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4 06:10:2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5篇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

  从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仅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月考、队列操比赛、期中考试和卫生拉练检查。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评。其间的工作,我首先感谢校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我班的三十名学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做“圣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后妈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为先,治理心灵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载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爱”字当先,“严”字为辅,严爱兼行,乃为师德。我认为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转化个别的“差生”问题的教育,但转化后进生确实也是个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级里,我注重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表率,并加以爱他们如己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比如棋同学,刚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担心午饭吃不饱,和我说的时候眼睛都红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告诉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会让你吃饱的。放学后我还惦记着这件事,怕他有负担,搞坏心情,我就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安慰好他,感觉他心情不错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能就是一种母爱的原始力量。这孩子和爷爷过,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脑子聪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了。也许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许班里每一个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们从我的言行中看到该怎么做人做事的,再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从而发展、完善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家心灵上的朋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达到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是保护,是帮助,是支持,是满足,是宽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级带好、带优秀,把优秀做成习惯,把成功作为理念——不管结果是否完美。我们都要有思想动机和行为标准上的优秀,把小事做优秀,这就是优秀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一点超越,就会有成功。而成功在于过程,不在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个例,来总结一下我如何做班集体和个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班学生论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给我们班的前几名优等生都去了别的学校。我发现即使优等生也经常写错别字,后进生有的摆竖式都不会,小学的基础不太好。也没有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论生活习惯,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父母也溺爱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么,娇生惯养,还有的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会学习,不爱劳动,随意性强,纪律不放在心里。面对这样时代、环境的孩子,总体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说感染他们,拿好的榜样、例子说事,耐心讲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不懂或者说无动于衷的性格的我就单独谈,遇事总结,让他明白相关道理,积少成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情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读书读不好,可以学做人,学的不一定很多,但学一样就做好一样,勿急勿躁,稳中提高。

  我班有个冯同学,家庭里上面有两个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娇惯成什么样子,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学习,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管严了,爷爷都心疼,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妈妈不识几个字,不会管也管不了,还有性格的遗传性感染,使得这孩子随便得很。老师们来上课就都反映他让人头疼。整天总出问题,嗓门尖细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动好调皮,躲避劳动,也不会干活,课上动手动脚,出怪动静,还坐不住,骚扰他人,弄的谁也不喜欢和他坐一起。嘴还挺能讲,遇事振振有词,在车上也是说个不停,还脏话频出,可笑的是他还喜欢看别人的过犯,唠叨没完,让他闭嘴都没作用。就像一头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对待他们总爱犯错误的问题,我认为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正确看待,抓住每一个细节的小事,赏罚分明,严松有度,处理得让他心服口服,让班主任在他心中成为“英雄”时,老师的管教就有说服力了。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夸奖他,鼓励他,然后他会很努力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开学不太长的一次劳动,他把一位同学的眼镜给踩碎了,我告诉他应该按价赔偿给人家。他听了后很不高兴,坐在了班级的窗台上来表明他的态度,又气又恼的样子。在他这种情绪下,我选择的是不理不睬,等过了几节课后,看他情绪平静了些,我开始找他谈。告诉他,人的一生总要在承担和负责中生存。自己做错了事自己就得负责。开始时他和我讲在小学,谁欺负他,学校老师说他了,他爷爷最惯着他了,都去怎么怎么样。我告诉他那样的做法不太合适,对你的成长也没什么好处,告诉他成绩差,但人品不能差,习惯和情操要优秀。人要学会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同时遇挫折不气馁,遇事不自负。就这事,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也不能因为因眼镜的价钱高就舍不得自己的钱,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人家不要,我们也要主动赔给人家的。我还给他讲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赔人家好几百元钱的事,并说那事也不怨我,不是故意的,但就得承担。亏了也要做,就算给自己个警戒吧。谈了半节课的时间,终于认错了,并说:老师要不是你这么讲,我才不给赔呢。这回我愿赔。明天我就拿钱来……

