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
最近读了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接触这本书后收获颇丰。巴班斯基是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教学理论专家。科学地组织劳动必须做出长远的和当前的工作规划,提出明确的定额,合理地规定工作人员的职责,善于激发劳动热情,周密地进行核算,很好地检查和分析效果。最优化原则是科学地组织劳动的最重要原则之一,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
(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
(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
(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
(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该理论对原苏联教育界有很大的影响,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教学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1)它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革新了教学论范畴,打破了传统教学论独树一帜的局面。
(2)它采用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方法论的突破,往往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由于他采用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构建了崭新的原则体系和方法体系,使该成果处处闪耀着创造性的光辉。
(3)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最优化理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可能性、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条件、环境等灵活运用。
第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1)该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及时间与精神因素的约束下,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工作效果能达到最好。
(3)重视教学教育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第三,完整性。主要表现在:
(1)教育思想的系统性。
(2)强调教导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中教养职能、教育职能和发展职能的统一性。
(3)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教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性。
第四,实用性。主要表现在:
(1)最优化理论是苏联顿河——罗斯托夫地区教学教育工作先进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学校教学教育实验验证的成功理论。它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因此,它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2)它提出的最优化的标准,不仅有助于教师论证自己选择该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各种课堂教学结构等的最好方案,而且能够为教学教育结构的评价提供客观标准,使教学教育过程形成了一个有闭合回路的系统,可以实行有效地控制,
(3)它提供了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可以预防和克服学生因成绩不良而出现的弊端,对优秀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提供了最优化的途径,使该理论具有可操作性,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2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同时,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欣赏和赞许之余,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这些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一、打破传统教学中“填压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效果不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小班化教学缩减了班级规模,缩小了师生比例,因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合作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找规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自学,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师生、生生学习交流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知识。数学尝试教学,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即由“呈现——灌输——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小班班级小人数少,老师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如《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将程度相近的同学归为一类,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a类学生重点指导其自学,提高其获取知识能力。b类学生重点点拨释疑,辅导其完成所学知识。c类学生重点在于拾遗补缺。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实践了才会汇集成河。
庄子说过:“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东西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剪、不断的完善才成型的。专家们当天有关评课,其内容自成体系,脉络清晰自然,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评价一堂课,怎样来评价,以什么样的方法等等,非常具体。由此,我想到这样完善的内容是与专家们多年的亲身实践,不断分析
总结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定会有所收获。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相信在任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更上一个高度。通过“走出去、学得来”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3
这个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落实“四步八环”教学模式。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按照教科研室的`要求,在课堂上实施了“四步八环”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成为课改中面临的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班的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本人在课堂上,多注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平时,还注意指定一些简短的文章给他们朗读,并且在班里举行一些朗读比赛,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学校开展的朗诵比赛中,本班学生多人参加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这反过来又刺激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鼓励其积极写作。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4
