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职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会计行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如何结合最新的小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信息化教学?如何有效利用财务软件?下面,我向大家汇报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填制凭证”实训教学的粗浅体会和具体做法。
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课程简介
“会计电算化”是我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中学生应当具备的两大核心能力——会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相互交融的典型课程,是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交叉型课程。
2.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由赵合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电算化》(第三版)。本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基本要求》和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特点编制,教材以项目为载体,以用友T3财务软件为实训平台,以培养高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填制凭证”是我根据教材第三章(总账系统)第二节(日常账务处理)的相关内容经过改造设计的一个学习和工作任务。
3.任务分析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总账系统的起点,也是所有查询数据的主要来源。会计日常业务处理从填制凭证开始,填制凭证是会计最基础、最频繁、最重要的工作。
4.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对象是中职会计专业二年一期学生,不久将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他们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算机基础》等基础性课程,已具备较好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学习态度端正,渴望掌握专业技能,希望通过努力顺利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岗位证书,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这为新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5.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掌握凭证填制的方法,能够分析经济业务,选择合适的记账凭证,能够独立自主地、正确地、完整地填制记账凭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培养用心观察、沉着冷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在训练中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培养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本次课将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来突破教学重点——填制记账凭证的操作要领;通过让在实际财务情境下的操作来突破教学难点——记账凭证的修改、删除条件和步骤。
二、教学策略
1.教学资源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特点,本次课将用到的`教学资源有教学基础资源、教学信息化资源、教学软件资源、实训硬件资源。
2.教学组织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课前传承知识,课中内化知识,课后拓展提伸,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考核评价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吸引并鞭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做中学,学中做。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改要求,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以生为本,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本次课以企业电算会计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通过实训教学法、情境模拟法、仿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的翻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由个体学习向群体联动转化、由文本学习向实践动手操作转化,全面达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整个任务的核心与灵魂,为了融合知识性和实践性,把整个任务设计为:任务引入、任务新知、任务实践、任务拓展、考核评价五个阶段,2课时。
1.任务准备
教师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设计 ,制作PPT课件。至少提前一周更新世界大学城我的个人空间资源,发布任务,在线答疑。学生课前进入我在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进行预习,观看空间视频,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根据所获取的任务书进行了分组。
第一课时:
2.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设置情境,引出任务。北京明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科王会计正在处理20xx年1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假如你是王会计,你会如何在用友T3财务软件中填制凭证?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明确任务目标。
3.任务新知
(1)初次体验填制凭证
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我要体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填制凭证,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填制凭证的操作步骤。
(2)续发填制凭证
设置情境,描述任务,引导学生观看世界大学城教学视频,自主探究,分析经济业务,在T3财务软件总账系统中填制凭证。学生在填制凭证时,教师巡查,适当指导点拨。学生填制完成后,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记账凭证填制的操作步骤与要求,使学生初步达到会填制凭证,能基本掌握凭证填制的操作要领这个重点内容。
(3)修改凭证
组织学生根据各组讨论的结果对凭证进行检查,并将自己所填制的错误凭证通过QQ剪切放入班级群。引导学生一起来“找茬”,并引发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凭证修改?教师可以及时在群里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凭证进行修改。然后在各组派代表演示修改凭证,并讲解修改凭证的操作步骤。
(4)删除凭证
在修改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重复填制了凭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应如何删除凭证,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观看由我制作的微视频,对不便修改的凭证进行删除。然后各组派学生代表演示删除凭证,并总结删除凭证的操作步骤。教师点评,并对讨论结果加以分析与归纳,深化知识点。
4.任务实践
用PPT设置场景为北京明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QQ群将实训教学资料(北京明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发放给学生。学生根据实训任务进行讨论,制定活动方案,进一步学习巩固了相关理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适时帮助、启发、引导。
学生边学边练,进行任务实践,根据北京明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1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在T3财务软件总账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并正确解决填制凭证时的各种问题,如修改凭证、作废/恢复凭证、整理凭证等。在整个项目实践中,教师巡查,指导点拨。发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截图至QQ群或微信等平台,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及时在群里给予指导点拨。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凭证加以处理。完成填制凭证后,按要求将账套数据备份至指定文件夹中。各组派代表展示所填制凭证,并总结、自评,教师点评。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的方法,能够熟练填制记账凭证。
5.任务拓展
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填制凭证的工作效率?引导学生进入世界大学城观看视频,自主探究,得到答案,完成常用摘要和常用凭证的设置。完成设置后,分组讨论如何调用凭证生成凭证。各种派代表根据讨论的结果演示调用凭证生成凭证。教师点评,并加以补充:填制凭证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快捷键来提高工作效率。
此环节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引导“会学”。
6.教学评价
依据评价方案和标准,本课从过程、方法、技能、态度、成果等方面,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1)自评:学生对实训操作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2)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其他组做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和建议。
(3)师评: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及互评结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
1、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说过:“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本次课我改变教学策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简单实用为主,重在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的方法,能够熟练填制记账凭证,课堂成为了有效课堂。
2、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本次课借助T3财务软件、世界大学城、QQ群、微信等,将其作为开发资源、交代任务、学习新知、组织训练、交流互动、实施评价的重要平台和手段,拓展了学生“表现的空间”,“ 活动的空间”,“ 操作的空间”,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拓展了学习时间,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3、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个别学生没能完全掌握。在课后我将利用世界大学城、QQ群、微信等信息平台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挖掘更多教学资源更好的利于教学,助力学生越飞越高越精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中职说课稿2
一、课题
Reading and Writing Part A
二、课时安排
本单元约需四次课(8课时)完成,这是第二次课(2课时)。
三、教学内容
1.进一步学习用英语介绍自己和他人的相关词汇。
vocational, course, interest, address, hobby, gender, nationality, major ……
2.能够学习并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Name + Gender + Age + Nationality + Major + Class/Grade/School + ……
3.初步学习人称代词的语法知识。
4.基本学会为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名片。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1)进一步学习自我介绍及相互介绍的词汇、句型和人称代词的语法知识。
