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21 08:14:0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 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大都兼具了文辞优美与思想性强的特点,而且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改编。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内化情感,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即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1、做到开源畅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所谓开源,就是练笔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是范围题,对学生来说,固然是限制少了些,却有些不着边际。但练笔则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所谓畅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就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从课文中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如:学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替聂将军给日本人民写一封回信。(因为课文的最后提到:“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设计既复习了书信的写作要求,又回顾了课文内容,文章的思想意义也在学生们的.回信中得到体现,回避了空洞的说教和“口号”似的教育,而让学生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学生的练笔质量有时比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要高,学生也更乐于完成练笔,相信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学生就不会怕写作文。

  2、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练笔才有了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享受物质文明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享受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从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到的乐趣;同时,既享受生活,又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积累人生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见缝插针又与课文“血肉相连”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用表达技巧,吐露自己的心声,并让学生习作有根可寻,有样可照,学得轻松,写得愉快。长此以往,小练笔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它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不断得到丰富。但必须指出的是,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习作安排有专门的训练时间,而“小练笔”则没有,一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此,要提高“小练笔”的效率,必须科学安排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腾出时间安排练笔。只有这样,课堂小练笔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宁波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小学语文习作的培训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我们既聆听了特级教师与名师的讲座,又观摩了宁海县名师的教学实践,还参观了环境优美的下应中心小学。在这三天的培训中,我感觉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成长与提高。对于这次的培训我听得比较用心,一是我个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语文老师理应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同时本人在习作教学中也有纠结之处,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习作,善于习作,确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想从名师那受到启迪,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近。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分享与发表。

  每次布置作业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唉声叹气,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文,只要一听到说这次测验不写作文,学生边欢声雀跃。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刘充老师和陈逸凤老师的方法都很不错。刘老师每次都不辞辛苦地把学生的习作制作成报刊版面并发表。陈老师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同学分享,若同学觉得写得不错就把自己的姓名签上,签名越多说明作文的质量越高。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培训后,我借用陈老师的方法在自己班里做了试验,效果真的不错。课后总有学生兴致勃勃地跑来和我说自己的作文得到了多少个签名。这一措施今后教学中我要继续沿用,给学生多创造写话的机会,鼓励孩子积极投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广泛的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都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以后教学我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引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其次由简入难,慢慢提升,不能急功近利,那样只能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还要引导他们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

  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愿意写作,乐意写作,而不是一听到写作就愁眉苦脸。作文中那些奇特的创新,往往只是生活中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小学生的习作教学也要求老师引导孩子这么做,创造生活才会生活,快乐作文才会作文,关注孩子的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沟通,激发孩子习作的原动力,孩子才会将外在的发现、内在的语言化作跳动的字符,成为心灵的物语,表达的天使。只有这样,写作的课堂就会充满欢声笑语。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以往的惯例,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起步的。结果,到了五年级,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写完整话,作文教学缺乏连贯性、完整性、逻辑性,更谈不上思想性、艺术性、创作性。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欠债的现象是从一年级时就开始了。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

  一、从拼音抓起。学生学完了单韵母就开始学习声母,之后,就出现了音节,这时我就让学生用音节组词,再用音节说一句话,让学生有选择的(自己喜爱的)进行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从字词抓起。教材首先安排了归类识字,这时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关系,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再用这些词练习说话。最初说一句、两句,最后到片断。还经常用几个词,根据词与词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三、从图画抓起。根据低年级教材特点,大部分课文配有图画,这时,我就让学生观察图,进行看图写话训练。如教古诗《蜜蜂》,为让学生不受到诗的限制,能自己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写出来。有的学生不但写出图的内容,而且还将本首诗引用到文中。课后,我再根据课文中的.图文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相近、相同的内容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懂得课堂外有课堂,教材外有知识,生活中有老师的立体化学习方式。

  四、从课文抓起。一年级课文大部分是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文中没有的内容。如《秋天到了》,让学生说出文中没有的,而你却观察到的。有的学生说出秋天的果实,有的学生说出秋天到了,树叶红了。

  五、从实际抓起。四十多名学生生活在一起,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学生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情,留意天起的变化,再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说。如《下雪了》、《课间活动》、《有趣的游戏》、《星期天》……等等。

