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研讨会心得

教学研讨会心得

时间:2023-01-21 15:15:0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研讨会心得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研讨会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研讨会心得15篇

教学研讨会心得1

  通过12月9日的化学教研会观摩学习,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体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这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过书本,现在高考很多内容来源于课本,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别剥夺学生的权力,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养成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做练习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这样做题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充分课堂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高效。

教学研讨会心得2

  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x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x老师、xx老师等6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让我更近距离的领略到了这6位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感觉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首先是这几位教师英语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正确的知识和地道的语言,并且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用英语的目的.。

  其次,课题的引入与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这6位老师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他们在课堂上利用音乐、简笔画、精美的教具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最后,这6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都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通过真实的和创设的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使语言知识转化成技能,然后在情境中通过小组活动这种方式,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达到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使我们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是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接触,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此次研讨会,我认识到英语教学不应该是单一形式的老师教学生跟着学,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与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把课标和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把今天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研讨会心得3

  3月6日我校举行了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 观摩了5节课,我听了两节数学课,并进行了研讨,研讨会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一、受益匪浅

  听完课后,又听取了教师代表的经验介绍,王兆利老师的发言受益匪浅。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讲课老师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教学基本功,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名副其实的好课。教者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感触颇深

  本次活动反映出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以来,课堂教学更注重挖掘蕴涵的思想,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上课老师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严谨、生动,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这几节课中,老师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气氛都很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老师在引导中让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学生很乐意、自觉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参加这次活动感触颇深,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别要在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研讨会心得4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不久,有幸参加了一次由市教研员组织的教师重返课堂、体验学习,反思教学研讨会。由于上一次去金茵小学参加观摩课,聆听过李科长的精彩的点评,学习中收获颇丰。而这一次听说由她亲自执教,心里不由得有些许的好奇。

  早早来到会场,却迟迟不见有学生,最后才知道由随即挑选的老师来扮演学生,心中颇感好奇。正是在那时才对今天的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程的组织和普通的一节课并无两样,先是分组,执教老师分发教具,一切显得井井有条。课题是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想到的,一个开放的课题,貌似一堂活动课。以我看来这样的开放课实在是不好讲的,每一次遇到课本上的活动研究课总觉得难以把握,这种课一般活动性大,难度大,不容易把握深浅,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引导更是一个难点。说实话,恰恰这样的课才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当然也更能考验一位老师的基本功。

  对于这节课,我想谈谈以下三点感受:

  (一) 关于引导的技巧

  作为一名教师,巧妙的引导是一门艺术。而提问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引导,你学会提问吗?你让你的学生学会了提问吗?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将学生的思维牵引,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执教者在第一个问题时先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怎样验证的,接着直接给出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看似太直接,其实在提问的过程中已经给了学生的解决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选择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这种处理方法的巧妙在于引导的隐藏性,问题提出的广泛性,没有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另外合理的引导,一步步将知识连成一个网,主线清晰,分支明确。难怪执教者讲完后,黑板上呈现了一张活生生的网,让人不由得引起反思。

  (二) 关于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策略多样化

  这种课的难点就是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课往往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那么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沿着前人的路走,你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在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们就给出了很多方法来验证,但很少有想到从四边形内部找点来验证,我也并没有想到。头脑中固有的方法让我想到了一个直接的方法,也就没有再去多的考虑。但反思一下,学生可不像我,每一种方法都是他们第一次接受,都对他们有同样的吸引力。要不要讲求策略的多样化?结合本节课,要不要引导学生去考虑从内部找点分割验证?我想,虽然复杂点,但还是很有价值的。价值就在于学生对四边形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四边形不仅仅只是由四条线段围起来的封闭图形,更让学生从平面图形构成的基本点出发,认为四边形内部的平面由无数的点组成的,我们才可以从四边形的内部任意找了一个点来验证难道这一点不重要吗?没有引导的必要吗?由此可见,在探索过程中,应该注重策略的多样化,多一种策略学生就多了一条路。