本届初一学生于20xx年暑假进校,原本电脑派位有168名学生,最后进校的只有132名,其中37名民工子弟,学生整体水平较低。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在校各级领导和我们年级组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初七年级相比较一年前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成绩。随着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之风,逐渐深入校园,相信各位同行,一定各有心得和宝贵的经验。而作为一名年级组长,“摸着石头过河”是我这两年最真实的感受,今天我就将我的所思,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领会学校的精神,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起始年级的工作,时刻关心它的稳定和发展。总结以往做班主任时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结合校领导提出的“优质初中,特色高中”的发展目标,以及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年级提出了“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分层推进,全力突击合格率”的奋斗目标。
起始年级的日常工作是繁琐和艰辛的,但我仍尽职尽责的按照学校领导所制定出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寻找讲究实效的工作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抓好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学生心理调节等各方面工作。使我们年级的教学教育工作扎实高效,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努力做到细致入微。同时我们还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组内教师积极地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和其它途径随时和学生家长联系,在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年级组制定的一些教育教学措施,让学生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学校对初七年级的规划和安排。从而取得了学生家长对年级组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二、落实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对后进生的帮助。
在学校加强备课组的主动性的前提下,我们积极在年级组营造团结作战的氛围。互帮互助,使年级组各备课小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中考题型,把握教学的主攻方向,强调年级组的整体全面发展和进步。这样就将过去的单兵作战改为团体协作,整体战斗的良好局面。很多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老师们要放开思想的包袱,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信息拿来与他人共享,就会形成一股合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年级组教学工作氛围。
正是在这个团结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年级组的语文和数学都曾在联考中,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同时年级中的刘佳丽,潘若君,董蓓,董新源,刘兴平,陈洪晖同学荣获徐汇区“诚实守信在徐汇”征文活动的第一和二、三名的优异成绩。李牧璇同学荣获上海市第五届“新少年”中小学生现场英语作文比赛“优胜奖”。
三、坚持教育先行,做好初七年级学生的思想和管理工作。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因此,在学生刚进入初中开始我们年级组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共同商拟了“学生一日规范”。班主任先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心里的想法。明了学生的想法,然后对症下药。我发现本年级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各有特色,有的能够学生打成一片,有的性格爽朗让学生敬佩,有的对学生关怀备至,每位班主任都结合自身优势通过主题班会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年级后进生的学习、思想、纪律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年级的整体成绩。只有强化对他们的管理才能稳定全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有耐心、有爱心的进行情感教育,同时针对学生的薄弱的知识基础,进行分层次,抓补差的教学。本年级任课老师都利用下班时间给差生补缺补差,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我们年级的教师利用双修日还来校义务为他们补课,全心全意的爱生之风在我们年级悄然盛行。
年级中,吴晓杰同学荣获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现在我们年级已经在刚入校的水平上,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进,在联考中的排名也是稳步上升,不断突破。我相信我们年级一定会这样稳健的不断发展下去。
四、真诚热情,谦虚谨慎,加强组内团队的建设,活跃组内文化氛围。
年级组是学校的一个小集体,作为年级的带头人,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两年来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要求教师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作为一名年级带头人,只有身先士卒,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同志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年级工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成绩。一个好的集体,首先要有一个愉悦的氛围,以班主任和各备课组长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及时了解、协调组内的工作,使组内形成团结、愉快、合作的工作作风。
在年级组成立的两年来,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年级组两次赢得了校教工运动会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迎新活动中也取得了第二和第三名的荣誉。
两年过去了,成绩已成为历史。回眸一看,我们发现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辛劳、疲惫,更有成功的自豪和丰收的喜悦,我们发现勇于钻研、群策群力能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发现捧出一颗心来、忘我的投入到教学中去才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我们发现只要遵循规律,苦干、巧干就一定能赢得学生、家长脸上满意的微笑。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5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二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6
【题记】日前在网上看到一篇较好的文章,比较符合我的心意。把它推荐给同博友,相互学习。西方有句哲言:“认识你自己”。这对每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道理。然而,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以为是,自命清高,不能够正确而科学地认识自己,进而不能够客观而辨证地对待别人,看待问题。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以故事为鉴,就可以知愚智。读些故事也许会给我们的教育一些启迪和帮助。
在教育中,我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来看待学生、教育学生,总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别人,而且自以为是地搞个人权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通常会造成一些教育的失误和教学失败。于是,有人提出备课首先要“备学生”,此话,有道理。
【故事一】
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子外,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总是每日准时光顾。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然后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日总要撞十来分钟,而后又跌回窗台,随即离开。人们好奇心大发,纷纷猜测它大概是为了进那房间。然而就在这鸟儿站立的窗台旁边,另一扇窗户是打开的,于是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直到有一天好事者带来望远镜,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沾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吃得不亦乐乎。