  又过了一个月,冯同学又一次与另一名女生用班级的班标打闹,把班标打坏了,经调查才知道是他弄坏的。按照班级制度处理,他那个性又来了,回家里在网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谈,用“冷热交替法”,“软硬兼施法”,“理情结合法”,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保证以后改正自己身上的多个毛病,自己还承认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说:慢慢来,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万能化。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以分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差,考试成绩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一“分”障目,不见泰山。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了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为了分数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种滔天大罪。当然也不能否定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分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公司里还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冯同学,我试着从他身上找学习以外的优点,比如他很会适时说话,也能在关键的时刻为班级着想,为老师着想,犯了错误,他会关心会不会影响到班级的分数等各项考核和荣誉。我曾经告诉学生,中午打饭第一份要给长者,他就记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谁第一个打饭先给老师”。夸奖他的时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错误了,说他的时候,他冲着你憨笑,让你还说什么啊,看他那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在交流中相处中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以后他也很努力地学习和改正自己习惯性的毛病。现在的班级听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声了;从开始试着让他拖地到扫地到清理暖气管子缝隙里的灰尘;从做不好到做很好;从不知道做到主动知道做了,在大清扫中主动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给大家;还有他的爱心,别的班级来借工具,他热心帮助借东西给人;维护老师,维护班级;有什么事情和父母沟通不了了,他就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获得的;他说有人要打架,告诉我,我说:放心,老师会平息这事的,他说的一句谢谢老师,他的每次打电话的礼貌,都是他的优点,尽管平日里说话时大大咧咧。冯同学自身的努力和种种改变,都无一在证明教育的本质重在对人会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我管理班级和学生,主张松严适时而变。生活上做他们的慈母,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交流上做他们的益友,错误上待之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以委婉且严厉的方法教育、鼓励、警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去证明老师既严又松,适时遇事而论。所以在纪律上、卫生方面、学习上,我们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诉他们制定的班级各项制度可不只是一张白纸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违反者必严惩不怠,但我也希望惩罚的制度真的成为一张“废纸”,到那时,也恰恰在证明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已经变得都优秀了。

  就这样,在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不拿笔学习写字的。没人敢懒惰不思考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奋斗,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争取时间去指导和辅导,自习和看自习的课,我都包下来了,或者学习,或者讲事,或反思或总结。或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数学的解方程部分,我编了四句记忆押韵诗,以便同学们在加减正负数上不出错。

  在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中,虽然自己计划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贪黑地想事、谋事、做事,但感觉学生就像一本本的书籍,一本本需要我们教师用情、用爱、用心去细细研读的书。看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和感觉的诗了。在心里的那种品味,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我正在体会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2

  这一次6月份的两天培训,我主要有以下较深的体会:

  1、6月10日我们大家先上午听取了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朱尚忠主任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德育干部‘五力’的研修”的讲座,朱主任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与学校德育干部的责任谈起,剖析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干部面临的任务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学校德育干部“五力”(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创造力、执行力)的内容和对德育干部的一些实际操作指导及相应的要求和经后德育干部努力的方向。下午听取了“班级主题教育课”实施的精彩讲座,感受颇深。朱主任重点介绍了从传统主题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脱颖而出的“主题活动课”的含义、主要特点、价值、以及实施主题教育课的基本原则、实施过程等,深入浅出的讲座,既有理论的具体阐述,又有教例的生动演绎,对我们德育干部进行了一个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具体体会如下:1、必须要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意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利用主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班主任专业意识,通过学习、实践,积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个体的长处,克服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2、必须提升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功。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能够综合展示了班主任关于主题教育课设计、表达、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教育基本功,同时,通过主题教育课的组织与实施的历练,也提升了班主任的教育基本功。

