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范文1
一 、说大纲
根据 《大纲》要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沿格及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的
1) 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2) 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聆听,认识(南邦子)和(四平凋)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感受体现表现音乐美的载体来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节奏、音色、唱腔、拖腔等方面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京剧的不同唱腔特点,从而来探究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有关京剧的知识。
四、说教法
京剧是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尤其是老年一辈特别痴迷,相反对于我们年青一代来说起魅力却不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其京剧所要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了解甚少,所以,为了要激起学生对聆听京剧的兴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来教学。
1,视觉图象法
京剧的声腔、行当、板式和伴奏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易于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打好基础。
2,对比聆听法
在了解两个乐曲的唱腔特点时,我运用画面表格的形式将两个乐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特点做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朝这几方面有目的地去聆听。
3,音乐律动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十分关键的,我首先将给学生现场演唱一首比较简单的京剧,让学生实际感知其艺术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京剧并不是听不动,学不像的高深音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和演唱欲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模仿所听的音乐。
说课稿范文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课的《吊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美观的吊饰
3、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吊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绘画知识和动手制作能力,现在的他们是最富有创新能力的时期,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说做就做,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
难点: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出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二、说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呢?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被外界因素所束缚,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依照常规由老师去讲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过程,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由学生来解答制作步骤,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本课中。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布置黑板,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吊饰?进而理解揭示吊饰——就是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吊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吊饰的制作。
(板书课题)
这样的情境教学导入新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2、分步讲授新课
首先讲解吊饰结构时,我出示一个范作,学生观察并说出吊饰结构,学生通过范作能直观了解吊饰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悬挂部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吊饰基本结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吊饰制作方法奠定基础,突破了教学重点。
接着讲解吊饰制作步骤,我将学生分成六个组,学生讨论并总结吊饰步骤。我最后做以总结并利用课件分步演示一遍制作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直观的了解吊饰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
然后欣赏课件中吊饰图片,学生边看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赏析学生作业目的是开阔学生创作的思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发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学习合理利用材料的方法,创新思维,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学生作业与展评
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构思,然后分工创作一个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在学生作业时,我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指导:A、利用不同方法制作吊饰
B、合理利用材料
C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设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作业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个体和集体力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作业展评时,我要求学生设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业,如可以将吊饰装饰在黑板上,书包上,衣服上,等,并说出这样装饰的理由,最后,课堂小结中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做出评比,优胜团队将得到蝴蝶卡的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作业展评方式目的是,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评价一件好的作品,更能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大,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后延伸里我利用课件出示利用废旧材料如饮料瓶、铁丝等制作的环保吊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本节课中,我的板书中实现了字与画融于一体,将吊饰的结构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与吊饰步骤相对应,做到了和谐一致。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还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范文3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压强的概念。
(2)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 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 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 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 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 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 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 14.1-3实验
(4) 进行实验
A. 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 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 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 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 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公式:P=F/S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 ,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1N/M2
3, 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1)P79 4 (2) 动手做P79 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 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 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说课稿范文4
说教材:
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这是我呀!》,在教材中它其实是一个单元,编者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画自己、(二)用半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和(三)用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这一系列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立体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了课标精神,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作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后面的两个学习内容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技能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掌握初步的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用绘画的表现方式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表现。
说教法:
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民主、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施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以及自由独特的表现方法的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的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本课在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自我感觉为主、互提建议为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欲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课前老师挑选几个长相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自己的脸。(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模仿老师的样子在黑板上涂鸦是乐此不疲的。这些没有经过引导学习的画虽天真烂漫,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常会把脸都画成圆圆的。这里先为本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一、导入:
在课的导入我先让学生认一认:刚才有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了自己的脸,瞧,表情还特别有趣!这是谁呀?请小朋友对照黑板上的画像认一认,并请他们走上讲台给大家看一看:这几位小朋友的脸是不是都象黑板上小朋友画得这么圆圆的,再找一找:他们的发型、五官有什么不一样?以生活中同学的形象与黑板上的涂鸦作品想对比,目的在与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长相的独特之处,为下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特征提供了观察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照一照:我们能用眼睛看到别人的长相,一定也想知道自己的模样,现在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请大家仔细看看镜子里的“我”长得什么样?想一想:“我”的脸型、发型、五官有什么特点,对着镜子在小组内说一说。说得像我们鼓掌通过,说得不太像请大家纠正。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自己的美,即由一般人共有的特征细化到关注自己的特征,学生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说给组内成员听,加深了观察、记忆的印象。
2、今天每个小朋友就要来画自己,我们先来看看大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课件展示:凡高、毕加索的自画像,让学生欣赏高质量的大师作品,从小就接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很有益处。让学生观察两位艺术大师的不同特征,思考人物个性同时再用让学生辨认:是凡高还是毕加索?虽然凡高有戴着帽子、正在画画不同的装束,但脸部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告诉学生同一个自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可以在不改变自己脸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自己的形象,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脸部最主要的特征在哪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
3、在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为了给学生作画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教师也来示范画自己,请小朋友的眼睛做老师的镜子吧,请大家看看老师的脸形是什么样的?再看看老师的发型和五官什么特征。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主要画小时侯的自己。研究发现不管用哪种绘画方式表现,一开始都是以勾线来表达,所以我的示范只是用线简单勾画出自己的特征,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涂色技巧,在这里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涂色,同时告诉学生用线描的方法也是一种绘画表现方式,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同龄人的作品中受启发,我设计这样一个寻人游戏:(课件展示)我们看看小朋友怎样表现自己的,这三幅画中有一个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还有其他几幅自画像,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并说说他们分别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的?这个游戏活动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辨析与思考,使训练由内而生了更多的感悟,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做准备,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范画中的人物有什么个性,二是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自己的个性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教学难点,领悟到原来画自己还可以画出自己的喜欢和爱好。
5、画自己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最有特点和个性的地方:可以对着镜子作表情欣赏,表现自己认为最美的表情,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服装和发型,但脸部特征不能变。这一过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更深入地归纳、感悟画自己的方法:在仔细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脸部主要特征来表现,改变自己的装束和发型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空间。
6、同学们想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自己,想一想、试一试:三、自由表现,体现个性。
作业要求:
1、画一幅自画像。可以照镜子画,也可以参照自己的照片来画。
2、可以给自己重新设计喜欢的发型和服装,还可以变化各种表情,但最后完成的作品,一定要让大家能够认得出你哦!别忘了一定要抓住自己的长相特征。
四、展示作业、交流欣赏。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贴在展版上,以“我们班的集体照”的形式展开自评、互评。这是我们全班的集体照,长相虽然不一样,个性也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老师喜欢每一个小朋友,老师愿意和大家做朋友,教师将自画像也贴到学生一起。请学生从是否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评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一大体现,以“我们班的集体照”这种形式展开展示评价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本课的学习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尤其给长相不佳的学生以自信,使学生体会到“我”是独一无二的,真正体现课程标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的理念老师要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事实上许多美术大师常从儿童画中汲取灵感,教师让学生也来评价自己的画,改变了以往“唯师是从”的不良习气。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究、相互评价的交互行为也使师生双方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学与教的启示,体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亲可爱、平等互助的参与者,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2、对比课前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头像,请学生谈学习感悟。与课前预热首尾呼应,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领会画自己的要领,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用折纸、彩纸撕贴的方法表现的作品。
2、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准备什么工具做自己。
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让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工具,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说课稿范文5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群落结构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对群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群落演替的理解,(由于其是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为什么高级阶段会取代低级阶段,所以教学中应予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及类型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能力目标: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目标: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通过学生的自行阅读,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分析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一、演替的类型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二)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布置作业P82NO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阐述群落演替。知识点有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教材先通过举出两个例子,分别是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通过分析两种掩体的不同,总结出群落掩体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这部分教学我是先解释概念,重点突出群落的动态发展,然后是学生通过看书直接获取到裸岩上的演替的各个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题中的问题,提问。注意强调随着群落的发展,物种的种类不断增加。我还补充了些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等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各个阶段的认识。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阶段,引导学生从教材文字中总结出来。比较两种演替的区别,总结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与特点。关于人来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学,多举身边的例子,看看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的例子。在这里,我认为我自己讲的还是太多了,主要是我介绍,应该给机会学生发表。
说课稿范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小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回忆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说说平形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回想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谈话引出课题。