  经过半年的努力,尽管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但他们的说话水平已初见成效。下学期我准备提前进行写话训练,实行说写结合。我想,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希望作文难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xx年3月18日至3月19日到长沙相府育才小学参加“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这次共听课六节、六个讲座。他们分别是魏星老师、孙庆博、虞大明、薛法根、何捷老师,都是全国有名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李玉贵老师。这次外出学习,是我工作20年来第一次听到这么多的专家上课、讲座收获很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拓了思维、教无定法

  老师魏星带来的《詹天佑》一课,和我们教学打不相同,一般都是当作写人的文章来教学,而他是当作重大新闻事件来报道,所以他是采用语言活动来备课的。第一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行一场“京张铁路开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记者,你会问詹天佑什么问题?以这样的形式进入课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记者,会向詹天佑提什么问题,所以学生很认真的阅读课文。而魏星老师又恰当地指导学生把问题问的更好,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二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办一场“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你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又要求学生认真得阅读课文,魏老师这样的安排,别处心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习的主人,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问,学生答。在教学本课时中,他是有选择性地教学重点段落,让学生聚焦: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探进绘本的深处,抓住困难,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可见,学生是开动脑筋了。指导学生答,答的形式多样,用詹天佑的身份答;用演示的身份答;用抒情的话语答。通过这样的问和答,让学生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出示一些相关词语写一段话,赞美詹天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真正地运用语文。

  魏老师说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思维,教学思维不一样,教学效果不一样,教育需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理解、运用、思维、审美。

  二、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到这六位专家的课时,我都陶醉在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更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

  李玉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蝙蝠和雷达》,也许是区域性的不同,她上这堂课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探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语用的训练

  孙老师的《尊严》,虞老师的《与象共舞》,薛老师的《剪枝的学问》,何老师的《学写发言稿》,这几位专家的教学过程大致和我们的教学过程相同,他们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所不同,有选择性地讲授重点段落,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一是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读,怎么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有感情地读。二是教学中设计好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更好。三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学生写话的片段,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语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有所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也看到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学习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书中讲了不少怎样营造教学情境的策略,究其几点,以及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迎合小学生这种好动、爱玩、爱画、富于想象力等特点,使他们的语言习得从轻轻松松、富于乐趣的教学活动中得来。

  一、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起来,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这不仅使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做”,让孩子们充分地活动起来,通过活动来丰富学习经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在体验运用中发展语言技能技巧。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去 “做”。如在教学身体部位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Touch your?”活动,比一比,看谁摸得准、摸得快,我的指令越来越快,孩子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就连平时最不专心听讲的调皮鬼柳鑫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如在教学动作性的单词和短语时,就设计让孩子们在比比划划当中动起来,并形象记忆这些知识的。适合这种教学的还有:听命令表演,听命令制作面具、玩具、卡片等,听命令移

  动或交换位置,听命令唱歌,听命令说话,用手势表示对错,听命令比划词语,听命令指出某物,听命令画画等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教师本身的动作、身体语言和表情或眼神来帮助孩子们明白每个活动的操作,并尽量设计出易于孩子们掌握的动作或活动,以使孩子们易于恢复记忆,使孩子们见到或听到某一特定动作或命令时,立即可以唤起某一特定语言的再现,如教师做一个喝水的手势,孩子们立刻说出“Drink”或“Drink some water”的反应。

  二、巧妙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但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呢?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对话、讲故事,读诗歌,唱歌曲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去想象故事、诗句、歌曲里所叙述的物品、事件等。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想象,是利用特殊的语音语调呢,还是事先把东西藏起来以让孩子们去猜想?如在教学体积较小的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装进一个袋子里,让孩子门猜,孩子们非常乐意用玩这种游戏;在进行故事教学后,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来猜测故事的结局;有时,也可以让孩子门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画出的同一个内容可能大不相同。