  2、6月11日,著名德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了“道德素质教育的探索”的报告。黄教授从品德的结构与素质教育谈起,尤其是谈到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时提出的五种德育,利用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史校长对我们的工作要求,结合我自己这两天的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干部,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以下几点新的感悟:1、心中要有理论(想法),加强学习,以理论为基础,构建工作系统(学习力);2、心中有想法(愿景),有理想有追求(研究力);3、心中有方法,正确的思想必须在正确的时候、时间,对正确的人实施才是正确的(执行力);4、心中有效果,任务布置后,一定要有结果;要有结果必须重视过程,深入一线,进行把控,同时反思过程,促进效果。(反思力);5、心中有特色,别人没有的,我们有;别人有的,我们更精致(创造力)。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中。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学科优势。因此探索学校课程中的德育途径,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教学德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

  中学地理德育的目标即为国家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与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实施每单元地理课的教学中,上好每堂课,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逐步完成中学德育目标。具体的要求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学地理德育的特点

  2.1依存性

  依存性是指德育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独立的体系,而是依存于地理知识之中。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寓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之中。

  2.2协作性

  协作性指德育有些内容的传授需要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联合协作完成,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随机性

  随机性要求地理教师注意从教材中挖掘出包含的德育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引导学生把分散的,不系统的,不明显的思想教育因素集中起来,发挥其德育功能。

  2.4渗透性

  渗透性是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比地理知识的接受难得多,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细雨润无声的精神,为学生心田播种,扶植他们奋发向上,成为欣欣向荣的长青之树。

  3.中学地理德育内容

  3.1课本中挖掘德育素材

  挖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都可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得以体现。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等。高一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2生活实践中获得德育素材

  新课标提出: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我们生活的成都为例,成都城市的交通现状与问题,成都的城市化及其问题,成都的城市规划的变迁,成都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成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成都的气候变化,成都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成都的工业发展与变迁,成都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4.德育渗透的途径

  4.1地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德育过程的基础,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是德育的方式之一。学校德育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还融于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气象,地震、矿物标本采集等,课外活动以它的课外姓、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研讨课题等各种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提倡每个学生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集体的活动,学生将会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感受到合作与宽容对于集体成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天文观测,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如对月相的观测至少要坚持一个月,特别是下弦月相需要后半夜进行观测。坚持下来的同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4.2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不能吃苦,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凡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性格和积习,如果这些积习伴随着他们走上社会,很容易给他们自己和社会造成危害,而地理教学中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社会生态理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吃苦耐劳教育,地理教学使人明白,无论是社会中的个人,还是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要取得自身长足发展,要有正常的竞争和永久的合作以及人际关系协调的积极性,通过地理问题的教学,这些内容特别容易被接受,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如野外地质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的测量、企业三废物质处理的调查;当地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等实践活动。参与这些地理活动都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及工作中竞争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只有在地理活动中发挥群体协作的优势,才能解决,因此,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康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3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传授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渗透更要紧,教师自身的德行以及课堂上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良心理品质的需要。

  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最灵活的一种形式。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了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世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4.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小系统,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合作协调,地理学科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大,学校可以利用地理活动的机会,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如杜绝和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号召,可以以墙报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使学生自我体验到资源的危机感,把“资源道德意识”融合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地理教师可以和学校有关部门协调,利用劳动课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其行为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开展在校园内建立电池回收箱等形式的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意识,使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成为自觉意识。

  4.5在设计练习时渗透创新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中涉及许多自然之谜,例如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之谜,外星人之谜,魔鬼三角之谜,生物起源之谜,恐龙灭绝之谜,板块运动力的产生之谜等等,此外,还有一些至今仍

  有争论的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到底是不是由于二氧化碳造成的等等,地理教学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有待研究的众多重大问题,这些尚无定论的内容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好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地理教学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外活动的各个方面,实施德育教育要有趣、自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还要注意施行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要善于使德育情感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育人。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4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5

