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课稿《鲸》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说课稿《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说课稿《鲸》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是xx。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鲸》,本课我预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鲸的体型大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方法。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想。
本课时我预设教学目标有3:
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说明文的表达特点,通过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2、借助关键词句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体会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用于指导习作。
目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设定以上目标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抓住要点,了解的基本说明方法。二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在第二学段通过《赵州桥》《太阳》《蝙蝠和雷达》等课文认识了说明文,了解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本学段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把比方等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但根据经验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感悟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接着谈谈教法设想: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呢?我采用质疑法以“老师想养一头鲸,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说服老师的理由吗?”激起学生兴趣阅读的兴趣,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说明方法。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接着谈谈学法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再进行汇报交流、讨论,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我准备用四个环节落实教学目标
环节一:揭示课题,问题引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上的第一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后抛出问题:老师想养一条鲸,你们觉得怎么样?引发学生质疑,顺势切入课题。
环节二:浏览课文,寻找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板块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浏览课文边填写自学表格,寻找说服老师的依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环节三深入文本,感悟表达。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达方法,体会表达效果。重点指导朗读学生读出假设的语气,组织同学合作做鲸的自我介绍。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回顾课文内容,还为学生搭建了课外阅读展示的平台。
环节四总结全文,留给期待。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你们课后能像刚才一样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像作者那样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给老师推荐一种什么动物来养,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的聆听,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经典说课稿《鲸》2
一、【说教材】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这类课文知识性较强。之所以把这篇文章放在开始,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阅读的目标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鲸》一文不仅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还在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假设事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用词准确、描述形象。这些都极有利于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还能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标准》,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说学情】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事物本身感兴趣,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本文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能真正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懂得生物常常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的。
●解决办法:
1、通过读、议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
2、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语文学科的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我灵活合理地进行教法的优化组合: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2、运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五、【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进化、呼吸”这些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六、【说教案】
一、复习引入,体验成功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
二、故事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结合功能,能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及学习知识的兴趣。因此,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故事,(①播放故事)在故事中设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
三、品评词句,感悟“鲸”大,探究说明方法: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
第一自然段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②课件出示):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课件出示):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进一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确切,真实,描述的形象具体。
(④课件出示):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再次让学生感悟鲸大的特点,体会假设事例的说明方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在学习本段时,继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中思考,作批注的好习惯。
四、研读课文,图文对照,体会鲸的进化:
“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其中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学本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描写鲸生活地点发生变化的词语“陆地——浅海——海洋”,再找出“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这三个表现鲸进化过程时间长的词语,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以第一人称说说鲸进化的过程。
此外,我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⑤播放课件鲸的进化)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再次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五、自由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了解鲸:
课文的3—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让学生以游客对话的形式介绍鲸的呼吸,适时演示课件(⑥播放课件鲸的呼吸)请学生判断哪是须鲸,哪是齿鲸;让学生以海洋学家的身份向大家讲解鲸睡觉的特点, (⑦播放课件鲸的睡觉);让学生以鲸的口吻介绍自己的生长特点。当学生汇报鲸吃食这一特点时,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⑧课件出示)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交流网络,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创设情景,渗透教育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杀害”的图片资料,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⑨播放课件)
七、注重实践: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方法的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⑩播放课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洋动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办小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七、【说教具的使用】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所有课件)
八、【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播放课件)。此板书既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又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大胆用粉笔作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如何进行板书的呢?课前板书课题“鲸”。在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时,适时画出鲸的样子。在学习过程中,分别板书出鲸的特点“大、哺乳动物、肺呼吸、吃母奶”。
我的说课资料内容完毕,敬请各位斧正。
经典说课稿《鲸》3
一、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十二课《鲸》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学、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 教学程序。
