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总结>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

时间:2024-08-24 07:10:09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设计实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1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新思路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x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熟练利用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制机械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传统课程。随着社会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形式已很难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改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设置、助学、考核着手,探索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教学体系系统化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和基础性非常强,讲授的知识面宽并且设计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形成良好的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学习系统。应当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需突出实用性,并有效融合机械相关知识。

  将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于培养设计制图能力,而非单纯的制图技能。在机械制图课程开设之前,可进行金工实习以及机械基础知识入门学习;利用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初步将机械制图训练过程与机械设计联系到一起,体现设计制图的思想。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指定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形成以设计―工艺―绘图为主线的课程学习体系,将制图课程的学习深化到后续课程之中,使学生的制图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2教学设置实用化

  2.1改善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实用性。打破教研室限制,不设置专门的机械制图教研室,改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课教师直接担任机械制图课程。利用专业课教师丰富的实际课题研究经验,避免了制图教学过程的单一性。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研究成果、经验和成功开发案例引入制图教学,从而实现制图教学同实际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得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真正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读图绘图训练,从而更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改善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适当采用绘图软件增加授课效果。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必须进行实际绘图,逐步细致讲解绘图过程。由于受教室场地、光线、学生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黑板作图只能对教室前几排的学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黑板作图耗时费力,影响教学进程。这时,教师可利用二维绘图软件(如AUTOCAD)模拟完成黑板教学,既可保证图形的清晰性,又加快了绘图速度。通过对某些局部的放大显示,保证了图形的良好可读性。此外,可利用三维软件现场建模,及时帮助学生构造形体的空间形状,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3强化课程设计环节,注重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延长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时间,将单纯的零件测绘实践改为“测绘+设计”的模式。首先,给出某种产品的部分零件实物,让学生完成零件的测绘;然后,根据测绘数据、依据具体设计装配要求,自主设计个别主要零件;最后,绘制完成整个产品图纸。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既训练了学生对卡钳、游标卡尺、量角规等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简单零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设计制图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交出成套手绘草图、AUTOCAD电子图稿和全套打印图纸。经过课程设计,学生通过零件的测绘、设计,可熟悉产品出图的全过程,并加强了自身徒手绘图、计算绘图能力。

  3助学形式网络化

  开发网上助学系统,开展网上学习、测试和答疑。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接受远程教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可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研制开发网上助学系统,系统设置学习模块、测试模块、答疑模块。学习模块主要提供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和教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配备了相应的例题解析;此外,该模块还链接其他高校制图精品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机械类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在训练测试模块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测试习题。系统开辟教师在线答疑专栏,学生通过网上留言或发邮件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师生间也可通过BBS论坛交流学习信息。学生可利用该系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选定相应难度的试题,利用系统的二维绘图功能完成解题过程。系统自动对学生输入的答案做出判断,给出学生成绩,并提供正确答案以供参考。

  助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生动、直观、形象、和交互的特点,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能根据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学生互动学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机制。

  4测试方法的人性化

  制图考试形式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书面测试,而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段考试,机械制图成绩构成如下:

  制图基础考试(40%)+课程设计(30%)+软件知识考试(15%)+平时成绩(15%)=机械制图总成绩(100%)

  对于制图基础部分的内容涉及得都是基础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读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是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评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可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即采用考试选题系统,直接让学生上机考试。该部分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设计制图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纸及装配图纸的能力。由于该部分内容跟专业结合较紧密,应作为考核的重点。该部分可通过“测绘+设计”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机械零件图纸绘制过程,既考核了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并考核了学生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该部分以图纸形式提交给教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AUTOCAD软件的考核部分可借鉴AUTODESK公司工程师培训要求,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考试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从试题库随机抽取,题型各不相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AUTOCAD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考评则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2

  xx理工学院为加强机械、电工电子、印刷技术等工程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提高其综合利用效能,使机、电及印刷工程类实验实训教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条件、规范和要求,在原机械、电工电子、印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组建大工程综合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成立综合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实训,为简单起见统称实验中心)。在准备、启动与建设综合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一、机构设置:搭建实验管理平台

