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21 08:44:5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优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优秀】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谈起作文我想先从两个例子说起(看发生在xx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 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究其原因就学生头脑中没有材料“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最常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无非是两方面,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我用最白的话来说就是学生要想什么,就写什么,也就是以手写心;老师就得干什么,要吆喝什么,也就是要勤琢磨,善思考,多学习,帮助学生达到以手写心的无为境界。

  首先,“降低要求,唤起习作自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别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孩子就是孩子,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这就是告诉我们别对学生要求太高,尤其是在写作上,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北京特级教师王欢老师曾说过要让孩子放松,把作文的要求降低,文通字顺就行,不要过多地追求写作的技巧、方法,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作文教学不是培养未来作家的,而是培养将来公民的语文素养的。小学生习作不要强调中心的思想性,不要强调立意的深刻性,不要强调选材的典型性,不要强调结构的精巧性,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声有色的材料,小学生语言学习和写作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对学生习作困难时的信任、宽容和正确引导。在这样宽松的写作氛围中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写作负担就没有了,对作文充满自信,如果能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倾吐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有条条框框、有字数限制的学习内容,他们就容易将心底最真实的感受写出来。(举叶圣陶教育儿子写作的事)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写作是生活上的种种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不是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可一时又找不到听话的对象),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会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也就会达到“踏雪无痕”的境界。例如:在作文批改中要多关注学生写得通顺的句子,给予鼓励,那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来越进步,因为他有了习作的自信,有了想说想写的愿望,有什么比学生自己的内因被调动起来更起作用的呢。(举苑诗雨、初景哲的例子。)

  其次,增强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曾听一位教授讲了这样一个事例,在教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时,美国教师让学生利用整整一周时间制作热气球,而中国教师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将原理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背概念、记方法,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省略了让学生动手的过程,省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而美国孩子却走过了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道路。两种教学方式哪一个对孩子更有益,是显而易见的。再如教育学生要爱护桌椅时教师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三个层次的听写单词来进行的。第一次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趴在桌上听写50个单词;第二次让学生坐在椅子上,不准趴在桌上听写50个单词;第三次让学生站着听写50个单词,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桌椅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这比100句说教更容易让学生受到教育,并且是终身难忘的,这是由内而外的教育,而不是外在的教育。像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这样,一提起来学生头痛,老师心痛,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体验,而我们也缺乏帮助学生反刍体验的能力,学生自然也就无话可写。我们的作文是从思维到思维给学生方法的作文,而不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写作。教学中我们应极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多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游戏,玩耍中增强体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习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内驱力,能主动写,快乐写,创造写,让他们真正参与习作全过程,体验习作的乐趣。越是让孩子玩的快乐,他们要表达的愿望就越强烈,他们要表达的思想就越丰富,作文就越是写的好。(举吃榴莲、酸

  角,洋拉罐、癞瓜瓢的例子读学生范文这些文字都是学生在亲身体验后,一气呵成的作品,基本保持原文。)这些都是体验带来的惊喜。

  第三、多做游戏,快乐习作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们学习写作十分奏效,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寻找他们久违的智慧之花。由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游戏过程,所以游戏后,学生热闹地议论开了:同学们之间有相互抱怨的,有跺脚后悔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沾沾自喜”的,有互相交流游戏时内心活动的……每个学生都有讲不完的话。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级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最后问他赢得冠军有什么“诀窍”,他们有的答“是团结一致的原因”,有的说“坚持就是胜利”,也有的说“要有毅力”。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学生的作文篇篇内容具体生动,各抒己见,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举领学生做过的游戏,象猜字游戏、捉谜藏、鸡蛋大战、剥花生比赛、顶气球、吹毛毛等)

  通过游戏,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投入生活、理解生活。这样,不但孩子们将有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还会学会关心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同情生活中的小人物,感受他人的困难,进而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人。

  第四、丰富积累,下笔有神

  我所说的积累既包括学生的积累,也包括教师的积累。提高学生习作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开展课外阅读,能有效地为学生的写作补充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得意的作品,除了有必要的生活体验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给学生以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基础。惟其如此,才能吸收到大量的知识养分,感悟前人的思想精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勤写心得。实践证明,此举获益匪浅。以前学生作文中语句平淡无味司空见惯,现在妙语连篇比比皆是。

  积累即要求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华民族是一个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引导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第五、课堂教学,仿中学写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最好途径,教学生在学习的课文里积累写作的知识,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好范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模仿着写。(举例我爱故乡的杨梅、西湖的绿)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上玉黄山的例子、找错别字)

