的,并挑一两篇特别好的读给学生欣赏,当学生听到自己被表扬时总是特别高兴,写作的积极性也更高。平时写作比较困难的孩子我也会在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表扬他们,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班上有一个不爱做作业的孩子,但他的百字作文在我表扬几次之后,竟然一次也没有拉下。而且越写越多,从开始的寥寥数语,到后面抒发独到见解的一篇篇完整文章,真让我惊喜不已!每学期期末,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佳作集,把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文章打印出来,编写到佳作集中,作文封面自行设计,佳作集的名称自拟,还可以在自己的每一篇文章中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当然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一本本精美的《收获》、《成长故事》、《印记》、《我的童年》的“出版”让我既惊喜又震撼!学生在制作佳作集的过程中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做,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积累自己的成果,让每一位孩子都收获成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3

  中国的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径。而“写作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如文如其人,写作也是在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在语文课的堂上,应鼓励学生发表属于自己对观念、对现象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级发展讨论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

  (三)在语文课上用课文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初中的孩子对写作有着自己的好奇和观念,所以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充满想象好奇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的同时,要带有鼓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呵护童心、童趣、童真,要去发现身边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领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4

  农村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分析,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为此,我们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创新作文的研究》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经归纳认为,其实就是“扩展农村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态、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创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枯竭,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阅读时间,有目的性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作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了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高尔基的丰富的语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都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了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地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了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当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创新。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小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了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了爱好动手写东西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极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首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了作文课。

  再则,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我们语文课题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好地完成农村中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使命。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5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下面给大家分享说说心里话作文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反思1

  作文教学,想让学生张口说话,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极大的兴趣,再加适合场景的音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

  在教学中我讲的很少,主要让学生发散思维,用课件展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的图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回忆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情来写一写。

  在学生写作时,重点帮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他们思路阻塞时,帮他们疏通思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遣词造句方面多加引导,使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方面会多多研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精彩。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遗憾,课后想想,课堂上,生生互动不够,如果让被评价者和评价者再沟通交流一下,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课堂会更生动。由于自己把握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小细节的问题处理还不是很准确,也留下了遗憾。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6-29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2-19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1-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3-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体会实用02-17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心得体会06-12

教学心得体会(经典)03-25

教学心得体会06-09

教学经典心得体会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