教学研讨会心得5

  此次有幸参加在美丽xx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感触颇深,尤其是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刘延革老师一次又一次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只有立足“教学永远是服务于孩子”这一出发点,我们才能达到理想的落脚点。在整场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刘老师的每一次点评、追问、思考、明晰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最后还能现场观摩她对《周长》一课精彩的演绎与别具的思考,倍感不虚此行。

  正如刘老师所说,她展示《周长》一课并不是想告诉大家这一课如何上,而是想通过此课来引发老师对数学概念这一类课的思考。《周长》是老师们上公开课的热门课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老师让孩子指一指黑板的面、桌面、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描一描图形一周的长度等操作活动,而后就开始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结果在做练习或测试时发现学生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束手无策,只会计算有公式的标准图形的周长,或者出现周长概念与面积概念混淆的情况。试想,对于周长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呢?教学周长的计算时教不教公式?以前教材有公式,现在教材为什么没公式了?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我想这是我们课前都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只有把握好数学概念本质的内涵是什么,才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周长”在小学教材中解释为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词典中解释为: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可见周长有两层含义:①封闭图形的一周; ②长度。它与长度同属于一维空间的.测量,但它又用于描述二维图形的边界大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封闭图形的一周,而对于长度常常忽略了。因为面积和周长同处于一个平面内,平时在观察图形时首先关注的一定是面积(图形的大小),所以学生对周长的感知会差一些,它对于孩子来说特别的抽象。课堂上让学生指一指、描一描,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了,但他们在指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形状的大小,头脑里并没有“它是一条线”的认知,而学生所指、所描的也只是图形的一周,对于周长概念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对于周长的度量可分为直边图形(用直尺测量——边长累加)和曲边图形(以直代曲、化曲为直)两种情况,但在教学时老师往往太过于注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殊性也就是简便性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测量周长一般性方法的认识,这也就是很多版本教材为什么不直接给公式,怕的就是老师直接教给结论,而导致学生一碰到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就束手无策,认为没有学过这个图形的周长,头脑里只有长方形、正方形这种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思考,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周长》一课主要从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动手操作感悟周长本质、观察辨析深入理解周长来展开教学,她认为低年级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因此她让孩子通过三次动态的“看”感知图形的一周,为孩子建立周长的第一层含义提供了清晰的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刘老师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想象一下把你的图形的一周从一点断开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再估一估”,把“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落实得淋漓尽致,接着通过用不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完善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识,掌握测量周长的一般性方法,同时渗透以直代曲、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对周长的观察辨析,有效避免了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更是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习惯。

  活动虽已结束,但思考仍在延续……

教学研讨会心得6

  20xx年 4月12日 –4月13日,由临沂市教研室主办的 “中小学音乐教学研讨会”在临沂三中如期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省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临沂市的音乐教研员杨洁老师,还有来自临沂市各区县的音乐教研员、中小学音乐教师出席了研讨会。

  市教研室杨洁主任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结合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形势对开展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发言中,由省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主持,来自临沂市一线的各位音乐教育专家和老师就本地音乐教育现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基础音乐教育中人才需求的规格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和科研情况进行了广泛地交流解,并就本次研讨会上听取的六节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低、中、高三个学段的优质课畅所欲言发表自的看法和见解;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而亲切,来自一线专家的发言不时激起与会者热烈的掌声。

  李东主任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对临沂市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并要求音乐系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方面加强教学研究,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此时,我只想说非常感谢县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在各个方面都有所长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服务学生。这次学习的内容有讲座和优质观摩课。我收获很大,本次共听取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六节优质课,几节优质观摩课各有亮点。一是让我有所“悟”,有所“感”。“悟”使我悟出了很多道理,作为一个小学音乐老师,应该抓住学生兴趣不放松,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和肢体语言去打动每一个学生;“感”本次研讨会让我感受深刻、感慨万千。更使我明白,作为一个小学音乐老师应该用无尽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才会呈现出一节成功的课。二是我总结了三个“一定要”:课堂效果一定要体现音乐的作用、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教学设计一定要以积极的状态一环环发展下去;教师音乐素养以及专业基本功一定要保鲜。