关于梯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也就是为梯形面积的推导做好铺垫,并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讲授新课。
1、直接切入主题:
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研究建议:
①选择喜欢的梯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
②小组分工合作,考虑不同的转化方法。
4、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5、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其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沿着高切割、拼摆〉〈沿着一条腰的中线切割、拼摆〉…。
(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上底+下底)×高÷2……
刚才同学们采用不同的割补、拼摆等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只不过,这些公式从形式上看略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成: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7、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深化巩固。
1、学习例1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本课的作业体现了“课已终,趣犹存”这一特点。通过作业练习教师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法的改进。〉
说课稿范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到处都有影子。但是影子又是飘忽不定的,是一种光影现象,影子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奇而又难懂的现象。因此,在活动中,我试图以看看、说说、玩玩来引导幼儿了解影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了解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难点是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制造影子。
二、幼儿情况分析
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及幼儿情况的分析,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产生。
2、尝试利用操作材料、身体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发对影子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在幼儿知识经验、教学具以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做如下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看到或观察过周围生活的影子现象。曾有看皮影戏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为体现教、学具是幼儿活动的参考书,在教具上准备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戏,一个关于影子的主题课件,一块长布与一束光线。
在学具上准备:如小棒、纸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见操作物供幼儿制造影子时运用。
3、心理环境准备:一个安静又可封闭的活动场地,为配合幼儿自由创作,最好是在有太阳的日子。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以新《纲要》精神为引领,借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影子,制造影子。从感知到体验到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具体活动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观看皮影戏,引发幼儿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影子”。提出问题“皮影戏是怎么演的?”此环节为导入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第二环节:讨论“你看到过影子吗?”“在什么地方?”引出影子是在光的环境下产生的。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此环节为重点环节,预计用时8分钟。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都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在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在此环节中我请幼儿首先主动说说曾经在哪看到过影子,找出一个共同点——必须是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再播放影子课件,帮助幼儿加深对影子产生的印象。使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第三环节:找一找周围的影子。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幼儿找影子,巩固知识。此环节为过渡环节,用时2分钟。
第四环节: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幼儿玩一玩影子,自己创作不同的影子,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此环节为难点,预计用时10分钟。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同的,是独特的,要发展智能优势,尊重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新《纲要》中指示,要鼓励、支持、尊重幼儿的不同尝试及创作成果。因此,此环节注重每位幼儿的不同表现,尊重差异性。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到户外太阳下进行表演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此环节用时8分钟。
新《纲要》提示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科学探索环境。因此,此环节我将幼儿带到更广阔的户外,供幼儿自由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从而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欲,发展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师幼、幼幼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作性的师幼、幼幼关系。
结束部分:教师请幼儿再思考讨论,还可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制造影子。活动结束。预计用时1分钟。
活动延伸:此活动可以在科学实验区继续生成探索,有较强的可探索性。
本次活动立足新《纲要》,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做中学思想,力图幼儿在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说,动手做等环节中,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和获得有关影子的粗浅知识与良好的自我表现能力。
说课稿范文8
一、说教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齐读课文:
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说课稿范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节《公民的义务》,针对本节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由两节内容组成, “公民的义务”是本课的开篇课,从知识承接性和延续性来看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了解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明确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部分的要求,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确立本课目标为:
1、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定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及意义
依据:法定义务是做为公民的资格的底线,而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是每个公民的更高追求,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2、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依据:在履行义务过程中上,学生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尤其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小事上,过多的注重权利而看不到自己的义务。
第二部分:说学情
现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娇生惯养,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第三部分:说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感体验法;
2、设疑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例如:在重点处理上,道德义务的`履行上,主要采用情感体验法,激发学生情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在本课重点知识的处理上,先通过设疑讨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四部分: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结合本课实际,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案例分析;
2、小组讨论;
3、比较分析等方法。
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于本课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本课采用在总结上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来启发导入,即: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做为公民我们都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1、 明确道德义务含义,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2、 知道我国xx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3、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的学习。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一)情景体验
利用身边的情景事例:我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姚洁和马超慧同学的行为表现。以此为背景,设置问题:
1、两位同学在上述活动中,履行了什么义务?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法定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它有哪些内容?
3、履行这些法定义务有何意义?
4、什么是道德义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履行道德义务有何意义?
