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1
一直以来高中美术教育是很不受重视的,但在今天高中美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做好,下面浅谈一些我个人对美术教学的认识。
一、美术鉴赏部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一些设备配置不完备,也使得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难度。新课改后美术的模块教学中美术鉴赏是必修的,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育既要重视艺术感受、表现、创新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与文化、历史、生活的联系,创造多维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吃透教材,备好每一次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美术教学中仅限于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多阅读、多了解,注意美术与文化、历史、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才能做好教学资料的选取和运用工作,并要深入了解每一部分的知识。例如,讲解《清明上河图》就要结合北宋时期的时代背景来讲解。
第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美术鉴赏的作品欣赏中,可以尝试结合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领悟和感受美。例如,《愚公移山》就可以结合歌曲《愚公移山》来欣赏等等。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具备美术基础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综合艺术修养。欣赏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结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花太多的时间集中到讲解理论知识。并且尽可能的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
第三,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会经常组织班上的学生,做这样一个小活动,准备好一张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画。让学生自由读画、快速欣赏后,马上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当然,这个活动在选取材料上是很关键的。经过几次的教学,我认为这种小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评价作品。最后再由老师来引导和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感悟能力,并能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同时也使得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个欣赏的活动中。当然,根据课堂中,教学目标的不同需要,方法也要有所变化,例如分小组讨论等,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第四,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模块选择性学习部分
在其他的八个教学模块里面,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实施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高二的模块教学安排中主要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和雷山本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优势,结合我校当地的`莒国文化中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加之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开展的是工艺、设计、书法、绘画。当然学校条件有限也不能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工艺这个模块中主要是以开展剪纸为主。在剪纸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示范和学生动手制作为主,并讲授剪纸的基本知识相结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刻法中的阴刻、阳刻和阴阳刻,可结合篆刻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了解剪纸还能够亲身制作。并插入一些皮影戏、风筝等传统美术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结合莒县本地资源优势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校开展剪纸过门笺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这个模块的开展,使得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剪纸文化,并主动的去学习和传承文化。在其中还要开展一个创作课,既要做到传承又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使得剪纸艺术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三、美术特长生的培养
一、在美术特长生培训方面,要从高一抓起,从基础抓起,应本着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训练,首先是对透视和物体基本型的认识,理解三大面、五大调的素描关系,虚实关系等。训练眼睛是关键,绘画训练中,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比例甚至整体构图等系列绘画要素有一个准确的分析评判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才能手高。同时,注意鼓励学生,增加学生信心。在色彩的训练中,主要让学生掌握构图到色彩的大关系,画面的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用笔、用色等。速写方面要结合素描同时交叉训练,快写、慢写交叉起来练习。由于我也是刚走上美术教师这个岗位,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但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不断积累和学习经验,并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相信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2
摘要:素描教学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部分,对美术教学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相应的,素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美术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地展开。从基础入手,以宏观的角度带入教学,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暗示等,是提高素描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素描教学;高中美术;宏观角度
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是最基础也是最易被忽视的部分。素描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心情。只有做好基础练习,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练习是基础性练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本文针对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谈教学心得,以期为日后教学做出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素描意识
想要学生认真地学习素描知识,就要让学生对素描产生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认知,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而艺术创作也是需要素描意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描,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素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素描的基本知识,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素描作品,掌握其中的条理、纹路,以及操作的笔法手段等,这些都是基础。让学生在宏观上认识素描,并且清楚素描作品本身的意义所在,以及素描的学习对于整个美术课程学习的意义,进而实现素描能力的培养。
二、从整体的角度展开素描教学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到一个教学的误区———让学生描摹作品,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作品的描摹,而学生对事物或者是画作的观察也仅仅局限于某一细节的像与不像,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性,例如“在某种情况下,这一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就是需要学生进行关注,但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幅素描作品中,整体、主次、虚实都是需要考虑的,而非单纯的临摹。学生能临摹出来的是形态,却不能临摹出神态以及当时的状态。宏观角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并且去主动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拘泥于一个形态的模仿。在宏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引导,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大关系”,也就是在画面中,不同物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视野范围内,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才能舒服,那样摆放就不舒服。
三、把握好临摹与写生的度
所谓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度,就是指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不能顾此失彼。尽管急于写生会让学生不得要领,陷入一种盲目创作的过程,最终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但当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更多的是限于临摹。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很好地临摹,却不能很好地写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进行临摹练习,而忽视了写生。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临摹时学生只需将作品考虑在内,而写生时要加入更多思考的内容,包括角度、效果、关系、摆放、方位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素描本身就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如果素描基础不能建立,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也会举步维艰,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临摹与写生的关系,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训练。
四、进行师生间的交流
美术作为艺术门类的一部分,对于主观创作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这一点在基础的素描教学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热情。了解学生的观点,然后从学生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而不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听的局面,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尽管学生在初期创作中会出现一些幼稚的处理方式,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学生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更好地为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美术素描是需要时间慢慢练习的,学生的成长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只有给予学生这个过程,并且加以引导与鼓励,才能促使学生的成长。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思路,才能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6(2):29-30.
[2]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5(5):62-6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7(6):89-90.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3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 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
(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
(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