  特别是有几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对于莒南万莉莉老师的<<跳起舞>>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师生互动也比较好,而且王老师的基本功也很扎实,舞跳得很优美,最后整个课堂在开心愉悦的舞蹈中结束。

  对于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方玉华老师的<<非洲的灵感>>,印象非常深刻,触动非常大,对于我个人来讲让我再感动中听完了这节课。整节课让方老师开展的生动有力,音乐新课程的价值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老师的这节课就是把新课程的三个价值目标全都体现出来了。不管是老师的语言,语气,语调,曲式分析,旋律线的走向,主题音乐的哼唱,分辨,各部分音乐背景情感内容的分析,对比,还是课件的制作,还是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还是师生的配合情况都非常的到位,特别是最后情感价值的升华,经过故事与鼓点的结合显得更加的壮美,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非洲人的热情、奔放、欢快的情绪。方老师她把该想到的,该做的都表现的那样完美。这节课是我听到过的非常精彩的一节课之一,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通过这次交流我总结出当一个好的音乐老师,上好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是啊,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有一桶水,才能灌给学生一杯水: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我们老师要适应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现新课程的价值目标,特别在情感价值上教育学生,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突显出音乐课的重要性,突显出我们音乐老师的重要性,提高我们音乐学科的地位。

  每一位老师体会的东西都不同,但是每一个人的收获却都是很大的,此次活动让我的教学思维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说到底,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能够让人受益,能够引人反思,能够启迪智慧,能够锻炼能力。

  我羡慕他们经过这场磨砺后,脸上绽放的光彩。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和自我突破才能像他们一样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强烈得期待着自己的蜕变。我要在今后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得去努力、再努力。

教学研讨会心得7

  在教研室领导的精心组织下,陈江小教和名师班数百名教师前往深圳上沙和下沙学习和观摩。在短短的一天学习里,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自主高效课堂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开展该模式的方向,现浅谈我此行的体会:

  一、先学的重要性

  在下沙小学余俊杰老师的数学展示课《分数的再认识(一)》中,我感悟到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精心的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充分体现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氛围。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上沙小学的参观学习中,上沙小学的校长想我们介绍了学校的特色—阅读嘉年华,让我感悟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名师班的学习中,使我一再的接触了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模式,给我感觉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缺乏自由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素质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而受到大家的青睐。

  虽然这次的深圳之行将是我们名师班的结业学习,但是学海无涯,我会秉着这份神圣的职业,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专研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为陈江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教学研讨会心得8

  四月的清晨,凉风习习,我们一行人满怀激情与期待在黎明中踏上了亲近现代,品味经典的学习旅程。

  四月的南京,犹如一个少女,温和气息中又洋溢着活力。

  四月的东南大学,彷如一位机智的老人,睿智又彰显古朴的气息。

  在这样的四月,我带着崇拜与期待走进了现代与经典的课堂,在那里,我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在那里,我又当回了学生;在那里,我感受了一轮精彩纷呈的课堂;在那里,我见识了张祖庆老师的幽默与风趣:在那里,让我领略了孙双金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语言魅力;在那里,让我认识了鹤发童颜、童心未泯的于老;在那里,王崧舟老师带我在诗意语文的海洋中徜徉了一遭.......

  在那里,张祖庆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张老师没有做故事的主讲人,他总是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想象,在想象中让故事更加的丰满。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把课堂气氛升华,“寻找最美好声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激情。“一表扬就激动”巧妙地消除了学生因紧张而造成的尴尬情绪......

  张老师总是用心在上课,他总是用心在设计教学环节,“砍树的游戏”既有趣又形象,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地球记录片”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共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完了,然而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好的故事是令人回味的,好的课堂是令人咀嚼的。张老师说他坚持上原生态的课,他说太完美的课堂反而不完美。他想让大家知道再有名的老师,课堂也是有硬伤的,再完美的课堂也是在不断地打磨之中变得逐渐完美的,他希望他的课能带给我们自信。他——张祖庆老师,多么谦虚而不失大家风范的老师啊!

