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时间:2024-07-29 13:00:2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其实很多内容4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是“形”和“神”的交融,意蕴丰富,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艺术,一种教学理想。

  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该落实在,每一课堂,不管其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年级的高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简约数学教学的创建在某种程度上在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追求“简约教学”。课堂教学凭借已有教学经验,以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这就是“简约教学”。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四、学习掌握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要及时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组织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如此的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的永恒魅力。因此创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是我们必须尝试的新课题。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2

 听了赵才欣教授讲的有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这一专题我有了解了以下内容 :

  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xx)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2、课程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社会)。3、东方课堂文化重视——基础、系统、规范。西方课堂文化重视——创新、应用、前沿。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趋同。4、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3):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

  1、评价的新原理:增值性原理——对工作的正导向性、全员参与原理——开放性的评价、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为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动态变化、激励性原理——明确努力方向。2、评价方案:理论—准则系统(指导思想、评价原则)、指标—标准系统(评价目标、指标系统、标准系统、计量系统)、操作—运行系统(评价组织系统、测评方法、评价心理调控)。3、好课的标准(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内容好——思想到——激情高)。4、评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分析、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5、评课的层次(提出建议、发现问题、归纳经验、发掘亮点、就课论课)。6、评课的方法(评青年教师课,突出一个“导”,倡导一个“帮”;评教学检查课,突出一个“实”,倡导一个“促”;评研究观摩课,突出一个“研”,倡导一个“争”评教学竞赛课,突出一个“比”,倡导一个“学”)。7、评课的“工具”——评课表(理念目标、观察点—观察面、基本依据)。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追求——1、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机智、情感激励)。2、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巩固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3、教学目标制定——落实课改理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 “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4、教材内容分析(本主题内容的地位 ——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元的关系分析(注重教育价值);本主题内容的结构 ——包含的知识元素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注重学习过程);本主题的重点与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注重核心概念))。

  5、教学准备的要求 (教具准备:如将教科书上图表制成挂图或“投影片”,以供分析讨论;资料更新:如对课文中某些偏早(太老)的经济数据(案例),适当更新等;学生预习:如有条件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事先组织学生对问题作调查等)。6、教学过程设计——基本要求(注意讲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问题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互动; 注重课堂中的有效巩固与评价 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7、学习评价的实施(“课堂评估”: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微型调查、课堂测验、检查单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练习评阅”: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个性化作业、表现性作业;注重知识技能的生成,与学生共同制订作业标准,支持提高学习信心)。8、如何让课件为教学内容服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技术应用恰到好处、技巧艺术有机结合)。9、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思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校长 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思想。

  知道了以上内容我的懂得了:1、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2、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3、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所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不断向同行请教,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3

  教学设计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教学设计。

  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交流叙事性文本教学设计案例评析的话题,我是宋庄中心小学的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喜欢乡村孩子的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位语文教师。因工作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平静安逸的乡村生活,极少外出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教学也是非常盲目和随意的,从没想过会认识这么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更没想过会加入朱老师骨干教师培育站,有机会发展和成长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所以,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与大家相识,感恩共同的成长。

  通过本学期多次与导师、学员的交流与学习,我觉得在你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无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对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学期三月份参加的以“识字写字”为主题的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所参赛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

  从接到通知决定上这一课到比赛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不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觉得非常的仓促,虽然在磨课的过程中得到区领导、专家耐心、细致的指点,但由于个人领悟能力有限,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课的次数也有欠缺,对孩子的预设不够充分,导致比赛时在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疏忽,留下了遗憾。下面我就在本课备课时的一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两个小话题。

  一、面对一则童话,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什么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而文本就是识字写字的载体,所以面对低年级十几篇童话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童话首先是写给儿童看的,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口吻虚构成的故事。它往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而又高于儿童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教师阅读童话后,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非”,从而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起美好纯正的情感。但对于童话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的理解和书写上,学生是有困难的,在对童话语言特点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难的,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随文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意图所在。另外,基于《猴子种果树》一课对话多,相似段落多的特点,引导孩子分角色朗读,感知文章大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句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有了以上认识,我在本次修改教学设计时,将教学目标的每一条内容都更加细化和具体了: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角色语言的不同,并积累重要词句。

  2.随文识字,学会独立认字,运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并正确、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汉字“浇”、“施”、“肥”“拔”等。

  3.了解童话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目标明确了,教学就有了主心骨,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变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好,训练重点思考好,我想:这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面对低年级孩子,教学过程应如何开展

