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1 19:03:5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

  一年级是学生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按照学校安排,这届一年级1-3班的英语教学由我担任,开学之初便想,这一年级的英语应该是小儿科,一些说说唱唱、蹦蹦跳跳,只要让学生们会说课本上的内容就行了。可是几节课上了下来,才真正体会到难处,经过自己一学期的引导,孩子们渐渐适应了过来,教学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实施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在六—七岁左右,孩子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记得很牢,反之,则很快忘却。他们依然学着幼儿园的方法,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常常对学习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和学习的形式感兴趣。例如,喜欢做游戏,喜欢玩。他们的学习动机以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对学习的直接结果比较关心。他们年龄虽小,但同样渴望成功,像所有的低年级孩子心理一样,被老师表扬是莫大的成功。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显然单纯地枯燥地模仿和机械记忆是不行的。我就尝试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叉进行;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注意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以促进他们内在潜能的发挥,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刚开始,一年级孩子没有上课的概念,铃声落了,教室里多数人仍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这时我就静静地观察每一个人,目光要犀利,有神。发现典型,及时进行表扬,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的学生会安静下来,这时一定要及时给孩子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而且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或哪一组哦哪个同学坐得很端正,哪个学生的手放得很好,有的还给一张奖票进行奖励。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这时一定要请他们先站起来,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影响了其他的同学学习,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孩子安静了便请他们坐下。必要的时候把他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并说我记住你了,你叫xx。如果他们表现好了,也要及时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张奖票。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的甚至是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叫“权威”,什么叫“尊重”,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要和学生约法三章,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有了这,也保证了他们听课和学习的质量。

  三、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感受简单的英语,并尝试着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的交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先前的活动中转到当前的学习内容上,在导入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乐一乐,使他们有较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他们注意的转移,因此我在上课时采用说唱方式进行Chant。Chant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例如,我在教学动物名称单词时用了一个chant:小鸟bird,喳喳喳;小狗dog,汪汪汪;小猫cat,喵喵喵;Monkey, monkey小猴子;Tiger, tiger大老虎;教颜色时以唱一唱的方式进行chant的操练,使用简单的英语歌曲的旋律一下子使沉闷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气氛活泼了起来,看着孩子们欢快地歌唱,我的思绪也一下子被点燃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可以通过唱一唱来操练chant,甚至也可以通过演一演,赛一赛等多种方式去激活学生,达到我的操练目的。

  四、多些鼓励帮孩子树立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信心是来自师长的鼓励。当孩子对英语逐渐产生兴趣的时候,鼓励是一个很有效的催化剂。

  我曾经在一个胆小学生的身上做过实验。每堂课都会喊她回答问题,或者到前面表演。当她答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她“不要怕”,“勇敢一点”,“说错了没关系”;当她完整地答出问,我会让向全班的学生一起表扬她;当她表演时说不出句子时,我在旁边用极小的声音提醒一两个单词,并且给她一点鼓励;当她完整的表演完对话时,给她一点小奖励,例如一张奖票、玩具什么的。渐渐地这个原本内向的女生,慢慢放开了,胆子也变大了,几乎每次我问出问题,他都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信心有了,何愁英语学不好啊。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2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一半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3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4

  20xx年4月15日,市优质课评选在我县一完小进行,我真的非常感谢团领导,感谢领导给我们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下面我对菏泽附小老师上的一年级语文课《放小鸟》谈谈体会。

  老师上课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她握着学生的手,摸着的学生的头,扶着学生的肩,亲切的呼唤、表扬、鼓励学生,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愉快的学习,一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一曲千转百回。

  她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是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她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涂老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涂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5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6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4、利用课余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进步。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7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 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 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 “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 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 “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8

  今年我有幸教一年级语文,通过一段时间的识字教学我感受颇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并不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点。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我经常采用开火车,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特别是摘果子游戏最受学生欢迎,我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请学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篮子去摘果子,当孩子们摘下自己认识的字时非常高兴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级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记忆为主,我们的汉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课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鸟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这些字都和实物有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后再识记,就轻松多了。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识记。如:学习“禾”这个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还要多一撇,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头是弯弯的,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挂钟、报纸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实物,学生很感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的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些图片对学生记忆识字起到桥梁的作用,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四,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的词语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超市购物等等,无处不在。如:我让学生搜集食品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认识,孩子的兴趣很浓,从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汉字。而且孩子们之间还进行了交流,我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汉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识字量。

  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周做一个“识字擂台”的活动,每周安排一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三个生字,孩子把字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知道的可以来介绍,不认识就由事先准备的同学介绍给大家,起初多数孩子只会介绍自己的名字,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现在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而且对这个活动的热情度参与度极高,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只是把自己用得顺手的拿出来请大家帮忙给看看,也可说是帮门弄斧了。感谢大家的倾听!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9

  一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更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1、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忆识字。课本中的“日、月、田、土”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通过字与画对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2、利用基本字带字识字。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减笔画或加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大”加一笔是“太”或“犬”。“根据部首的意义还可以大致了解生字的意思。

