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1 15:27:29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9月22日,我参加了在莒南县第八中学召开的临沂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共安排了两项内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与点评;初中语文教学规划和课堂教学规范。

  22日下午,是课堂教学观摩,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是写作教学《文从字顺》,执教的老师是莒南县第六中学的王娟老师。她从学生的习作《军训中的一幕》入手,借助于这篇习作,总结出了文从字顺的几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完整,语序要恰当,搭配要合理,朗读可以纠错。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收放自如,没有废话,注重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第二节课是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执教的是罗庄区册山中学的高新丽老师,课堂的环节是由故事导入,之后便由整体感知到研读赏析,重点放在了研读赏析的环节。这节课重点突出,教师严谨认真,目标定位准确。第三节课是文言文教学,题目是《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执教的老师是蒙阴县第三中学的邵霞老师。她的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学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一篇文章,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容量较大,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好。

  23日上午,首先是县区教研员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然后听了临沂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庞云龙的专题报告:《初中语文教学规划与课堂教学规范》。从这篇报告中,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面向全体学生;熏陶感染,独特体验,积累应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呈现;关于“读”;课堂教学评价现象;多媒体的使用。

  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这几点规范落实在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

  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我安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10月17日,我有幸作为片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的评委,听取了三个教师的三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说,三位教师,都尽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授课文,进行了用心解读,精心设计。其中,《羚羊木雕》的执教者顺应时代要求,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字词教学、文章感知、角色朗读与表演、人物性格的体会、文章主题探究、达成效果检测等环节。但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看,需要强调一句: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着手于文本的“示范”。

  首先从采取“导学案”的执教方式上看,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且各个环节内容的`相互印证,让学生用不着思考用不着想就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其次,就教学的内容看,学生的字词学习,应该是该学段(初一年级)的一个重点,要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们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正确(况且如“树杈”之类的翘舌音、“逮”这样的上升字还没有读正确),忘却了书写与意义的教学。角色朗读与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结合文章去感悟,没有教师的指导(语序、语调、语气和节奏、重读与轻读),是达不到学生学习目的的。更不要说只是让“分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几个学生去“七嘴八舌”一阵了。至于文章主旨,是作者书写本文的真实意图。即使是要体现编者的意图,也要有个度。本文的原标题是《反悔》,编入教材时,编者将标题改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显:“行成于思毁于随”。也就是“做事(处事)要动脑筋”。就编者意图看,就是让学生在“亲情”与“友情”的矛盾冲突之中去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并懂得“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冲突的交流与沟通方法只能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而并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因此,文章开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写法、插叙友情的写法、通过贴切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等,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忽视不得!教学实践中,忽视了这些方面的探究,课堂上的书写训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让“达不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要求成为必然。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情绪,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

  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一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学生合作探讨中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常用的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教师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视野。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语文最需要实实在在行动的一个阶段,学生将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展开较有深度的思维。如,在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

  2.谁写信?

  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

  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是全体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核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初一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时光匆匆,教学改革已有三年整,回首教学改革所做的点点滴滴,看见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等大幅度的提高,颇感欣慰,这完全得益于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改革将进一步带给学生更多的受益,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现就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课前学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于“自主学习”方式来说相当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前掌握了一些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准备了一些东西,课堂上才能进行互动交流,我在课前下发学案,学案中提出知识要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案中设置查阅教科书,探究性问题,设计实验等问题,学生预习中一定有问题,我让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自学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知识。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课前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没明白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怎样推翻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我只点拔一下:当斜面变成水平面而且光滑时,物体受几个力?学生答:两个力。我又问,这两个力怎么样?学生答:二力平衡。我又问:此时物体可不可以认为不受力?学生答:可以。我最后又问,那么不受力对应物体的状态是什么?学生答:运动。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反应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我及时给以引导和点拨,学生在课前能继续自学探究。我的监督和引导无疑是学生自学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同时我也鼓励和表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更自觉的预习和探究,大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阵地。课前我科学的分组:学习好的和坏的搭配开,男生和女生搭配开,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讨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小组之间也进行合作探究。我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讲库仑定律时,其中一组认为:两个半径为r的.带点球体相距为r时可以看成点电荷,而且拿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来对比,而答案说不可以。这组学生找我询问是不是答案错了。我请求另外一个学习小组帮忙探究。并让他们一起探究分析实质,最后经过合作,半径为r带电体靠近时,电荷重新分布不分布在球心了,不能看成质点,而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不涉及电荷重新分布问题,因此可以看成质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合作探究。