  在常态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大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点,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让孩子死记硬背,就是进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让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学生因要学新课文激起来的浓厚兴趣,往往会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灌输”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从《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中择选三个小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各位学员多批评,多指正。

  首先,谈谈导入新课环节

  我抓住孩子喜爱小猴子的心理特点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学资源,这样设计了导入:

  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来了。(出示图片),它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猴子种果树

  继而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种”是个多音字,并复习旧知“种子”,最后教师板书并口述“种”书写要点:左右两边都有竖,左短右长才好看。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导入明快,灵动,从孩子喜欢的童话形象入手,以简洁生动的方式,直奔主题,同时也重视体现教师板书示范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种”两个字书写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真正把识字写字渗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

  其次,说说师生共读环节。

  低年级童话题材的文章很多,童话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爱的,它们既是作家生活的积累,也是作家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且童话角色往往都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它们的神情、动作、心理及语言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言训练材料。

  所以,抓住本课中小动物生动的语言对白,组织孩子进行分角色朗读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根据读书小提示自由,走进朗读课文,走进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师生分角色朗读的环节:

  分自然段,老师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读三个小动物说的.话。其他同学有的朗读,有的认真倾听,还有的当小老师,认真倾听,当小老师,适时纠正小朋友读错的音,

  这样,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进行朗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快乐的读书体验中认识生字,理解新词,以全面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个过程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现的。

  当然,在师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再现形象,而忽略读准字音、读通读好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引导孩子发现,并能突出童话语言中那些传神之笔,让学生细细咀嚼,孩子才能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比如这一课中2、4、6自然段语言叙述相似,3、5、7自然段语言基本一样,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语也是多次反复出现,朗读时不能随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语言,而教师有趣的范读,,无形中创设了情境,让孩子身不由己地进入到童话的世界。

  最后,聊聊识字写字教学

  大家都知道,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字不离词,字只有在一个词中才具有意义。在识字的同时,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也才能在阅读、写作中加以运用,并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标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将识字写字渗透到初读课文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之中。一边创设情境,再现童话形象,让孩子对童话形象既看得见,也摸的着,一边把本课带生字的词语,相机出示,如:猴子一想 农谚 喜鹊 喳喳 着急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用出示词语卡片的方式重点指导孩子读准,而对于文中同类的词,我则出示在大屏幕上,如

  梨树 乌鸦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树 喜鹊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树 杜鹃 咕咕 桃三樱二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农谚)

  对于这些词语,引导孩子分小组横着读,竖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时相机理解“果树”、“农谚”的意思。

  字只有依附于词才有意义。教学中,尽量避免孤立地识一个字,写一个字,一般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读写的。比如:把生字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于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又有利于集中精力教好课文。在指导孩子书写方面,我引导孩子从句到词,再到字。比如教学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时,我先引导孩子谈话,读句子“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的含义,等着将来吃梨子。”接着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表演理解 “浇水”、“施肥”,进而让孩子说说这三个字写起来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写?先指名说,教师相机总结:左右结构的字,要看准宽窄、高矮和长短等。

  同时,教学时便教学边巩固,以“熟”带“生”,以一带多,由已知到未知,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孩子发现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和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不至于混淆形近字。

  对于《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的细节还需要在课堂中继续检验。我就择取着说这么多。我个人觉得设计中对教材的任务把握和巧妙处理阅读故事与识字写字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于个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论透视课堂,归纳教学的门道,还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如何让教学设计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更有利,也很欠缺,还敬请和期待各位导师的指导和各位学员的真诚地批评和指正。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4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匪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

  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数学教学设计》能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体会到数学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做好课前设计,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素材,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5

  通过学习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一点的,因为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要理解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轻松一点,不会觉得干燥,正如老师这样让我们搞一下博客,共同学习,我想这种方法比较好一点。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觉得很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6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7