5、 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一方面,运用此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探索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体验、感悟、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二)探讨交流
设疑:
多媒体展示一组漫画材料,设置问题:
(1)漫画反映出社会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先通过漫画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教师设置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加深理解,突破本课难点。
(三)拓展应用
列举“见死不救”的案例,设置讨论问题:
1、你认为詹某的父母会胜诉吗?为什么?
2、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李某的行为?
3、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类似的不道德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所学重点知识进行检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明确不道德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从而感受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感,做负责任的公民。
(四)畅谈收获(总结)
要求学生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测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归纳你在家庭、学校中分别履行了那些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完成本节课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四、 说评价
说课稿范文10
一、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者将“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这样安排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人的生殖》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的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从整体上知道了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本节是从人的个体发育的角度学习人的由来,为第三节学习青春期发育的有关知识做知识上的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知识目标: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二是技能目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男女生殖系统正面图和侧面图,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三是情感目标,要求学生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学生敬爱父母的情感。
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正面图填写侧面图;能够收集和分析资料。本节课接触到的新概念很多,例如受精、怀孕、胚泡、胚胎等,需要记忆的具体内容也多,建议安排两课时,有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生育、抚养与教育的不易。
二、本节课的教法
本节课采用学校的“一案三步”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自学、自练、自纠、自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体验情感。学校的“一案三步”教学模式是按照现代教育方****************和多元智能理论,在吸取国内外教育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适合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影响下形成的智能结构,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潜能,经过认真地训练,从而达到一种新的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实现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即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快乐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三、说学法
在“一案三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主要通过自学、合作、交流、讨论、自测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存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自学课文,观察图片,做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明确学习内容,商定学习时间,指导学习方法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导学案,通过看书独立寻找答案,但是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交流、沟通,也允许学生向老师请教询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精讲。
学生自学之后,对于书上的讨论题可以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于答案和观点不统一的情况,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甚至是辩论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及时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进行检测,教师检查,对于学生不能正确完成的教师要精讲。
四、说过程
本节介绍的是人的个体形成方面的内容,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有怀有羞怯的心情。教师在理解学生这种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引入环节。
这节课的导入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大概是一个山村女孩,父母在京打工,女孩跟爷爷生活,因为不懂得怀孕、生育等知识,以为和男孩拉手就会怀孕,后来服农药自杀身亡,由此引起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亲友家里新近生了一个小宝宝,在不允许你问人家的前提下,你将会怎样判断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子呢?”孩子们一定都会嬉笑着看看外生殖器官,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顺利进入本节第一部分人的生殖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好奇心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揭示本节的三维学习目标,让学生看目标、读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学。首先学生观察课本上男女生殖系统正面图,自学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部分,可用商量的方法明确自学的时间和要求。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展示课件上的图,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男女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图,从而填写侧面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并完成课本第8页的两道讨论题。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对于弄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内学生讨论,从而顺利完成课本图IV-4和IV-6,并且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教师要特别关注一部分差生,个别指导他们进行自学,甚至可以跟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说些悄悄话,帮助其完成自学任务。自学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自学简评,以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然后播放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了生殖系统后,进入生殖过程的学习。学生先预习课本,观察受精过程图和胚胎发育过程图,自学过后展示学习成果,请学生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之后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教学影视资料,请学生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后第一题。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描述受精的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定会出现不完整的部分,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举手进行补充,直到描述完整为止。此过程为自纠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以及相互补充纠正的过程中可能暴露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学生为深入理解的问题,便于当堂解决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如果后进生都能描述清楚,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否则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尤其是当发现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时,更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正和归纳。本节课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部位―――输卵管中的发育过程是个难点,需要教师精讲并重点强调。另外在学生自练的过程中教师在巡视中要有目的的搜集学生中存在哪些错误,并在头脑中分类,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易错点进行提问,并对学生讲解不明的地方进行精讲。
学生清楚了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后第三题的数据,请学生讨论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身体生命活动的强度和身体负担的加重状况,教师可以提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又怎样的神秘感受,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另外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对胎儿有哪些影响等。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调查回答,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爱父母,孝敬父母,从而完成情感目标,然后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小结,再次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小结不完整的部分教师要给以补充。
五、说板书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非常清晰,所设计的板书,主要体现知识目标部分,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中突出强调和卵巢。受精的过程在输卵管中进行,用红色强调,胚胎发育过程在子宫内也用红色强调。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