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9 08:36:34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吸取些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2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

  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4

  历史学科具有本身的特点,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必须选择一定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导言冲击——敲击学生的心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效果与否,我认为一个好的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正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因为导言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和指示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再讲日本全面侵华时我开始放了一段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题当中效果很好。

  2、问题的.有效设计——让问号追问问号

  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科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提出和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一环加一环。紧紧相扣,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杀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时间、地点,简单经过,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接着又追问:出示幻灯片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作为中学生你有那些感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问,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到位,还可以受到思想爱国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更加壮大了自己,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在以后教育教学中,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加以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5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习好的教学方法。2011年5月13日-5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红旗中学举办的赤峰市初中历史优质课的评选,3天时间内听了18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更让们这些在教学中找不准方向的教师,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通过三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普遍较高。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有的教师先通过视频短片,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的国家、到达的地点讲的非常清楚,通过观看短片,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涉及的问题。

  2、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教师大多都采用近代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导入,是学生明确旧中国“如果无外交”。在出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如:2001年加入WTO和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胜利夫人召开。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通过这些图片的对比,导入到今天所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怎样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这样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也有的用故事导入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还有的教师利用“导学案”,还有导学和讲述相结合的,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效果都不错。

  5、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讲《君主制度的加强》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两课时,老师通过这次听课,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6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继续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一职,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7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的讲解法和谈话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时

  代学生的需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主要运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测一测。课堂大舞台,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学,当堂训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学写历史小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优秀的小论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门参赛,二年来已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在市地获奖。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四、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8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

  历史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培训我觉得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讲课时应当避免抽象讲解。如教授《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9

  一、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平时还要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四、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

  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0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

  xx年9月14—16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威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几为教师的公开课,听候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我们几个教师在和各区县教研员有意无意的闲聊中,我们聊起了如何听课的问题,眼见我们这班年轻人茫然的表情及渴求的眼神,威海市教科所懂主任将他多年来的经验概括成4个环节授与我们。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金玉良言,我默默记在心里,并按照这几个环节去思考接下来的课。

  一、挑战引入

  懂主任说:“一节课开始五分钟,我便能听出好坏。”言下之意当然是指引入环节的重要性,突然想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环节能否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无法解决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有了学习的需求,学习的主动性便激发出来,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探索

  懂主任在谈话中提到新课标的提出使整个教育界沸沸腾腾,但是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最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

  历史学习更多体现为自主探究解决模式,因此在教学地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自主、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形成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要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各个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明确,活动前的指导要具体,活动后对于学生的反思活动也要重视,并且善于总结,使学生明确通过这一活动要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而要体现活动中的数学味。活动知识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三、点拨提升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不能提留在传授知识,而应在学法的提升,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以后才能灵活运用、推理、迁移。

  懂主任还提出“水泵引水”原理,他认为做为老师是否有“一桶水”去教给学生,还不如给学生“一瓢水”,像水泵一样引出源源不绝的水源来得重要。所以做为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高层次则是在点拨提升时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探究。

  四、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检查、巩固、提升。除了基础题,还要有提高题,拓展题,使学生学习新知后,能迁移新知解决基础题;灵活运用新知解决提高题;综合运用知识,结合多种能力解决拓展题。在层层递进的题目中,学生从多个层面再次思考新知识,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历史。

  该环节特别能看出一名老师的功底,因为他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知识点,设计不同的练习突破难点。教师还必须深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情境体现历史问题,将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以上是我对四个环节的一点思考,对于如何听课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什么时候能够不就课论课,将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上,从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上去思考一节课,那我就有进步了。

  此次外出学习我的收获很丰富,但很多都只是一个念头,并未深思,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如何将教案变成教学预案?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2

  20xx年10月25日—11月7日,我参加了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短训班,时间很短,但近半个月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国培”是我们老师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在相对偏远地区和从教工龄有较短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的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们学校只有历史老师不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或者说想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在研讨学案的设计时,应该是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可是我们这个学校没有教师这个资源,那么在学案是有很大弊端的。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听了云大附中优秀老师的课程,同时和同时培训的的老师么一起交流在教学中常见的难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分析云南农村地区中学生常见学习等等一些列问题,这些给我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手材料。

  回到学校后,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以及在培训期间专家和其他老师的一手材料,我对中学历史教学也有了一定认识和想法:

  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今年应该算得上是划时代了,今年初中历史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20xx年省抽测科目之一就是历史;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按新课改要求,搞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现实的成绩压力,要把成绩提上去。初中历史相较其他科目来说内容多,时间少,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等,但一周只2到3节课,怎么教让学生感兴趣,怎么教把成绩提上去是摆在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大难题。