  7月23日,在我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教师学习“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青年教师了解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它和教案的区别,通过学习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的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例如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体会,了解到长方体的具体特点。学生还可以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到知识。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8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9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六、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网,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教学舞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渐地成为教学的主流。而国家教育资源网以其“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教学资源成为众多教师必备的教学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有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料、课件、还有专家上的公开课、有寓意深刻的漫画、有奇形怪状的文字、还有精妙绝伦的片断。在这样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我们的教学设想。例如在国家教育资源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课件--《阿长与山海经》。该课件包含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相关资料、相关作品、相关网址以及课文学习、课文练习、还配有声情并茂的原声朗读、疑难解答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有选择地利用这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0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才能烹饪出浓汁浓味的语文课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师在初教《学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种观念交锋)。生1:喜欢那个走神的学生,因为他有个性,不喜欢的课,他没有假装认真听讲。生2:那个学生做事不专心是对的吗?生1:假如那个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的话,他还会走神吗?假如他很喜欢下棋的话,他还会分心吗?……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是对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会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存在两个问题: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课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较明白的,作了这个辩论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东西都应该为语文服务的,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责任感?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若偏离了这些基本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丢掉西瓜去捡芝麻。再活跃的课堂也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最终的结果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语文课的根基是文本语言,是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过程,将文本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么湿,为何还那么高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 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的,你真的读懂了吗?考考你:

  A.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老人,祝愿他(健康长寿)

  B.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姑娘,祝愿她( )

  C.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小伙,祝愿他 ( )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 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导教学“本色点”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经历了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教师的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之后将语文简单化,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本色语文”的最佳的注释。“本色”是浓缩,是提要钩玄,是减去“非语文”的肿胀。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课堂。再教《学棋》,我就注重于教学过程,渗透学习方法,走进课文情景,获取真实感受:1.读课文第二节,将学生怎样“学棋”字、词圈出来。2.轻读课文,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学棋的?3.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况。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这一环节,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渗透学法指导,让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设计的本色点是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扎根于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走进文本,获取真实地感受。

  有诗云:“轻拢慢捻抹复挑”。在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潜心研究,静心思考,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入“百草园”,使语文课堂进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1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2

  有幸聆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报告《我的青春语文观——我的语文教学探索之路》。报告中,王老师讲述了十几年来的语文探索经历,详细阐述了自己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

  王老师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是这样的: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2、在灵活扎实的语文味中创新。3、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4、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

  从她讲述的内容中,我窥探出,这所谓四层次,其实包含着她走过的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一是对教材钻研的课堂设计阶段,二是以语文训练为主的导学阶段,三是学生为主体的以学论教阶段,四是建立语文学习规范的自主学习阶段。这四个阶段,就是王老师探索语文教学的主要思想历程。

  王老师第一个阶段的重点在教材钻研上。她总是在对教材深入细致研读的基础上,着力于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么寻找到巧妙的突破口,要么设计出新奇的板书,要么思考出富有创意的处理方式。如《沁园春雪》根据理解设计诗词TV,《题湖阴先生壁》把湖阴先生家的情景画出来,《苏州园林》四张园林图片四个导游解说,《木兰辞》设计木兰明星档案,《俭以养德》填充“靶子图”,《珍珠鸟》设计小鸟宝贝成长日记、人鸟对话,《济南的冬天》你选谁当济南的形象代表,《羚羊木雕》请你给同情的对象写一封信,《石壕吏》课本剧改编和表演,《落棋有声》辩论“如果你是厂长,你选谁当车间主任”,《中国石拱桥》作石拱桥的设计师重现赵州桥卢沟桥的形象……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青年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这个过程王老师经历了整整五年时间。对教材的研读,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基本功。没有对教材的钻研,就没有对教材的处理,教材钻研得越深,教材的处理就会越浅易,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教师如果不经过这样一番历练,不能养成深入研读文本的习惯,那么他的教学之路必然是浅薄而空虚的。

  王老师的第二个阶段重点是放在学生学习的引导上。如果说前一阶段王老师更着眼于从篇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那么这个阶段则更加重视文本,重视语言的深层挖掘。她遵循陈钟梁老师的话“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开始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引导学生苦练语言“内力”。

  为此,她总是从文本内核中去寻找能牵一发动全身的词句,引导学生沿着语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痴”字教学《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选择一些虚词、标点符号等文本元素强化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完成对语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回归阶段。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走过的阶段。没有经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师,不能叫真正的语文教师,最多只能算个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师应聘过程中,这样的假洋鬼子还多着呢。

  王老师的第三个阶段重点已经由教师的导走向了学生的学。她开始反思自己导学的利弊:“在多数人的词典中,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课堂上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老师那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往往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课堂杀手。”

  于是,她走上了以学论教的道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初始对话一定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之前。教师不给学生以有意暗示,让学生的独立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再由此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推进课堂进程的原动力是学生的认知,教师只是课堂讨论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彼此独立而又追求和谐。”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依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这是一个思想突变的阶段,由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这个思想过程容易,但要转变为教学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不少教师也认识到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之中,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当我们许多的老师仍然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行动上走出了很远。

