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二部分“对生活用水的研究”中的内容之一,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水污染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内容为三个部分,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内容进行了调整,我先上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能使整个活动自然承上启下。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污染源的讨论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通过查找资料,对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我们特别要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运用沉淀和过滤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
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
污水的处理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每一个环节中污水得到怎样的处理,实际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认识到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多种水污染的影像资料、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课件
学生:准备用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生活污水、自来水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开朗,喜欢质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从内心向探究的活动,组织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穿插一些讲解、示范、点拨、启发、评价、恰当使用课件等手段,力求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实验体验法、分析比较法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1.多种水污染源录像导入,引入课题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有关被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污染环境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看完后让学生讨论:看了这些内容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将学生带入到今天的课题中。接着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呢?自然的将学生引进第二环节。
2.有关污染源的讨论
在这里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对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通过完成的网状图归纳出: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3.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在这个环节里运用沉淀和过滤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我出示一杯生活污水和一杯自来水,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讨论出过滤方法。这样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出实验的方法。然后再参考教材中的实验方法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在实验中我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较、记录实验的情况,然后根据实验记录汇报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出这两种方法只能分离一部分污水中的杂质,净化前后的水不同,但净化后的水与自来水还是有较大差别。同时达到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目的。因此得知,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经过灭菌消毒。由此引入下面的部分。
4.污水的处理
为了保护水环境,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污水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程序用一般的方法比较难,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P83的现代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然后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通过阅读和思考,在学生头脑里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污水处理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我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的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能较直观的理解污水处理的程序和方法。知道了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方法主要用于消毒。之后,我又让学生深入讨论:废水经过处理后有什么用呢?能直接饮用吗?然后归纳出;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5.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板书
6、《污水和污水处理》
污水源:生活、工厂、农业
实验前:自来水 污水
实验后:
污水处理方法:物理:分离
生物:分解
化学:消毒
说课稿 篇2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二说教法
1.以趣激趣。儿童诗的理解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些,由于
此类文在教材中出现并不多,因而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语言再丰富、风趣些,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地学习起来。以趣激趣,生出课堂的情趣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2.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仿写的延展。在本课教学中,我提纲挈领地罗列板书,指向性明显,学生不仅宜利用板书进行背诵,而且也不知不觉地殖入了一些儿童诗写作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对儿童诗的了解,为后期的自我第一次创作儿童诗,铺设了一定的前提。
3.作业反馈中,显露出学生语言的局限性。从学生部分上交的自作儿童诗中,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并不多,因而在写起儿童诗的时候,没有一个整体性,语言也缺乏美感。大多只是平淡乏味地直白陈述,或是言之无物。这种现象表明,平时我还是得强调学生多做一些课外的美词佳句的积累才行。
4.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诗、写诗,必须学会赏诗、品诗。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个读、同桌读、展示读、评析读、比赛读等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诗歌的内在音律和和谐之美。由读到感,由悟到赏,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赏析,此时再让学着课文的写法,模仿写一些童诗,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所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只要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我们教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去尝试。我想,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灵动、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就可以悄悄地在他们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孩子们就可以体会到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得到诗文的启蒙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五说教学反思
1.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来。
2.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
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3.孩子们学诗歌的愉悦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
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4.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5.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动手实验】吸附沉淀并过滤,除去池塘水中的不溶杂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正确地进行实验的能力,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讨论小结】该实验目的、仪器与试剂、操作要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对比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组的滤液不澄清?应该怎样补救?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疑过渡】刚才实验所得的澄清的水是不是就能安全饮用了呢?为什么(再次激疑,把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引向高潮,有意注意被激活)?