  最后,坚持练笔,逐步提高

  每天让学生写一点,以成了我们班级的习惯,时间不用很长,内容不用太多,并且教师要对练笔的内容精心准备,起到练的作用(举练笔的实例圆是什么、老师像什么、方形是什么、写10个自己幸福的理由、听故事写感受、看到幸福一词想到了什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动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师生同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多“蹲下来”看学生的作文,能象妈妈对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样,用鼓励、赏识、宽容的目光,看着他们走出这用文字表现人生的第一步,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习作。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就向巴金说得那样”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

  我还要说说我们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那份责任感,当我们能不求回报的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时,当你心中装满爱和责任时,丢弃所有的不满和抱怨,保持心态平和,用微笑唤起微笑,用快乐激起快乐,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心灵塑造心灵,一切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多年的山区教学生涯,使我看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其现状令人担忧,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翻开作文本,我们就能发现,学生的作文本上只有干巴巴的几行字,内容贫乏,思想空洞,语言干瘪琐碎,没有童趣,甚至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讲不清楚,更谈不上文章的篇章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了。一些农村教师不大会写文章,有的是半路出家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也不知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写文章,拿到一个作文题,笼统的讲一下作文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信笔涂鸦,甚至有一些教师让学生仿写套写作文书上的一些作文,学生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改改题目,换换文章的的头尾,敷衍了事,而这些作文在考试中还能得高分。那么,该如何应对,走出这种困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成为写作的源泉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走进生活的兴趣,最终让孩子做到“情动而辞发”。农村的自然风光优美,山川田野,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农民们的劳动场景,或热火朝天,或悠闲自在,诗情画意。是无法深刻体验的,农村保留着的各种古老的风俗习惯,俗语谚语,也是农村孩子写作的源泉。关键是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教师要做好方法的指导。

  教完《雷雨》后,孩子们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可是,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一场雷雨景象,个个都是用了一些课文上所使用的词语,无非是“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之类,毫无新意和个性。下午,天黑沉沉的,正要下雷阵雨,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走出教室,仔细观察下雷雨的整个过程,天空、房子、树、地面都有什么变化,你还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兴奋异常,整整一个小时,我们没有上课,我就陪着孩子们一起看这场雷雨,其间,孩子们时而默不作声,时而惊叫声声。雷雨过后,我让他们写作文,结果相当的成功。

  二、寓教于乐,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和对于玩乐的热衷同样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因此,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并没有过时,而应在现代教育中发扬光大。农村是孩子玩耍的乐园,一把泥土、一棵稻草、一块石头都能玩出新花样,津津有味,乐而忘返。如何让学生在这片司空见惯的土地上有新发现,并把它写出来,这是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

  1、让综合实践课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在实践活动中的所乐所得,在孩子的文章中呈现。春天带着他们上山采茶,夏天,到小溪戏水,抓知了,秋天,去摘果子,捡稻穗,冬天,去踏雪……写动物鸡鸭鹅、猪狗猫,写植物,松树柏树竹子,桃树梨树……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事务,不但他们有话可写,而且愿意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天生爱幻想,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完《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孩子们还沉浸在课文营造的神奇的氛围当中,我不失时机地问:“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一下子,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各个都叽叽喳喳的议论开了。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辆太阳能汽车,因为现在的汽车排出的气体太臭了,把空气都污染了。有了太阳能汽车,我就可以坐着它出去玩,不但环保,还不用怕那难闻的汽油味而晕车呕吐。”有的说:“我要是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座新房子,爷爷已经老了,我家的房子又旧又破,我多么想让爷爷住上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啊……”看来,这个话题谈们非常感兴趣,孩子们正扬起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神奇的世界里,我都不忍心去打断他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次的作文孩子们想写得不生动也难啊!

  3、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孩子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小学生最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从这些质朴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但是评语要中肯不做作,不要因为鼓励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评语中的诚意,从而鼓起写作的勇气,争取下次作文有所进步。

  三、写作是需要积累的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就能见到成效的。他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写作的积累包括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积累。

  1、通过写读书笔记、用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小学生初学写作,而《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因此,语言关是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并在作文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也可减少学生词不达意的尴尬。

  2、通过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写作的素材。许多时候,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积累。比如写一种小动物,农村的孩子,谁家没养只小猫小狗的,但习以为常了的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描写这些小动物们,天天和这些小动物玩耍,却写不出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于是,我让学生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中感触到的点点滴滴,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才不至于腹内空空。

  3、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及一些经典的文章,积累语感。农村孩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都是使用方言交际,因此,更容易把方言带到写作当中,有一个同学在《我第一次烧饭》中写道:“火烧起来了,我就去看电视了,看了一半,我就提起锅盖,在锅里弄了弄,继续烧。”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方言里的口语的直白翻译。不但没有普通话的语感,而且不符合语法逻辑。该如何以对呢?