  三、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设计语言教学活动。

  玩、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既可给孩子们以乐趣又可以学到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如设计节律顺口溜、“Let’s chant”, “Let’s do”游戏、制作物品活动和进行有趣的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要做到既满足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心理,又可以通过活动把孩子们引导成为学习英语的推动力,使枯燥的、机械的东西都变成生动的'、活泼的以至趣味无穷的过程,给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带来快乐,把他们带到一个美好的知识王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王国里来。教师只需将所学内容设计得“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做、玩、画、说、猜、看等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教学更多元化,更适合孩子们不断成长变化的需要。

  四、巧妙利用孩子们爱说的天性设计教学活动。

  孩子们和小伙伴们总是能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并且相互之间总会受到各自的影响,并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所以我们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各种小组活动、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意

  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相对减少压力的小组活动中自由地交流、交际,获得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在交往互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 “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在语文这一学科中,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作文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我们的学生写出的作品毫无生命力,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人云亦云,大都是拾人牙慧,难有自己的创意。长久以往,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如何改变学生的现状?我觉得相对学生的“旧”,我们可以从“新”入手。那么如何做到“新”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平时的几点做法:

  (一)、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感知生活,走进自然,以积累“新”的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材料如同做饭的米一样重要,没有材料就无从写作,而写作的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一切写作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积累生活,才能为写好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要积极得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充实学生的头脑,根据现实中的条件,教师应从各种渠道教给学生知识,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仔细观察身边小到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大到社会风气、新鲜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对身边的事物观察不够。面对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大家总是视而不见,从没认真去观察过各种事物,自然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如果你问学生:“你们听过花开的声音吗?仔细听过下雨的声音吗?认真观察过乡村的早晨吗------”,学生必定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那好,这星期的作文就是认真观察一样我们这特有的事物,写一篇作文。结果,效果十分明显,富有新意的作品不少。

  (二)、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学生“新”的精神。

  思维定势的副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步人后尘,而“发人之所未发”呢?我认为,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新”的思维能力。

  (1)求异思维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反映学校生活、师生情感的文章举不胜举,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窠臼,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取胜,高人一筹。

  (2)逆向思维常能令人耳目一新。对一些问题也可以从反面或对立面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反弹琵琶”。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重新审视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熟语或警句,如“班门弄斧”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对此人们一贯持否定、批评态度,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励人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展示自己的实力,故提倡“弄斧必到班门”;再如“酒香也怕巷子深”;“忠言不必逆耳,良药未必苦口”; “走,并非上策”等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些逆向思维所得出的结论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三)、注重选材、结构、语言,以体验“新”之美。

  新是展现个性、独树一帜、另辟蹊径,是突破旧的巢臼,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第一次和新颖性是它最突出的个性。那什么地方能体现新呢?我觉得莫过于在选材、结构、语言这三方面了。

  (1)选材的新。

  这是“新”的最重要的含义。只有题材不同于别人,才能独树一帜,才能体现它的第一次和新颖性。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以《母爱》为题,是不是只有雨中送伞和冒着大雨送自己去医院才能体现出来的呢?当然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对自己的爱是蕴涵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母亲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母爱最直接的流露。从细节出发,才更能抓住中心,使文章生动感人,富有新意。如《我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学生的“新朋友”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小草、鲜花、风、云、雾、闪电、大海、命运之神……

  (2)结构的新。

  选好题材,只是写作的开始,文章的好坏,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初一的学生写作时,大多采用“三段论”,开头、结尾各一段,中间一段。这样的结构毫无新意,也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文章的`结构很多,开头、中间、结尾,都应独具匠心,尽量不要落入旧的巢臼。应根据作文的题材,选择合适的结构。开头能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也能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能总起全文,也能渲染气氛。中间可以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如顺序、插叙、倒叙、补叙等方法。结尾也很重要,往往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或是采用散文化的笔调,让感情自然流露,于平淡中见真情。

  (3)语言的新。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纵观好的文章,都各具自己的特色。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字的匠心独运,对事物的形象描述,文学话语的运用,特殊句式的点化等,都使文章别具一格。如在一篇作文中,有位同学写道:“旁边有位同学在等,等他妈妈送伞;我也在等,等雨何时能停。”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语言,使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突现的纸上,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又如一位同学写家乡的山:“只见山、在左、在右、在前、在后、在脚下,在额顶。”……这些语言都很平常,却大大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问君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学生掌握方法,思维就不是一滩死水,作文也就“新”意盎然,水到渠成了!以上是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请老师雅正。谢谢!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9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生活大多以活动为主,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的知识多数也是从活动中获取的,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如果作文教学能打破传统单一的做法,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写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感情,写他们自己的体验,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1、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兴趣