  地理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地理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更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课程。如《中国地理》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内在的德育因素。教学的侧重点在“学”字上,教育的侧重点在“育”字上,因此,在“育”字上下功夫是渗透德育的立足点。

  一、“寓德于知”,在授业、解惑中育其德

  思想教育既不能单靠说教,也不能脱离教材,因为深厚的感情是在深刻地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知之深而爱之切”。对我国古代长城,不了解它的浩大工程和磅礴气势,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吗?不知道它在历史上曾起到防御外敌的作用能骄傲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吗?因此深刻的认知,既是智能培养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感情的沃土。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知”呢?我主要从教材中挖掘德育信息,贯通知识和德育两条渠道。

  首先,让学生科学地看世界,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定的教学内容必然蕴含着一定的德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获得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我在讲解“地球的形状”这一内容时,知识目标“地球是个球体”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因此,我没有细讲,而是讲解了人类如何通过艰难曲折的过程,科学与迷信的斗争才能获得“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最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开飞机一直飞,你会飞到哪里?你是怎样知道地球形状的?假如你是20xx年前的人你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古人是怎样描绘地球形状的?通过一系列设问使学生既受到了良好的科学史教育,又受到深刻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通过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西跨经度62度、相距5000千米,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可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方便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海上往来,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获得“伟大”“热爱”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让学生乐观地看祖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价值观。同一类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是在同一中逐步实现的。从教育内容的外延看,德育教育的'材料必须有原有教育内容作“附着点”。如上例中,补充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星罗棋布的湖泊桑田,烟雨迷茫的秀美江南如诗如画,而世界上处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则大都是干旱的沙漠和荒无人烟的荒漠戈壁。其原因就在于我国所处的优越的海陆位置所形成的特有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这样既能起到加深对我国海陆位置的认识,又能起到加强原有教育要求的作用。同时恬静秀美的江南美景如一幅画镌刻在学生心中,叫人怎能不深深挚爱这片土地?

  二、“寓情于理”,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拨动学生爱国的“琴弦”。

  首先,充分利用语言技巧营造氛围,利用情感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始于言。”教学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在情感方面,口头语言显得自然一些,因为它具有传声性和表情性等长处。传声性能增强活力,讲解客观事物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表情性既用词句表述思想感情,又用声调、手势、动作、姿态来辅助表达情意,把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表示出来。

  其次,创设情景,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提供体验情感的环境。俗话说:“触景生情”。多开展活动课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情感的环境氛围。如我在复习完《中国地理》1-5章后,开展了一次“江山如此多娇”的地理活动课。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祖国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自然景观、地形特点,长江、黄河概况等等。活动课分为四轮开展:第一轮中国政区拼图游戏;第二轮填图接龙;第三轮知识竞答;第四轮“跟我去旅游”知识抢答,中国穿插诗歌、相声、舞蹈等形式,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地形、河流等不仅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扩展了课堂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6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那么,究竟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多年来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要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内容应该说在各语文学科的教材里都有所体现,因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应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做到教学育人,切实履行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要善于分析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

  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渗透德育思想时要十分注意找到“兴趣点”,它是否被学生接受。是否有力于学生发展。

  三、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四、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想根源,严而无格;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7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依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用数学知识和一些数目材料等蕴含着的丰富思想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在本册教材中“黄河掠影”、“高速山东”展现了保护江河、祖国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受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

  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因为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又如,在数学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发现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讲声学时,我就讲故宫天坛的回音壁,在讲光学时,我就讲我国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在讲杠杆时,我就讲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杠杆原理制成捣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杆枰,而天平和杆枰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书中均有“磁石召铁”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于1086年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超导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组织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介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讲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还给学生讲工程专家詹天佑和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三、结合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真实记录、客观分析,决不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五、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9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当成人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荒唐和鲁莽,给他们一种鼓励、一种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要做那个给天使们缝补翅膀的人。善待自己的心灵,就是善待学生。行动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了一次重生。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身为教师我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负责。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因为年龄小只能去看去听。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表现。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幼儿的行为习得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我认为幼儿是联结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两者共同施教的对象是幼儿,两者合作围绕的`核心也是幼儿。他们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双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爱洒向孩子,共把育人质量关。