  “妈妈,我要吃桃子。”,“三天吃九个够不够?”于老师那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表演,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老小孩,于老师的'课堂高潮总是迭出不穷,他一会儿是个慈祥又可爱的老头,一会儿是天真又傻气的小猴,一会儿又是慈爱又聪明的猴妈妈。他诙谐生动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小猴和猴妈妈的不同角色特点,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进故事的情节中去了,这样,孩子们还会觉得作文无话可写吗?答案是“NO”。一个作文课堂,更是一堂充满爱与笑声的课堂,于老为了让孩子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他化身为猴妈妈,甚至小猴,他73岁高龄都能为孩子做出这样的付出,我们为什么不放低我们的身段呢?为了学生,我们其实能做的很多、很多。他——于永正老师,多么慈祥可爱的老小孩啊!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王崧舟用他那诗意又低沉的语言说起了故事,那棵去年的树,那只给树唱歌的鸟儿,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叶时,鸟儿给树唱起了清晨交响乐,当夕阳西下时,鸟儿给树唱起了傍晚小情歌,明月当空时,鸟儿又给树唱起了晚安小夜曲,就这样,鸟儿唱着,树儿听着,天天在一起。

  王老师抓住了故事的开头,用补白的方式呈现着“天天”,以及“天天”背后那浓浓的友谊。然而,春去冬又来,小鸟要飞到遥远的南方过冬了,临走时,树依依不舍、充满期待地对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就这样两句话,王老师用他那声情并茂的引领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反复地咀嚼。“关于春天的约定,好朋友的约定,让他们等待着!”“鸟儿千山万水地飞回来,树啊树,我是要唱歌给你听的,你难道忘了我们的约定了吗?”“那一天,鸟儿的耳畔似乎一遍一遍地回响着他们的约定。”带入了情感的教与学,丝毫不见斧凿之痕,衔接得那样自然、润物无声。在极具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王老师把我们的情感由喜至悲,由焦急惶恐至绝望,一步一步由浅至深。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我们的体会一次次加深,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约定、承诺,感悟到海枯石烂也不移的友情,在平凡中见证不平凡的情感。王崧舟老师通过朗读的引领,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徜徉在语言的海洋里,他们时而思考,时而想象,时而创新。老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情感,在他煽情导读下,学生的心灵被打开了。

  整堂课,王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基调下,从故事的开头开始,用补白、朗读、想象的方式将故事完整地呈现,最后又用补白、朗读、想象的方式将故事推会原点。但不同的是孩子情感变化,从“依依不舍”到“欣慰、坚强”,从“担心、害怕”到“缅怀”,从“深厚的友谊”到“永不变的承诺”,孩子们的心灵跟着鸟儿和树的故事,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但又哀怨缠绵的旅行。

  当故事结束,当画面中那盏灯越来越渺小的时候,孩子们心中那只鸟的形象却在逐渐壮大,这个故事在我们心里荡起的涟漪也越来越大。故事结束了,然而王崧舟老师那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依然镌刻于心。他——王崧舟老师,一个多么诗意的老师啊!

  经典的课堂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能诉尽我对那些大家的敬仰之情,他们所执教的课带给孩子的是充实的语文课,带给我的却是语文教学路途上的指路明灯。张祖庆老师告诉了我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完善的完美;孙双金老师忠告了我“有意思的语文课比有意义的语文课更重要”;于永正老师让我知道:为了教学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为孩子服务;管建军老师启发我们教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教学研讨会心得9

  本次活动在淮师会堂举行,在历时两天半的活动中,我们共听了11节课,4场报告,这些来自全国的教授、副教授、校长、特级教师等为我们呈现了新颖的理念、精彩的课堂。他们对英语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师,记录他们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第一节课是XXXX老师的课,他的口语非常的好,设计也很独特,通过5个导游把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的衔接了起来,特别是单词教学环节设计新颖,直观,形象生动且有效,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使用。但是在刚刚开始的复习热身环节有些卡壳,学生的反应非常不积极,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是学生的口语太差,太紧张,太怯场吗?我觉得,可能是开始的导入跳跃性太大,让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使学生不明白老师要去干什么,所以也就无法张口去表达。我认为,在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下,是可以用汉语来提示的,这样更能让学生张开嘴巴去表达。