  王老师的第四个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规范,使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王老师是这样阐述的:“语文的最佳状态是: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的序列,摸索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规律,使语文学习从零敲碎打似的单项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体做法是:着力建设一个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制度,让玄妙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语文学习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使学生学得到还看得到,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么心中有数。让班级的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规律化。明确了宏观和微观的学习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级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让语文的教与学既生机盎然,又脚踏实地。”

  为了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为了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师在班上建立了许多语文学习的制度,如日记制度,日记评讲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错别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课前演讲制度,班级图书馆不闭馆制度,读书汇报制度,清晨积累制度,积累考试制度,五分钟微型课制度,班级“百家讲坛”制度,口语考试制度,班级生活语文化制度,专题活动写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去规范学生语文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把这些语文学习行为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当学生的语文学习渗透到他们的生命里去了,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这,应该说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就是王君老师青春语文教学创新四层次的全部意义所在。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3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4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5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识,分为识记概念和理解概念。

  (1)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比如技能,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动作技能,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比如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学设计。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做好前期分析,并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好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创建一个指向单元学习内容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以上三点后,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八个步骤,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优化。

  1、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此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在教师设计好的范围内有目的地查找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成的真实可靠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4、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应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当然这个范例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应该达到的制作水平进行设计的,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6、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7、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如不具备,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以及其他必要文档的准备,等等。

  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综上所述,做好“三点八步”,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学习心得》教学设计12-19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06-11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15篇01-09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14篇01-10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2篇01-10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13篇01-10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01-14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精选18篇)07-11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14篇)09-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数学课堂特质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清晰、明快、整体感强;教学素材——经济、高效、少而精练;节奏控制——匀称、舒缓、张弛有致;活动展开——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教师上课——轻松、自如、胸怀全局;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其实很多内容40分钟的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建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是“形”和“神”的交融,意蕴丰富,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风格,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艺术,一种教学理想。

  简约教学并不只是对繁杂课堂的`现实针砭,而应该落实在,每一课堂,不管其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年级的高低。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艺术,简约数学教学的创建在某种程度上在实现着“生活”“艺术”“数学”“教学”四重意义的和谐统一。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活化”教材,使教材趣味化、生动化。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追求“简约教学”。课堂教学凭借已有教学经验,以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这就是“简约教学”。创建简约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学内容求“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必须独特而深刻,能够抓住重点,有机整合,前后连贯。选材可以少,但所选题材要有典型性,针对性,要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使每一个材料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教学环节求“简”。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扣紧“主线”。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

  三、教学方法求“活”。要灵活应变,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追求的就是有效教学,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走向简约,要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整合、提炼,这种减法,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素材、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割舍,而是要合理去除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四、学习掌握要落“实“。一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要及时了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矫正,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通过科学、有序的教学组织活动,让知识背景、智力水平、个性品质等各不相同的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如此的数学教学才有了真正的永恒魅力。因此创建简约化数学课堂是我们必须尝试的新课题。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2

 听了赵才欣教授讲的有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这一专题我有了解了以下内容 :

  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xx)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2、课程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社会)。3、东方课堂文化重视——基础、系统、规范。西方课堂文化重视——创新、应用、前沿。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趋同。4、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3):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

  1、评价的新原理:增值性原理——对工作的正导向性、全员参与原理——开放性的评价、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为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动态变化、激励性原理——明确努力方向。2、评价方案:理论—准则系统(指导思想、评价原则)、指标—标准系统(评价目标、指标系统、标准系统、计量系统)、操作—运行系统(评价组织系统、测评方法、评价心理调控)。3、好课的标准(有感知——有感悟——有感动、内容好——思想到——激情高)。4、评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分析、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5、评课的层次(提出建议、发现问题、归纳经验、发掘亮点、就课论课)。6、评课的方法(评青年教师课,突出一个“导”,倡导一个“帮”;评教学检查课,突出一个“实”,倡导一个“促”;评研究观摩课,突出一个“研”,倡导一个“争”评教学竞赛课,突出一个“比”,倡导一个“学”)。7、评课的“工具”——评课表(理念目标、观察点—观察面、基本依据)。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追求——1、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新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机智、情感激励)。2、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巩固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3、教学目标制定——落实课改理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 “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4、教材内容分析(本主题内容的地位 ——在单元或章节中同其他相关知识元的关系分析(注重教育价值);本主题内容的结构 ——包含的知识元素及其层次关系和主次关系分析(注重学习过程);本主题的重点与难点 ——在一般情况下,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上的比较分析(注重核心概念))。