  向家长宣传科学德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我在这儿提出四个方面的德育教学心得:

  一、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1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2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3

  我参加了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程序化研讨会,观摩了县第一小学的程序化管理现场,参观了县实验中学的德育档案;聆听了店子镇中学—朱子亮、陈户镇中心小学—董芳、县第一小学—刘培军、县实验中学—孙岩巍教师针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程序化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就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程序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分析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真是收获颇丰。

  收获:

  陈户镇中心小学董芳老师的德育工作程序化非常的细致,将德育工作课程化、德育活动程序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程序化;德育工作程序化工作细致到每一天。

  县第一小学刘培军老师从社会环境到学校德育工作具体现状,展示了第一小学的德育具体工作安排,德育工作主次分明,上下有序,从规范化、精细化到个性化,从理论上完成了德育工作程序化的模式,并应用于实践中,展示了它的实效性。

  县实验中学孙岩巍教师提出了两大德育工作理念,我非常赞同,一是让德育管理回归简单,经过说—做—评—议—改—再做,二是德育工作要分解任务,教务处—三姿等学习习惯、德育处—路队及德育常规、总务处—爱护公物教育、体卫艺—用眼卫生、公寓科—内务整理。条理清楚安排得当,档案材料真实又翔实。

  点评:

  每个单位做完报告以后,随机抽取了两个单位做了点评,我认为,店子镇中学朱子亮老师讲的报告中理论多于实践,没有重点体现出落实的特点,如班主任培训,只是展示了县局安排的培训,这是所有学校必须参加的,能够展示出学校安排的培训活动才能说明问题,说到班主任队伍建设,这确实是当前德育管理的核心关键,但许多乡村学校连他说得120元补贴也不到,甚至没有一分没有。至于展示的月月有主题,似乎面对开学之初的德育工作、安全工作、教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家委会工作等工作扑面而来,月月有主题,不知道如何全面落实,并且在店子镇中学的月月有主题中,并没有优秀学生、校园之星的.评选安排。

  在陈户镇中心小学董芳的报告中,德育工作程序化安排的过于细致,就说是电脑程序,新旧电脑也要安装不同的程序系统,电脑的反映速度也不一样,德育工作只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如此细致的程序化安排,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的落实;况且老师还要处理卫生、纪律、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参加校镇县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达标、课堂开放日、开放周等;老师能有多少幸福指数?是亚健康还是不健康。放学时间检查卫生,会和安全工作发生冲突。

  困惑:

  我觉得,当今德育教育走进了一个瓶颈现象,品德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否决项,学习成绩、特长、社会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德育教育在学校考核中属于可有可无的难以量化项目,师德考评打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老好人态度,不能实事求是;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也是中考与高考成绩;社会人生观也限制了好人的德育教育。

  “德育首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许多班主任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部门的事,是班主任和品社课教师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没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队伍建设,年年规划年年建设,却年年稀缺,从中学,到小学,从没出现多人竞争,择优录取现象,有的甚至学校安排、做工作才肯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单纯的说教动员已显得苍白无力;在多劳多得的今天,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与工作待遇相差甚远、不成比例;在苍白德育教育下的年轻教师也缺乏社会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期望优秀的教师参与进来,才能期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教育学生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大家能不能想一种方法,让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就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期望: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让人成为人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要让人通过我们的教育,不断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努力走向美好,走向成功。因此,教育不能只喊口号,教育是急不得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目标太高,学生就会失去信心,我们要学生跳一跳,刚好够得着;要等待,要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的就是坚守。不仅教育管理,德育教育更符合盖学忠校长的倡导的德育教育要去伪存真;德育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德育教育要坚守。