  3、利用猜谜语识字。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一些浅显有趣的谜语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就是金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就是广字。

  4、联系生活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

  5、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识字。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还需要教师不懈努力,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就能切实地搞好识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0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是,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君子动口不动手” 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中繁琐分析生字相当乏味,没有意义,且耗时大。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干脆避开生字不讲,这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

  那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我从实践摸索中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把握识字要求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会认”这个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在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上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单向度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其实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在“四会”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学会“二会”,即“会读、会义”,不要急于要求他们“会写”和“会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反过来,较早阅读儿童读物又能巩固学过的生字。这样的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少生字回生率。

  (一)多认少写

  这些识字任务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

  1、结合汉语拼音汉字,要求认70个字。

  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

  2、归类识字,要求认105个字。

  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采用了多种形式:

  (1) 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象形字《口耳目》;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特点与规律,还可以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个字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韵语识字。

  在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中学习10个最简单的汉字;在《比一比》中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12个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随文识字,要求认225个字。

  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除了认识400个字,会写100个字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带读的生字,如《四季》,要求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14个带读字。这些字要在课文的语境中读正确,在语境中大致了解意思,不然将影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要求的达成。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二)认写分离

  1、认写不同步。

  新教材每课编排的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不同步的。这一课要认读的字中虽然有几个字是笔画简单的,但不一定就安排在这一课写。这一课要写的字有几个是本课的,有几个是前面课文中学的认读字。这是从便于指导写字的角度来安排的,教学时,应单独安排写字指导这一教学环节,按写字规律来指导学生写好字。

  2、突出共性。

  教材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来安排写字内容的,每一课写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处,目的是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把字写对、写好,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如书写“

  七、儿、无、九”4个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坚弯钩”,再从“坚弯钩”引出“横折弯钩”,教师要着重指导相同、相近之处,同时引导区别形近字。

  3、体现弹性。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对每个学生都提出同样的写字要求,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作业的自主权,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可以多写几个。自已还想写哪几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

  二、结合识字语境

  现实中很多老师喜欢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来让学生识字,或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近字或音近字。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表意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环境代替了活生生的语境,因此识字也就成了师生心目中最枯燥厌烦的事了。

  (一)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生不仅要分别识别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还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做到“口诵其字,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 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

  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学习语言的环境,注上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

  如: 辨析形近字

  十——土

  上——下

  大——天 左——庄

  右——石

  西——两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考察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汉字的实际运用,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

  识字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识字,并不在让学生仅能认识出现在固定的某篇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别的语言环境也能正确认读,基本了解意义。因此可以把每一单元的字编成儿歌、故事,让学生认读。

  如:古诗《一去二三里》一文中教师在教完课文后,可以结合课文将生字编成一首有趣地儿歌。

  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

  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识字情况的形式还有很多,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出一系列有生活气息、富有儿童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

  (三)在阅读中识字

  为寻求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的途径。多少年来,小语界的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总结出许多识字教学的方法。如:注音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入学后能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清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

  提早阅读:从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因为学生所学的是母语,母语的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母语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并不需要像学英语那样要从单词学起。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做的更多的是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个个句子,让学生认读。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在习作中识字

  提早习作:从学生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 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

  写的形式:主要有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用一个词说一句话并将其写下来、还可以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句话等。

  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不会写的字,想办法会写,又学了新的字。从识字方面来说,写一遍比读一遍记忆的效果更好。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有些保守。习作方面的要求,只限于说话的训练,几乎没有写的要求。甚至连用词造句也没有。这样的编排,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滞后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如果教材中安排用词造句和看图写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写一两句话,或者两三句话,学生不仅能够做,而且也是愿意做的。因此笔者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写话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学完儿歌《小小的船》一课,课后作业的要求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像(什么),笔者要求学生在说完后用字写出,写不出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请教他人。

  三、增添识字情趣

  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识字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

  (二)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的识字教学应千方百计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兴趣。

  (1)、课上提问、练习、设计的题目要兴味盎然。新颖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

  以字谜、顺口溜等形式出题检测学生识字,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也有趣味性,能唤起学生兴趣。

  (2)、教师评价要富有鼓励性。

  同样一组习题,教师在练习前后的引导和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的效果是迥异的。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教师所要做好的关键在于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他就像个易碎的瓷娃娃,你的一个不当的眼神,一个不重的呵斥,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兴趣,顷刻间荡然无存,以后要再找回就不容易了。

  四、开放识字区域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识字总数只划最低限,实行“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开放性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像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鼓励这种差异, 进而把它看做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为了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笔者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一是制作识字卡,将卡片做成各种形状,并经常利用识字卡巩固识字;二是黑板左上角每二天抄录一首古诗,让学生课余读背,从中接触汉字,认识汉字。三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把会认识的字标出来。四是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最后,笔者还把任务布置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带出玩的时候随时利用汉字资源让孩子识字。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笔者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一)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词语