  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顺应孩子的这一心里特点,常常配合时令、节日和学校的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小型的竞赛活动,班级也可结合这些活动自行开展活动,演讲、朗诵、成语接龙等等,活动之后我会让学生谈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回忆一下活动的过程,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亲生经历的,因而说起来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在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自然水到渠成。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

  带领学生走出校外,贴近生活,贴近写作对象,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就带学生游山看水,带学生参观访问,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避免无病呻吟,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真观摩。还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预先确定写作对象,比如养一盆花,养一些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作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再交上一篇以此为内容的文章,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不规定题目,不限制文体,给学生“信马由缰”,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的作文让孩子觉得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写作热情。

  2、生活体验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就是要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深入生活历来就是写作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人和事,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学生除了学校生活,还有许多社会活动的时间,有许多接触社会的时间,这是孩子向社会学习的好时机,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非常重要,社会生活既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又培养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孩子积淀写作素材的好机会,这就要教师教孩子学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同样的精彩。

  经常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当然,开展活动要暗示学生:活动的参与过程就是带着任务,捕捉写作题材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的素材值得去写。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说秋天的快乐,写秋天的美丽,就可以组织学生去秋游,寻找秋天的足迹,语文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开展活动,如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了素材,拓展了思维,激发了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3、在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经历简单,所以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很有限,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很多,平时和同伴的交流,成人的交流,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都有语言的积累,但是这种积累通常是无意的,也是不规范的,语言积累的关键时刻在阅读课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重要因素,教材中优美的词句,重点的课文,名家名篇,都是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这些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好教材,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感悟体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好的文章不但要读,对一些名篇佳作,还要求会背,学生熟读成诵,就能内化汲取,变为自己的东西。小学生的语言积累,除了精读、背诵外,还可以指导他们广泛涉猎,大量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转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创新,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摘抄优美词句,背诵名篇佳作,开拓视野,增加智慧,大量阅读带来了学生词汇量的递增,句式结构也有单一而丰富,输入脑中的语言信息不断增加,学生说出的语汇也就琅琅上口,写作也就信手拈来。

  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写作,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我把学生的一篇篇习作装订成册,就是一本水平不低的作文选,而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次实践活动,从写到印到装订,孩子们都要亲自参与,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欢乐,也是一次不错的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0

  今天我听了一节关于作文教学的课,真是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邹老师这一个有关作文教学经验的介绍,恰恰告知我们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抓住适时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用爱激发写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用智慧,去叩开品德不良学生的窗户,为他们错奏的青春旋律正音,帮助他们重新谱写一曲优美动听的青春之歌。邹老师对于作文有难度的同学便降低要求,只要这样的同学的文章中有一个好段,一个好句,哪怕一个好词,邹老师都会及时给予鼓励,极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再听邹老师面对学生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的话语“你真是一个小才女”“你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词,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孩子当他听到从老师嘴里发出肺腑的激励语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愿意作文呢?

  二、用心创设写的情境

  大部分学生害怕作文、应付作文、抄袭作文,面对作文无可奈何,对写作不感兴趣,带着一种抵触、无可奈何的情绪去写的,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厌恶作文,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从而永远失去

  学习作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归其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的内心是空的,一个内心是空的学生怎么又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邹老师作文经验介绍里所说的小游戏、品食品、做积累……又给我们提供激发学生写作的平台,同时也使我知道只要我们愿意给孩子搭设一个感兴趣的平台,他们便会在作文中书写中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用法丰富写得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凡是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功底再差的学生都能有话可写,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超常的表现,相反,写作内容若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学生的写作就只能是凭空捏造、生搬硬套,作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邹老师引导学生会作文的一妙法便是适时利用现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时机:一场雨、一场雪、班级突发事件、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怎能

  不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呢?