【生活】: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老师,他上课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组织教学,他认为我们学生懂的知识总是不讲,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十分自觉的好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会去预习,都会按照他的话去做,而在以习题的讲解、分析复习基本原理、概念时,总喜欢把精力花在一些难题的讲解上,不去考虑“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实践。这样的老师,害得我的成绩从前五名倒退到后20名,尽管我课后花了许多时间、投入不少精力,最终也没有把这门学科的成绩搞到80分。
【思考】:此故事与我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同一版本,是“自以为是”的翻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不需要讲的还在讲个没完没了,学生耳朵都听厌烦了;学生不会的,学生感觉困难的知识,却认为学生会了而不讲或者是一带而过。
是啊。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别人的行为,难免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笑话和“其父善游”寓言故事中教子游泳而“溺死儿子”的悲剧。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难免不会出现
“将学生的无意当故意,将学生的无知当恶作剧”来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批评和打击,造成一些受了委屈和冤枉学生渐渐地变成为“问题学生”。
【故事二】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开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生活】:有一次遇到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学生送一个生病的学生去医务室而造成上课迟到,老师不问清情况就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不准他们进教室上课。结果,这几个迟到的学生,以后在该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不听,甚至捣乱,成绩直线下降。这是老师的自以为是造成的,是老师的不问三七二十一的武断造成的。
在我们的高中同学聚会时,时常会谈到这样的一件事:我的几个高中同学在高考前一个多月,被十分气愤的班主任老师冤枉,说他们谈恋爱,要他们把自己的父母从乡下叫来,否则就不允许进教室。这几个学生感到很委屈,自己没做错事,而真正谈恋爱的学生,却无事地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辅导。于是,他们几人瞒着父母合租房子在校外自己复习,并考入了大学。那班主任事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去叫他们回学校复习也没用。这事却在学生心中是永远摸不去的伤害。每次同学聚会,总是要提这段往事。那后来当了政府领导的班主任,也总是尴尬。
【思考】:后悔,是没有用的。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的。误会往往人在不了解、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度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小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像。我们需要冷静,不要冲动和急噪,需要了解情况后才决定。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需要冷静和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一意孤行地自以为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总是喜欢“自以为是”,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一无所知,总是不相信学生能力而去包办代替,或者是替学生思考的周全,我们要不断反思和学习,走出“自以为是”和“自我为中心”的怪圈。
在学习并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时,“自以为是”的思想更要不得。因为一旦具有“自以为是”的思想,最终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而不会善意吸收别人的精华。这种“自以为是”一旦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那他将会很难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他事的。在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的,想发生冲突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相容,实在是格格不入的话,那就追求相安无事。“我们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不要刻意地去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样做是有点不地道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7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师守纪、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文”又传“道”,“文”、“道”有机渗透呢?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的几百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等等。思想渗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触摸春天》,《网上呼救》,《乡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侧重这方面渗透的有《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鱼游到了纸上》等等。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内容,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全文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儿时的巴迪写了一首儿童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当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正是因为这两种决然不同的风,让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对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亲工作那么辛苦,家里那么穷,可母亲从不剥夺儿子读书的权力,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正因为有伟大的母爱,儿子也突然间长大了。用妈妈给的买书的钱买了奢侈的罐头——给妈妈吃。确实是很感人啊!
针对课文特点,设计渗透方法。
1、“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悲壮的一幕》、《大江保卫战》、《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长》等课文部可用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体会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2、“身临其境”的方法。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如《将心比心》、《尊严》、《风筝>等文章可用这种方法。这些课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黄果树瀑布》,《富饶的南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中描写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已经融进了作者赞美之情,不再是纯客观的景物,而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如《黄果树瀑布》是作者李有贵被黄果树瀑布壮丽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写下的一篇散文。教学时,可放录像,听水声、瀑布声,还可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自由朗读、伴乐朗读、背诵。要求读得入情入景,陶醉于美景中,自然他们的心灵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国有这样美的大好河山,有谁又会不去热爱她呢?