  5、教学准备的要求 (教具准备:如将教科书上图表制成挂图或“投影片”,以供分析讨论;资料更新:如对课文中某些偏早(太老)的经济数据(案例),适当更新等;学生预习:如有条件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事先组织学生对问题作调查等)。6、教学过程设计——基本要求(注意讲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问题能力; 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互动; 注重课堂中的有效巩固与评价 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 7、学习评价的实施(“课堂评估”:课堂提问、学生置疑、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微型调查、课堂测验、检查单等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诊断问题,优化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练习评阅”: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个性化作业、表现性作业;注重知识技能的生成,与学生共同制订作业标准,支持提高学习信心)。8、如何让课件为教学内容服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技术应用恰到好处、技巧艺术有机结合)。9、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思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校长 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思想。

  知道了以上内容我的懂得了:1、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的设计,使其更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2、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3、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所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不断向同行请教,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3

  教学设计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教学设计。

  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交流叙事性文本教学设计案例评析的话题,我是宋庄中心小学的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喜欢乡村孩子的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位语文教师。因工作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平静安逸的乡村生活,极少外出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教学也是非常盲目和随意的,从没想过会认识这么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更没想过会加入朱老师骨干教师培育站,有机会发展和成长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所以,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与大家相识,感恩共同的成长。

  通过本学期多次与导师、学员的交流与学习,我觉得在你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无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对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学期三月份参加的以“识字写字”为主题的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所参赛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

  从接到通知决定上这一课到比赛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不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觉得非常的仓促,虽然在磨课的过程中得到区领导、专家耐心、细致的指点,但由于个人领悟能力有限,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课的次数也有欠缺,对孩子的预设不够充分,导致比赛时在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疏忽,留下了遗憾。下面我就在本课备课时的一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两个小话题。

  一、面对一则童话,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什么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而文本就是识字写字的载体,所以面对低年级十几篇童话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童话首先是写给儿童看的,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口吻虚构成的故事。它往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而又高于儿童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教师阅读童话后,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非”,从而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起美好纯正的情感。但对于童话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的理解和书写上,学生是有困难的,在对童话语言特点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难的,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随文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意图所在。另外,基于《猴子种果树》一课对话多,相似段落多的特点,引导孩子分角色朗读,感知文章大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句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有了以上认识,我在本次修改教学设计时,将教学目标的每一条内容都更加细化和具体了: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角色语言的不同,并积累重要词句。

  2.随文识字,学会独立认字,运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并正确、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汉字“浇”、“施”、“肥”“拔”等。

  3.了解童话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目标明确了,教学就有了主心骨,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变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好,训练重点思考好,我想:这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面对低年级孩子,教学过程应如何开展

  在常态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大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点,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让孩子死记硬背,就是进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让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学生因要学新课文激起来的浓厚兴趣,往往会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灌输”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从《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中择选三个小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各位学员多批评,多指正。

  首先,谈谈导入新课环节

  我抓住孩子喜爱小猴子的心理特点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学资源,这样设计了导入:

  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来了。(出示图片),它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猴子种果树

  继而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种”是个多音字,并复习旧知“种子”,最后教师板书并口述“种”书写要点:左右两边都有竖,左短右长才好看。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导入明快,灵动,从孩子喜欢的童话形象入手,以简洁生动的方式,直奔主题,同时也重视体现教师板书示范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种”两个字书写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真正把识字写字渗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

  其次,说说师生共读环节。

  低年级童话题材的文章很多,童话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爱的,它们既是作家生活的积累,也是作家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且童话角色往往都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它们的神情、动作、心理及语言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言训练材料。

  所以,抓住本课中小动物生动的语言对白,组织孩子进行分角色朗读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根据读书小提示自由,走进朗读课文,走进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师生分角色朗读的环节:

  分自然段,老师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读三个小动物说的.话。其他同学有的朗读,有的认真倾听,还有的当小老师,认真倾听,当小老师,适时纠正小朋友读错的音,

  这样,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进行朗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快乐的读书体验中认识生字,理解新词,以全面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个过程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现的。