  教材中的文章以及其他经典的文章,是典范的语言学习作品,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且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通过读这些作品,孩子们不但积累了语感,也从中学会一个个词语怎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个句子又如何构成一个段落,一个个段落又如何构成一篇文章。由词到句到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在这读当中潜移默化,一步步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面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情感面对生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写作的兴趣,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展开写作的翅膀,才能写出题材新颖,情感真挚,语法规范的文章。“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吧,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够自由翱翔在写作的天空。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看着孩子们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深感自身能力有限的我,内心是沉重的。而今,拜读到管建刚老师的《主张》一书,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指引我前行的灯。

  “主张,教学主张,教育主张,一定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个性化,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这句话,在我翻开书几页后的总序中,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的确,他人的经验,对自身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但是,他人的经验,介绍的是其本身的经历,正如管老师经常说的“做一个有主见的'教师。”因此于自身而言,优秀的经验,需要学,更需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学以致用。

  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管老师的金玉良言在前,切实可行的九条主张在后: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内重于课外、写作重于阅读。

  九条主张下,我看到的是一种异于自己以往教学的方式方法。每回教作文,我总是比较头疼,学生对写作文存在一种任务观点,写作文,目的是应付老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对“写”没有好感。诚如管老师所言“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金矿。”当然,每个人体内的金矿储存量是不同的,不能用定量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一定要达到某种水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学生本身对写是存在兴趣的。作为老师,更多的是要实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开采体内的金矿。

  只有限制了学生心灵的教育,才会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不觉得乏味,不觉得作文可恶,那么就要解开他们心上的枷锁。消除他们内心对写作的恐慌。在平常的教学中,以鼓励的方式而非任务的形式布置任务,激发孩子们写的兴趣,比如,让孩子描述今天中午吃的东西,它的味道如何,对它的喜好程度等等。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孩子们作文的素材,不去死死地限制字数,事后我们在阅读孩子们的作品时,除了关注作文本身是否存在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更应该注意到孩子们写的内容是否与你这位阅读者进行了有效的沟通。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学生就作文里发生的事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为你解答,让他们转动脑筋,学会表达。即使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作文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孩子们利用文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主张》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只能将它们与今后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作文教学增光添彩。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 “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四、常动口,常动手。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如何解决小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自己觉得发现可以从下几方面的去做: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记得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关注身边的一切,当时就特别注意身边的事和物了,到写作的时候,好像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自己都有内容可写。今天自己当老师了,也同样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的学生。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们写作的元素,多数孩子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用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我认为这样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也有很大的帮助,久而久之的积累,作文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二、精选材料,为文添彩。

  生活中的内容积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写的了,但在写时应该还得注意材料的筛选。有很多孩子在写作的时候,一看到写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随便找一件来写,我觉得在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孩子在自己积累的材料中去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最能与主题有共鸣的内容来写。同时应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

  如:1、学会为文章添枝加叶。

  2、小中见大 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谛。

  3、转换视角 一料多用。

  三、教会学生联想,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养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习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个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突然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说等他有孩子时可以拿它做摇篮。”这句时让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在文章中写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那个社会制度的.愤恨。

  其次,给孩子们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写作的空间任意翱翔。如:让孩子们写《二十年后的我》、《我长大了以后》、《假如我是市长》、《我的理想》、《假如我会克隆》等这样的文章,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想象给孩子写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发挥极致,洋洋洒洒上千字不成问题,有些孩子不仅能想象未来,更可贵的是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要好好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四、常动口,常动手。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须得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动脑。我布置学生杀过鸡,杀过鱼,上山采树叶、做过环境调查,做过手抄报,为生病的同学做过募捐活动,炒菜,包饺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由于学生亲自去做这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有很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时,我会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动口说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学生会说了那么写的时候才会动笔快!