3、“直观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等文章,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可用这一方法。
4、“课外活动”的方法,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板报、设计制作、课外劳动、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情感,能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日臻完善。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8
一、实习学校
3月16号这一天我和另外5个小伙伴(4个文学院,1个历史院)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了莱州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刚下车,学校的老师接我们进的学校,对学校的第一感觉就是大,新,干净。
莱州经济开发区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城港路朱旺村东,凤凰工业园西,交通便利。学校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办学总规模1600人。幼儿楼、中小学教学办公楼、餐厅、宿舍楼造型独特,个性张扬。
学校现有在校生1051名,小学部由朱旺小学、朱家村小学、柳林小学及中昌小学的部分学生合并,中学部由大原中学整体搬迁。其中小学生511名,中学生540名,教职工102名。具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队伍,教职工中有烟台市教学能手12人,莱州市教学能手20人,莱州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得者60人,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学校拥有一流的设施设备。中小学教学楼,全部采用外保温处理,冬暖夏凉,钢架结构达到国家抗地震标准,教室面积67平方米,中空玻璃门窗,采光度高,宽敞明亮。冬季碳晶板取暖,室内温度可达20度以上,夏季两排吊扇吹拂,舒适凉爽。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多媒体终端。有能容纳1000人就餐的大餐厅,安装了4个大空调,保证师生就餐时冬暖夏凉。五层抗震达标的钢架结构宿舍楼,8人一室,室内安装碳晶板取暖,顶棚吊扇防暑;大阳台、学生储物柜一应俱全;每六个宿舍一个卫生间、洗刷间,凉水、热水免费供应。小学生2公里以内走读,2公里以外有校车接送,中学3公里以内走读,3公里以外可寄宿,寄宿一律免费。300米的塑胶跑道、人工草坪、塑胶球场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
来到学校,高主任安排我们住在女生宿舍,和初中学生、老师一起吃住,宿舍很卫生,食堂的饭菜也不错,荤素搭配很合理。
二、教学工作方面
来到学校,学校领导将我和一个文学院的同学分到了小学部,其他4人(三个文学系,一个历史系)则去了初中部,由于小学一年级2,3班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休产假,所以从未有过讲课经历的我就这样站在了讲台上,一个星期12节数学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吃不消,孩子太小,上课纪律太差,一旦哪个老师有事我就得顶上去,第一个星期我真的处于崩溃的边缘,上火,嗓子哑了,虽然小张老师给我用了扩音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不得不吃药,校长来听了我两次课,第一次说有点欠缺,第二次就进步了很多。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代理班主任,以及协助学校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负责批改作业,准备教案,让指导老师指导教案,给学生上课,以及下课后反思自己的课上表现。在代理班主任期间,该同学带领学生们排队参加升旗仪式,管理班级纪律,检查卫生及保洁区的打扫情况,看学生自习等。在此期间,我还带学生们出了两期的黑板报。最后一周的中队,还组织了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在实习期间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积极配合原班主任的工作,协助原班主任管理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使我从备课到走向讲台,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利用空余时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在与学生相处的两个月里,积极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把理论运用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而且培养了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校领导让我们观看《老梁有看法》,写一下中小学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的体会,我看完了感触颇深:
一、家长的纵容。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惟恐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真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着”,孩子要星星,家长不敢摘月亮,娇生惯养,过分纵容孩子。
二、意识的扭曲。
由于教育法规中明确规定不许体罚学生,在家长、学生的意识中就是老师不许碰孩子,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老师不能怎么样,以至于学生平时做事有恃无恐。
三、老师的无奈。
现在的老师面临着多重压力,年度考核、职称聘任、工作调整,而这些都和学生及家长息息相关,一旦有学生和家长反映情况到了纪检监察和行风评议部门,老师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哪个老师还敢冒学生家长之大不韪呢!也就只有对学生听之任之了。
四、恶性的循环。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孩子任性、懒散、虚荣、缺乏礼貌、不求进取、不愿合作等不良品行。君不见每到开学日放假日,家长大包小裹而孩子却轻装自如,甚至大学生也如此。长此以往的恶果是什么呢?造就了惟我独尊、专横跋扈、缺乏孝心、遇挫就折的一代。
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但是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有些家长默许老师对孩子进行体罚,英国政府专门立法允许教师采取适当措施惩罚那些品行不端、学习不刻苦、故意违反纪律的学生。因此,希望我们的立法机构关注这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关注这个问题,更希望广大家长关注这个问题,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给老师一个关心孩子、教育孩子的宽松环境,当然,我并不是提倡体罚学生,我们依然倡导人性化管理,我们要爱孩子,尊重孩子,我的意思是希望家长们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多与老师沟通,共同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素质过硬、祖国合格的建设者。
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我从一名实习老师变成了一名裁判员,作为终点的裁判员,看着孩子们洋溢着青春的笑脸,这一刻我仿佛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或许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努力!