  学校原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印刷工程实验中心分别属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印刷工程三个不同的学院管理。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设有数控原理、互换性与公差测量、力学性能、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机械性能、金相分析、热处理、硬度、动平衡、模具拆装、注塑成形等14个实验室,另建有金工实习工厂和数控加工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设有电工电子基础、PLC、电力电子、电机及电气技术、自动控制、数字电子、模拟电子、通信原理、高频电子、彩电原理等10个实验室,另建有电工和电子技术实训室。印刷工程实验中心建有印刷工程专业实验室、印前印后基础训练室和一个集制作、制版、印刷、装订于一体的生产实训教学基地。“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实现高校实验室内部机制转换,创建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改革机制”。新组建的综合工程实验示范中心将以上分属三个学院管理、面向多个专业的工程实验中心进行整合。成立综合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属学校实验教学机构,是教学与科研的实体,体制上实行主任负责制,统筹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如统一调配中心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指导教师和技术工人的选聘和考核工作;负责实验仪器设备保养、维修:统一经费预算和使用;负责和承担日常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等。在行政体制上接受学校教务处和实验设备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指导,重点是对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等提出指导性意见,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示范中心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和独立的管理职能,又使中心与相关学科始终保持教学、科研的密切联系,使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学科背景支持。

  为什么要搭建综合工程管理平台,我们的回答就是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和“工程贯通”、“机电一体”及“开放创新”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在这个“大工程”平台上唱多学科建设的戏、“大工程”人才培养的戏、“大工程”实践教学的戏。“大工程”教育观是当今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工程”教育观,是以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基础训练。将工程基础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工程教育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认为,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教育定位不明确,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太窄,科学基础不坚实并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二是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何克服目前工程教育的弊端,培养宽厚基础的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工程教育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通过整合、优化多种工程实验教学资源,组建综合工程实验示范中心,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学生大工程背景下综合工程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科支持:建设四大一级学科

  建设综合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大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机械、电工电子、印刷工程类专业建设为载体,以整合课程群优化教学内容,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融合。根据以上思路推出综合工程系列实验课程群,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学科结构状况,我校大工程实验教学平台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印刷与包装工程四大一级学科予以支撑,并重点建设相应的二级学科及课程群。

  一是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背景下,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二级学科,推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群、现代数控技术专业课群。

  二是在电子工程与自动控制一级学科背景下,重点建设电子电路、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电器学四个二级学科,推出电子电路基础课群、电子技术专业课群、通讯工程与自动控制专业课群、电器技术专业课群。

  三是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背景下,重点建设电工学、电机学、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推出电子电路基础课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专业课群、电工基础专业课群、电机基础专业课群。

  四是在印刷与包装工程一级学科背景下,重点建设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推出材料与印刷工程基础课群、图文信息处理技术课群、印刷工艺技术课群、包装设计与印后加工技术课群。

  在这里,学科是龙头,学科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是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科建设的基地: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是学科、专业、实践教学链上的节点。因此。我们设计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课程群诸要素排列成综合工程背景下的教学矩阵。

  三、工程实训:设计四大教学集成模块

  有了学科基础、课程支撑背景,根据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整合设计了四大实验实训教学集成模块,即:工程基础理论实验模块、工程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模块、产品创新设计模块。为什么是“集成块”,是因为一个教学大模块中集成了许多教学子集成块;为什么是“模块”,是因为模块可以任意变换组合,优化形成多种教学状态,所以设计这些模块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建设大工程实训平台、强化工程综合素质教育、实现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是在工程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模块中,结合工