  XXX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她教态自然活泼,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案的设计很有梯度,学习动词分词形式,先充分复习了动词原形,又采用多种形式,由单词到句子到篇,再到写,练习方式由浅及深,循序

  渐进,充分展示了一节独具匠心的观摩课,让我对英语内容的建构第一次有了认识。指导我去思考和学习。

  XXX老师和XXX老师的课很有激情和亲和力,重点突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XXX的课后感言让我记忆犹新,如何让孩子们把书本上所学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英语生活化,使英语真正发挥其交际的目的,这可能是我们所有老师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主题。

  第一次听XXX老师的课,真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美妙感受。他的智慧幽默的教学风格与巧妙独特的教学构思深深吸引了我。首先是他的交流互动方式

  田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竞争机制但又相对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学生非常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了课堂中,这在师生交流,学生个体发言的频率与质量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不过我想在句型操练过程中是否能再多一些类似pair work, group work的生生互动交流,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开口的机会。在XXX的课上,老师和学生不再是教和学的关系而是朋友,随意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学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

  他丰富的表情,夸张而生动的肢体语言是我对田老师印象最为深刻之处,同时他的幽默与较为地道的语言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XXX老师的课是最后一节课,作为压轴课,她没有辜负众望。她的课没有太花哨的东西,很实在的一堂课。她巧妙

  地将上节课所学的主句型融入到教师的自我介绍的信息中,再让学生自编歌谣的互动,不仅复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她的课最后给我的印象就是细致和深入,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

  时间如白驹过隙,两天半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英语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我要把这些思考和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教学研讨会心得10

  1月9日到1月10日,在洙泗小学阶梯教室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洙泗小学第二届教学研讨会。来自枣庄市薛城区的三位老师和我校的六位老师上了观摩课,薛城区教研室主任为我们做了关于高效课堂的报告。这些教师都是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下面仅就这两天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对学生的印象

  在本次本次观摩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课堂时安静、有秩序给在场的每位老师问好。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开阔的思路更是让我们惊叹。如高伟老师在《邻里之间》这节课中,学生回答出了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介绍邻居、和邻居相处的窍门等;王莉老师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里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等;李甜老师在教学《烙饼》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让学生去给饭店的老板帮帮忙,三位客人应该怎么上菜等?所有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一一作答。在孔晓荣老师的《密切联系的生物界》学生展演中,他们的自我介绍和相互间的关联更让人惊奇。这些学生太有才了!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前途将更辉煌。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高超的专业素养”。

  这些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是丰厚的,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和干练,这种精炼、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每位老师都是在讲完课接着说课的,并进行了反思,这可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要达到这种程度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完不成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眼神、动作、语言的鼓励下,学生能不喜欢这样的课吗?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每位老师都激情四射。像孔晓荣老师在可开始前像小孩子一样欢快的唱《蜗牛与黄鹂鸟》,高伟老师却在进行爱心大搜索,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在面对孩子时是多么的有激情。每位老师都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们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他们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并利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都适时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情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位老师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孩子说完整的话。

  三、我的启发。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心态及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学生会很乐意和你交流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

  2、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3、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上仅是个人浅显的一点你认识,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教学研讨会心得11

  3月15-16日,我有幸前往重庆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短短两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盛新凤、薛法根、诸向阳、何捷等7位名师的4节课和专题讲座,见识了专家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欣赏他们奇妙的教学设计和赏心悦目的板书,敬佩他们对课堂生成的巧妙应对和精当的思维点拨,感叹他们对学生学习的深切关注,这样的零距离的聆听,确实感受到了和专家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下面我想结合所听过的几节课着重谈谈对语文本体性教学的认识。