五、结语
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感想颇多。短暂的工作时日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正确的方向。教育实习对一个师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校师范生平时所学的无非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大部分知识都无法直接与教育实际相关联,久而久之,我们就养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的坏习惯,看待事情往往过于简单,缺乏深刻见解,思考大于行动。因此,要想把所学的东西切实的`、合理的运用起来,就必须付诸于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使理论体系已基本完备的我们得到了真实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努力完善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觉得我更加成熟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是人类的文化桥梁。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门,成为这支光荣队伍一员的我来说,责任更是重大,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接过这副重担,否则只会误人子弟。随着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重大意义。作为数学老师,我更要加倍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阅读,多思考,多钻研,革新观念,使自己成为一名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饱学之士,实实在在地为传播人类文明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在短短的实习期间,我感受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体会到了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通过实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用最好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实习结束后我认真总结了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的准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9
中午吃饭时,我们忙了一阵,刚把汤菜给孩子们分好,许多小朋友齐声喊:“老师,她的汤洒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发落”,而把汤洒了的李广杰却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任凭那些汤从桌子上流到身上,我连忙喊:“李广杰,快站起来!”我怕孩子烫着,而她仍然有反应,于是我一把将她拉开。
我感到一阵痛心,这么多的'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汤很烫但只要站起来,危险就可以避免,细想一下,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包办”了。这时,孩子只有挨训的份,没有动手的机会。
下午的教育活动课上,我特意组织讨论“汤洒了该怎么办?”让幼儿认识到事情发生后,首先要自己想办法,汤很烫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赶紧离开座位,最后把桌子擦干净。
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包办者”。要让幼儿真正掌握并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0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非常有幸来观摩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现场展示活动。让我这个刚接触数学教学的新手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带着对数学教学的全新定位来到美丽的xx实验小学观摩学习。参加本次数学教学活动是来自全省12个区市的优秀选手。每位选手都身经百战,胸有成竹。每一堂课都讲的让人留恋忘返,余味悠长。最符合我口味的是来自南昌站前路小学的舒乐《位置与方向》,舒老师首先以带来的礼物给孩子们导入,并把礼物放在“我”的右边,让孩子去寻找礼物,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用左右描述位置的不确定性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从旧知入手,产生矛盾引出新知,做的非常的自然又恰到好处。又从熟悉儿歌入手让孩子们认识这节课的重点东南西北,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接着介绍指南针,通过指南针让孩子们发现我们的左右在变,但是东南西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最喜欢的教学环节是假设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该怎么辨别方向?孩子们踊跃发言答案不一,有的说通过北极星,有的说通过积雪的多少,还有的说通过年轮。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得课外知识非常的丰富。舒老师这样的设计不仅接近生活而且从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新颖,而且考虑到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新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生活化,这样孩子们学的就会更起劲。舒老师整堂课都非常的有激情,学生也非常的积极。整堂课在引导,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结束了,孩子们学的意犹未尽。一堂好课的定义是教师讲的轻松,孩子们学的愉快,这就是教学相长,这就是我喜欢的数学课堂。我还比较喜欢九江小学戢玉萍老师的《线的认识》和鹰潭附小夏梦娇老师的《负数》,他们的共同点是教学知识点简单,但是课堂不“简单”,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师语言简练富有亲和力。
22号一天听了8节课,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越听越有劲,每听完一节课我就会和同行的程老师讨论这节课的不足和独到之处。全程无尿点,真的让我欲犹未尽。23号上午听了4节课还有一节当地的示范课,结束了都不愿意走,还想接着点听。下午的'颁奖和专家点评也同样的精彩。
听了这么多优秀教师的课,我就在反思,我觉得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富有激情的。但是我的课堂的缺点是孩子们说的少,做的多,这样孩子们表达能力就会忽视。但是我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准备从以下三点进行定位:
1. 教学设计要新颖,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从孩子们得认知发展水平考虑。
2. 大胆放手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孩子说,而不是我讲。
3. 课堂语言简练,语速放慢,每节课都要激情饱满。
这些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找好方向,定好位置,勇往直前!学习永无止境!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1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成长的引路人,每天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颗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才能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
一是以身作则,示范学生。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因此,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是深切关爱,感动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真诚地关心孩子,热心地帮助孩子。每每听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三是多样活动,丰富学生。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真实的活动中得到教育,也使班级更具凝聚力,吸引学生主动融入其中。