(2)较能学习并理解自我介绍的短文,了解课文表述结构。
2.语言运用能力
(1)较能熟练运用自我介绍及相互介绍的词汇、句式。
(2)基本会做名片并能够用名片形式介绍自己、他人的姓氏名字、地址、电话和E-mail等信息。
3.社会人文素养
了解、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体地介绍自己或他人的文化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进一步学习自我介绍相关语言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2)初步学习人称代词的语法知识并归纳小结 。
(3)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2.难点
(1)自我介绍文章结构特点并模仿套用。
(2)学习制作名片并用英语展示。
六、教与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教材分析
本次课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第一册。本教材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编写,教学目标明确;从生活和职场选材,语境本土化;注重实用性,职业特色鲜明;扩宽学生视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
本次课教学选取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学习关于问候及介绍相关词汇和句型,学会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自我介绍及相互介绍。其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语言交际能力训练,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八、学情分析
根据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相关知识并结合中职学生的潜在学习状态,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如下:初中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口语表达欠缺;女生比例特别高(55/1),思想较活跃,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岗位对英语的要求不高:简单听说。
九、课堂设计理念
本教案设计是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指导下,实现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交际合作教学策略的转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展现职业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十、教学步骤设计
1.导入
简单听写上次课所学单词以检测和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以问题讨论形式开展头脑风暴,进入本次课主题。完成第6页Task 1中的Pre-reading 。引导学生简单总结自我介绍应包含的基本信息:Name + Gender + Age + Nationality + Major + Class/Grade/School + ……并用PPT形式展示给学生。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2.布置任务
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是用英语模拟课文结构介绍自己和家人给同学们。事实上,这个任务很可能大多数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即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单词和句型,但对于如何做到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仍然会感觉到困难。所以可以提供一个示范passage作为模板。因此我会帮助他们分解任务,把难度较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难度较小的任务。
3.词汇积累
播放录音示意学生跟读单词,然后示范带读单词2-3遍,然后指导学生在反复读背中纠正发音。接着运用情境联想法设置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所学词汇填空。
如: I ' ma student at Jingzhou Vocational School. My major is Nursing and I like this course very much. I have my interests and hobbies, such as singing and dancing. My home address is: No.5 Doorway3, Building2, No.10 Renmin Road, Jingzhou District …… .
4.句型准备
选取课文中体现人称代词用法的典型句子,示意并指导学生分析该句中的语法现象。如: I am looking for a pen friend. 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me, please write to ……
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并指出“ I, you ”是以主格的形式在句子中作主语;“ me ”是“ I ”的宾格形式在句子中作介词宾语。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换用不同人称操练同一句型。
5.阅读写作训练
(1)课文内容理解
先示意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了解大意,然后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Task 3的练习。再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在填写表格时注意中西文化差异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汉语的姓氏和名字与英语国家的书写方式不一致,而且在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等信息时,用英语口头表述的顺序也是和汉语相反的,汉语是从大到小(**学校,**年级,**班级),英语是从小到大(Class5, Grade1, Guangxin school)。
(2)文章结构分析并模仿套用写作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模拟课文结构介绍自己和家人给同学们。提示学生在介绍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灵活运用介绍自己和他人的词汇及句型;
②个人基本信息是否表述清楚完整;
③注意姓名、地址等中西表达方式的差异;
④注意人称代词的选用是否恰当;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书写出来,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读给大家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讲评每一组同学书写的自我介绍短文。
6.提高。设计并现场制作一张精美的名片。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张Chen Li的名片,并用PPT展示出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用PPT形式补充几种有个性的其他形式的名片。之后指导学生按照PPT所示名片种类现场为自己设计一张精美名片,每位学生做完后相互展示并用英语作简短介绍,介绍其制作的名片内容,注意英语句子的正确表达。教师选取学生代表作评委,评选出最精美名片
十一、课后反思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完成等多方面去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课堂表现值得肯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我介绍及相互介绍的词汇和句型,并能根据实际语言环境灵活运用,这说明课前准备和课堂讲授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上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操练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继续坚持和创新。此外,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优化作业布置,提倡课后的阅读学习延伸与拓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还要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和分组活动教学策略的具体组织形式,因为部分学生在分组活动时不能正确回答课文问题以及进行模拟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听说训练以及鼓励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理应多多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以及沟通交流。最后还要合理分配时间以免教学任务不能充分或及时完成,所以在课堂活动或互动环节,可适当调整参与人数,张弛有度,把握好上课节奏,营造紧张而又活泼的课堂环境。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板书设计。虽然课堂大多数内容呈现在了大屏幕上,但还需要在黑板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如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应该及时把学生讨论问题时引入的词汇和句型板书在黑板上,比如:vocational, major, course等,为下一步学习词汇提前设置语言环境,无形中也在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起了强调作用。
中职说课稿3
一、目标确定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机械基础》、《车工工艺》、《数控加工》等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学习《机械制图》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少有机会接触机械加工行业,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不多;二是由于数学能力偏低,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四是在学习上还普遍地存在着层次性和分化性。当然,也有有利的因素,一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学习《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兴趣;二是能理解尺寸标注的正确性;三是学生适应了分组教学;四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深入浅出,锻炼能力。
三、教材处理
本课程采用的是由钱可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本教材按照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投影法、点线面投影、基本体、组合体、图样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本着“用教材,而不教材”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对素材的组织顺序做了必要的变动。
本章内容计划10学时,本节内容安排2学时完成。
正确地标注尺寸,是齐全、清晰标注尺寸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涉及相关国家标准,所以在导学案中将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作为学前准备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练习。
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是清晰地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础,只有在掌握好基本体尺寸标注特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齐全、清晰地标注出组合体的尺寸,故将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一;如何保证组合体尺寸标注的齐全性和清晰性,又将涉及到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正确理解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灵活、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故应用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齐全、清晰地标注组合的尺寸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分析
