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
高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但开始系统学习时,部分学生感觉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分化现象。教师要在这个节点上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迈过这个坎,进入有机化学的自由王国,轻松愉快地学好有机化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析有机物的特点。在学完甲烷,乙烯,乙炔,苯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机物的特点(与无机物比较)。
1、元素组成特点:核心元素是C、还含有H、O、N、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2、结构特点:碳碳间以共价键形成碳链,这是有机物结构的基础。
3、数量特点:有机物种类繁多,约三千万种。究其原因,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组成共价键;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形成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长长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4、性质特点:对大多数有机物来讲,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②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③多数熔沸点较低。④多数易燃烧,易分解。⑤有机反应复杂,多数需要催化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因此有机反应式不用等号“=”,而用箭号“→”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比较中就能抓住有机物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机物的
特点。
二、归纳有机化学的一般原理。
1、碳四价原理: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均有四个键与其他原子结合,此为书写结构式,分析,判断分子组成与结构正误的依据。
2、同系物原理:同系物中的各有机物均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举一反多,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机物种类繁多,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学习,只要在同系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重点研究,就能推广到同一类物质。
3、官能团原理: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有机物主要是按官能团进行分类的,所以学习有机化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官能团的化学。
4、构性相依原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构性相依是有机化学又一基本原理。如①单键,键长较长,键能较小,因而不稳定,易断键,易分解;②双键,键长比短,但平均键能小,因而其中一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③三键,键长比、都短,平均键能更小,因而其中二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④在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和之间,较稳定,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⑤键长最短,键能最大,最稳定。
三、教学过程中强化几种意识。
1、训练为主意识。从认知学原理可知,知识的获取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每学一种有机物,让学生运用构性相依原理,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关系。如乙醛的学习,先分析乙醛的结构特点:含有官能团,之间可以加氢形成醇,之间可以加氧形成酸,具有两性,从而推广到醛类的共性。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不仅掌握了乙醇,乙醛,乙酸的性质,加深了构性相依的理解,更培养了推理,自学能力。
2、培养兴趣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唤醒”,挖掘学生潜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未知的愿望,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要力所能及,力争全做。如乙醛的银镜反应,看得见,摸得着,能给学生一个惊喜,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很容易掌握乙醛的知识。接着让同学动手做乙醛与菲林试剂反应的实验,他会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3、实验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结论。如乙醇的教学,首先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及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或。怎样确定乙醇究竟是那种结构呢?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然后试验探究。师生共同对探究过程,探究结论分析评价,表述探究结果。
4、重视模型,图形意识。有机化学教材中,模型,图形很多,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绝不能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模型,图形的直观性很强,要通过对模型不同角度,不同变式的观察,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同时模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加深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2
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习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3
对于化学课程来讲,其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枯燥,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提起学习兴趣,进而降低教学质量。作为高中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更愿意主动探究化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处理不当
现今,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期间都是遵照高考的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从而局限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进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一些老师经常发生越位的情况,尽管经过新课改后使用的化学教材由内容来看同以往教材差别不大,但分析发现,在知识的难度及深度方面有所降低,知识的广度却有一定扩展。但是,一些高中化学老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加重了知识的深度与难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枯燥、乏味、困难,进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学生实验的次数与机会较少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很多老师为了尽量让学生多做习题,将理论课程安排的很多,实验课程数量较少,并且学生真正能够动手进行操作的机会更少。所以,学生无法深入、正确的理解知识点。一些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法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却不知道此种方法同学生亲自动手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进行化学实验期间,可能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实验失败,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并思考,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亲自动手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
因为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知识层次是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的,所以,对有机物课程来讲,教师在讲解期间应先引导学生对其结构有所了解,然后明确有机物的特性,再深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条理的记忆化学内容。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技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烃和卤代烃”课程时,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相互探讨,分析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总结小组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予以解答,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卤代烃同芳香烃、脂肪烃的差别,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有机化学的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验的比重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讲,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所以,教职人员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应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借助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其一,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安排;其二,培养学生们单独实验的能力;其三,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其四,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论证问题,总结结论。另外,教师还应重视演示实验,一些实验内容学生无法正确操作或者操作存在安全问题,而不进行操作又会降低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通过该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观看实验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离提纯”、“乙烯制备”等简单实验,而一些难度较高的有机化学实验就可以利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有机化学知识来讲,其同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将知识点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通过真实事件、真实现象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糖类”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有机物,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学模式及方法也向着现代化的程度发展。以往的讲解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化学老师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及信息网络化的教学措施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且还可以实现绿色化学的目的。电教化教学包含:光盘、投影、录像等,信息网络化教学包含:多媒体技术、上网等,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可以将不会的知识点通过网络随时反馈给老师,教师予以解答,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当前,绿色化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更好完善发展。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会向着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更好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职人员应相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找寻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4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5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刻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2。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3。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3。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有关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6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在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其它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6-27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6-26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1-09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推荐]07-08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优)07-08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优选)07-09
[优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07-07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热门】06-13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12-12
【热门】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