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古诗教学心得

古诗教学心得

时间:2022-03-19 17:56:49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古诗教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教学心得

古诗教学心得1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喜欢这些虽古犹新的文字,在教学时我把这种偏爱不由自主地传染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跟我一起体验古人曾经历的生活、思想和喜怒哀乐等等,然后恍然大悟:古人原来也有跟我们一样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我觉得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最大的体会,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揭开古诗文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觉得古人离我们很近,他们的思想、情感就活在他们的文字中,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达到活学活用古诗文,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下面我结合一些成功的课例谈一谈古诗词教学怎样处理读与赏的关系:

  一、在培养古诗文朗读能力时,注重整体朗读,读出古诗文的内在意义节奏,避免念经式诵读;有时用投入角色加深理解的方法来帮助朗读。

  例如在《晏子故事》教学时,先给几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学,了解大意。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原文该按怎样的节奏读。(晏子见楚王,楚王问:“齐/无人耶?”晏子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然后请两名学生按刚才讨论的朗读节奏对一遍话。

  再请另两名领悟力较强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创造比较生活化的对话读出来或

  演出来,要求配合语气和表情: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傲慢地)问:“齐无人耶?”

  晏子(自尊地)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楚王(不屑地)说:“然则子何为使乎?”

  晏子(从容,绵里藏锋)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了这些感知后学生很自然地读出其朗读节奏,也很容易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了原文。

  在《《世说新语》两则》《曹刿论战》《隆中对》等文的教学时均可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达到投入诵读的效果,总之古诗文课堂教学要整体感知,培养语感,不必急于求成地去讲解文意。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别具一格。他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

  例一:《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

  例二:《忆江南》。教师先板书“江南”,师生分别讲述了江南的风光。再板书“忆”,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能不忆江南”,把题目读出了感情。

  例三:《长相思》。教师先用平淡、陈述的语气读,再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读。两者比较,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读题,怎样的“长”,怎样的“相思”。

  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观摩会上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请看一些范读片断:

  于永正同时范读陆游、毛主席的两首《咏梅》: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不同节奏、语感、情感对比鲜明,让学生从范读中进一步悟出两首词不同的意境。

  江秀梅范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诵读的语言魅力引来学生热烈的掌声。但汪老师却这样引导学生: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四、意境的想象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大多数观摩课都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1、要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的空间。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从观摩的课例来看,想象的内容较广阔。包括:

  景物的想象:

  《春望》,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山河、草木、花、鸟、想象未“国破”前长安街头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色;再想象“国破”后“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满目凄凉的景色。边想象,边诵读,从景悟出了情。

  叙事的想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叙述了诗人得到喜讯后的所见所闻。教师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

  情感的想象:

  读《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想象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觉也睡不好,梦也作不成的情境。为加深对诗人理解,补充了诗人写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对其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的诗句,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并以诗人的妻、儿、父、兄的不同身份,诵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句,把“君”字分别换成“夫”“父”“儿”“弟”。如以儿子的身份读:“问父何事轻离别?”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置身其境,与诗人对话,加深了译诗人情感的体会。

  2、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

  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

  《长相思》教学运用课件重现诗中的画面,配上渲染气氛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接着启发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看到诗中的画,悟到诗中的情。

  语文教师如果生硬地传授古诗文知识,只会引起学生学古诗文的恐惧,但是,如果是一种自然的输入,学生又怎么会拒绝自己的本土文化呢?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如果善用,将会泽被后世。希望同身在课堂的语文教师们一起探索更多更佳的方法。

古诗教学心得2

  优秀的古诗词我们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瑰宝。诵读经典诗文是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比较喜欢古诗词,也希望班里的孩子也都能爱上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于是,本学期,我从教室的布置到对古诗词的教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浸染下,学习兴趣浓厚,创造力和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达和写话能力也有了逐步的提高。

  首先,我对班级环境重新布置,教室里的.玻璃、前后墙壁、包括教室外的墙壁我都张贴了经典古诗文,让每一块墙壁、橱窗都有诗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低头抬头都能看见诗词的影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也让文化墙真正的充满了文化。

  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引导学生诵读和记忆,我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背诵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一书里的经典诗文,还借鉴了人民日报整理出来的《春日诗词100首》,在春季学段,诵读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是再适合不过了。为了方便学生携带,能随时拿出来诵读,我把100首诗词设计成口袋书的样子,前面配上前言,加上目录,配上插图,一本小巧精致的诗词小本就出炉了。自己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就不觉得累了。精心整理出来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具体做法是:我先领读,然后小老师再领读,学生再自由读,再齐读,一首诗词反复读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读得琅琅上口。在读下一篇之前我们还会复习前面读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熟能成诵,不用再刻意的布置背诵。因为古诗文里有些字音和现代音有些不同,诵读每一首之前我都会详细地查阅资料,听音频,以此确定正确的读音。整理的诗词里还有一些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段诵读的,我也进行了删减。每节课前5分钟的“日有所诵”,已经让孩子们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词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效果,我还鼓励他们配上音乐往微信里发音频,就连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也让孩子们诵读的韵味悠长,还有几个都能背下来了,真是让我兴奋不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词擂台赛、诗词手抄报等。总之,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古诗词诵读环境。