全球新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也必然地会有多种选择和多次就业,考虑到学生将来要不断适应新的岗位、新的行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维度。
具体到本节课,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础,而组合体尺寸的标注又是零件图、装配图尺寸标注的基础。齐全、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将会对后续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零件图、装配图合理标注打下基础。故将能齐全、清晰地标注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作为本节课的专业能力目标。
齐全、清晰地标注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教材中仅给出了基本的原则,应用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一个培养、提高的过程。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每一节课中,都不缺少提升学生方法能力的机会。故将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方法能力目标。
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共同工作的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进入社会后就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也不能等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开始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这要开始进行锻炼。《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实践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比较便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中,也便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当然,社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在一节、两节课中就有大的提高,但应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创造情境并注意到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了分组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方式,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实践性较强,分组教学为学生的有序讨论、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二是在分组时,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可以营造一个更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去思考、讨论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掌握组合体标注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组合体标注的理解。
考虑到尺寸标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正确和齐全)和灵活性(清晰),采用演示教学法,主要是能过老师的标注演示,规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强化尺寸标注的规范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多处设置了讨论话题,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相关的原则和方法,目的二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地评价他人的意见。
(三)学法的选择
在学法方面,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阅读(培养获取新知等能力)、讨论(培养与人合作等能力),最终达到掌握齐全、清晰标注组合体的目的。
(四)突破重难点的思路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设问引导----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引导修正结论------推广迁移”的步骤进行,在不断的讨论、探究、修正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构建新知,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设问导入新课:(3分钟)
我们学过哪些基本体?基本体组成组合体时有哪些方式?(唤醒旧知,为学习新内容作好准备)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二)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设问如何准确明了地描述一个基本体或组合的大小形状呢?(Ppx展示学习内容)(2分钟)
(三)新授内容:(70分钟)
对于基本体的尺寸标注,采用“设问引导----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引导修正结论------推广迁移”的步骤进行授课,先从简单的三棱柱开始得出一般性结论,再将一般性结论进行推广迁移,讨论教授其它基本体。
设问过渡: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组合而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基本体尺寸的标注方法,那么,是否可以猜测一下组合体标注的大致步骤呢?(预期的答案:将组合体分解为基本体后,逐个标注。)
给出案例:引导、启发学生按“标注底板----标注立板-----标注孔径”的步骤进行标注,得出定形尺寸概念。
设问:立板相对底板的位置怎样?各孔在底板或立板上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标注,得出定位尺寸的概念。
设问:组合体是否需要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标注,得出总体尺寸的概念。
阶段性小结:如何保证尺寸标不的齐全性?
设问:现在标注的尺寸够清晰、有条理吗?导出尺寸标注的清晰性要求。
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根据学生的建议,使用AutoCAD辅助即时修改、调整尺寸,在学生修改过程中,总结保证尺寸清晰的三个要求:突出特征、相对集中、排列整齐。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
布置一难度相当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检测所学内容,同时难度与案例相当,学生稍做努力能够完成,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老师进行巡视,随时给予帮助,及时鼓励表扬。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根据工作页上的总结提纲,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练习册
2、预习下节课案例---支座的标注
六、教学资源整合
《机械制图》教科书既是教学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自制课件详细地展示了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规范意识;在组合体尺寸的标注过程中,采用了AutoCAD软件进行辅助标注,其目的是为了利用AutoCAD在修改、标注方面的便捷性,根据学生讨论后提出的意见,进行即时的调整和修改,让学生的意见能得以最大化地得以展现,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工作页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记录和积累。
七、教学反思
1、分组教学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得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优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对教材提供的案例没有作大的处理,少数学生在没能真正搞懂的情况下,参与小组讨论时没有自己的理解,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达到预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给我启发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适当改造,在“形”上有变化,在“质”上保持一致。
3、AutoCAD辅助标注,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理解,但另一方面则弱化了学生手工标注能力的培养,在下次教学中要适当增加练习内容。
中职说课稿4
你是否为未来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为确定职业方向而烦恼?
你是否为职业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一、背景分析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三、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标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六、教法学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八、活动程序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课堂主题为“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工作了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导游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好导游吗?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 you 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A.自我推荐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动反思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说课稿5
我说课的题目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教材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圆的标准方程》,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解析几何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几何问题用代数方法解决的学科。圆是同学们已经熟悉的几何图形,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推导圆的标准方程需要在直线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直线引入。同时和今后的直线与圆等课程有重要联系。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关键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经历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学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体会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目标: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重点: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②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提问启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圆的定义自己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题安排由易至难,采用变式题形式,形变神不便,层层递进,深入分析。在应用问题的安排上,启发讨论的同时,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法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金融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直线的相关知识。学生的基本运算过关,可是主动思考问题能力较薄弱。因此本堂课我主要运用引导、启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一:直线学习过程中已经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体会用代数法研究几何问题,圆如何用代数法研究?