  当然,在师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再现形象,而忽略读准字音、读通读好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引导孩子发现,并能突出童话语言中那些传神之笔,让学生细细咀嚼,孩子才能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比如这一课中2、4、6自然段语言叙述相似,3、5、7自然段语言基本一样,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语也是多次反复出现,朗读时不能随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语言,而教师有趣的范读,,无形中创设了情境,让孩子身不由己地进入到童话的世界。

  最后,聊聊识字写字教学

  大家都知道,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字不离词,字只有在一个词中才具有意义。在识字的同时,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也才能在阅读、写作中加以运用,并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标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将识字写字渗透到初读课文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之中。一边创设情境,再现童话形象,让孩子对童话形象既看得见,也摸的着,一边把本课带生字的词语,相机出示,如:猴子一想 农谚 喜鹊 喳喳 着急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用出示词语卡片的方式重点指导孩子读准,而对于文中同类的词,我则出示在大屏幕上,如

  梨树 乌鸦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树 喜鹊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树 杜鹃 咕咕 桃三樱二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农谚)

  对于这些词语,引导孩子分小组横着读,竖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时相机理解“果树”、“农谚”的意思。

  字只有依附于词才有意义。教学中,尽量避免孤立地识一个字,写一个字,一般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读写的。比如:把生字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于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又有利于集中精力教好课文。在指导孩子书写方面,我引导孩子从句到词,再到字。比如教学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时,我先引导孩子谈话,读句子“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的含义,等着将来吃梨子。”接着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表演理解 “浇水”、“施肥”,进而让孩子说说这三个字写起来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写?先指名说,教师相机总结:左右结构的字,要看准宽窄、高矮和长短等。

  同时,教学时便教学边巩固,以“熟”带“生”,以一带多,由已知到未知,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孩子发现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和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不至于混淆形近字。

  对于《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的细节还需要在课堂中继续检验。我就择取着说这么多。我个人觉得设计中对教材的任务把握和巧妙处理阅读故事与识字写字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于个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论透视课堂,归纳教学的门道,还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如何让教学设计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更有利,也很欠缺,还敬请和期待各位导师的指导和各位学员的真诚地批评和指正。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4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匪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

  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数学教学设计》能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体会到数学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做好课前设计,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素材,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5

  通过学习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一点的,因为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要理解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轻松一点,不会觉得干燥,正如老师这样让我们搞一下博客,共同学习,我想这种方法比较好一点。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觉得很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6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7

  7月23日,在我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教师学习“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一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青年教师了解如何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它和教案的区别,通过学习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的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例如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长方体的特征,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就可以有深刻地体会,了解到长方体的具体特点。学生还可以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到知识。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8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9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六、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网,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教学舞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渐地成为教学的主流。而国家教育资源网以其“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教学资源成为众多教师必备的教学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有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料、课件、还有专家上的公开课、有寓意深刻的漫画、有奇形怪状的文字、还有精妙绝伦的片断。在这样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我们的教学设想。例如在国家教育资源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课件--《阿长与山海经》。该课件包含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相关资料、相关作品、相关网址以及课文学习、课文练习、还配有声情并茂的原声朗读、疑难解答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有选择地利用这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0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才能烹饪出浓汁浓味的语文课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础点”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文本,教学设计也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识字,读书,朗读,背诵,作文,简单地说也就是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这“七字经”。这七项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基本的语文能力,基本的语文积累,基本的习惯素养。这就是语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态下的教学设计要求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而不是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上热闹非凡的动嘴不动手的“君子课”。在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本身的内涵,删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师在初教《学棋》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两种观念交锋)。生1:喜欢那个走神的学生,因为他有个性,不喜欢的课,他没有假装认真听讲。生2:那个学生做事不专心是对的吗?生1:假如那个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的话,他还会走神吗?假如他很喜欢下棋的话,他还会分心吗?……表面上看,这样的设计,是对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这节课上,学生会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存在两个问题: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课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较明白的,作了这个辩论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二.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东西都应该为语文服务的,不管使用何种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设计的这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责任感?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若偏离了这些基本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丢掉西瓜去捡芝麻。再活跃的课堂也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最终的结果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园”。语文课的根基是文本语言,是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过程,将文本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链接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动机、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课标”和教材,把功夫花在发掘文本的语文因素上,力求发掘切入生活的“链接点”: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号、插图、注释、提示、课后习题,都具有召唤性,蕴涵着吸引读者去采撷、加工、拓展……阅读文本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不去潜心读书,精心设计,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在文本中探索、发现、汲取资源呢?又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的“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设计了这样的片断训练: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么湿,为何还那么高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 这句话听起来挺深奥的,你真的读懂了吗?考考你:

  A.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老人,祝愿他(健康长寿)

  B.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姑娘,祝愿她( )

  C.当我端起水,我会把水泼向小伙,祝愿他 ( )

  读懂文末这蕴含深刻的一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如果要把这段文字植根于学生心中,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够的。文本中所表达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链接呢?上述的教学设计,把文本的解读至于广阔的背景之下,让学生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发现文本切入生活的“链接点”,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三、架设课文的“互动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课标》的.召唤下,教师注重于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语文、探究语文、感受语文时,架设课文的“互动点”,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在充满情趣的百花齐放的学习背景中学习、积淀与创造。

  曾见一位教师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给家乡孩子的信》两篇课文后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感动我们的十大课文人物,以“感动中国”为蓝本,写下了一系列的颁奖辞: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英雄”的真正含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拥有灿烂的阳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司马迁:风雨人生,祸福难料。为了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十八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热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铸就了他的辉煌。

  ……

  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感人心扉的语文历程之后,学生和教师将收获生活中的感动,并把他们讲出来,写出来,告诉大家,让感动延续。这也正践行了《课程标准》阐明的“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言语表达实践,做到了目中有人,师生互学,多元发展。读着这些颁奖词,我们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拉近了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宽了视野,促使文与道的交汇与融合,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尊重个性的“差异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灵性的个体。有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设计时基于“以生为本”的精神,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个性的“差异点”,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学《月亮湾》时,我发现学生读“游来游去”的语调不同,一个读得的轻快,表现了小鱼的滑溜,“做游戏”时快乐,自由;另一个学生读得慢条斯理,应该怎样读?成为一个“差异点”,如何解决这个“点”的钥匙呢?“谁能帮他说说理由?”教师将球抛给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话题成为一个“争论点”:怎样读?有学生说因为小鱼在河底散步,看风景,所以游得悠哉悠哉,要读得慢…… 最后竟有学生从游得开心、悠哉中领悟到环境没有污染。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文本的“二度开发”。对读书的理解,曾国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在读文之中对月亮湾的美的体悟,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在运用中学,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倾听给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的教师要真正地把心贴在孩子的身上,这‘帖’不只是爱,还是研究,还是为了发展。(叶澜语)”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时想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还要想到文本的语言会带给学生怎样的情怀,怎样发掘学生的言语禀赋,怎样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一个美好的境界,怎样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怎样让学生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发现语言的美,怎样让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心中发酵,形成物我两忘的精神场……带着这些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交融,迸发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导教学“本色点”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经历了对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教师的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之后将语文简单化,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本色语文”的最佳的注释。“本色”是浓缩,是提要钩玄,是减去“非语文”的肿胀。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课堂。再教《学棋》,我就注重于教学过程,渗透学习方法,走进课文情景,获取真实感受:1.读课文第二节,将学生怎样“学棋”字、词圈出来。2.轻读课文,边读边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学棋的?3.学生交流:两个学生学棋的情况。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在这一环节,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进语言,渗透学法指导,让静止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设计的本色点是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扎根于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走进文本,获取真实地感受。

  有诗云:“轻拢慢捻抹复挑”。在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潜心研究,静心思考,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入“百草园”,使语文课堂进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浓汁浓味的语文课!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1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2

  有幸聆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报告《我的青春语文观——我的语文教学探索之路》。报告中,王老师讲述了十几年来的语文探索经历,详细阐述了自己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

  王老师语文教学创新的四个层次是这样的: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2、在灵活扎实的语文味中创新。3、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4、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

  从她讲述的内容中,我窥探出,这所谓四层次,其实包含着她走过的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一是对教材钻研的课堂设计阶段,二是以语文训练为主的导学阶段,三是学生为主体的以学论教阶段,四是建立语文学习规范的自主学习阶段。这四个阶段,就是王老师探索语文教学的主要思想历程。