  一个学期的坚持,班级有了诗词文化的氛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诵读也让我和孩子们慢慢理解了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情操得以熏陶,审美情趣得以提升,下个学期,对诗词的诵读我们还会坚持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古诗教学心得3

  1、读出韵味来。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画是美的,读出来声音也是美的,用美的声音来读懂一首诗,是一种幸福。《牧童》中,宁静的画面,那是纯洁的心灵,那是优美的舞姿,那是素净的国画,牧童的自由,草原的自由,笛声在晚风中的自由,一副自由而又情趣的画面在读中韵味十足。《舟过安仁》中,小孩子的聪明调皮,朴素直白的语言,就是杨万里的一眨眼,幸福快乐便应运而生。孩子们喜欢读,读出了自己的韵味,读出了自己的快乐。《清平乐 村居》中,一家人的和谐美满,在孩子们的读中出现了,那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美好,一切是那样的幸福,就连劳动,就连说话,就连那随便趴在地上剥莲蓬的小孩子,那是我们眼里最美的情趣,最富有诗意的画面。孩子们就是在老师的范读中,在个别学生的展示中,在一次又一次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中,读出了信心,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2、说出个性。简练的文字背后是作者或深邃,或美好,或心情的一种表达,当学生真正在读中走近文本时,那学生此时的灵感会有自己的`个性,将此时的思想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岂不是对于语言表达的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碰撞的有利机会,讲故事,谈论问题,谈看法等等。《牧童》里,牧童为什么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原野上?是累了?是悠闲?是赏月?……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沉醉着。《舟过安仁》中,杨万里怎么知道这两个小孩子在用伞做船帆呢?《清平乐 村居》中,翁媪在说什么呢?

  3、演出真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里感受诗意的真实,做动作,吟唱,演话剧等,在有趣味的活动里让学生喜欢古诗,体验古诗。

古诗教学心得4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悠久,令世人瞩目,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诗情、隽永的文字像黄钟大吕在现代社会中奏出悦耳的旋律,这一切正是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上周五我去参加了县教育局主办的“秦晋两地,智慧联动”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这场研讨会上,我有幸倾听了山西省蒲县教研室席泽民老师和陕西西安小学刘婷老师的古诗文课,以及两位来自临汾教研室的李老师和常老师关于学习古诗文的教学方法的见解,受益匪浅,就这次培训学习到的关于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提倡不求甚解。

  按《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古诗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文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读好古诗文。

  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

  相对于现代文,古诗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古诗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古诗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古诗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古诗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要反复读,用不同的方法去读(范读、引读、赛读、对读等),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悟情。 3.读懂古诗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了解写作背景,想象画面将自己代入情境,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举一反三,类比学习。

  我国古典古诗文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如果一首一首的慢慢学习,这样耗费的精力太多,而且不利于记忆。其实,我们可以把描写同种题材、表达同样情感或使用相同表达方式的诗歌放到一起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还可以在比较中更好的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5.在生活中去学习。

  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学生有的可以直接体会,有的一知半解,有的要过若干年后才理解。但是,有些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我们却可以在生活中让学生去感受感悟。例如:春天到了,学校要组织学生去踏青,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春天,帮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歌。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呢?总之,古诗文的教学应该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教学心得5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钩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四、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古诗教学心得6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可谓浩瀚如烟,熠熠生辉。它博大精深,艳如百花,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诗是“最妥当的字句放在最妥当的地方”,我觉得诗是最经济的语言,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尤为突出。我们学古诗不一定要成为诗人,而是要心中充满希望的绿色的“诗意”,感悟诗的穿透力。古诗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味和审美情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未来的语文教材,相信古代诗词的占有率会越来越大。