(一) 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第一环节在了解预习收获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还想知道鲸的什么内容,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 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环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即相知道的内容,教师适机疏理,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如本单元根据教材编排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能用较快的速度,并能从课文重点展开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 汇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
1、 掌握字词。《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在学生交流读懂内容时,教师要及时疏理,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教师适当板书,同时结合朗读指导,训练语感,加深学生印象。
3、 体会课文说明方法,突出课文重点。在环节过渡上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因为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平时要加强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学、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和联系实际说话,进一步理解,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
(四) 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像课前的质疑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后的质疑,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文向课外读物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 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后的收获,和还想知道的问题,课外去搜集材料,办一份小报,第二课时展示交流。
六、 板书设计:
鲸
说明方法 主要内容
列数字 特大特重
比较 哺乳动物
举例 种类
比喻
经典说课稿《鲸》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说明性文章单元中的《鲸》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作业设计;五、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鲸》选自人教新课标版第九册第三组。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课件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设计理念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体现“五主一辅”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农远资源的声像技术为辅助的原则,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对海洋动物知之甚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光鲸的科学知识,掌握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并由此唤醒学生探索海洋动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此为善教者。”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 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 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交流心得。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对教材的全面解析,我按照以下六个教学环节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浩瀚的大海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海洋里一个庞大的动物,它是谁?”由学生引入课题《鲸》,教师板书课题,同时播放鲸的图片,让学生回想作者从几个部分来介绍鲸的?分别写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板书。
(设计意图:这幅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形象,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既巩固了旧知,又导入新课。)
(二)自主读书,质疑。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或跳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你不懂的或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用笔划一个小小的问号。(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课件出示问题:“读了课文,你对鲸有了什么了解?”(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注:这里我安排了一个教学预设,学生如果不能较全面的介绍鲸的知识,我将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巡视,组织组内成员互助解决。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①找出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
吃食、呼吸、睡觉、生长都是关于鲸的生活习性的问题,每一种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这四自然段课文,找一找画出来。
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同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将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的区别,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③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激趣)
找到答案了吗?老师知道你们找到了答案,但老师现在不要求你们回答。今天老师想在这里展开一个关于鲸的小型科学发布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有你们的.热情参与,今天的发布会会很成功!每一位同学都来当小小科学家,把你们了解到的课文知识加以拓展,以发布会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注:这里同样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预设。
2、学习鲸的庞大
过渡:从作者列举的数字可以看出鲸的食量可真大呀!也说明了鲸非常大。鲸到底有多大呢?(指名说)相继引导学习第一段。
①课件出示短文: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我国曾捕获过一头鲸,长长的身子,大大的嘴,舌头也特别重。(短文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
②与原文比较。
③演示。
④朗读。
3、教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听出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还发现大家很会从课文外获取知识,你们真了不得!
(设计意图:课件将两个片段并列于一个平面,让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体会作比较、列数字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课件的出示让学生体会到运用以上说明方法的好处,同时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四)了解进化过程,进一步感知说明方法
1、谈话激趣,创设情景。
同学们,现在有一头小鲸鱼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师讲述)一天,海洋里召开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去参加,谁知,被看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现在,就请在座的鲸研究专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
2、全班交流。
3、引导学习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你知道鲸属于什么动物?
③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
④你们知道什么发生变化吗?画出有关的词语。
⑤齐读本段。
(五)升华情感,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1、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知道了同学们对鲸都特别感兴趣。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鲸的资料,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配乐,师读)
(设计意图:此时课件播放的阵阵海浪声和四张优美的图片,是我从农远网站上下载并进行二次整合的效果。声像技术的结合,配上教师课外资料的朗读,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解决教学上的难点。)
2、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
3、教师总结: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形象的刻画了鲸的特点。特别是先后三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鲸形体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吧!
(六)小练笔 (任选一题)
1、挑选你最喜欢的鲸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它。
2、把自己当作鲸,就某一方面向游客作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习本课说明方法之后,及时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笔便于老师当堂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说作业设计
搜集你喜欢的海洋生物,结合今天学的说明方法,以“自述”的方式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课堂小练笔的延伸,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拓展课外的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征 大 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进化过程 陆地 浅海 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睡觉 生长
(设计意图:黑板的左边呈现形体特征、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黑板右边呈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板书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易于让学生接受。)
今天,我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这五方面来说这节课,今天的说课就到这,谢谢!