【知识回顾】生产自来水时,沙滤后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进一步过滤不溶杂质,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杂质。
【投影讲解】活性炭的过滤吸附作用(以旧激新,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对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
(四)练习巩固
【投影展示】
(五)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文章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
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各位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三)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想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1、阅读标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不同的办法深入理解。这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语去理解,通过有感情朗读去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学生边读边画出句子)
2、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句子的理解去体会文章的主旨。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请各位注意这个句子,作者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奇迹。通过“悄然”、“竟然”、“奇迹”、“灵性”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在理解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了课文插图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画上小女孩的神态、动作去体会小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诸如此类地语句文中还有很多,比如:“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等。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研读、思考、交流讨论,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总结出理解句子的方法,同时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推敲句子的深刻含义。
同时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不断完善、升华各自的认识。从安静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各位一起分享。同时,你对下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期待,也和各位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抄写下来并背诵。
2、按照课文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说课稿 篇5
教材说明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辽师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本单元围绕的是学生待人接物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一些待客,做客的礼节常识,懂得做客要有礼貌,待客要热情大方是十分必要的。在做客待客有礼的基础上,又通过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邻里之间要友好相处,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礼貌棋的游戏活动,使讲文明,懂礼貌,友爱他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内化成自身的行为。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邻里关系是儿童每日不可缺少的内容。与邻里友好相处,不仅体现了儿童的文明素养,而且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体验邻里关系所带来的愉悦,愿意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好事。
让学生经历"说,议,演"的过程中,学会邻里关系应该和睦相处,体验其中的快乐。
激发学生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增添欢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愿意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4,教学难点: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教具学具:挂图,录音机,磁带,球
教法说明: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挂图辅助教学。尽量减少口头的说教,而是通过挂图和学生参与的情境小表演创设更多的邻里之间关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在互相合作交流中体会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友好,从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法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邻里关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邻里关系理解的不够深刻,教材只以图的形式列举了几件事,易于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邻里关系的重要,在表演中体会邻里关系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程序说明: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被子晾在外面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是被没有湿。教师启发学生猜:是谁帮了我这个忙 学生回答:"邻居"后,教师接着说:"对"就是我的邻居。在我谢谢的同时,邻居说:"邻居嘛,应该互相帮助"。从而揭示课题。
知道邻里关系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针对二年级孩子的兴趣,心里特点,此环节教师设计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一座"幸福楼"里,人们整天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象一家人。但偶尔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伴随,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愿意帮助解决。再由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6个问题:
葡萄组:邻居奶奶生病了,可儿女们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呢
鸭梨组:我们家的对门叔叔和阿姨总是大声超机吵架,你能劝说他们吗
桃子组:邻居老奶奶买的大白菜愁着往五楼搬呢
西瓜组:已是晚上9点种了,楼上的爷爷已经上床休息了,可是住在楼下的叔叔还在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电视,并且电视的声音调得特别大。
苹果组:我妈妈和东东妈妈是好朋友,我和东东也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串们,一起玩。可是有一天,我妈妈和东东妈妈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从那以后,他们就互相不说话了。我妈妈不让我去东东家玩,东东也不来我家玩了,可我很想东东,我该怎么办呢
香蕉组:晚上,我正在看书,可是隔壁王叔叔家正在打麻将,唉,烦死了,怎么办呢
教师讲故事《奇怪的响声》,启发学生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最后总结: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生活才能幸福,精神才能愉快,愿大家做一个热心的人,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 《满井游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满井游记》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以 “写景记游” 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 经过对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 《满井游记》 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于 1599 年在京任职国子监助教时通过描绘北京近郊满井一带初春的美好景色来抒发作者厌倦都市宫场生活、 寄情于山石草木的记游小品 语言简练, 运用白描、 层次清晰; 描写生动、 情趣盎然, 这些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为此, 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和欣赏文盲文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前几课内容都是山水游记, 学生已经了解到古代山水游记借景抒怀、 借题发挥的写法; 同时也体会到明清山水游记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的特点 可以说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和合作探究文言文的能力, 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散文和审美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满井游记) 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 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 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 “北国之春”, 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 根据以上特点,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欣赏、 领悟课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2) 能力目标: 重视诵读, 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 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并结合学生实际,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确定
为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5教 具: 录音机、 多媒体课件
6课时安排= l课时
