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重点讲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从酸碱性的角度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对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理解较为方便,然而对于如何能够用明显现象观察到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因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很好的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保证整堂课教学的成功。为了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我采用了如下的导入方法:
在课程开始前我会演示一个“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并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进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
先提出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这个问题,然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由于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思考,如何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通过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设计实验分析。
学生可能会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完成实验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出现的现象,最终得到了什么结论。
在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后,我会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由于这部分属于本堂课的难点,并且对于微观的理论学生不易给出解释,在这里我会选择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在学生书写完化学方程式后,对比三个化学方程式观察共同点,学生不难发现三个式子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的反应,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给出盐与中和反应的定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学生明确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后,我会让学生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以及课本的内容给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预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pH试纸的用途。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在我的板书上呈现了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很容易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知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二册第五章《初识酸和碱》的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会放热,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从教材的体系看,本节内容学生已有第一学期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承接了溶液的酸碱性学习中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定量的测定了溶液的酸碱性),也是以后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看,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实习内容符合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渴望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心理需要,且贴近生活,材料易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是藉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宝贵机会,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树立严瑾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巳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2)了解中和反应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过程和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中和反应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环境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的构建,体会共性和个性的辨证关系。(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它反映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且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本节的难点是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中和反应的产物“盐和水”没有特殊的现象,学生对上述产物持怀疑态度且理解也有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旧知识的回忆: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变色情况。充分运用实验:利用实验设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课外实习和课内实验操作活化知识。多媒体辅助:运用电脑模拟“中和反应”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一些应用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二、教学素材的选择: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硫酸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的实验,进一步巩固对中和反应的认识。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概念,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学生讨论的方案用酸碱指示剂使现象显现。最后并对产物盐的检验,使中和反应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化学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通过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的。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即问题情景(胃舒平药品是为什么和如何治疗胃酸过多的)——实验(胃舒平药品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整合(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应用(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本节课对教法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感悟力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限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法为辅助,并配以多媒体和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参与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归纳讨论、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实物投影胃舒平、碳酸铝镁的标签: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主要成分里面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猜测药品是如何除去胃里过多的胃酸的?然后通过课堂实验在胃舒平药品中滴入盐酸,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固体迅速溶解,触摸试管壁发热。感受酸碱反应,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盐酸可以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反应,那么,硫酸是否也能与上述两种物质反应呢?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猜测生成物,同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的总结、师生一起归纳概括中和反应的概念。根据反应的原理,氢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明显现象,那是否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呢?此处,创设人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使反应的现象显现化呢?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上述实验,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两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迅速吹干,玻璃片上留下“白点”,该白点就是氯化钠。此处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丰富和改进,即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现象也更明显。在介绍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时,让学生列举我们身边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例,如用熟石灰中和改良土壤的酸性,用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性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精练石油时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酸等。五、板书的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对中和反应的概念要进行板书,板书中要特别强调两点,中和反应必定是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不是判断中和反应的标准。另外对本节课中涉及到的中和反应的原理必须逐一呈现,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书写化学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3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 酸和碱的反应》中的第1课时《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其模式为:创景设疑——活动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练习实践。
三、学生学情、学法分析
前两节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一些性质,而且知道了酸和碱的性质是对立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个疑问并急于想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因此,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并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和观察实验现象等活动,再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设疑
操作: CAI课件展示。
漫画:胃痛病人的表情。《胃舒平》的说明书。
问:①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通过生活当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探究
总体设想:创设认知冲突→解决思维矛盾→揭示微观实质
1、设计探究方案
提供药品:NaOH溶液、Ba(OH)2溶液、Cu(OH)2、石灰水;
盐酸、稀硫酸、稀硝酸。
要求各小组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探究实验方案。
2、实施探究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如实填写表格。
组别 | 药品 | 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1 | |||
2 |
3、交流与发现
(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①有明显现象。例(略)
②无明显现象。例(略)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指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验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即对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实验产生是否反应的疑问,从而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4、再设计、再探究
⑴教师演示“NaOH+HCl”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NaOH+HCl”是否发生了反应呢?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迅速高涨起来。
⑵教师组织学生具体针对这个问题再设计、再探究。
①回顾化学游戏(“红酒”变“白酒”)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利用酚酞试剂来判断反应反应是否进行。
设计实验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中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②“红酒变白酒”,是盐酸吃掉氢氧化钠还是酸吃掉酚酞?用实验证实你的判断。能把“白酒”变为“红酒”吗?
设计实验2:取实验l所得的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另取一根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l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③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什么?
设计实验3:取实验l所得的少量溶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至蒸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设计实验,并分组完成实验,填写表格。
组别 | 药品 | 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实验1 | |||
2 | |||
3 |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这一组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兴奋当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这亲身经历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也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疑问→疑惑→恍然大悟的过程,进而形成了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知。
5、再发现、再探究
教师演示:在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逐滴滴入稀硝酸。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有和“NaOH+HCl”反应相同的现象?酸与碱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组酸和碱构成,再用CAI课件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板演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调换酸和碱再次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得到相同的现象,必然促使学生思考酸和碱反应的“原动力”即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多媒体释疑。这样既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感悟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对中和反应的认识也得到提升。
(三)、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方程式特点,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使各自的特性都消失,生成盐和水。同时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2、引导学生观察生成物的特点,揭示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归纳,顺利成章得出中和反应及盐的定义,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对比法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交流讨论
1、组织小组讨论:“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为什么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稀氨水、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来止痛、消肿?
2、CAI课件展示:撒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图片。设问:这种方法利用了什么原理?
3、对于化工厂排放的碱性废水应怎样处理才能排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可以巩固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练习实践
展示: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
3、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
A. CO2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4、为了探究“NaOH+HCl”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用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吗?
5、展示图片: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五、我的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相关文章: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03-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07-2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5篇09-04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12-09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03-13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03-12
化学酸和碱教学反思06-24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4-10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4-17
酸与碱的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