  第一、历史科目内容多,时间又比其他其他科目少,要提高成绩,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从内容上看,很多学生对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学习兴趣不高,但比较喜欢古代史。这和其中的'涉及意识形态和内容不熟悉相关,而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古代史所占份额较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所调整。首先要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巩固下来,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课程安排中看到,初中的历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许多内容,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时候自认为看电视看过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种心态,应当说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么?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课本内容来说,我们应当说学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是学生的看法是非常简单、片面和偏激的,他们只是依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历史学习。真实的情况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但时间一长效果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所巩固,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联想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实用。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但也有真真假假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多想些办法来调动他们积极性,过程会更轻松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已知历史事件,同时巩固好已学知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在解决好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后,在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多让她参与进来,而学生陌生的知识点,我们应该重复率高一点,这个效果还是好的。

  第二,历史学习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由机械记忆历史内容,到用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历史问题的转变。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这很重要,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等于全部历史都只能靠背。如果仍然存在于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内学习成绩的高低差异会很明显。所以需要和联系式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教师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方法,譬如考试,逐渐诱导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到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中来。因此,历史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才会使我们历史教育做得更好。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

  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

  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

  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

  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主体地位。

  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当然,作为一个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今后还需要多吸取些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

  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2、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游走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的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教师不要在小组中逗留太长时间。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

  3、需要掌握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7篇02-18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9篇)02-19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08-01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09-22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篇02-22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篇)02-22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5篇03-05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4篇02-06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4篇)02-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吸取些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2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

  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

  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4

  历史学科具有本身的特点,以往,中学历史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和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宽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历史教育目标得到了明显拓宽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历史学习目标,必须选择一定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导言冲击——敲击学生的心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效果与否,我认为一个好的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正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因为导言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和指示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再讲日本全面侵华时我开始放了一段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题当中效果很好。

  2、问题的.有效设计——让问号追问问号

  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准确把握科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提出和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一环加一环。紧紧相扣,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杀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时间、地点,简单经过,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接着又追问:出示幻灯片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作为中学生你有那些感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的设问,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到位,还可以受到思想爱国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更加壮大了自己,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在以后教育教学中,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加以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5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习好的教学方法。2011年5月13日-5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红旗中学举办的赤峰市初中历史优质课的评选,3天时间内听了18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更让们这些在教学中找不准方向的教师,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大的转变。通过三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普遍较高。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有的教师先通过视频短片,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的国家、到达的地点讲的非常清楚,通过观看短片,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涉及的问题。

  2、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教师大多都采用近代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导入,是学生明确旧中国“如果无外交”。在出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如:2001年加入WTO和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胜利夫人召开。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通过这些图片的对比,导入到今天所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怎样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这样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也有的用故事导入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还有的教师利用“导学案”,还有导学和讲述相结合的,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效果都不错。

  5、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讲《君主制度的加强》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两课时,老师通过这次听课,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6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继续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一职,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7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的讲解法和谈话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时

  代学生的需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主要运用了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测一测。课堂大舞台,展示都精彩。先教后学,当堂训练,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观看历史影片

  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反映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宏大的历史场景,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学写历史小论文

  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写论文,要求论文的内容必须联系现实,同学们表现得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出历史论文与现实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写的题目《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联想到今天的环境保护》,这是个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问题,你可以任思维驰聘,联系今天的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尘暴,全球气温变暖,汽车尾汽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来写作,这样由于取材广泛,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写论文,我们既达到了历史学习的要求,又树立了每位同学环保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写作的能力。此后我多次布置这种论文,我选择的都是一些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只求论文短小精悍,说明问题,不求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每次我都把其中的优秀论文挑选出来在全校展出,把其中最优秀的小论文送往市地教育部门参赛,二年来已有多篇学生小论文在市地获奖。这也将更加激励学生们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四、历史剧表演

  为再现历史事件中典型的故事情节,我们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当然这很花时间,事先得准备一段日子,教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主题,必须体现书本中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我们表演的历史剧《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如:汉武帝的皇冠,张骞手中的汉节,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等。学生自己准备西域的物产,葡萄、核桃、苜蓿等。表演时,他们的演出是那么的投入,汉武帝想通西域时的急切心情,张骞的刚毅与勇敢,西域各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匈奴的强悍与凶猛都通过学生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历史剧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类似上述形式的做法还有许多,如带学生去花洲书院参观,举行历史图片展,展开社会调查,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既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又能开展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呢?我的做法就是合并课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把更多的准备工作放在课余时间去完成。既保证了教学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8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