问题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蕴含圆方程的实例,比如赵州桥,它的圆方程是什么样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通过提出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打下铺垫,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蕴含着圆方程,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生活中的数学,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2、探索实践,推导方程。
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画圆的过程,抽象得出圆的定义。让学生总结出圆的定义并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逐步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是C(a,b),半径是r,求圆的标准方程:
注: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复习: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与圆心C(a,b)的距离判定)
(1)点P在圆内,则|PC|<r
(2)点P在圆上,则|PC|=r
(3)点P在圆外,则|PC|>r
设计意图:从基本入手,熟悉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点与圆位置关系等基本性质。
穿插课堂练习,反复巩固新知。
1.口答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8,-3),半径为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心在(0, 2),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圆,如果是,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并判断原点
(0,0)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直接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题是给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这两题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圆心坐标、半径与圆的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探究圆的切线问题作准备。
设计意图:3道变式例题,形变神不变。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本堂课的重点求圆标准方程的关键条件。
例3如图为著称于世的赵州桥的示意图,圆拱跨径AB(桥孔宽)为37.0m,拱高OP=7.2m,如以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赵州桥圆拱所在的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与情境引入时相呼应,联系到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方程的应用。同时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课堂小结,回味无穷。
(1)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回家作业,课后巩固。
练习册P7.习题7.3(1)/1、2、3、4
6、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7、板书设计
中职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为了能更为清晰的了解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4个方面来进行。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它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该教材在专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园林类课程改革的方向,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足够的技能实践内容,图文并茂,具有职教特点。
本堂课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教材重点介绍了园林绿地的十大造景手法,而这也是为之后我们将要学习的园林绿地的整体设计以及园林绿地设计各个环节,要素解析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我的学生是园林园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全班共30名,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园林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喜欢接近自然,充满探知的欲望。但是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攻克难关的恒心等问题,
鉴于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践新知,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园林绿地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探索能力。通过模拟公司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以及责任心。
【重难点】
我总结出本堂课的`重点是园林绿地的十大造景手法,难点是学生如何正确区分、使用这十大造景手法,而我们教学的关键则是详细解析十大造景手法的特点,正确教授学生造景手法使用的要点。
那么如何有效的达到既定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呢?
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探究实践”教法为主,适当的运用任务驱动法和激励法开展教学。让学生“先做后学”“实践研究-----发现问题-----全面教学,重点突击问题”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方面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展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确定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为了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效果,课前我准备了大量了园林景观的图片,制作成PPT,并亲手制作了一张学校盆景园的简易平面图,和一张标有地形的空白绘图纸,各准备30份。同时布置学生预习内容----(预习本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要求能说出园林绿地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为学生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座位,全班共30名学生,分为5组,并在小组中设定经理,创意总监,设计总监等职务。
整个教学过程由五个部分组成:复习引入,分组施工,模拟项目,实地授课,教师总结,共2个课时。通过动手设计,工作模拟,理论教授,将认知、巩固、运用、时间贯穿整堂课。
首先展示象形文字景图片。观察图片“景”就会发现,象形文字景可分解为眼中的太阳,建筑、植物,意为眼中看到的景观,而这些组成元素也正和景的古义相吻合:风和日丽就叫景,且在日光下才能在视觉上成景。并由此来引入今天课题中景的含义,接着展示园林景观的图片杭州西湖风景图,来深入到园林景观的概念。
北有故宫壮美园林,南有苏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秀美的园林景观,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体现,展示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等、杭州西湖十景的园林景观图片。引出课题:《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
接着开始模拟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一个小规模团队,共同竞标学校盆景园改造项目
环节一:我们称之为【实力测评】给各个团队发放我准备好的原盆景园的简易平面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标出图中景观,要求标示出自己认为的主要景观,配村景观,同时可以运用预习的知识补充回答当中使用的造景手法。标示出得内容越多得分越多,为时8分钟,结束后为根据各团队回答的情况,为其一一排位。
(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一一点评每个团队的成果,指出当中的错误点,并把正确的答案一一标出,同时引出主景与配景的概念,接着着重点评补充回答出造景手法团队,及时的给予一定的表扬,对其他团队进行适当的鼓励,接着我将课本的理论内容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的概念,特点,应用逐一的进行讲解,然后根据盆景园平面图来实例讲解当中运用了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等造景艺术手法。
在理论知识有了一个详细的认知之后,我们开始第二环节:项目竞标。
项目内容:对学校盆景园进行改造
各团队根据职务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小组商讨,合理运用刚学的十大造景手法绘制出简易的平面草图。并由经理来讲解各自的设计作品。教师根据各团队的设计作品,以及经理的汇报进行综合评定,并决出胜者。接着请上胜出团队上前领取竞标书。
模拟活动结束,教师对个团队进行总结点评,给予鼓励与表扬,同时重点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于今天内容的遗漏,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为下一课时,实地授课做好准备。
实地授课,我称之为实地勘察,由我带队,各团队跟随,地点学校雪松草坪。在现场对应实物,我们再次详解造景的十大艺术手法,由雪松草坪外部开始,通过对草坪整体的观测,我们能很清楚的找到我们主景----中间巨大的雪松,这就是运用了我造景手法中得主景与配景一法,同时运用主景升高,动势向心法等将主景雪松凸显出来,根据草坪中运用的手法实例一一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着重对上一课时同学们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知识欠缺点进行一个补充讲解,例如同学们对层次和景深概念有点模糊,而实地举例就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整个进行层次划分,让概念实体化,加深记忆。
勘测结束之后,教师及时总结,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最后布置作业:
课时虽然结束,但模拟继续,各团队以设计团队的身份,对雪松草坪进行局部的改造,要求运用十大手法中得至少5种。在园林绿地造景手法中,主景与配景是最常用得手法,因此不要求,层次与景深是对小块区域改造,使其在视觉上增大的最好办法,借景屏景则是对环境优化有很大得功效,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运用其中的不同手法进行改造。为期2天。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
完成教学内容之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总结
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我遵循了“先做后学”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少了直接的知识传授,以动手,亲身经历,工作模拟,实地补充授课,等方式来代替。先做!让学生在好奇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全面的发现问题,发现不足,后做!知识得到及时的补充,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爱好,弥补了他们的短处,发挥了他们做事积极,生性活泼,喜欢探索研究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实地授课时对整体的把握做得不是很充足,希望用以后的工作经验来修正。同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部分造景手法不能详细的举实例,只能通过图片的方式,实体素材有限。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指正!