四是优良班风,塑造学生。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的生命线。我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和节日、纪念日,落实好守则、规范,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更好地转变,为班级发展增添强劲的'动力。
五是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学生的成长发展,只靠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通过家访、电访、短信、家校通等形式或平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成长。
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对班主任来说,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1、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帐。
7、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8、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
9、不要从窗外或后门窥视学生。
10、不要在甲学生面前大谈乙学生的不是。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
15、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抵毁其他教师。
16、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
17、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
18、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
以上这些细节仅仅是班主任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细节还需在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只要班主任心中有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一定能够把班级工作做好。
随着人们教育观、成才观的转变,班主任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过去班级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好的“引路人”要有哪些妙招呢?笔者有以下感悟:
班级管理学会变通
变通即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是指根据变化了的班级情况而变动教育角度和方法。它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教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根据事件发生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巧妙的变化手段,因人而异、互动变化,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在班级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的文具盒时常往地上掉,“啪啪”的声响会引得多数学生转头注目,不仅文具容易损坏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个问题,是强调要注意保护还是禁用文具盒?显然保护与禁用都不是有效的办法,这时变通一下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建议学生使用棉布制作的“笔袋”,实践发现“笔袋”虽然也往下掉但没有声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文具盒的声响问题还不影响学生文具的放置。因此,笔者认为,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只要合理变通就能迎刃而解。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中有一点提到的是“备品承包责任制”,具体是指:
1、承包某项备品者须保持该项备品的清洁。如:承包暖气片者,应按学校规定,定期擦拭,在校例行卫生备品大检查时,不得因该项不合格而扣分。
2、承包者要保证该项备品的合理使用:承包窗户者,热天负责开窗;承包灯具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日光明时及时关灯。
3、提高备品的使用率。如:承包篮球、排球的同学,要使同学们在该玩的时间内有可玩;承包暖壶的同学要使需要喝开水的同学有水可喝;承包负责鱼缸的同学要使愿观赏鱼的同学时刻有鱼可观赏。
作为班主任大包大揽不仅辛苦而且也剥夺了学生锻炼的机会,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班主任学会要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责任意识,把班级事务细化后,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真正体会主人翁的快乐。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时,班级管理就有序了,班主任也就“轻松”了。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育人宗旨,加强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常做常新,硕果累累。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网络研修,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
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在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在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中,让我得到了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让我们解决了在教学过程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那些让我在教学中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3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很艰巨的职位,她起到了一个传授知识和育人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则是体现能力和价值的时候,虽然我是非师范类的学生,但是,我仍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当一下老师。记得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曾写过:我们可以将教育学定义成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祖母与孙子女在一起的某种际遇。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每天与孩子说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方式之中。简言之,即成人和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之间的实际活动的关系。鲜活的文字表达,不正告诉我们,教育学不是陌生的实物,不是在静谧的教科书中,不是在遥远的记忆中,她就在身边。我们,一直被教育学拥抱着。教育,孕育了教育学;教育学,反哺着教育。
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处于中心地位,以文化知识的权威出现在学生面前,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简单的茶壶和茶杯的关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巨大变化、受教育者又是一个个富有思想和独特人格的生命体、加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等等,就必然注定教师角色的多样性。虽然教师角色多样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应如何把握和清楚地认识教师的这种职业角色的多样性,而不至于又一次的陷入教师角色“单一性”的泥淖中。