经典说课稿《鲸》5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二)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
“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适当、适度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贯彻了《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一理念,而且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逐步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赞赏,并在相互赞赏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经典说课稿《鲸》6
一、说教材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缺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李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各种说明方法介绍鲸,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是一篇典范的练习说明文的好文章。
二、说学情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准确的用词,形象地表达。因此,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非常重要,这将影响到以后说明文的学习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在前几个学段初步地接触过浅显的说明文,但对于说明方法地了解、使用,尚未能娴熟地掌握、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巩固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会在自己的细作中运用。
四、说重难点
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让你学生了解鲸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为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中,我打算做到以学定教,我主要用到的教法有引导法、体验感悟法、交流讨论法等。现在阅读教学理念明示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本课学生学习方法为:读悟结合法、换词比较法、图文结合发并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用那个这样的几个板块来进行:
(一)、轻松对话,导入新课
导语: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就是——鲸。教师板书课题,鲸,让学生看板书说鲸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我针对学生的提问,概括为“鲸是不是鱼?”“一种怎么的动物”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刚开始教学,我就通过画面出示,板书课题鲸字,引导学生质疑,既学会了鲸字,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潜心会文,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充分地感知课文,这是品词斟句的基础,也是感悟的前提。】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第一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第一组:颚 鳍 肺 肚 胎
第二组:目前 哺乳 退化 寿命 判断 特征 过滤
通过组块化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部:请同学针对课文开始的质疑解疑,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这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又解决了课文依始鲸鱼是不是鱼的认知问题。】
(三)、创设情境,梳理文章脉络
1、同学们:鲸鱼不是鱼,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快速的默读课文,快速的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上一个短短的标题
2.师生交流,完成标题命名 体型庞大 进化而来 种类很多 饮食 用肺呼吸 睡觉 胎生动物
【这一步,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用词准确,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把握后粗略感知,为具体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细读感悟,体会语言准确
第一步,研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如何批注 让学生想想,课文是用怎么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形体大”介绍清楚的?再通过交流,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用到了列数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把说明方法批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比较句子,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句式一:一头近四万斤重的鲸,约十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一头四万斤重的鲸,十米长,一条舌头就很重。
句式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学生联系实际, 体会鲸体形的庞大。并让学生带到朗读中,加深体会。
第二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简介鲸的进化史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么体形庞大的鲸,它是从哪里来的?用序号标出来,教师出示简图,学生解说。期间,通过解说,让学生体会鲸进化的漫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读剩下部分,迁移所学旁注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旁注到文中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说方法,学生都相应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领悟“分类别”的说明作用。
【这一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受,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说明方法的认识。】
(五)、角色扮演,训练读写说
阅读4-7段,用第一人称“我”介绍鲸的某一生活习性。学生动手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对鲸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鲸的习性进一步了解,也更乐于表达。】
(六)、拓宽渠道,拓展延伸
鲸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但是这种可爱的庞然大物,正在面临灾难,教师引入资料袋,并播放捕杀鲸鱼视频,让学生体会,留给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经典说课稿《鲸》7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刚开始教学,我就通过画面出示,板书课题鲸字,引导学生质疑,既学会了鲸字,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潜心会文,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充分地感知课文,这是品词斟句的基础,也是感悟的前提。】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第一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第一组:颚 鳍 肺 肚 胎
第二组:目前 哺乳 退化 寿命 判断 特征 过滤
通过组块化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部:请同学针对课文开始的质疑解疑,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这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又解决了课文依始鲸鱼是不是鱼的认知问题。】
(三)、创设情境,梳理文章脉络
1、同学们:鲸鱼不是鱼,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快速的默读课文,快速的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上一个短短的标题
2.师生交流,完成标题命名 体型庞大 进化而来 种类很多 饮食 用肺呼吸 睡觉 胎生动物
【这一步,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用词准确,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把握后粗略感知,为具体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细读感悟,体会语言准确
第一步,研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如何批注 让学生想想,课文是用怎么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形体大”介绍清楚的?再通过交流,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用到了列数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把说明方法批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比较句子,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句式一:一头近四万斤重的鲸,约十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一头四万斤重的鲸,十米长,一条舌头就很重。
句式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学生联系实际, 体会鲸体形的庞大。并让学生带到朗读中,加深体会。
第二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简介鲸的进化史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么体形庞大的鲸,它是从哪里来的?用序号标出来,教师出示简图,学生解说。期间,通过解说,让学生体会鲸进化的漫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读剩下部分,迁移所学旁注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旁注到文中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说方法,学生都相应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领悟“分类别”的说明作用。
【这一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受,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说明方法的认识。】