  五、多读能助写作一臂之力。

  多“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通过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段,深刻体会人们在等候总理灵车到来时的情境。在体会的同时,学生还从中学会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今天我听了一节关于作文教学的课,真是受益匪浅。

  语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邹老师这一个有关作文教学经验的介绍,恰恰告知我们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抓住适时的机会提高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用爱激发写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用智慧,去叩开品德不良学生的窗户,为他们错奏的青春旋律正音,帮助他们重新谱写一曲优美动听的青春之歌。邹老师对于作文有难度的同学便降低要求,只要这样的同学的文章中有一个好段,一个好句,哪怕一个好词,邹老师都会及时给予鼓励,极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再听邹老师面对学生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的话语“你真是一个小才女”“你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词,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个孩子当他听到从老师嘴里发出肺腑的激励语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愿意作文呢?

  二、用心创设写的情境

  大部分学生害怕作文、应付作文、抄袭作文,面对作文无可奈何,对写作不感兴趣,带着一种抵触、无可奈何的情绪去写的,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厌恶作文,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从而永远失去

  学习作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归其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的内心是空的.,一个内心是空的学生怎么又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邹老师作文经验介绍里所说的小游戏、品食品、做积累……又给我们提供激发学生写作的平台,同时也使我知道只要我们愿意给孩子搭设一个感兴趣的平台,他们便会在作文中书写中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用法丰富写得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凡是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功底再差的学生都能有话可写,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超常的表现,相反,写作内容若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学生的写作就只能是凭空捏造、生搬硬套,作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邹老师引导学生会作文的一妙法便是适时利用现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时机:一场雨、一场雪、班级突发事件、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怎能

  不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呢?

  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今天的刘老师运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帮我们更清新地明确从事此项工作实施策略,今后我会将所听、所感、所想于自己实践相结合,引领我的学

  生共创爱写更会写的蓝空。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真情实感

  -----听作文课的一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却常常让 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抱怨学生下笔无物,没有真实感受,学生们则真的文章空洞,无话可说。

  10月27--28日 ,我听了十一节作文教学课,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下笔滔滔不绝,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

  通过这几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要做足热身工作,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陈小妮老师《小动物素描》的教学中,首先从现今学生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小鸡入手,将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吸引住,产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罗秋老师《二十年后再相会》老师课前的歌曲也很好的拉近了师

  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实、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当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纷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发言就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就是这样,他由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先玩游戏,再引导学生写出游戏过程,一切水到渠成了,李晓老师的《感受母爱 体验真情》则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

  三、关注细节,有效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将真实的生活还原到课堂中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断,怎样让这些片断化成生动的文字呢?需要老师们的真效引导了,应该把握住这些细节,以语言、行为、动作上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像,例如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轻快的音乐中,老师用语言引领,学生想象你想让泡泡飞到哪去?在想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充分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语言表达可以说得心应手,此时再动笔去写,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

  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学生不会再无话可说,但写作还需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有意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少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采飞扬,同时,要想给学生有效的引导,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生活源泉。

  综上所述,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贴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导,挖掘真实感受,作文教学将不再可怕。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遇到的许多困惑都直接牵扯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但是,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只有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前,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有些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至于我们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做法:比如,有时我们在教学中力争使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我们则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在各小组间转悠。然而:怎样让我们的课堂里不光有热闹的活动,还会有教学的时效性呢?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余文森教授主讲的《课堂教学》本着“从一线出发,从实际出发”的宗旨,围绕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五个主题,从案例与理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为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惑提供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专题讲座中余教授问题抓得准、案例生动、切入点低、观点鲜明、阐述简明。通过这一课程的培训,让我真正明白了课堂教学的真谛。现在谈谈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1.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是的,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准确地说应该是最高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精彩!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观念的发展与超越。“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二者是相对而言的。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这就意味着课堂并不是老师在课前的预设所能够支配的。课堂教学应以预设为基础,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备课时不但要备祥案,还要备学生,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为了有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加紧锤炼自身吧。

  3.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由谁发明,一种教学用语伴随着一种教学模式开始蔓延起来。其内涵都离不开“喜欢”二字,如:“你喜欢怎么赌就怎么读”、“你喜欢读哪段(句)就读哪段(句)”、“你喜欢背哪段就背哪段”……表面看来,都是为了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其实,对于这一股“喜欢”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冷思考。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任务完成的,三者密不可分,相互关联,互为表里。比如写字与识字相关,通过书写,既可以巩固识字,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心喜欢汉字,既要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又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怎么能让学生随心所欲得象学啥就学啥呢?又如背诵,即使内化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体验情感、培养态度、自我构建的过程,或背全文,或背重点段,皆有教学的三维目标决定,怎么可以放任到想背哪就背哪呢?再说,那些该写而难写的字,该背而难背的段都被学生回避了,你所预设的目标能实现么?你的教学质量又如何体现呢?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教者不会不知道,之所以有如此一招,纯粹是为了作秀。