  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今天的刘老师运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帮我们更清新地明确从事此项工作实施策略,今后我会将所听、所感、所想于自己实践相结合,引领我的学

  生共创爱写更会写的蓝空。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真情实感

  -----听作文课的一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却常常让 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抱怨学生下笔无物,没有真实感受,学生们则真的文章空洞,无话可说。

  10月27--28日 ,我听了十一节作文教学课,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下笔滔滔不绝,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

  通过这几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要做足热身工作,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陈小妮老师《小动物素描》的教学中,首先从现今学生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小鸡入手,将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吸引住,产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罗秋老师《二十年后再相会》老师课前的歌曲也很好的拉近了师

  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实、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当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纷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发言就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就是这样,他由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先玩游戏,再引导学生写出游戏过程,一切水到渠成了,李晓老师的《感受母爱 体验真情》则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

  三、关注细节,有效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将真实的生活还原到课堂中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断,怎样让这些片断化成生动的文字呢?需要老师们的真效引导了,应该把握住这些细节,以语言、行为、动作上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像,例如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轻快的音乐中,老师用语言引领,学生想象你想让泡泡飞到哪去?在想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充分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语言表达可以说得心应手,此时再动笔去写,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

  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学生不会再无话可说,但写作还需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有意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少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采飞扬,同时,要想给学生有效的引导,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生活源泉。

  综上所述,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贴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导,挖掘真实感受,作文教学将不再可怕。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小学作文专题教学观摩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各位名师讲作文和专题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

  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

  二、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我从祝禧老师和郭学萍老师的作文课和讲座中的深刻体会到了这点。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中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祝禧老师在《校园生活,留下童年的语文记忆》的专题讲座中就讲到“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的灌木林”,她就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校园生活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祝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从而热爱校园。二年级学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学校里的树写成了一首诗《树的四季》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祝禧老师讲的全国十佳读书小达人——顾人豪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读书的顾人豪读的书让我这个成年人都暗自钦佩。由于他爱读书,因此语言积累丰富,出口成章,小小年纪竟然写出了好几本小说。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向祝老师学习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用故事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习作课上教师要善于动脑,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为写作做好铺垫。吴勇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我思考的地方。他在讲作文《烦恼的故事》时,就利用儿童绘本《长尾巴的小男孩的烦恼》唤起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比较真实的烦恼。如果一上课干巴巴的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话,我想学生肯定会闭口不言,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

  五、教会学生仿写的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互相渗透的,阅读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可供仿写的范文,提供了写作方面的很多范例,而小学生的作文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如果有计划地加强对写作的指导,仿照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就会很好。如祝禧老师在教四年级的孩子《为情绪写诗》中,就是以《生气》这首诗为例,引导学生去仿写,去创造,最终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对记人、状物、抒情的好片段进行模仿写作的话,不但及时的巩固了阅读教学,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形成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两天的培训,这些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这些宝贵的作文经验为我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将会努力搞好我作文教学工作。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2

  翟老师的简快作文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拂在井陉大地上,这真是井陉教育的一大幸事。我从教三十多载,印象中第一次有专家来亲临作文指导,还建立了实验学校,实实在在地培训教师,并深入课堂现场授课指导。要让简快作文这颗充满活力的种子,在井陉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茁壮成长。

  谈起作文。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几乎是谈虎色变。大家都不愿意提及这个硬骨头,这个大难题。公开教学也很少有作文课出现。大家唯恐躲之不及。现在在翟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得不直视这个难题,开始研究怎么啃这个硬骨头。只要开始,只要行走,总不算晚,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通过这次学习,聆听了翟老师的讲座,观摩了翟老师的作文课,对简快作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加上自己平时在班里进行的实验,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既简单又快捷的作文教学方法。

  1、自从了解简快作文之后,我发现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几乎都运用了简快作文的规律。于是我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简快规律,进行读写迁移。

  2、简快作文规律虽然有固定的几个步骤,但是听了翟老师的授课后我才知道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甚至可以加进自己研究实践的东西。

  比如可以把简快规律的复习融合在例文赏析中,而不是和盘托出。在例文赏析中,也不是整篇文章一下子呈现,而是让孩子们尝试命题,尝试开头点题,尝试结尾照应。翟老师是简快作文的创始人,但是他却不搞一言堂,不是唯我独尊,相反,他鼓励广大教师一起研究逐步完善简快作文。他的这种宽容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非常令人敬佩。