中职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是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第二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于本人实际》的第二部分内容。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个人特点、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全书的的基础。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兴趣及其培养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性格角度进一步认识自我,实现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全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性格、职业性格的涵义。
(2)理解:性格与职业性格的类型;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性格能调适”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3)运用:用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和性格调适的途径及方法的相关知识,关注自身的性格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
2、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的职业性格的相关知识,能够分析判断本人的性格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并确定调适职业性格的具体方法,在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中体验个性调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3、情感目标:
学会认识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增强性格调适和培养的自觉性与紧迫感。正确处理好“职业选人”与“人选职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重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是可以调适的。
依据:绝大多数中职生因各种原因,对自身性格特点缺乏客观认识,看不到自身发展条件的可控性和创造性。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双重指导意义,所以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理解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
依据:中职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平时生活中接触的职业少,对于各种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知之甚少,更不懂得职业性格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本部分内容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所以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学生
中职生现在正处于个性,兴趣,品质,能力,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但是,中职生进校伊始,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抑或家庭环境不理想等原因,对自身性格特点缺乏客观认识,不懂得性格与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一旦对自我性格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以后,又容易机械地陷入人职匹配理论的误区,看不到自身发展条件的可控性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很难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成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充分立足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实现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双赢。
三、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实际出发,在本课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依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同时兼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的特点。基于此,本课主要采用了情景表演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竞赛法,然后辅以一定的讲授法。
(二)说学法
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以及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体验。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立足于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我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创新思维的释放,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重收获。
四、说教学资源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制作的课件包括图片、表格、动漫、文字材料等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课堂情景表演短剧《清源茶馆里的故事》。教师设问:面对同一件事情,以上三位同学的处理方法为何迥然不同呢?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他们的性格不同。
教师点评引入对性格概念的解释,由此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堂情景短剧表演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对本课的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新课教学
(一)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第一环节:教师对性格概念的阐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性格的基本涵义。
第二环节:教师立足于课堂情景短剧设问:情景短片中的三位同学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性格?有何特点呢?分别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呢?学生简单讨论分析回答,在教师指导下,以表格形式共同归纳出性格的三大类型和其特点及相适应的职业。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情景短剧的内容,通过教师阐释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性格涵义,并归纳出性格类型和其特点及初步认识到性格与职业的密切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
第一环节:教师阐述以下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为“比一比”小组竞赛形式,以进一步探讨性格与职业的密切关系。并宣布竞赛规则及评优事宜,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活动,激发探究学习的热情。
第二环节: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心灵体验“演一演”,要求各小组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活动内容自选一个幸运数字作为小组代码,并按数字对应的职业进行现场模拟表演,充分展示该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表演形式不限。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到讨论、准备及表演活动中,充分展示本组风采。并结合各小组风采,完成各小组的评分工作,并记录于黑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职业性格的涵义,并指导学生参照教材“问题聚焦”栏目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来共同完成多媒体展示的关于职业性格九大类型内容的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小组竞赛、任务驱动、“演一演”情景表演体验、图片展示、表格归纳等教学方法来讲解难点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增强感受性与直观形象性,并实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亲身体验到职业性格与职业活动的密切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精神。
第三环节: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心灵体验“找一找”,要求各小组对照上表,找出与本组所选职业对应的职业性格类型,并由选出的代表上台汇报交流,畅谈体验之感。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示本组智慧。并结合各小组智慧,完成各小组的评分工作,并记录于黑板。基于此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每一种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性格类型是多种的,且各种性格类型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
第四环节:多媒体展示关于张飞与林黛玉互换职业岗位的图片和关于文员从业者与警察从业者互换职业岗位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可行与否,及说明理由和启示。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和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可顺理成章地加以归纳:不可行,原因在于二者的性格;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组竞赛,“找一找”的任务驱动,图片展示,分组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不同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不同的性格,而且具有的职业性格类型在数量上是多,在地位上是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性格可以调适
第一环节:教师大胆设问: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我们如何实现文员从业者和警察从业者的角色互换,以拓宽择业面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赏一段动漫视频,再作回答。
第二环节:教师播放动漫视频《改变带来了另一片天空》。观赏之后,请学生思考:案例故事中的小李转岗前后所具有的性格类型一致吗?有何启示呢?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认真思考分析,得出性格可以调适的结论,并受此启发可以找到第一环节问题的答案,即两者各自按照所要从事职业的需要主动调适各自的性格。由此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能主动按照职业需要调适自己的性格的人,就业面和择业面就会更宽,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
第三环节: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心灵体验“想一想”,要求各小组开个诸葛会,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出谋划策,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积极寻找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并由选出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本组的金点子。并根据“符合主题、务实创新”标准入选金点子,入选一个金点子得一颗五角星。然后,多媒体展示名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以充分激励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思维。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投入到探究、讨论、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示本组创意。结合各小组的得星数,完成各小组的评分工作,并记录于黑板。据此,教师结合点评,引导学生对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获取相对客观的.综合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习榜样、陶冶情操;严格要求、提高素养;积极实践、加强磨练。
第四环节:教师公布各小组的总分,宣布优胜团队的名单,颁发奖状以示奖励。同时肯定其它团队的表现并予以激励。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之所在。动漫案例教学法、“想一想“任务驱动法、小组竞赛法是突破本重点的重要方法。通过动漫视频的观赏,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任务的探究与活动的竞赛,名言的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独立思维、分析归纳、合作探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上掌握较为客观全面的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并激励学生积极付诸实践。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以上的共同学习,明确了性格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性格。那么,对于已经专业定向的我们而言,就应该善于按照即将从事职业的需要去主动调适自己的性格,以拓宽就业面和择业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只要有自我调适性格的需要,并积极实践,勇于拼搏,就一定能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