二、 说教法学法
L教学方法为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结合我们学生的情况和本文的特点, 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 教法
具体如下:
1) 诵读教学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 重点语段, 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 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听朗读, 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 感受文章意境, 力求突破教学重点)
2) 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 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3) (教师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 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交流,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 更好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能共同提高)
4)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图和满井的风景
图, 让学生把联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此外, 课件的背景全部采用与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国古典山水画, 整体界面古色古香, 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学习方法古人主张: “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 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他们今后的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 学法上我遵循把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学法具体如下:
1) 圈点勾画法 (勤动笔墨, 积极读书, 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 讨论法 (充分讨论, 互相启迪,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3) 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 巩固提高, 运用知识)
4) 诵读法 (把握文言文的节奏, 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三、 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教学本课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环节 1= 导入新课 (3 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在众人眼里,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 充满希望的季节,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 我们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的春天是一样的吗?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袁宏道一起到满井看看, 领略一下北方的春天。 (设计意图3 由问题导入, 主要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 问题涉及的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学生很快地带入课堂。)
环节 2: 整体感知 (15 分钟)
1) 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词并试着译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
2) 学生自由发言, 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自由交流读后感受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环节, 既能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又能掌握学生不懂的地方)
3) 幻灯片展示字词, 全班共同学习, 积累整合文言知识
4)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 作品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 《满并游记》 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的主旨)
5) 听朗读录音, 学习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 欣赏、 领悟课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6) 学生齐读课文 , 想象文中的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 应当遵循阅读规律, 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环节3: 研究探讨, 突出重点。 (17分钟)
1) 在进行本环节的教学时, 教师先用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D 结合注释, 翱译课文 @ 文章 3 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僵)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 经过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依次反馈三个问题的讨论情况,不足之处教师加以补充。
3) 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三个大问题之下的 10 个形成顶针特色的 “连环问” 按序抛出,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课文。
这 10 个小问题是: 廷) 第一自然段描绘的是城中 “余寒” 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不在满井, 能否把第一自然段删去? (讨论归纳: 这是认知规律, 有的起铺垫作用, 有的起过渡作用, 有的活跃气氛, 使学生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通过连环追问学习方式,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大大加深, 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在赏析过程中, 以不同方式的阅读, 让学生在读中学, 读中悟)
环节 4: 拓展延伸。 (4 分钟)
1) 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图和满
井的风景图, 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2) 幻灯片呈现朱自清的 《春》,对比阅读, 感受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
环节 5: 课堂总结 (5 分钟)
1) 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2) 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设计意图: 此环节对学生活动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 回到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上, 体会本文的音乐美、 语言美, 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3) 完成配餐作业。
环节 6: 布置作业 (1 分钟) 以 “家乡的春” 为中心, 写一篇短文, 体裁不限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激发创新的精神。)
四、 说板书设计
妤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是课文精华的体现,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堂课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 设计了这样一个个板书, 力求突出重点, 做到简明、 概括, 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对这节课 有关设想。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 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 本节课, 我做到以读为主线, 以展开想象为发散点, 以情为核心, 以培养能力为目的, 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 会学会用 说课完毕,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说课稿 篇7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说课稿 篇8
一、把握目标,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ngengingong》是一年级上册字与拼音的最后一课。本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和形,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angengingong的书写格式,第四部分是一首儿哥《马路上》。本课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是正确认读a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掌握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和yuan,并能学会拼读音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及声母与后鼻韵母相拼的知识,掌握发音要领。
2、过程和方法:掌握后鼻韵母的发音技巧与方法,掌握声母与后鼻韵母的拼读,初步直呼音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发音,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是本课重点;enging的发音和直呼音节是难点。
二、多方位渗透,说教法
1、联系现实生活导入法
创设情境,模拟动物声音,从象声词的音节中抽象出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教、扶、放结合法
教学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发音。教ang时,先发a,滑向后鼻韵母-ng,再多形式教会学生发音。engingong的教法与此类似,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出时间给学生参与实践,教师适时辅导、点拨、指正。
3、新旧对比比较法
把已学过的前鼻韵母an en in on和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进行比较,将声母与前鼻韵母的'拼读和声母与后鼻韵母的拼读进行比较,还有练习四声的比较,这些都有助于掌握后鼻韵母的发音和声母与他们的拼读。