随着更深入地学习高等教育学,我一直有个疑惑,教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曾经也找了一些资料,听说这是教育学界一直未能对此给以明确的答案。有的学者讲:如果一门学科不能以清晰的方式呈现自己,则说明它对自己的使命和发展前途还不明朗。教育学要获得进展必须在定义上打破传统哲学套语的习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因此,走向生活是教育学获得生命力的唯一出路,只有在回答生活的提问后教育学的地位才有可能获得提升。鉴于此,他们提出假设:如果说教育学是研究如何增进人类智慧的学问,那么人们就能够对教育学产生一个比较鲜明的感觉,而且能够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切点结合起来,从而也能使人们一下子把握到教育学的本质所在。确确实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为摸不透生活本质而烦恼,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而感到空虚和失落,为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办而彷徨,为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大费踌躇,总是感到子女的行为太不合意,又不知道如何着手等等,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理应是教育中最为关切的问题,教育学应该为此提供满意的答案。所以使教育能够为生活提供意义的指示应该作为教育学的根本问题。
同时,教育的传播者又得通过教师,教师担负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重大作用,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看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者,一个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位于讨论、对话、商讨、沟通、质疑、批判的过程,不要把课堂搞成一言堂,同学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不知道,以后的我,会不会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但是,对于一名老师的崇高敬仰,永远不会改变。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时间总是匆匆即逝,如今回首学习教育学的过程,我依然会心一笑,那是一段快乐的旅程。虽然只有仅仅十几节大课,但是,身在其中,享受其中,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这将是打开视界的新起点。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既要“教书”又“育人”。?学习《高等教育学》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学会一定的技术方法培养专业思想等方面都有切实的帮助对于提高我们的素质水平?以及教育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并掌握这一门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4
一、备课要“新”
在这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做练习时不要一题接着一题地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会让学生缺乏对习题的认识,即使题目做对了也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练习课应推陈出新,提倡有新意、有创意的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做到以人为本。
二、训练要“活”
练习不能走简单化的路子。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训练内容活起来,让训练方法多起来。
1、活用教材资源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例如,教学园地5的“读读背背”时,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我巧妙利用成语和名言这两项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学生兴致很高,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敬佩万分地对鲁迅先生说:‘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呀!’鲁迅先生文质彬彬地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样的整合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气息。
2、巧用生活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练习课上,教师如能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完成练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观察中的发现”这一单元课文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开展“处处留心学语文,细心观察有发现”的活动,课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汇报,与学生共享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小发现。这样,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3、创编趣味习题
练习课上,单一重复的习题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尝试创编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趣味习题。如我在教学中常根据习题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编“智力大冲浪”、“芝麻开门”、“挑战极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主创编习题,再集体挑选出富有创意和价值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事实证明,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评价要“实”
1、多元互动式评价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练习课的教学评价也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例如,学生完成一道练习题后,教师可暂不进行评价,而是先请这位学生说说本次练习题的`类型和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交流意见,最后教师再作出评价。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且也可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赏识”和“挑刺”相结合。
2、目标导向式评价
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相对应,练习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方面,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予以具体的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3、纵向对比式评价
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实施纵向对比式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善于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对比,有交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5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03-13
教学教育心得体会03-13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6-12
[精选]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8-29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经典]05-15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6-13
高中教育教学心得教育心得体会11-27
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体会03-23
教育教学实习心得体会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