  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群、电子电路基础课群、材料与印刷工程基础课群,分别构建机械、电工电子、印刷基础课实验平台。包括机械和力学性能、机械原理、金相分析、电工电子基础、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印刷材料、印刷机械原理等基础实验。

  二是在工程基础技能训练教学模块中,结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专业课群、通讯工程与自动控制专业课群、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群、印刷工艺技术课群,分别构建机械、电工电子、印刷工程的技术、工艺、技能实训平台。包括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印刷工程和电工等基础技术训练,以及机械、器件、印刷等材料形成工艺技术基础训练,重点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技术。

  三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教学模块中,结合现代数控技术专业课群、图文信息处理技术课群,分别构建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印刷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实践训练平台、仿真模拟及CAD/CAM技术应用教学平台。如在数控技术实训中,推出数控车床、数控洗床的结构剖析、调整、编程等实训项目。因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主要包含微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向机械、印刷行业的渗透,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科技、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有机融合,越来越多地体现着知识经济的特征。所以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模块是培养工程人才走进现代高科技技术前沿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

  四是在产品创新设计教学模块中,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群、电器技术专业课群、电机基础专业课群、包装设计与印后加工技术课群。分别建立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电子设计与制作、电器产品与维修、印刷产品与包装设计生产实训基地。结合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及电子产品制作。组建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该中心的印刷产品与包装设计生产实训基地,学生进入车间接受“真刀真枪”的机台教学与实际操作。在该基地可完成排版、拼晒版、印刷、装订等全部生产实训过程。

  大学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基础性的。所谓基础,就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以及工程技能课中的基础训练。所以。从工程基础训练层面来讲,无论是机械、电工电子,还是印刷工程,其一般工程技术指标、实践教学要求具有很大的同一性、统一性。因此上述实验和训练模块中的子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复合性、实用性,能根据教学要求。组合设计多个实验训练方向,真正体现综合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魅力。

  四、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训模式

  我校综合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许多实验室和若干实训室(实习工厂),根据实验或实训的要求。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首先。中心是全天候的、开放的,保证机械、电工电子、印刷类多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教学,构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四年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心借鉴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优生优培”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其次。发挥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功能,向同类高校、周边高校互派实验教师、互派实习学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三,实验中心(实习工厂)向工厂、企业辐射、延伸,联合建设重点学科和专业,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四,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验证与研发相结合,经典与传统相结合,实验与仿真相结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其五,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与技术工人指导相结合,基础训练与现代技术教育相结合,见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替代材料与“真刀真枪”实做相结合。总之,通过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不断开拓新思路、构架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建立基础实验、应用实训、设计和创新实验相结合及与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紧密整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五、条件保证:提升软硬件实力

  首先,中心进一步加强专兼职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支基于实验示范中心的教学团队由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组成,且按不同的岗位要求形成合理的学历和职称结构,高括有教授、高级工程师领导的学科梯队。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除在电子信息、机械、印刷相关学院教师中调配一批符合条件、热心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同志外,我们还对外公开招聘一批实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竞争上岗,定岗定责。并给予合理的工资报酬。同时我们特别重视教学团队、“科学团队”精神的培养。有专家指出,从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实验的运作形态来看,实验室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因此“科学团队”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也逐渐渗透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

  其次,进一步加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设好电工电子和机械工程实验室,金工实习工厂和数控加工中心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数控床和其它设备,建成有一定规模“大排档”似的大车间。金工实训教学是机类和近机类专业必需的工程实践基础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要,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传统金工机械基础实验设备的建设。

  其三,在一些以实验室现场操纵仪器为特征的传统实验模式中留有接口,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和控制技术不断介入传统实验项目中,从而实现仿真实验、计算机终端远程控制实验与传统实验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传统实验与现代科技及现代教育技术紧密整合的多元实验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对于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育,对于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并不高,主要是面向生产和建设一线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满足企业对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就要不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办学特色,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1.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能力和水平。当前在中职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与教学岗位脱离,很多教师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而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才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中职院校实训基地,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对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更新和各种实用技能和管理理念的提升都有一定的提高,教师再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应用到教学中来,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给学生讲什么。