4、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背投将画面与音像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游戏教学法
采用猜谜游戏的方式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1、模拟想象法:
让学生想象小狗、蜜蜂、雷声的叫声、响声,学生回答怎么叫(响)后,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动”中学
老师随意读出韵母,学生上台动手摘卡片,让学生动脑猜谜语,动口说出谜底并拼读。动口、动手又动脑,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学得愉快,学得牢固。
3、学朗读和学说话同步进行
以范读、跟读、同桌合作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发音,并让学生用生动、有韵律美的语言说出口,提高学生的音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优化结构,说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小狗、蜜蜂、老鹰及雷电。
师问:××怎么叫? 生答:小狗汪汪叫。
2.出示课题ang 、eng 、ing 、ong
(二) 合作探究
1.学习ang 、eng 、ing 、ong的音和形
(1)音ang 、eng 、ing 、ong
形式:师范读→生跟读→同桌合作读→各种形式赛读→全班读
(2)形:比字形,出示卡片an→ang en→eng in→ing
(3)书写:哪一个后鼻韵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与其它三个不一样(ing在上中格),学生在书本P62上描红。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 yuan
yíng yuán
欢迎 十元
轻松一刻:学唱歌《劳动最光荣》
3.学习后鼻韵母与声母相拼
(1)猜谜游戏引入,课件出示(师板书)
y—áng→yáng(太阳) sh—àng→shàng (上课)
f—ēng→fēng(大风) d—īng→dīng(叮当响)
h—óng→hóng(红色)
(2)对比拼读练习
Wēn wén wěn wèn wēng wèng
Wān—— wāng xīn —— xīng
弯 腰 汪 汪叫 新同学 五角星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ang 、eng 、ing 、ong各两行。
2、从课外书中找出含有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的字。
五、说板书设计
ang 、eng 、ing 、ong
ang sh—àng→shàng (上课) ying yíng
eng f—ēng→fēng (大风) 欢迎
ing d—īng→dīng (叮当响) yuan yuán
ong h—óng→hóng (红色) 十元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笋芽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因为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认本课14个字,会写9个字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朗读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精神。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认读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精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正确书写本课剩下的7个生字,学习4—7自然段。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的成长历程,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
1、2目标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3是本课时学习的难点
【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我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是组初读课文、认写生字;三是品读课文,仿写句子;四、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第画面版块,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第画面版块,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笋芽儿》,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第一步,鼓励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去认识它,注意把字音读准。
第二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在互评。
第四步,指名读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难读的一个自然段,同学交流评价基础上教师评价。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多读几遍,体会读好课文的窍门。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三版块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第一步,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课件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接着,让学生反馈笋芽儿得到过谁的关心与帮助?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
第二步,走近春雨姑娘,体会关爱之情。
首先出示第一段,让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姑娘的,这样写美在哪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里把春雨拟人化了,而且将春雨的声音比作了乐曲。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美。然后相机体会沉睡一词。
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读读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话,朗读比较中体会“低声呼唤”。
在朗读活动中,要是学生读出情,读出神,不是把朗读技巧强加于学生,而是教师用语言渲染,适当点拨。,只有通过反复的自读自悟,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感的体验,提高悟性。
第三步,抓住动作,品读笋芽儿。
首先,我会抛出问题:小朋友们,在春雨姑娘的深情呼唤下,笋芽儿醒了吗?它又做了什么呢?请自由读第二段,划出笋芽儿动作的词。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揉了揉、伸了伸,撒娇”等词,表演读第二段。
第四步,走进雷公公,展开想像。
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抓住“粗重的嗓音”展开想像,雷公公会怎样呼唤笋芽儿。预设学生会说:笋芽儿,快出来吧,春天来啦?!等等。
这三、四步,抓住了儿童爱表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在想像中,在朗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形象和情感。
第五步,留下悬念:小朋友,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又有什么反应呢?妈妈和太阳公公又给予笋芽儿什么帮助呢?以此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步,出示“笋芽”。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结构上的特点。
第二步,我先示范写:提示:笋芽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一个竹子头一个草字头。而且笋的中横要长,右边出头。然后学生练写。
我认为每节课都坚持认真指导学生书写,不愁学生的字写不漂亮,主要是写字指导贵在得法,贵在持之以恒。
【板书】
3笋芽儿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撒娇)
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呼唤(?)
妈妈太阳公公
板书就是微型的教案。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都在笋芽儿的成长路上给予过关心与帮助。“低声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是帮助学生朗读的关键词。括号内的是笋芽儿的反应。“?”是课后留下的悬念,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说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读、看、说、做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感悟春天的美好和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淀。而且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说课稿 篇10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森林旅游》。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和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森林旅游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合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
通过创设淘气笑笑要去旅游的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森林旅游”。
2、讲授新知:
主要分为旅游前的准备和旅游中食品购物及旅游结束时购买纪念品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数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旅游准备这一部分内通过创设蓝猫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都想买些什么东西并且计算出价格,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在森林食品店这一环节内的模拟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售货员承担问题的任务。为了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游戏性,我还设计了一定的平分规则,在规定时间内积分最高者为“优秀售货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二人也随着对换角色。这个游戏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追求完善,友好合作地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并记录下来与同伴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小结:
请学生谈收获,意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