  我认为,积极参与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而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要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落实。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我觉得余教授的这段话对三维目标关系诠释得非常精辟。

  4.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我认为,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设置就是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理论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图象和声音来进行思考的。”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因此,尤其是在小学的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很重要。

  我国古代有个“伯牙学琴”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范:伯牙拜成连学琴,三年后成连谱了《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演奏此曲,虽然音调很准,但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气魄。于是成连将伯牙带到东海的一个岛上,眼前只见“海水汹涌”、“山林杳冥”;耳边只有大自然深邃美妙的音响。伯牙面对大海,鼓琴而歌,十天后,成连来了,再听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那真是“耸高而激荡,如江水奔腾无羁”。伯牙当初实在算不上“千里马”,学琴三年不成。但是成连用移情造性之术,催动了伯牙的艺术灵感,使之鼓琴放歌,对音乐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最终成为天下妙手。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激活孩子的能力,必须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比如:运用多媒体软件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优美的背景音乐、亮丽的视觉效果有机的统一起来,寓教于乐,形成完美的课堂情境。

  5.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里

  小学生对教师怀有的特殊依赖感的心理咨询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教师说什么他们都听,这就是向师性的表现。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是独立性的表现。教师越是注意尊重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越能得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爱戴,学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强烈的“向师性”;相反,教师越是压抑学生的“独立性”,越会造成学生背离教师,使“向师性”消失殆尽。

  我想,老师的爱是处理好学生“独立性”和“向师性”的关键。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师魂。 要“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里”,具体表现为:一是热爱学生。既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也不出功利目的,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对学生的期望和热忱。在实际教育中,我们以“师爱”平常心对待学生。一段精彩的讲授,一个亲切的招呼,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关怀的手势,充满浓烈的爱生之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二是理解学生。即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学生,看到学生既有“向师性”的一面,又有“独立性”的一面。三是尊重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把自己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对于自己的缺点,及时提醒和改正;对于有意见的学生心平气和,正确采纳。其次是尊重学生的感情,对感情脆弱的小学生,我们点滴保护,引导他们把对老师的感情移入到知觉和想象中去,进入教师的课程中去。最后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小学生自尊心强。平时,我们要鼓励他们自爱、自律、自重,做了错事勇于自责,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教育,以激发积极性,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3月26日,阳城县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团在Xx镇中学举行宣讲,我校组织全体老师积极学习。听完他们的报告后,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久久回味,使我的心中也荡漾着做老师的幸福,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心得体会。

  爱岗敬业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用心培养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

  用师德风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 展的有力保证。诚信力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唯有通过自身学习与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在教学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切为孩子的明天而努力。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9

  20xx年12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尚德小学举办的随笔化教学的习作情境课。活动分两部分,一是三节课例展示,二是评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作文教学是最不易教的;这一次的情景教学课,他们的课堂不但吸引了上课的学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作文课能上得如此精彩,给我印象最深的张远超老师和李红爱老师的情境作文课,下面谈谈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在观摩的几节作文课中,教师们都很巧妙地设计了吸引学生而且是与本节作文课息息相关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如张远超老师通过玩“三”是倒霉蛋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们轮流做,

  3、3的倍数和本身带有3的,都要说倒霉蛋,如果说错了,到老师这里抽倒霉签,抽到倒霉签灯笼的,按着灯笼提示做动作,学生因为感兴趣,马上参与到课堂,即便他一开始可能会抗拒上作文课,但这一有趣的活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进了作文课堂。如果仅仅是把学生带进了课堂是一个小成功,那张老师创设的自己表演,就是把学生带进了课堂作文,这是一个大成功,让学生有事可写,眼前刚刚发生的事容易写,能写好。这两个导入都非常地巧妙,非常地精彩,我觉得对于这节情境作文课,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二、巧妙地引导,“帮”学生想

  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看书也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一旦让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就有一定的难度,一可能是想不起来,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但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他让孩子分清小动作大动作,让孩子用词语表现情景、心情等,这样就帮孩子把他们小脑袋里的好词好句都挖出来,挖出来后一个个板书在黑板上,引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再次理解词语。同样,李红爱老师的嗑瓜子比赛也是极大的吸引了学生,通过选出冠军,孩子们兴致盎然,写作的时候也写的比较顺畅。