  这样来看古诗词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我的“盲区”,我觉得用我有限的语言根本无法让我的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通过10月29日语文教科之家由导师刘主任组织的这次关于古诗教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听了两位教师的两节课,这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突然发现枯燥乏味的古诗也可以上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特别是东官刘老师的《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用讲古诗古诗的方法了解诗意,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逐字逐句讲的枯燥乏味,采用“一带”的方法指导学习,抓重点,指导朗读,引导诵读,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以致用。真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我感觉整节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孩子还感觉不到老师故意为之的痕迹,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特别是最后刘老师把学生从始终选出来的字两句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相信学生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诗词的神奇。通过学习,我也对古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导学”不如“导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作为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突出强化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有渴望学习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可以演、可以画、可以唱等一些有趣的方式,把内容具体化,把诗意形象化,把情感音乐化,打开孩子们智慧的大门,发展思维的同时把知识用于实践。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硬件也在不断更新,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要跟着变革。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运用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的介入,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相信古诗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古诗教学心得7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编排了杜甫的三首诗,分别写了杜甫的不同时期作品,很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杜甫的一生,同时整个初中阶段选编的杜甫的诗也比较多,我就想怎样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来完成对杜甫诗的赏析,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赏析的方法,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呢?现将本人所学所教感受如下:

  1、首先上一堂诗词鉴赏课,教给学生从那方面赏析诗歌。诗歌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来描写和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学习诗歌时要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再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弄清诗歌的深层含义,最后,可以从写法、情感、内容和词语入手赏析诗歌。

  写法赏析可以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入手,情感赏析可以诗的情感类别入手。如:友情诗、思想诗等。内容赏析可根据写景、叙事、哲理、抒情不同的类别入手。如:对写景的赏析,要表现出画面的特征,注意虚实结合;对抒情诗的赏析,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点;对哲理诗的赏析要阐明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词语和语言赏析,要揣摸诗歌中的词语,领悟他在诗歌中的作用,即要道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又要表现出景物的特点,体会词语,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语言的形象性和凝炼性。

  2、学生对诗歌的赏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学习诗歌

  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以《杜甫诗三首》为例,首先挑战

  杜甫的诗,让学生先了解诗人,查找相关的所有资料。等到第二天课堂交流时,学生查到的资料虽然不够完整,但组合起来还是比较全面的,我又及时进行补充,使学生对杜甫有了全新的'认识。

  3、三首诗任选一首,大胆学习赏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人喜欢的一首自己学习,写出赏析。

  4、交流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学生发言的角度不同,对同一句,同一词的理解不同,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对诗的理解又互为补充,这又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5、除了学习三首杜甫诗外,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初中阶段所有杜甫的诗自学赏析。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在学习中,我发现这几首原本对九年级学生来说都比较难的诗,学生竟然轻松的赏析完了,且比较准确的把握了诗的内容、情感及写法,从中再次感受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6、布置作文。所有杜甫的诗学习结束后,我鼓励学生思考杜甫这个人,你对他有怎样的评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所查资料引用的过多,但文中多少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有几篇非常不错,有思想、有见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的,而在教学生学。”可见教师不仅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而是要把“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渗透学法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

古诗教学心得8

  这次,我们总共听了19堂不同风格但又精彩的古诗文课,这十九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灵动和谐的课堂教学呈现,令我们赞叹,同时又愧疚。真的非常感谢这些上课的老师。宜春实验小学各班级学生扎实的朗读功底与超乎意料的古诗文感悟能力,不时博得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目前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另外,还有幸聆听了几位省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讲,既是对上课老师优秀教学策略的总结,又是对青年教师在今后古诗文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一种正面引导,让我们跟着这些优秀的老师走,将古诗文教学如同现代语文教学一样,同样呈现得缤纷绚烂。

  这次的课堂教学大赛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上课老师都追求了一种简洁而又丰满有效的课堂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教学竖起了“简约”的大旗。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写、说、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在领悟各位优秀老师课堂教学魅力的同时,我还认真笔记,将他们好的教学策略积累下来:就朗读要求来看:一是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二是读出节奏,有板有眼;三是读出诗词的音韵美,声断气连。四是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五是读中领悟,读出感情。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前面四项是基础,重点难点在于领悟诗情。在授课中,各位老师各显神通,大胆创造意境让学生自主感悟,并激励学生把领悟到的感情大胆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老师还不时地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课堂上,每位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情,都是那么的投入。甚至朗诵音乐的选择都做得恰到好处,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

  另外,就朗读方式上来说,有学生自主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同桌练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吟唱,齐读,教师引读等十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层层深入,逐渐感知文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娇莉老师的《芣苢》教学,学生在读通词句、感受节奏及体味韵味后老师加入了吟诵这一新的朗读方式,非常新颖,能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有来自南昌的钟事金老师执教的《天净沙。秋》,也引入了古人的吟诵,让学生在了解新的朗读方式的同时又掌握一种新的朗诵技能,并亲身感知古人的学习、生活方式。陈老师的读、唱、吟、唱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另外,其他教师也别具特色,让我惊叹!引领学生通过细读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看到参赛选手的风范,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总之一位位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