  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讲座《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以来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所谓“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技能。他认为,现在的语文课采用的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大多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许多老师的语文课会缺少“语文味”,往往是大量时间用于课文的人文解读,拼命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花费大力气去进行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思维能力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创新精神的这些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成为思想品德课、自然常识课、历史课或者地理课。吴教授主张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应该教方法教规律,能举一反三。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本次研讨会上,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本体性体现在用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 “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来聚焦人物的“形”,读懂人物的形象描写,迁移练笔。同时教会学生旁批,概括小标题和发表议论等语文技能。诸向阳的《莫高窟》主要品读课文语言,学习对称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统一以及表达多样,并在教学中模仿文段中的对称词组和关联词进行仿写练习和积累等。

  二、从“教学”到“让学”

  有人说:语文教学犹如“植树”,树木是自己长的,别人替代不了它的生长。这次专家的示范课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专家的“让学“。他们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把场所让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潜能的确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引领,学生就能大胆地学习。在何捷的《“101行动”在中国》四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出示评价作文标准——有共鸣。师问:什么是共鸣?生:大家一起叫。生:大家一起鼓掌??七嘴八舌后,一生:听了他的作文我们也会产生同样的念头。这时老师采访了这位同学读了多少本书?然后教育学生广泛的阅读才能使人睿智博学。老师也相机出示共鸣的含义就是觉得熟悉、真实,似乎在我身上也发生过??所以老师说,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努力学,要讲就讲最关键的地方。学生能读懂的地方,老师不讲,学生不容易懂的地方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进行语文工具性的训练。

  这次学习,我怀着朝圣之心走近名师,我在仰视中学习,在审视中思考。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也应该更多关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加强对语文方法的指导、技能的培养,回归语文的本体,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2、洗净铅华,回归本真语文课堂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因此,以常态打造每一节课,一步步落实有效,看到学生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真正让语文课除去华丽、表演的外衣,回归语文的本真质朴。

  浙江建新小学的闫学校长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常态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梳理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充分地朗读,理解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形象。如何看待“严监生是吝啬鬼的代名词”这个现象,让学生辩证分析这个形象的其他特质。这个问题引起学生“集体思维过程”,引发学生的对话、研讨与合作。最后闫校长推陈出新,拓展文本,引用《两根灯草》、《咫尺天涯应对难》,丰富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读人物内心,避免脸谱化。看上去简单的课堂,少了许多雕饰,却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李丽老师的《庚》更加扎实自然,亲切随和,教师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不用一词一句地解释,学生便能清楚明了。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李丽老师的课堂抓住了每个细微之处,把对语言的训练、感悟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真正做到“读书就是用书面语言在说话”,不停地指导学生的朗读,直至熟读成诵。自然细致的教学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这几位专家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那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他们都注重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提供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得到锻炼。同时,他们非常注重回归语文的本真之美,那就是简洁不夸张、质朴不雍容。

教学研讨会心得12

  11月6日xx市教育学院组织全市小学英语教师在柳河县进修学校召开教学研讨会,共有200多名英语教师参加会议。xx市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员邹老师、部分小学校长和各县区英语教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邹老师做了重要讲话,鼓励小学英语教学越教越好。柳河的薛老师、项老师,xx区的石老师向全体老师展示了优质课,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将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融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习者在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任务型教学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它是近年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较具影响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论。

  本次研讨会由xx市教研员邹老师主持,共分为三大议程。旨在通过课堂展示、说课评课、专题沙龙等方式推进全市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范式的推广,全面促进参与该课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长青小学薛老师,实验小学项老师、xx实验小学石老师承担的观摩课上,三位老师凭借课堂设计合理高效、任务环节层层相扣、学生参与气氛热烈、语言阐述明确到位,获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英语教研员邹老师对“如何开展任务型教学”进行了详尽的专题讲座。

  他强调此教学法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在设置的任务链中进行做和用,从而自然习得语言。其主要步骤为教学准备——任务前的热身——布置总任务——报告准备——作报告——展优——反复报告——总结。

  这种既有专家系统理论辅导,又有具体教学展示的研讨模式让与会老师感觉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此次活动进一步了激发教师们在教学中的灵感,深入理解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

教学研讨会心得13

  全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在赣七中举行,会议由市物理教研员钟晓青老师主持。来自全市的初中物理教师及教研员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有两项:

  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顶级思考

  2、物理与音乐。

  主讲老师是江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南昌三中的黄恕伯老师。

  黄老师就这两个主题讲了近8个小时,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我们都没觉得累,因为黄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黄老师穿插着讲解两个课题的内容,且较好地将音乐这一优雅艺术融入到物理学科中,并现场用管子、杯子、瓶子、棒子演奏了几首优美乐曲,多次博得老师们热烈地掌声。

  一天的听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我的`收获却颇多。我想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我们老师要重视教学的优化。首先是“理念和策略”的优化。正如黄恕伯老师所说的,始终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手段、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保持这样的兴趣。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物理,我们的物理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教学研讨会心得14

  实现教学质量切实提升,要强化“四个意识”:质量意识、目标意识、课堂意识、合作意识

  一、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最亮的金字招牌。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教师赢得社会地位和受人尊敬程度的最大资本——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没有好成绩一定不是好老师,只有好成绩也不算是好老师。我们关注考试成绩,但是要有底线,不能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为代价。

  1、抓习惯就是抓教学质量。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2、抓班风就是抓教学质量。风气就是空气。

  3、抓家校共育就是抓教学质量。

  二、目标意识:

  三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步行向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子的故事。启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加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长远目标划分成阶段目标。

  2、切合实际,精准分解。目标源于实践高于实际,既有可行性又有挑战性。

  3、咬定目标,全力以赴。发扬钉钉子精神。

  三、课堂意识:

  (1)课堂教学是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2)力量用在课内,一分一秒也不放过。

  (3)统筹兼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正确的事比准确地做事更重要。评优—点拨,补差—雕琢。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曾国藩的故事)。后进生转化决不能单纯的强调智力因素,要充分利用各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意志力、习惯、信心、对进步的追求和坚持,处在最佳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尽快地缩小和弥补智力水平的差距,正所谓扬长避短。课堂效率=注意力集中时间x注意力集中度。

  四、合作意识:

  加利福尼亚大学用6只猴子(分三组)做的实验,给我们的启示。不会有完美的个人,只会有完美的团队。

  1、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构建完美团队;校本教研、班本教研,研讨平台。

  2、凝聚合力,以团队目标为载体,激发团队潜力;

  3、要有必胜信念。没有退路就是胜利的路——任正非。

  工作是什么?工作既是为了维持人们的生计,又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意义;既是为了赚取工资薪金,又是为了得到赞誉和认同。简言之,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渐渐死去的方式。

  让我们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一鼓作气……

教学研讨会心得15

  非常有幸参加此次“聚焦课堂、优化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数学教材解读,共同探讨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在课堂注重学生能力、思维、情感的培养,丰富教学设计,增加情境教学,让知识回归生活。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给我带来很多教育教学的思考方向。

  西安市初中数学教研员贾文老师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初中数学教材解读,从几何与代数两个方向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特别是在代数部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站位高,立意深,使得在一线工作的我们对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金西平老师及金璇老师带来的两堂精彩的公开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在他们的课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学习的首席,成为孩子在课堂中的引路人,点拨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学相长的学习者,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成为站在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

  金西平老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时,积极创设情境,不拘泥于教材,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给学生充分的`研讨时间,同时展示出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在整节课的最后,金西平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首关于蜗牛的诗。“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我驱赶它,吓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歉疚的眼光望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这首诗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老师,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的引导和关怀。

  金璇老师的课同样也给我很多启发。引导学生以现有知识为基础,讲在当讲时,问在该问处,用问题激活孩子们的心智,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得到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带领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游戏验证定理,使抽象的定理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再次感谢扫老师搭建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平台,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使得我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教材,领悟课程。

【教学研讨会心得】相关文章:

教学研讨会心得01-21

教学研讨会心得14篇03-12

教学研讨会心得(15篇)01-21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3-08

教学研讨会心得(汇编15篇)03-11

教学研讨会心得(通用15篇)03-11

教学研讨会心得集锦15篇03-11

教学研讨会心得集合15篇03-11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