  一节作文课,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而且感到乐趣无穷,收获甚大,这就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课。

  学习贵在内化。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要将本次作文大赛中好的教学方法好好运用,并不断探索新的作文指导方法,让孩子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能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0

  作文教学历来是我校重视的学科,也是最头疼的学科。为提高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校曾进行过《小学生阅读与写作教学初探》和《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两个课题研究,也已顺利结题,还多次组织一些作文教学活动,总想以此达到教师愿教、学生愿写的目的,但总不尽人意。抓一抓,效果就明显一点点,反之,师生多数应付篇数,而不是把教作文、写作文当作一件“乐事”去主动做。

  4月25日,工业园实验学校曾曦博士上的那堂精彩的作文课《我的爸爸》让我对作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这样写,明白了师生对作文没有好感的原因。对风趣、幽默、睿智的曾曦博士有了崇拜之感,工作之余,网上搜集有关他的资料,认真学习之,思考之,总想以各种方式“走近曾曦”、“走近作文教学八大法”。

  5月11日,教体局又组织全区小学业务教干赴河北滦县第一实验小学对曾曦作文教学实验成果进行考察学习,5月12日一上午的学习很紧张,先聆听该校两位教师执教的两节课观摩示范课,然后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汇报,感觉收获颇多。对那两节作文课在此不想做过多评价,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学习借鉴之处:

  一、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作文课上得精彩不精彩,除教学设计外,关键还要看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如何,用曾博士的话说,“教师肚子里有多少货”。第一节苏老师的课上,就反映出语文教师的诸多特点:与学生平等交流、知识丰富、语言艺术技巧高、有激情,自然大方、平易近人、能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等等。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加强自我专业特长的培训,学校也将创造各种平台,强化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争使每一位教师有自己的专业特长。

  二、搞活作文课堂:

  加强作文教学的研讨力度,重点关注各年级段在“如何把学生的‘心’搞乱了”,既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不断利用“悬念”,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作文教学活动,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计划采用“模仿课、研究课、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形式将曾博士讲到的“激发兴趣、激活材料、激励个性”习作方法渗透其中,通过各年级段教案交流,相互评课,逐步达到“教师愿教、会教”的目的。

  三、创新作文评价形式:

  学生作文后,老师都让学生将作文发到老师的QQ邮箱,师生共同评价、欣赏。不去考虑学生是否都能上网发送,单从这种评价形式的'创新就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结合我校班级网站的活动开展及教师博客的普及,以及班级QQ群和教师QQ群等,何不利用这一优势来创新作文评价形式?真正进入到作品发表的“平民时代”。并且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亲子评价。同时加强“评价艺术性”的探讨,如“变‘揪错’为‘觅优’、双分制评价、个性化评语、自改加分”等,逐步达到“学生愿写、会写”的目的。

  最后,感谢教体局领导为我们“走近曾曦”、“走近开放的作文课堂”大开绿灯,我们将以点带面,加强年级组作文教学的研讨和学校作文教学管理的改革,深入学习研究曾曦博士的《作文教学法》,结合我校作文现状,走出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推进,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 。

  方法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我们在不断探索文本教学的同时,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学改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变得空而无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谈写色变?通过本次听吴轶娜老师的作文课,我有几点收获:

  一、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的设定上强调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有了兴趣,才有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吴老师的作文课采用了图画、视频、教师现场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就会逐渐产生表达和写作的兴趣。

  写作兴趣一旦被技法,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愿望;只要动笔写,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或多或少能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二、灵活驾驭,注重生活与写作相融

  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吴老师的一句话震住了全场所有的老师,也将被噪音影响得心不在焉的学生拉回了课堂,这体现了一位语文老师的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心理素质。

  吴老师的一句话教会学生从细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深刻。使教学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鼓励学生向生活细节要写作素材。

  三、敢于下水,抢先尝试做示

  x月xx日至xx月x日,我去犍为县参加了20xx国培计划四川省名师讲师团小学语文送教下乡乐山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听了几位名师精彩的课堂和专家的讲座,其间数位语文名师,精心准备了习作课教学,令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感觉作文教学是最不易教的;这一次的课,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他们的课堂不但吸引了上课的学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作文课能上得如此精彩,下面谈谈我听了这几节作文课的一点心得体会: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在观摩的几节作文课中,教师们都很巧妙地设计了吸引学生而且是与本节作文课息息相关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如成都泡桐路小学的刘文虎老师,他上课的内容是新编故事《司马光砸缸》,学生因为感兴趣,马上参与到课堂,即便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抗拒上作文课,但这一有趣的活动引起了他的`兴趣,不知不觉就被老师带进了作文课堂。