  王老师第一个阶段的重点在教材钻研上。她总是在对教材深入细致研读的基础上,着力于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么寻找到巧妙的突破口,要么设计出新奇的板书,要么思考出富有创意的处理方式。如《沁园春雪》根据理解设计诗词TV,《题湖阴先生壁》把湖阴先生家的情景画出来,《苏州园林》四张园林图片四个导游解说,《木兰辞》设计木兰明星档案,《俭以养德》填充“靶子图”,《珍珠鸟》设计小鸟宝贝成长日记、人鸟对话,《济南的冬天》你选谁当济南的形象代表,《羚羊木雕》请你给同情的对象写一封信,《石壕吏》课本剧改编和表演,《落棋有声》辩论“如果你是厂长,你选谁当车间主任”,《中国石拱桥》作石拱桥的设计师重现赵州桥卢沟桥的形象……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青年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这个过程王老师经历了整整五年时间。对教材的研读,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基本功。没有对教材的钻研,就没有对教材的处理,教材钻研得越深,教材的处理就会越浅易,所谓“深入浅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教师如果不经过这样一番历练,不能养成深入研读文本的习惯,那么他的教学之路必然是浅薄而空虚的。

  王老师的第二个阶段重点是放在学生学习的引导上。如果说前一阶段王老师更着眼于从篇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那么这个阶段则更加重视文本,重视语言的深层挖掘。她遵循陈钟梁老师的话“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开始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引导学生苦练语言“内力”。

  为此,她总是从文本内核中去寻找能牵一发动全身的词句,引导学生沿着语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痴”字教学《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选择一些虚词、标点符号等文本元素强化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完成对语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回归阶段。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走过的阶段。没有经历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师,不能叫真正的语文教师,最多只能算个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师应聘过程中,这样的假洋鬼子还多着呢。

  王老师的第三个阶段重点已经由教师的导走向了学生的学。她开始反思自己导学的利弊:“在多数人的词典中,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课堂上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老师那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往往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课堂杀手。”

  于是,她走上了以学论教的道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初始对话一定要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之前。教师不给学生以有意暗示,让学生的独立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再由此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推进课堂进程的原动力是学生的认知,教师只是课堂讨论的首席。教师和学生彼此独立而又追求和谐。”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依循常规,而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这是一个思想突变的阶段,由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这个思想过程容易,但要转变为教学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不少教师也认识到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之中,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当我们许多的老师仍然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行动上走出了很远。

  王老师的第四个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规范,使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王老师是这样阐述的:“语文的最佳状态是: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的序列,摸索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规律,使语文学习从零敲碎打似的单项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体做法是:着力建设一个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制度,让玄妙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让以前在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语文学习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使学生学得到还看得到,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么心中有数。让班级的学习秩序化、规范化、规律化。明确了宏观和微观的学习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级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让语文的教与学既生机盎然,又脚踏实地。”

  为了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为了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师在班上建立了许多语文学习的制度,如日记制度,日记评讲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错别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课前演讲制度,班级图书馆不闭馆制度,读书汇报制度,清晨积累制度,积累考试制度,五分钟微型课制度,班级“百家讲坛”制度,口语考试制度,班级生活语文化制度,专题活动写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去规范学生语文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把这些语文学习行为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当学生的语文学习渗透到他们的生命里去了,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它的最终目的。这,应该说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就是王君老师青春语文教学创新四层次的全部意义所在。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3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4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15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因此,相互协作与自我指导相结合尤为重要。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过程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过程。学习资源指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与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教学系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也就是说,教学除了安排终结性考核,还应安排形成性考核,如要求学生提交记录其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等。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因为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知识,分为识记概念和理解概念。

  (1)识记概念,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2)理解概念,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比如技能,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1)动作技能,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2)智力技能,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比如过程与方法,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2、研究教学设计。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好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做好前期分析,并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课标(或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哪些内容属于技能?哪些内容又是方法或过程?哪些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各个内容要求的程度是什么?

  其次,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现状怎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那么这个比例有多大?还有哪些内容是教材上没有但需要补充给学生的?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内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学对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多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多强?生活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根据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什么?因为人学习不同类型的东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议老师们分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当然这样会有一定难度。此外,撰写教学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操作性。

  3、设计好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学校情境中的问题及其评价标准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有很大差别,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认为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其中通过探究、交互作用和创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为了获得一个真实、复杂的信息化教学情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是最佳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和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围绕教学单元中的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Internet搜集信息并利用PowerPoint创建一个指向单元学习内容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师做好以上三点后,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八个步骤,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优化。

  1、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通过此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在教师设计好的范围内有目的地查找学习资源,也可以提供现成的真实可靠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如果需要,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

  4、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应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当然这个范例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应该达到的制作水平进行设计的,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6、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7、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如不具备,应采取什么方法解决)以及其他必要文档的准备,等等。

  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

  综上所述,做好“三点八步”,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是我们优化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