  识字教学中常运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等形式来巩固的运用字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时机,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来积累相关词语。由于一年级学生所学汉字有限,又加上汉字中同音字较多,在组词、扩词、用词说话中常常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如《小小的船》,用上“蓝”组词时,学生容易说出“篮子”,这时教师不是简单的否定,可以把“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明白“篮子”为什么要用“篮”而不是“蓝”。这样,既加深了对“蓝”的理解,又在比较中多积累了词语。

  (二)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寻找。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次认识了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义和用法,课后可以引导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找一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这些字。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寻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找到的识字资源:将包装盒挂起来、商标贴起来、剪报粘起来、广告抄出来……在组内、组间交流、互教互学。这样,又一次在多处见面、多次阅读中得到巩固积累,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因此,生活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1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2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3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4

  在我数几年的低段语文教学中,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说,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级语文,首先,老师要至多耐心,做一名爱生的老师,心中有爱,那么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寒问暖,都会体现出浓浓的爱意。心中有爱,才会有更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可启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再者,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三个小伙伴》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讲课要言之有物,切忌废话连篇提高语言讲解效果,首先要言之有物。在教学中,只要于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只有言之有物,就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积极的反应。对一些动作的讲解只要抓住了本质与关键也同样可以起到一语破惑的效果,关键要言之有物。比如教“立卧撑”的动作时,让学生知道“两直一快”是做好立卧撑的关键,在动作时要求做到“俯卧要挺直,站起要立直,动作要快速”就行。在讲解 怎样掷得远、跳得远时,只要讲清“角度、力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行,切忌废话连篇,影响讲解效果,浪费教学时间。

  三、讲课要言之有序,切忌语无伦次

  提高语言讲解效果,要精心设计讲解顺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勿东拉西扯,语无论次。体育教学的讲解顺序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的讲解顺序一般是下肢→ 躯干→ 上肢→ 头部,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讲解顺序,比如“立正”的动作要领,如果你脚下一句,头上一句,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对较难动作的讲解更要抓住特点,更要力求合理的讲解顺序,层层深入, 逐一破惑,才会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讲课要富有情趣、使师生产生共鸣

  提高语言讲解效果,要注意富有情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巧妙地运用形象的比喻,合理地穿插一些风趣的语言等,都有利于增强语言讲解的感染力,比如在讲解跳远的踏跳时,用“踏板狠、离板快、好象弹簧跳起来”有比喻句讲解,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茅 动开。否则,一味地从头到尾都有是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讲解与强调,语言讲解就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五、讲课速度要快慢得当

  讲解时,速度太快,学生往往只是盲目地听教师灌输,而毫无思考的余地,不利于启发学生,影响讲解效果。速度太慢,则显得平铺直叙,无有节奏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讲解时要根据不同情况,把握好讲解的速度,如讲解新动作时速度应放慢,讲解复习内容,简单练习要求时,可稍放快讲解速度。对低年级学生讲解动作时,切忌速度太快。教学中切不可因教学法时间因素,有意地放慢或放快语言讲解的速度。

  总之,一年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需要我进一步去摸索、去探讨,我们的担子不轻,责任不小,因为我们老师的工作是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5

  低年级语文语文教学倡导的是“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识字量比较大,第一册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每课需认识9-10个生字,全册识记400个汉字,其中100个需会字,并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我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以达到识字教学的目标,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探索与体会: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认字效率就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教《口耳目》这果时我先出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如“山”“水”二字,利用课件上的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的文字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总结出《想东西的形象记汉字》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生字。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半扶半放地学习“鸟”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象形字的学法,这就是用图——古汉字——现代字进行对照的记字方法,在学习会意字,和形声字时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已有识字资源与亲眼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象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邮差送信,编歌谣,顺口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小组合作的形势,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把这些学生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了识字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引导想象帮助学习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字形教学中给某些字配上简洁生动的简笔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识字,如:教学跳,扔,举、拍、刷这些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结合多媒体课件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让学生在“画”中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个生字时,我根据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的画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 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我刚把这个字讲完,就见有一只小手举起来并迫不及待地说:“老师,雨和两这两个字有点相似,雨里面是四个小雨点,而“两”里面是两个小人,”面对如此精彩的回答,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已经插上了想象的双翅,我立刻在黑板上把孩子的`话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巩固生字,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广告牌、商品名、包装物、广告词。还有动画片中人物的对话和歌词,以及各种儿童读物,让孩子请教家长认读上面的字,并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制做成图文并茂的《小识字课本》。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互相交流的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把学生比较熟悉的字形和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作一些比较,并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刚学过的生字,它在你的小识字书中又组成了什么新词,把它告诉老师和同学。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了使用这些生字。学生在自学中真正体会到了识字的乐趣,学生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了。通过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收集、编排小识字书的过程,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开阔了视野,又自学了部分新字,取得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使师生间,生生间产生一种双向的互动,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28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09-15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8篇12-1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3-14

小学教学教学心得体会07-03

小学教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07-03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集合15篇)10-06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02-02

小学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集锦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