  2、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张笔春老师执教的作文课《记一件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练写。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事可写。

  3、发挥想像,培养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听了几位名师的作文课,我觉得,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在刘文虎老师执教的新编故事中,学生就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征对砸缸的原因,学生就说出了十几种,有踢球说,捉猫说等,自由而非常有创意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学生有的想法可能非常幼稚,但是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听几位老师的作文课是一种享受,那像好朋友聊天似的作文指导过程,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想会得到解放,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时就像有源头活水,汩汩流出??4、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这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如刘文虎老师的新编故事《司马光砸缸》就先向学生讲明了新编故事的要素就是1、情节变形;2、人物形象重新塑造;3、主题创新。写作时情节要合理,细节要精彩,尤其运用好动作,神态和心里的描写。张笔春老师执教的《记一件事》在学生讲述事情时,就提示学生会问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围绕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慢慢地就把事情记叙得清楚具体了。

  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学习本次作文课的好的指导方法,探索作文指导方法,让孩子敢写作文,乐于写作文,写好作文,真正爱上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2

  本学期,我接了一个新四年级班。还没开学,同事就和我开玩笑,说我"中奖"了:全校最傻最难管的学生赵某分到了我班。他的前班主任赵老师也感慨:总算是送走了这个活菩萨,以后学生再怎么差,也不可能比这个更难管了!一番了解后,我对赵某有了一些了解,赵某某,男,11岁,智力水平很低;父亲是手扶拖拉机的司机,靠临时性拉货维持家用;母亲在家翻袜子补贴家用,父母两人智力均不及正常人。赵某在校的特殊表现为上课乱喊乱叫,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下课惹事生非,经常无辜打骂同学等;对于老师的询问与教育只会回答:"不是"、"他骂我"、"好"、"知道了"。我对他今后的教育产生了一丝担忧。

  开学第一天,他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暴露无遗。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特别留意对赵某的观察。随着一天天的与赵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赵某总是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在桌面上乱画,随意撕些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赵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帮他准备好本子,他才磨磨蹭蹭地写,而且没能写对几个字)。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丢到垃圾桶。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其他孩子又打不过他(他个子高大而且很胖)。把痰吐到手上再擦到衣服上,有时还吐到其他同学的课桌、书本上甚至是别人衣服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我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分析问题的成因:

  从发育上看,赵某像是7岁的孩子,个头比正常的孩子大一号。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和多方位的了解,得知赵某在出生时就不会哭,但当时并没有做及时的诊断,估计是脑部缺氧,;而在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不重视,没有给孩子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因而造成孩子智力上的永久性缺陷。

  这些是赵某智力不正常的的首要原因,但这并不能成为他行为古怪、习惯差、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的主要原因。智力不正常的原因,是由一个个的原因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父母的遗传可能是第一个原因;脑部缺氧是第二个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第三种不良的影响──赵某早期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来加重这种状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这最后一种状况成了使他在发展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对于赵某来说,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也是造成他发展上偏差的最有害因素之一。父母亲智力水平有限,不能给予他正常家庭的正常教育。在他出生后的最初2、3年里也不可能受到完满的母亲教育,因而他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一般的教师都会用教所有孩子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成绩差,加上行为习惯怪异,很少有老师不放弃他,班级里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相处。这又使他变得更糟糕,从而进入"老师不管——行为习惯变差——学生告状——教师不当处理——表现更差"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将成为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解决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类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有人建议送他们去特殊学校学习。这并不是拯救他们的最好方法,只是部分人用来推卸责任的最佳捷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当在普通学校里对这些儿童进行教学和教育,因为有一个完满的、在智力方面不断地丰富着的环境,是拯救这些孩子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既然普通学校无法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3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下面就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 ),他那( )的脸蛋上长着( )的眼睛。他的嘴唇( )一笑( )。他穿着( )的衣服。我的同桌喜欢( ),比如( )。”学生模仿我的语言表达方式后,很快就写出来一小段通顺的话。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⑴我的同桌陈苏,他那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他的嘴唇厚厚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他经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服。我的同桌喜欢看书,他的书包里每天都装着好几本课外书,有〈安徒生童话〉有〈同步作文〉……他一有空就拿出来看。

  ⑵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两位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4

  小学生作文质量的好坏通常是衡量其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从一篇文章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语文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其实,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指导学生作文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指导阅读,加强积累。