  历史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培训我觉得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讲课时应当避免抽象讲解。如教授《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9

  一、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平时还要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四、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

  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0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

  xx年9月14—16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威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几为教师的公开课,听候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我们几个教师在和各区县教研员有意无意的闲聊中,我们聊起了如何听课的问题,眼见我们这班年轻人茫然的表情及渴求的眼神,威海市教科所懂主任将他多年来的经验概括成4个环节授与我们。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金玉良言,我默默记在心里,并按照这几个环节去思考接下来的课。

  一、挑战引入

  懂主任说:“一节课开始五分钟,我便能听出好坏。”言下之意当然是指引入环节的重要性,突然想起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环节能否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而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无法解决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有了学习的需求,学习的主动性便激发出来,可以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自主探索

  懂主任在谈话中提到新课标的提出使整个教育界沸沸腾腾,但是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最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能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

  历史学习更多体现为自主探究解决模式,因此在教学地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自主、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主动地建构知识,才能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形成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要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各个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明确,活动前的指导要具体,活动后对于学生的反思活动也要重视,并且善于总结,使学生明确通过这一活动要学到什么知识,学会什么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而要体现活动中的数学味。活动知识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三、点拨提升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不能提留在传授知识,而应在学法的提升,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以后才能灵活运用、推理、迁移。

  懂主任还提出“水泵引水”原理,他认为做为老师是否有“一桶水”去教给学生,还不如给学生“一瓢水”,像水泵一样引出源源不绝的水源来得重要。所以做为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高层次则是在点拨提升时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学习完之后,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知识的更深层次探究。

  四、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检查、巩固、提升。除了基础题,还要有提高题,拓展题,使学生学习新知后,能迁移新知解决基础题;灵活运用新知解决提高题;综合运用知识,结合多种能力解决拓展题。在层层递进的题目中,学生从多个层面再次思考新知识,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历史。

  该环节特别能看出一名老师的功底,因为他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知识点,设计不同的练习突破难点。教师还必须深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情境体现历史问题,将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以上是我对四个环节的一点思考,对于如何听课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什么时候能够不就课论课,将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上,从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上去思考一节课,那我就有进步了。

  此次外出学习我的收获很丰富,但很多都只是一个念头,并未深思,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如何将教案变成教学预案?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2

  20xx年10月25日—11月7日,我参加了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短训班,时间很短,但近半个月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国培”是我们老师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对于我这样在相对偏远地区和从教工龄有较短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的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们学校只有历史老师不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或者说想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在研讨学案的设计时,应该是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可是我们这个学校没有教师这个资源,那么在学案是有很大弊端的。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听了云大附中优秀老师的课程,同时和同时培训的的老师么一起交流在教学中常见的难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分析云南农村地区中学生常见学习等等一些列问题,这些给我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手材料。

  回到学校后,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以及在培训期间专家和其他老师的一手材料,我对中学历史教学也有了一定认识和想法:

  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今年应该算得上是划时代了,今年初中历史第一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20xx年省抽测科目之一就是历史;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按新课改要求,搞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现实的成绩压力,要把成绩提上去。初中历史相较其他科目来说内容多,时间少,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等,但一周只2到3节课,怎么教让学生感兴趣,怎么教把成绩提上去是摆在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大难题。

  第一、历史科目内容多,时间又比其他其他科目少,要提高成绩,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效率。

  从内容上看,很多学生对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学习兴趣不高,但比较喜欢古代史。这和其中的'涉及意识形态和内容不熟悉相关,而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古代史所占份额较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所调整。首先要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巩固下来,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课程安排中看到,初中的历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许多内容,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时候自认为看电视看过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种心态,应当说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么?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课本内容来说,我们应当说学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是学生的看法是非常简单、片面和偏激的,他们只是依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判断历史学习。真实的情况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但时间一长效果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所巩固,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联想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实用。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但也有真真假假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多想些办法来调动他们积极性,过程会更轻松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已知历史事件,同时巩固好已学知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在解决好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后,在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多让她参与进来,而学生陌生的知识点,我们应该重复率高一点,这个效果还是好的。

  第二,历史学习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由机械记忆历史内容,到用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历史问题的转变。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这很重要,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记忆,但不等于全部历史都只能靠背。如果仍然存在于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内学习成绩的高低差异会很明显。所以需要和联系式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教师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组织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方法,譬如考试,逐渐诱导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到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中来。因此,历史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才会使我们历史教育做得更好。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

  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

  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

  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

  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主体地位。

  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当然,作为一个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今后还需要多吸取些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

  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

  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2、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游走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的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教师不要在小组中逗留太长时间。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

  3、需要掌握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