  3、见贤思齐。我们去河东学校听课了解到,那里的老师负担较重,一个班的课程几乎是一个人担任。一天的课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上。可是他们的简快作文实践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真的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4、学会忽悠学生。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才是最大的本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本事,也是我们最欠缺的本事。

  5、简快作文的意义非同一般。第一,把我们教师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不要再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什么精批细改,写旁注评语(谁看!)。第二,相信孩子,培养了孩子们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真的不能小瞧。比如,互评阶段,只要我们把方法交给学生,孩子们的表现真的令我们叹为观止。第三,简快作文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普遍运用。不光是作文教学就连平时的听写、练习册、单元检测卷子,甚至别的科目的学习,只要授之以渔,几十个孩子的力量比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强大的多。孩子们批改起来,比老师还要认真几倍,他们乐此不疲,知识更牢固,能力更强。

  6、当然,观察日记和课外阅读也不能停止。简快作文适合运用于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当然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必须一点点训练,一步步提高,必须记住一课一得。

  结束语:我有幸加入简快作文实验,已经尝到了简快作文的甜头。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实践,尽快让简快作文的规律惠及全班、全年级直至全校的师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3

  作为一名新教师,每一次的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在本学期学校组织的“一帮一”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李惠老师的课,她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和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带给我的是启发,是思考。下面谈谈我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听了她的课,我被她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她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自上课至课终,她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她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都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这节课上,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还设计了有关解决买文具和玩具的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次听课中,我看到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那么的真实,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她适时引导,充当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努力地去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知道难的不是教学生知识内容,而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的方法。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每一位执教者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长期以来的积淀。聆听了李老师的课,我从中领略到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她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认知,而且蕴含着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我只有多学习、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弱点,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争取获得更多的收获,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4

  20xx年4月7日上午,我有幸在敖溪小学听了四位老师的四节作文课,这四位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师生互动默契,老师的教法各有千秋,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作文教学的春天,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对照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受很多。下面是我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难的就是没内容可写,不知从何处下手,怎样收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从四位老师的作文课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首先,作文课得给学生创设情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杨纯老师一开课,就开始跟孩子们做游戏〔左手右手搓搓拍〕,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便翻开的话匣子,纷纷举起小手,要讲述自己想要说的话,接着老师出示写作的要求,同时,通过出示学生生活中的活动照片,帮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素材,学生便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从而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自己愿意写。另外,李渝老师上课时,一开课就直奔主题——剪喜字比赛,让学生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想尝试一下,老师抓住这一环节,进行开头一段的写作指导,这就水到渠成。

  二、翻开思维,写清楚事情经过

  在李渝老师和简正群老师的这两节课上,通过实际操作和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进行训练写作,这样一来,把本节课的难点分解了,让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得也生动、具体。她们所上的这两节课,使我对作文课的上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愿意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

  三、理清条理,写作思路清晰

  作为小学生,多数孩子都是为写作而写作,他们常常是写到哪儿黑就在哪儿歇,很少有孩子会谋篇布局。今天听了四位老师的课,她们每一位老师虽然上法不同,但每位老师都注重了作文写作顺序的指导,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到了,让孩子在写作上有清晰的思路〔即通过板书展示出了写作的条理〕。

  四、作文批改,情感交流互动

  这几节课,老师们在学生完成作文片段后,再通过学生读作文,师生共同进行评议,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缺乏之处,并及时加以修改、补充、完善,老师们都对孩子的作文评价,采用了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很高,这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对写作更有兴趣,愿意动笔,能大胆去写,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总之,听了四位老师的作文课,我可以感觉到所有的孩子,都在课堂中收获到了习作的快乐,也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会写出一篇篇生动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美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5