  2.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中职院校培养的都是生产实践的一线人才,因此学生技能水平和操作运用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着中职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含金量,让企业对学生做出很好的评价,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动手能力。这是增加学生技术水平和技能含金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的实习锻炼,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了起来,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体现自身技能的价值,帮助学生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有利于中职院校实现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目标。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制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够熟练操作机械制造相关工具的技能,能够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CAD制图、CAM制造、模具加工、焊接、数控及相关专业生产和管理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就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为实现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高了自身职业技能,提高了自身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熟悉了工作岗位,了解了工作性质,为今后岗位就业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发掘校内优势,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1.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学生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动手操作课程,仅仅依靠教师在课上枯燥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和理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而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都有自身的实验室和试验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教师首先要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改善专业实验室,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设备,不断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专业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运行机制。学校自身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争取学校资金的同时也可以向相关合作企业争取赞助,对相关实训室进行维护和整修,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合理购置相关机械加工和检测设备,增强实验室功能。总之,学校实训室建设一定要保证学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学应用,保证学校能够正常开展相关教学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和实训基地还可以申请相关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评估,促进教师带教能力,提高学生水平。

  2.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走科学发展道路。校内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实训基地一般包括五个实训室,即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机械拆装室、机械CAD和CAM设计中心,钳工实训基地、学生机械加工作品展示中心。上述几个实训室基本能够保证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如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是一个集教学、技能训练、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现代机械综合培训中心,对于学生机械加工相关专业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帮助,并且能够与多个企业培训相结合,提升企业对新产品的研究能力。机械CAD和CAM设计中心的主要任教老师都是具有非常丰富实践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不仅承担着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更是承担了多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实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3.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采取的模式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完善教学实训相关规章制度。各专业课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相关企业沟通探讨之后制定完整的课堂教学制度、实训操作规程以及相关带教规则,并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施。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也要根据实训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加强技能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内容。探讨由学校组织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由实训部门和校企相关部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生产实习阶段则由带教老师和实训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和考核。

  第二,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考核是以过关为主,与素质教育和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符,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就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与专业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教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考核也由以往以对学生进行验证改变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创新实践为主。

  第三,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在可以适当降低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以学生理解为主,适当增加实践内容和实训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逐步渗透实践教学,例如在讲授洗衣机轴零件的加工,教师带领学生选材、确定加工工艺、编制工艺卡片等,由学生进行训练,既掌握了技能,又更好地理解了产品特征。

  三、不断拓展与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

  1.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好的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中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让教师在理论提高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中去,掌握最新的企业和专业信息;另一方面教师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提供了提升自己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培训的平台。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或其他教学空闲时间,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参与其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组织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外聘教师,充实到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师队伍中去,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通过校企合作改革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适合企业发展和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适合企业需求的教学课程和教材。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需求,为学校课程设置提供帮助,为教材不足提供咨询。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还可以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开发和建设方面能够紧跟经济发展前沿,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二,在编写过程中,企业还可以将其一线优秀员工的经验积累融入其中,使得教材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新岗位和新产业的发展;第三,充分保证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多样化。既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不失实用性。

  3.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加大了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企业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学到书本学不到的知识,直接体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助于学生就业后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同时,企业通过学校实训基地可以物色到合适的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及指导学生,开展各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在利用企业实践优势的同时,也利用学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

  总之,中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创建实训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学校机械设计制造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培养机械加工中高级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鑫.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8).

【机械设计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教学实训总结03-23

实训教学总结12-10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个人实训总结12-11

实训课程教学总结03-26

实训课教学总结03-05

实训教学总结(15篇)12-18

实训教学总结15篇12-10

教学实训总结15篇03-23

教学实训总结(15篇)03-23

实训教学总结通用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