  这次古诗文教学大赛中,各老师除了关注诗词文体特点,关注诗词韵律,还注意到了语言形式的品鉴,关注到了诗人的情感。同时,还有同主题诗文的对比教学及对学生语言活学活用能力培养。总之是令我大开眼界。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古诗教学心得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诵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古诗词的那种语言美、韵律美,而且也提升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小学阶段,设置了教多篇目的古诗,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小培养起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不同年级段对于古诗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古诗教学上根据不同年级段的要求来进行灵活有效地教学。针对我所从教的'一年级,我想简单谈谈在古诗教学方面的一些感受。一年级在古诗安排上每个单元一篇,所选篇目也是教为简单,琅琅上口。部分古诗还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诵读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和背诵这些古诗时相对容易些。这是学生的一个优势,但对老师而言在教学时却是一个难点,因为一年级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觉得是简单或是已经学过,那么在听讲时可能会开小差,这就需要老师想各种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辛好,随着科技的发达,教学手段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让老师找到了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媒体动画。每首古诗可以查找到相对应的动画媒体,老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加深

  对古诗的理解,不仅能够诵读,而且对古诗也有个整体的理解。

  这周看了一节高年级古诗教学的课,让我对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有了个对比。高年级古诗教学侧重的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诵读。看课学校学生在上课时发言的质量,深厚的文学底蕴也让我对于古诗教学有了一些反思。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仅是要学生背出这首古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从作者、古诗写作的背景、作者写诗的风格等方面来理解古诗。我们也可以“取其之长”,进行古诗的序列性教学。可以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或是反映同一事件的古诗归类学习。也可以把一个作者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

  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古诗教学心得10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其实,全面、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学习古诗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古诗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教学生学会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生学会分析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学习古诗应该渗透德育

  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古诗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教学心得11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潘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着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他本人也极其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在乐中学,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份贡献!

古诗教学心得12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z、z、z和z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z、z、z、z、z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教学心得13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

  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才能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古诗教学心得14

  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发展。然而,如何使学生不增加负担,又乐于学习诗文,不再一味死气沉沉的背诵,而换之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记诵呢?下面是我聆听戴建荣老师讲座,来聊一聊他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这是他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的是一种古今结合的诵读形式。

  1、按照“平长仄短”的方式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们都是按照“两字一顿”的节奏来教古诗。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诗文朗读便成了“小和尚念经”。由于朗读呈“千篇一律”的状况,缺乏新意,学生对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大大减弱。而戴老师将“平仄”引人诗文朗读,则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平仄”是格律诗中最主要的语音规律。“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入声的字。同样是两字一顿,如果结合了“平仄”,五言诗句看第2、4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和末尾字,按照“平长仄短”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去朗读,韵味就理浓了,古诗的音乐美在此充分体现。

  同样是朗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按照“平仄”规律朗读,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的“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2、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亦可千篇一律,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也是有法可循的。

  当今的诗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吟诵古诗这一教学方法被人渐渐淡忘。而我认为“熟读成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3、借助歌曲的形式唱

  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古曲《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就是按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的曲,唱出了哀怨别离之情,流传至今。吟唱是吟诵的发展。《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不足则吟唱,全部是唱,不再是“半念半唱”。优秀的吟唱曲既表现了诗词的声律特点和节奏关系,又加强了歌唱性,能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感情,引起人们的共史鸣。

  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4、借助肢体语言的形式舞

  在学生吟唱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诱人景象呵!

  戴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古诗教学心得15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困扰师生的一大难题,多数教师认为不好教。一来,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学生缺乏相应的情境感受;二来,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学生不易体会到其中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两点,我认为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学会古诗,爱上古诗。

  (一)“知人论世”。

  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应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诗人的生平和事迹。对于这方面,我一般采用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与课上故事接龙的方式进行。如讲到李白的诗,就让学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资料,自己进行归类整理;到了上课时,就请同学用接龙的形式,一个接一个的来讲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或介绍他的一些情况、诗歌风格等。这样,学生们对诗人有了充分的了解,甚至对诗歌也有了兴趣,学诗时自然事半功倍。

  (二)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三)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

  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

  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

  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四)强化改写,培养想象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的精练,可说是字字珠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诗词意,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以达到快速背诵。因此,他们就认为象文言文一样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这一点,我认为,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很难将学生带进诗词意境,不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您编辑]所以我花在此方面的时间是相当少的。而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指导学生改写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自己最喜爱得体裁的语言把诗词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篇优美的文章。改写后再对照原诗进行对照品读,且选出优秀者在全班朗读,然后再讲解诗词语言上的特点。学生也就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空间,容易掌握知识,同时也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古诗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心得15篇03-19

古诗教学心得(15篇)03-19

古诗教学心得(通用15篇)03-19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心得03-08

古诗文教学心得02-08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06-28

古诗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2-07

【荐】古诗教学心得体会11-18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