  多年的山区教学生涯,使我看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其现状令人担忧,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翻开作文本,我们就能发现,学生的作文本上只有干巴巴的几行字,内容贫乏,思想空洞,语言干瘪琐碎,没有童趣,甚至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讲不清楚,更谈不上文章的篇章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了。一些农村教师不大会写文章,有的是半路出家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也不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写文章,拿到一个作文题,笼统的讲一下作文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信笔涂鸦,甚至有一些教师让学生仿写套写作文书上的一些作文,学生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改改题目,换换文章的的头尾,敷衍了事,而这些作文在考试中还能得高分。那么,该如何应对,走出这种困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成为写作的源泉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走进生活的兴趣,最终让孩子做到“情动而辞发”。农村的自然风光优美,山川田野,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农民们的劳动场景,或热火朝天,或悠闲自在,诗情画意。是无法深刻体验的,农村保留着的各种古老的风俗习惯,俗语谚语,也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源泉。关键是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教师要做好方法的指导。

  教完《雷雨》后,孩子们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可是,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一场雷雨景象,个个都是用了一些课文上所使用的词语,无非是“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之类,毫无新意和个性。下午,天黑沉沉的,正要下雷阵雨,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走出教室,仔细观察下雷雨的整个过程,天空、房子、树、地面都有什么变化,你还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兴奋异常,整整一个小时,我们没有上课,我就陪着孩子们一起看这场雷雨,其间,孩子们时而默不作声,时而惊叫声声。雷雨过后,我让他们写作文,结果相当的成功。

  二、寓教于乐,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和对于玩乐的热衷同样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因此,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并没有过时,而应在现代教育中发扬光大。农村是孩子玩耍的乐园,一把泥土、一棵稻草、一块石头都能玩出新花样,津津有味,乐而忘返。如何让学生在这片司空见惯的土地上有新发现,并把它写出来,这是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

  1、让综合实践课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在实践活动中的所乐所得,在孩子的文章中呈现。春天带着他们上山采茶,夏天,到小溪戏水,抓知了,秋天,去摘果子,捡稻穗,冬天,去踏雪……写动物鸡鸭鹅、猪狗猫,写植物,松树柏树竹子,桃树梨树……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务,不但他们有话可写,而且愿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天生爱幻想,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完《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孩子们还沉浸在课文营造的神奇的氛围当中,我不失时机地问:“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一下子,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各个都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辆太阳能汽车,因为现在的汽车排出的气体太臭了,把空气都污染了。有了太阳能汽车,我就可以坐着它出去玩,不但环保,还不用怕那难闻的.汽油味而晕车呕吐。”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座新房子,爷爷已经老了,我家的房子又旧又破,我多么想让爷爷住上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啊……”看来,这个话题谈们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正扬起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神奇的世界里,我都不忍心去打断他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次的作文孩子们想写得不生动也难啊!

  3、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孩子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小学生最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从这些质朴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但是评语要中肯不做作,不要因为鼓励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评语中的诚意,从而鼓起写作的勇气,争取下次作文有所进步。

  三、写作是需要积累的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就能见到成效的。他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写作的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积累。

  1、通过写读书笔记、用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小学生初学写作,而《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言关是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并在作文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也可减少学生词不达意的尴尬。

  2、通过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写作的素材。许多时候,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积累。比如写一种小动物,农村的孩子,谁家没养只小猫小狗的,但习以为常了的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描写这些小动物们,天天和这些小动物玩耍,却写不出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于是,我让学生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中感触到的点点滴滴,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才不至于腹内空空。

  3、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及一些经典的文章,积累语感。农村孩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都是使用方言交际,因此,更容易把方言带到写作当中,有一个同学在《我第一次烧饭》中写道:“火烧起来了,我就去看电视了,看了一半,我就提起锅盖,在锅里弄了弄,继续烧。”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方言里的口语的直白翻译。不但没有普通话的语感,而且不符合语法逻辑。该如何以对呢?

  教材中的文章以及其他经典的文章,是典范的语言学习作品,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通过读这些作品,孩子们不但积累了语感,也从中学会一个个词语怎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个句子又如何构成一个段落,一个个段落又如何构成一篇文章。由词到句到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在这读当中潜移默化,一步步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面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情感面对生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写作的兴趣,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展开写作的翅膀,才能写出题材新颖,情感真挚,语法规范的文章。“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吧,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够自由翱翔在写作的天空。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体会06-18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6-29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3-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2-19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1-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体会实用02-17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5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精选)教学心得体会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