(五)、角色扮演,训练读写说
阅读4-7段,用第一人称“我”介绍鲸的某一生活习性。学生动手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对鲸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鲸的习性进一步了解,也更乐于表达。】
(六)、拓宽渠道,拓展延伸
鲸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但是这种可爱的庞然大物,正在面临灾难,教师引入资料袋,并播放捕杀鲸鱼视频,让学生体会,留给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经典说课稿《鲸》8
一、教材简析:《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3、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1)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2)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2、拓展延伸: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20xx年1月12日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
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教学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知识的,进而学习作者的语言和表达方法,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
课文中对于蓝鲸的大是从它的体长、体重、属类、呼吸、睡觉、食物等几个方面,并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而介绍这些知识的说明方法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在课前收集了有关鲸的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课件,让学生了解“鲸是很大的动物”,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对鲸的理解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采取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合作汇报。不规定汇报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方式来学习,就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既动员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的环节,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作者在用词方面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潜词造句的能力。
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巩固学生对“鲸不是鱼类”这方面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鱼类运动会的小故事,让学生到文中去找蟹将军为什么不让鲸进场的原因,将“鲸是哺乳动物”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诱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最后,为学生出示课外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出示的资料或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但由于时间原因,这部分处理得比较仓促,课上没有进行互相交流的环节。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掌握还有所欠缺,今后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这方面的巩固和夯实。
20xx年1月12日
经典说课稿《鲸》9
一、说新课程标准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4、 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二、说教学重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四、说教学过程
1、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参与了板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具的使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鲸》教学反思
教中有悟,不亦乐乎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鲸”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课文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一、查资料,探索鲸的世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二、巧板书,理清文章线索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读书,自读自悟
接着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
于是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
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剪纸:一个是又粗又直的纸条,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在教学此部分时我穿插让学生说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发挥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子,必须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非常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有趣。
本课后的作业是写一篇《我是某某鲸》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说明鲸的相关特点。
五、反思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也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经典说课稿《鲸》10
一、说教材
《鲸》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在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通俗而又准确的说明。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二、说学情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但是学生此时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并不能抓住“课文是怎样介绍的”,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并不能够能够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鲸的基本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够抓住文章要点,了解作者介绍鲸的基本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讲授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大大激发,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指导学生运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自己阅读、比较朗读等学习方法,真正朝着“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努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鲸,所以我用设置疑问的办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在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1,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在学生仔细观察后,我问:“你们想了解鲸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问题归纳:1、鲸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是两个综合性问题,便于教师组织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感知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在小组内自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来加深理解。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等等。同时,我结合学生的问题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感悟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进行品评理解:(出示课件3)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并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①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②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③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在学生对鲸的特点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安排了一场“小小辩论赛”。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我先出示情境题,(一天,海洋里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于是,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认为鲸不是鱼类,所以不能参加这次运动会;鲸认为自己就是鱼,而且“鲸”字还是“鱼”字旁呢。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然后组织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开展一场小小的辩论赛。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