最后,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名言与大家共勉。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通过名言促使教学内容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提升。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要求结合自己性格特点与即将从事的职业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职业性格调适计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作业的独立完成,不仅可以巩固其课堂学习成果,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其学会在实践中主动调适自我性格。
六、说教学反思
情景表演、任务驱动、小组竞赛、动漫案例分析是我处理本课的基本方法。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基本完成了既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职业性格相关知识,分析判断本人的性格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确定调适性格的途径和方法,以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但由于“性格可以调适”环节的实践性较高,然而我在教学设计中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多的还是注重于理论的探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职说课稿8
一、说学情
中职生已进入青春期的后阶段,比初中阶段的“狂飙期”情绪相对稳定,但与同龄人比较情绪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也积郁了更多的负性情绪。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果遇到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会体验更多的痛苦、愤怒、冲动、焦虑、忧郁、自卑等。中职校学生的负性情绪一般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是外显的,比如愤怒、冲动,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二是内敛的,比如焦虑、自卑,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这两者都不利于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生对情绪的觉知、探索、疏解、反省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总体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情绪的特点、成因以及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情绪、情绪特点、情绪的成因、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识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2、能够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成因。
3、掌握基本的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测试和分析了解自己日常的情绪状态。
2、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3、学会面对负性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懂得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了解自己负性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掌握驾驭情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状态。
2、合适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分组交流,共同分享成长和提高的快乐。
(一)教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手段
1、制作PPT使教学设计的思想得以体现,扩大学习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2、通过团体游戏和情境分析引领学生深入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感悟,在分享中提高。
3、观察和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团体或单独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六、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以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为什么?”开始,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其对情绪的自我探索和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
2、教师对其中今天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和引导。
(二)认识情绪:
1、通过PPT打出两组情绪词汇,要求学生区分表达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词汇。
2、引导学生懂得正性和负性情绪是因人而异的。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前半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表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对事件起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解读情绪:
1、从导入课题时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恰当、典型的回答中,简单分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点明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2、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在张晓峰和丁伟明打架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方产生负性情绪背后头脑里可能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罗列出来。
(四)驾驭情绪:
1、将罗列出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小组PK的方式一一进行驳斥。
2、根据学生统一起来的理性信念,要求他们集思广益,改写案例的结局,小组讨论、练习,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以后,各小组推荐1名代表和1名观察员上台交流感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五)课堂小结:
1、认识自己真正的情绪。
2、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及想法,检测其合理性并能对不合理的信念及时加以修正。
3、掌握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负性情绪的策略。
(六)拓展训练: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未来可能会去从事的职业,调查周围熟悉的3—5位该职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寻找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加以澄清。
2、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展现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附: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
张晓峰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身材高大壮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平时表现较好,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一句玩笑话,就可能把他激怒。他发怒的时候非常恐怖:脸通红,跺着脚,喘着粗气等等。不过,他的火气会很快平息,或许一会儿就会因为其他事高兴起来。
这天,在篮球场上,张晓峰和班上同学正在激烈地进行篮球比赛,眼看着对方防守空档,一个球抛过去,稳中!正因为太着急,不好!篮球飞偏了,砸到了正在篮球场边上的丁伟明的头上。
“眼睛瞎了,神经病!”丁伟明被砸得疼痛,出口大骂起来。
张晓峰本想跟丁伟明说声对不起,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伤人。这时,班上一起打篮球的同学都围了过来,郑晓峰觉得很丢面子。
加上投球失利,张晓峰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喊:“就砸你,怎么样!”
“来呀!砸啊!你再砸啊!”丁伟明边嚷嚷边用手推了推张晓峰。
这下张晓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握起拳头朝丁伟明砸过去,两人打起来。
中职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这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色彩》一书中的第四章静物写生的第四节课。本课分为五个小节,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以及两个附带知识点。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色彩》教材也要求:“以培养对色彩敏锐的感受能力,了解色彩绘画的基础原理,基础知识及基础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会运用色彩规律和使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象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静物写生作画的方法、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深入刻画阶段的主要任务——培养色彩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和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色彩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要应用在课堂上静物写生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本节课由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回顾复习:在教授新课之前,将第二章中的知识要点,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色彩理论。(设计意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新课的开启奠定基础,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入新课:展示法国著名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塞尚的静物作品以及历年优秀的学生习作。(设计意图:通过佳作的赏析,启发学生追寻大师的足迹,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授新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观察思考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直观感受即第一印象。讨论过后,教师进行总结,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在绘画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当学生在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将静物画同其他艺术形式作比较联系,特别是同影视艺术的类比:主体的花瓶陶罐如同影视中的主要角色,杯盘蔬果则是次要角色,衬布则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在他们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上有聚有散,有前有后,在光色交织中正演绎着或美丽动人,或忧伤惆怅,或豪迈激越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假想情景中,体会静物的生命力。开始由被动的描摹转向融入自我对静物深切情感的自动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们做到“成竹在胸”。培养学生分析物体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总体色调。并且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使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情感的融入有新的体会与感知。)
2)构图起稿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起稿。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
运用几何形体归纳法,将复杂的静物形体结构进行概括。教授学生起稿的方法。(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辅助线的使用,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对物体的结构,透视,比例关系观察的能力,掌握造型表现能力。)
3)着色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色彩基调。训练学生大胆的铺色,眼观全局,
迅速,果断地表现大的色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遵循写生的技法原则: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报后厚的次序。从物体的暗部开始刻画,在过渡到中间色,找准冷暖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着色阶段,使学生掌握色彩关系的对比协调,按次序作画以及把握整体感觉。)
