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锦集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1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品生课和三、四年级品社课的教学任务。低年级的教学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而中年级的教学则注重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两个年级虽然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教育的'凸显性,都是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着这种理念,此学期在教学上总结如下。
一、撰写计划,完善教学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人为本,营造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俭以养德,创设情境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教学中我补充了低碳与我们的生活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因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拓展训练,指导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学媒体的设计还有待提高,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
综观一、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全貌,都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可以说这两套新教材它很合适宜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老教材已经过时的无奈和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欲望都得到了释怀,并有了一种欣欣然的畅快!
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案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没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与相关老师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学后记中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课程的教学任务,我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第二、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针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我已提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一、加强自身的修养。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第二、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第四、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五、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3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一、激活教学新观念。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4
本学期来,我按照《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寻根问祖》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又如:《可爱的祖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再结合书中丰富的`知识加深学生体会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5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班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了生活,适应社会,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学会了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广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工作总结《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5、加强学生成绩管理,使用好成绩册。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问效果、课前活动、等等表现都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登记,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一部分同学应该记忆的东西没有记住。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3、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发言积极,导致课堂纪律比较乱。
4、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品德与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学习积极性较差,虽然所学内容浅湿易懂,却不能很好地掌握。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多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6
这一学期时间短教学显得特别紧张,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学任务。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完成教学情况:
1、学生完成了六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单元 《科学技术与人类》 第二单元 《我们热爱和平》 第三单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 在学习完以后并对这几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对20xx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复习。
1、学生了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2、知道我们的前辈为反对战争、保卫家园而 进行的奋斗,深刻体会和平对于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
3、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认识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体会“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含义,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爱你给社会责任感。
6、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学生逐步不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7、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恩,学会铭记,学会汲取。
8、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二、 取得成功的经验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
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 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2、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所任科目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 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在课堂上,继续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优良品德的形成与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7
本学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这次考查成绩很好,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知识理解较深,识记较好,对小学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顾,对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母校和老师同学的留恋也诉诸于笔端。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 “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1-25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6-10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6-12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范文06-08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11-25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11-2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7-20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01-22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2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八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