(五)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鲸是有很多种类的,那么课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鲸,搜集相关资料,用鲸的口吻向大家描述,下堂课上课的时候我们进行课堂展示。”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经典说课稿《鲸》11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去旁听了林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鲸》是一篇说明文,由福建特级教师来执教,她是一个清爽年轻的女教师,“这么年轻就成为特级一定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寻思着。她的课堂一开始,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叹,真不可思议,林老师的课这么活泼、这么劲爆、这么热闹,找到一个可以很适合评价的词语就是:很港台。林老师的课堂确实很港台,一个语文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成了孩子们辩论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演说的课堂。在热闹中,孩子们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在热闹中孩子们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了不起的港台课,了不起的老师。林老师动用了一些技巧,那是上课的技巧,那是自成一派的技巧。有趣的招呼,美妙的歌声,激将的语言,挑战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开课问候,活跃课堂气氛。以“孩子们?”“诶。”为一问一答的方式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课堂不再死板教条,让同学们一直清楚: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林老师以视频的方式更形象的讲鲸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鼓励学生提问,引出课文。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起学习的伙伴。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进行海底游览。在她的课堂中,笑声代替了种种谨慎。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教师用有些夸张的表情、语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世界”的平台上——生字教学
学生来到课堂上,已带来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映象的独特感悟。教学中,如果无视这些存在,课堂则会陷入走“教案”的状态,机械呆板而毫无生气。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让学生在课前真实地展示自我学习水平,林老师的生字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大屏幕的形式。让学生把“腭、肺、肚、胎、鳍”写在鲸的各部位上,这样不光了解了“腭、肺、肚、胎、鳍”在鲸的部位,又水到渠成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又运用了“生字小转盘”这一新颖的概念,让同学们在识认汉字的同时讲解生词,寻找规律与特点。如“肉月旁”的生字,并强调了“肺”的最后一笔是竖。
三、适时捕捉鲜活的生成性资源,构建开放的课堂——围绕齿鲸、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
与传统教学封闭、机械、呆板的设计相比,本课的设计不仅是弹性化的,而且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力求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力争做到少干预,多扩大探究学习、个体感悟和合作沟通的空间。如在探究部分,用“文中哪些描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这一问题,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同时给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动起来,而且动得主动、尽兴,动得酣畅淋漓。同时,在“动”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出现“新东西”,从而还课堂以真实、以生命。
林老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以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这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辩论,不是死读课文,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听众、读者感到清新、生动。这要求辩论语言通俗、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化难懂的知识为浅显的知识,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辩说能力。
四、让目标在自主探究中达成——教学手段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学术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体验性知识,都力争在学生的探索中自主建构,课上着力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涵盖量较大,需要深入钻研文本的问题或任务,如创设情境“远处游来一头鲸,那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运用已掌握的鲸的课内外知识及说明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自然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鲸的大;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么多形容“大”的词,作者用了吗?那他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用比较、数字、假设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大。并重点提出了“动词串串烧”这一概念,具体而生动,让同学们试用这一方法写一篇有关鲸的小片段,从而突出这一写作首发的重要性。
在同学们熟悉鲸的特性之后,又运用了招聘小导游这一独特的形式,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使书面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与组织能力。
五、让平实的课堂充满诗性的回归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朱永新)作为夯实人的精神基础,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的语文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更需要浓浓的诗意。最后林老师在同学们欣赏鲸的图片的同时,并为之附上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旁白,带领同学们更进一步的接触与了解鲸,真正的遨游在海洋中。
泛娱乐时代,课堂也娱乐,娱乐精神已经随着新生代的老师弥漫到校园和课堂当中来了,而今天林老师把娱乐精神为教学所用,幸而用得恰到好处。一个灵气智慧的林老师,一个百变激情的林老师。
经典说课稿《鲸》12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研究: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具体介绍鲸的这些特点的。这样做,是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内容自选,问题自提,方法自选,结论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在学习鲸的“形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到讲台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势来说明鲸的形体与鱼的形体的区别。在学习鲸“呼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画出它们喷出的水柱和睡觉的样子,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知识和作者的说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猜猜,想想,说说”这一环节,谜语内容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学生很容易猜到谜底:鲸。学生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4、拓展延伸,注重实践: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经典说课稿《鲸》13
一、说新课程标准。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二、说教学重点。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设计理念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体现“五主一辅”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农远资源的声像技术为辅助的原则,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对海洋动物知之甚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光鲸的科学知识,掌握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并由此唤醒学生探索海洋动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此为善教者。”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交流心得。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六、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征 大 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进化过程 陆地 浅海 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睡觉 生长
经典说课稿《鲸》14
一、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22 鲸
体 形: 大 (图1)
进化过程
种 类 :须鲸 齿鲸(图2)
生活习性:睡觉 (图3)
呼吸
胎生
经典说课稿《鲸》15
【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学习任务】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一、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三、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四、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
(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课稿《鲸》】相关文章:
《鲸》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6-24
鲸的说课稿11-06
《鲸》优秀说课稿03-08
《鲸》说课稿15篇01-02
《鲸》说课稿(精选15篇)01-16
《鲸》说课稿15篇06-18
《鲸》说课稿(15篇)07-01
《鲸》说课稿精选15篇12-06
《鲸》说课稿(通用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