4)深入刻画这一阶段是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形色结合,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看到细微形体关系及细微色变化的能力。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效果为中心,引导学生遵循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的顺序。重点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质地感觉,冷暖关系,主次关系。这一阶段要有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设计意图:在写生过程中注重表现色彩的本色,注重颜色的把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和整体表现能力。)
5)调整完成这一阶段是整个作画过程的难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将作业放到静物一旁,退到一定距离,整体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冷暖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设计意图:在调整过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4、作业练习
写生一组静物,掌握和应用本课的方法与步骤,要求学生以色彩表现分析为主,在8开水粉纸上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方法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辅导中,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作业后,进行专项临摹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设计意图:在练习中,使学生能够将写生的步骤,方法技巧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达到训练的目的。)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简单评述。
中职说课稿10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说教材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三)说学法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黄金周期间(五一、十一、春节)客流图片,提问学生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出“假日旅游市场”导入新课。一、市场与旅游市场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复教授主编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平面向量》具有数形双重性,不仅能方便地解决一些平面几何问题,而且能帮助我们找到解析几何中一些点的坐标之间的代数关系;平面向量的运算巧妙地把量的大小与方向结合到一起,为几何图形的角度计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数工具;平面向量是《电工基础》中交流电电路分析和《工程力学》中力的分析、计算的主要工具、
《平面向量》安排在第七章,前承三角函数,后启直线与圆的方程、第1节通过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有关概念,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介绍了是平面向量的三种运算,为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是中职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运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意识;但他们动手能力不够强,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相关运算,并理解其代数、几何意义,掌握各类运算的代数式运算的特点、
(2)通过动手作图,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向量加法两个运算法则,用代数式、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用运算律进行向量的数乘运算、
难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节主要借助情境激趣、启发引导等形式组织教学,并借助探究、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节目标,将本节内容分解成4个课时,五个任务、
安排了新课导入、任务落实、思考交流等七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复习向量的有关概念,温故而知新、再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位移的变化引出向量的加法,初步体会向量相加的概念、】
2、第2个环节是任务落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任务1是“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和向量”
板书向量加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向量加法的定义,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板书能突出重点;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试试看引出向量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迁移出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结合图形讲解、
【让学生初步体验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借助图形,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能力、】
接着通过2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首尾相接,自始至终”,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部分学生平移时没有注意“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作反向向量的和向量时出现了“搞不清和向量是哪一个”的现象,我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向量,强调“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任务2是“会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
通过拉伸弹簧的实验,迁移到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动手作图并让学生模仿,强调“加向量共起点,和向量是以它们作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共起点的对角线所在向量”,初步体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接着让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启发引导,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得出用代数式求两个和向量的特点、
任务3是“会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差向量”
通过相反向量和向量的加法运算引出向量的减法运算;板书向量减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学生观察作业评讲中的图形和向量减法的几何图形,并类比实数的加减运算,迁移出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这里,我要求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
【借助图形直观感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理清向量加减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和迁移能力、】
例4是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差向量,并让学生用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提高了动手能力;借助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一方面检查作图正确性,另一方面深化对向量加减法的理解、】
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例5是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同时复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模仿练习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任务4是“形成向量数乘的概念,会作数乘向量”
通过质点运动问题,从加法的特例(即几个相同的向量相加)入手,师生共同归纳出向量数乘的概念,结合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用试试看进一步辨析数乘向量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在方格纸中作数乘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数乘的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提高了动手能力;对“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课堂上不少学生在作“”时无处下手,小组交流时有学生提出,其实就是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我当即肯定了他们,并提醒学生“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任务5是“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借助填空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出数乘向量满足的运算律、
【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接着,通过一组例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课堂上不少学生出现了“解:=”和向量的书写错误,我用实物投影反应在屏幕上,让学生纠错,进一步树立解题规范的思想、
3、思考交流:目的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深化对向量共线以及向量数乘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问题解决:【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培养学生识图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检测:目的是【检测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通过师生共同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7、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检测与反馈、】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用口诀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任务1中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向量加法满足的运算律,与课堂检测前后呼应;任务3中设计巧妙,突破了“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重点和难点、
存在问题:对合作探究的能力上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导入环节所花时间与预设有所出入、
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在学情把握上多下功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中职说课稿12
一、说选题和选材的依据
中职生处于青年前期,人际交往开始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他们的主要人际关系是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与老师的关系上不会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同学关系有时超过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并由此获得了安全、尊重、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中职生在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进入职校;再加上目前人才市场供应失衡、就业压力大等,这让不少中职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与同龄人和师长交往时,人际关系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容易发生交往困难,比如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里,不愿与考上高中的老朋友来往,自我封闭,怕与人交往,或者自我心理设防过重,与新同学沟通困难甚至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又注重“友谊”,崇尚“义气”,难免益友、损友不辨,甚至“拉帮结派”。比如不忍拒绝好朋友的邀请,尝试吸烟、早恋、群殴、去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最后不能自拔。
许多班主任反映,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亟待提高,父母说话重了一些就离家出走,老师管教稍严一点就出言不逊,学生之间常常因为谁在谁背后说了谁的坏话、谁泄露了谁的隐私而闹矛盾,因此十分有必要在人际交往中帮助中职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二、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大多中职校都把“学会做人”作为中培养目标的核心,中职学生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他们内心渴望和同学交往,但是实际生活中又不懂得怎样交往,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障碍。