  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从根本上说的,一个人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而大多数来自间接的东西。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阅读材料。学生读了文章消化了,吸收了,在作文中就能作为自己的经验表述出来。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阅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写什么”上,而且表现在“怎样写”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可以从中学习规则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以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文学素养等等。

  二、指导观察方法,训练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方向的知觉,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说、写能力的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应首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做法:

  (1)观察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即观察事物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颜色、气味、形状、特点等等,指导学生从客观的事物和现象中主动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对象,进而提高观察效果。

  (2)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看图时,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观察,注意引导学生抓事物的重点、特点。

  (3)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即由看到的想象出看不到的。

  (4)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只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四、指导说话,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怎样将直接影响书面表达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对学生回答问题或看图说话中常出现的毛病,教师应启发学生自悟自改并经常布置一些补充句子的练习,提高学生说话的完整性。

  (2)指导学生准确用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词语应用到说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掌握丰富词语并恰当运用词语的积极性。

  (3)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说话。教师应要求学生说话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说;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把一个意思说完整,再说另一个意思。并经常对学生进行乱句组段的口头训练,领悟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把意思表达清楚。

  (4)运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表达的技巧,逐步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五、推陈出新,指导学生写出新意。

  一篇文章只有写得别具一格,才有吸引力。因此,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弄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是选材的主要依据。如在指导写作《我爱家乡酸杨梅》一文时,我提出如下要求:以爱我家乡为前提,写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新面貌,以此突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不少同学围绕题目要求,对素材进行了严格筛选,并写得非常出色。

  (2)要写出新意。好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角度新,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写一个场面的文章,不乏这样的内容:劳动场面,体育运动会场面,学习场面,繁华的街市这些场面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写的索然无味,千篇一律。于是,我就让学生选一个最好自己经历过的,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找出一个新奇的闪光点,着重描写,这样文章就精彩多了。

  六、尝试多角度作文。

  多角度作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角度作文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另一层面是主题上的多角度。在作文训练中我曾以《登山》为题,要求同学们要敢于“越雷池一步”,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立意。部分同学的立意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有部分同学的立意是“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有一对老人上山是为了去寺庙里烧香拜佛,保佑自己的子孙将来金榜题名”然后以破除迷信,加强科学知识普及为主题进行作文,文中写到:“从这对老人的举止,我深深感到,我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民间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就像我们现在攀登的山峰。我们小学生也应承担一些科普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科普活动,积极宣传科普知识,让封建迷信无藏身之处”。对最后一类立意的作文,我在班上进行了大力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它富有创造性,别具一格,且写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思维方式值得推广。

  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几点仅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认识,还需与广大同仁不断探究,在此只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5

  翻开她的第三次作文——《老师,请您相信我!》,我又一次生气地自言自语: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

  那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作文题——“记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你看看,她又自作主张,从书上抄了些东西来应付,这让我心里很不高兴。

  然而,当我认认真真地读完她的第三次作文,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

  她特别用了与前两次作文完全不同的笔迹,清晰、工整地写了第三次作文:

  老师,请您相信我!前两篇作文,确实都是我自己写的,我没有抄!您可以问我的妈妈,她亲眼看着我写的!两篇作文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尤其是第二篇,那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教学论文 )我是想让您帮我指导,看能不能向刊物投稿。如果能发表的话,那该多好啊!我也想把我的真心话写出来,希望您能给我安慰、支持和鼓励,这样,我会更有信心……可是,我所有美好的想法,仿佛是飘在空气中的肥皂泡,轻而易举地破了。我得到的只是您给我的两句同样的话:“请你不要抄书。”在第二篇作文后,您还多写了一句:“要写你自己的文章。”老师,您可知道,我当时的心里有多么难受?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却换来您这样的评价呢?……

  特别是作文的结尾,她用力反复加重笔画的那个省略号,让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质问我:我这个做老师的,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

  “请你不要抄书。”“要写你自己的文章。”这看似简单的评语,不但没有给她鼓励和信心,反而打击了她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我还刺伤了一颗渴望上进的幼小的心。这颗被刺伤的心,也许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愈合。

  那几天,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我一直都在责问自己,怎么就那么不负责任,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呢?

  后来,我特别关注她,给她关心和帮助,希望她那颗被刺伤的心能早一点儿愈合,也希望她能更早地从阴影里走出来,写出最好的作文。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体会06-18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6-29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03-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12-19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01-25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体会实用02-17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5

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6

(精选)教学心得体会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