  德育工作程序化的核心关键不是编程,而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惰性犹如病毒,它会让德育工作程序化变缓,甚至是死机;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国家公务员去伪存真、精耕细作的坚守着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程序化。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4

  这次有机会参加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修,此次培训中共有赵志毅、朱仁宝、朱永春、高峰等几位老师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听了后感觉受益匪浅。

  经过4天的培训,结合我校的德育工作理念,总结几点我的个人体会:

  一、德育工作不仅要动员全员育人,更要让学生自管自育

  自管自育,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简称。在全员育人方面,我校已经在上学期予以实践并初见成效。听了 朱老师的讲座,我意识到,全员育人是手段,自管自育才是我们教育所应呈现出的结果和状态。当然,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要放手学生不予管理,需要我们教师引导、管理为前提。

  其实,这一观点也与魏书生先生的理念不谋而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的三年级已经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机制,让每个学生承担一份职责。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管理班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自我发展,教育才达到真正的实效。教师也会少一份负担,多一份快乐与轻松。

  所以,如何具体地达到自管自育的状态,是我接下来应该静心思考的问题。

  二、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

  前些天与校长谈话的时候谈到“坚持”这个话题,昨天的培训中再一次学习到关于“坚持”的理念。

  学习是一个过程,每一项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坚持型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滞后性也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过程坚持地好,若干年后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力方面体现得更为凸显。从一件小事坚持,不轻看一件小事,把小事坚持做,会有大的、意想不到的影响。

  拿数学教学来讲,计算能力就是一项持之以恒需要锻炼的能力,急不得,躁不得,点滴积累,质在飞跃。

  三、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教育教学

  我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生命,生命的活力来在于心灵的活力。如何让生命的活力绽放的更为精彩,“以人为本”是基础。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问题学生非常头疼。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这一个心理冲突问题。一个想成功的教师不应该忽视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抓住了这样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他,我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做一个好孩子的。

  教育本身就应该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成长,只求知识的灌输是违背教育的本质的。所以,学着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教育教学是必然的了。

  德育,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类个体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失的方面。最后,借用朱老师的那句话,我们的德育应该“克服功利,走向人本”。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15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因此,体育课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要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生活好、发展好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健康、持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促进自身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当前,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教学中时常会怕脏、怕累,在困难面前时有意志薄弱的表现。作为体育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身上出现这些问题,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鼓励和引导他们克服不足,扭转错误思想和行为,让他们不断鼓足信心和力量直面困难,不断学会坚强和勇敢,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学生才会真正从心底喜欢上体育学科。

  二、体育教学中应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会脱离学校德育总的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其内容包括: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实现“四化”立志成才的情感、意识,通过具体的技能培养和训练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怕困难,自信自制,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文明礼貌的道德行为;还要注重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1、要重视理论的讲授。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所讲的知识的系统、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如通过讲授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而奋发不息等;通过典范人物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而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2、通过实践教材内容落实德育教育。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中长跑实践,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体操项目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勇敢、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实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

  3、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贯穿在课前热身、课中实践、课后应用之中。教师应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在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风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

  4、结合组织练习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它与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集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在分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关心教育。

  5、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善于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对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进行引导,把不良风气消除在萌芽状态下。

  6、结合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讲授全运会、亚动会、奥运会及世锦赛等赛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7、结合社会、家庭生活进行德育教育。要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改封闭式为开放式,开辟校外德育工程基地,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体育教师应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融洽师生情谊,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艰苦奋斗精神。另外,我们要把单一式的教育改为多元化,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结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8、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榜样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以榜样为师,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运用各种榜样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激励学生。

  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

【德育的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与德育心得体会11-10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06-23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09-28

德育教学培训的心得体会03-06

(精)教学与德育心得体会5篇01-09

德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6篇)08-10

德育教育教学反思11-01

幼儿德育教学计划02-19

学校德育教学总结06-11

教学德育工作总结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