  三.利用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一份重要途径,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在学习必修一“超重和失重”时,让学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在加速上升电梯里称体重,看秤的示数大于人本身的体重;加速下降的电梯里

  称体重,秤的示数小于重力,从而让学生彻底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如何设计实验,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怎样处理。让学生感受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来研究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四.利用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

  我每节课后都督促学生把学案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笔记上。在学习3-2的交流电时,有电动势的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课下及时整理笔记就会很容易区分开而不易混淆。一旦忘记或者混淆立即打开笔记进行核对。通过归纳、整理,把本节课的知识能进一步梳理、系统,可以反思哪个问题还没解决,哪个问题顺利解决等,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物理模型怎样?通过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让学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都成为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相信这样的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愿意不断探索适合二中学生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是主体 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某某,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某某,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 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某某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仅从写作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观点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激励。

  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第一,充当引路人角色。

  首先我们要充当引路人,引领我们的每个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你把阅读变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用担心读书认真不认真的问题么?所以,面对初一的学生,我并不急着分析课本,而是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经典情节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发的.去找名著阅读,这样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荐,声色俱厉的强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课文时没有一个人喜欢板着脸的严肃说教,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找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后,我尽量让学生笑着听课,随意发言,只要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你想说就说。慢慢的,学生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有了写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话写下来,因为是自发的写作,他们也会自觉的锤炼字词,不厌其烦的改。我想,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么?

  第三,注意语文课的深度。

  我觉得语文学习决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读美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涵的哲理,提醒他们其中优美字词句的意境,并要他们写下听后感。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为听的多,视野也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是素材多多,观点新颖,经常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现呢!

  第四,让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

  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出口,让大家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因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养成摘抄的习惯。

  但凡平时觉得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在一个本子上。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迹啦,作为写作时的范例引用,增强写作说服力。不至于使文章显得过于空洞。

  第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要求每一位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一课一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口才。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演讲势必要做一些演讲准备,收集材料等。对写作也是有益的锻炼。

  以上是关于加强写作能力的一些浅见,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必须以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为前提。若忽视这一点,教语文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起时,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们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在学生结束小学的学习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教学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教学中趣味和知识性同等重要。在学生发下课本之后,有的人对课本感兴趣,就会翻一翻书,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囊括在书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将书本塞进书包里,看都不看,这就要看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都能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再不济也可以使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语文这一科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幽默的讲述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不会使人厌烦,就要看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贴近学生一点。

  干巴巴的讲述知识点,根据教学辅导书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管不到学生在脑海里想什么的,就像有一句俗语说的一样“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弄出反效果。所以将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是教学趋向有益的一面。

  学习要有深度,学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加的宝贵。在一些美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以后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反而是遏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将一些能够在初中阶段被学生所欣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做一个推荐,布置写一篇文章,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我们教师只能在旁边引导,提供一点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通过学习,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求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一、要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要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维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维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三、要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记得在教授《小狗包弟》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并都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理由。但是突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第三种意见:作家可以不用放弃小狗的。他的理由是:他可以站出来说真话,当时具有良知的人还有不少,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响应的。我在肯定他能这样反思的同时,指出了他思维的局限所在--那是个疯狂的,人性被严重扭曲的年代。过后他恍然大悟,声称受教了。

  四、要注重学习训练的有效性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要想学好,不进行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但是对于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的语文教学传统应该继续发扬。“知识与技能”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回避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该落实的知识必须落实,该训练的技能必须训练,该背诵的就要背诵,关键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形式、手段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真正改变。提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民主性,同时也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比如,有的学生的字写得潦草凌乱,毫无美感可言;读书读得断断续续,毫无节奏感可言;作文写得错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毫无章法可言,而这些都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训练,否则,语文素养的达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常规训练不能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对,听课的习惯的不正确,记笔记的习惯的不知轻重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认真听讲的习惯,不能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都要通过不可或缺的训练来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而不是讳疾忌医而让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自由散漫,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01

初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06-12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03-01

【集合】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2-26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心得体会03-1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12-27

【精】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5-15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篇02-18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