由于独生子女的身份和初中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职生普遍缺少同龄交流伙伴,喜欢通过QQ、MSN、E-MAIL、手机短信等现代网络联络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有的交往对象还是虚拟世界的陌生人,缺乏真实的人际交往历练,也使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形成自卑、猜疑等人际交往障碍。
90后学生421的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他们大多自我中心主义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我认同,容易产生嫉妒、偏激、报复心强等人际交往的障碍。
本课利用调查、活动、视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分析与同学交往存在的困惑与障碍,并通过学生体验、讨论以及老师引导、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一些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人际交往的奥秘。
三、说本课的亮点、特点
(一)本课的亮点:
1.在情境中感悟。以“动之以情”为突破口,通过调查、活动、视频等多种形式,设置符合课堂教学所需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去参与、感悟、分享,引发内心情感的触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
2.在实践中锻炼。以“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为主旨,布置同学完成一个相关的调查任务,还特别设计了人际交往的体验活动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切身体验什么是人际交往,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本课的特点:
1.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源于中职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人际交往现实,课前完成一个调查任务、每人调查四位同学,配合活动、训练,能有效地指导他们未来的生活。
2.以学生发展为本。
针对中职生人际交往的实际设计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在课堂中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的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2.了解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能。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困惑与障碍。
2.能够主动与人交往,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2.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
(二)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六、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七、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播放周华健的《朋友》,引入课程主题……友谊。
2.提问:“人为什么要有友谊?”,引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重点讲述爱的需要即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说明人是社会的人,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满足个体爱与尊重的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体验:
1.进行“囊中失物”活动,体验人际沟通的方法。
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同学之间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时,通过尊重、理解、宽容达到共识,并有效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2.展示课前调查——“人际交往障碍”的结果。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出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观看视频《亮剑》片断,引出人际交往的倾听、赞美、沟通、互助的技巧,重点介绍倾听的技巧。
(三)人际交往的训练:
1.进行“听与说”活动,练习倾听技巧。
(1)请学生分享活动的感悟。
(2)根据学员的表现来评价哪些表现是好的倾听。
(四)课堂小结:
1.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障碍及原因。
2.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
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拓展训练的任务:
(1)编排校园心理剧。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友情为主题,选择一个视角,比如同学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某种障碍,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皮格马利翁效应”活学活用。
找一个你最想与之改善关系的人,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主动与对方交往,看看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中职说课稿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的增减性》是中职数学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函数的性质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表示,能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的直观变化,学生能得到函数增减性。
能力结构
通过初中对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能力,抽象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学习心理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从已经学习的函数中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性质,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这种积极心态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
本班为苹果园中学高一1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数学素养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领会用运动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要用准确的符号语言去刻画图象的增减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函数单调性描述性概念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分析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探究式教学法。以设置情境、设问和疑问进行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山与下山的路线分析(上升、下降)
学生:分析路线曲线的特点(学生描述)
展示函数图象
学生:观察图像、描述图像特征。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纠正错误。
据此,学生已经对单调性有了直观认识,紧接着,我提出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结合增减性是局部性质,学生会用直观描述回答: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学生用图象的感性认识初步描述了单调性,下面进一步将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进行引导。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表征变化性态上的这种区别,是函数增减性.设函数y=f(x)在[a,b]上有定义.若随着在[a,b]上的x增加时函数值y也增加,那么把y=f(x)叫做是[a,b]上单调增加函数;反之,若随着在[a,b]上的x增加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那么把y=f(x)叫做是[a,b]上单调减小函数.
在[a,b]上单调增加函数或单调减小函数,通称[a,b]上的单调函数,区间[a,b]叫做单调区间.
在此过程中要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区间的知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主要通过观察描述。
我们来看图表示的函数.在整个区间[0,2]上函数并不是单调的,但在[0,π/2],[π/2,3π/2],[3π/2,2π]上,函数却依次是单调增加、单调减小、单调增加的,即这三个区间是图给函数的单调区间.
在例题一的处理上要强调第三幅图函数在定义域内不是单调的,但是在“小区间”内是单调的。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在此回顾区间的概念。
在有些问题上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例二的第三小题:
y=1/x2.学生对于这一题的解决有很大的难度,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它适当删减。其他题目注意区间的“闭”与“开”,以及与图像对应的关系。
在学生板书是应该注意促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还能是大家更好的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同时板书设计不宜太过复杂,要简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所学知识。作业要尽量简单基础,不能让学生对于作业有种负担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
总之这节课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现况出发,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
中职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说学情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四、说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7、请同学范唱。(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中职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中的学习领域四: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中的项目4—5分析班级学期成绩的拓展练习。该领域主要讲的是Excel的运用。上节课,学生已学过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和数字排序问题,但由于该课内容较难,学生掌握的并不牢靠,所以组织了这次的拓展课,这样做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也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这项技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拓展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能够熟练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二、学情分析
(一)生源结构及学习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系统学习过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比较少,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边远地区的学生来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Word、Excel的操作,会使用Excel中的函数求平均值、总和等,学过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学过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但对于这一技能并不十分精通。
(二)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上课能顾积极配合老师,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十分简单,有些不屑一顾。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选取的材料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的功能、语法格式、参数设置
2、能熟练运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
3、了解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功能及适用情况
4、学会合理运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情境活动让学生沉浸于项目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解决来复习提高专业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研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2、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二)教学难点:
1、RANK函数参数的设置
2、高级筛选中与、或条件的设置
五、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由教师或学生将重点内容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方法,更牢固地掌握操作步骤。
(二)说学法
通过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
EXCEL软件的使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追捕大行动”这一虚拟案例导入,告诉学生行动背景。提供给学生破案用的线索,每后一条线索的打开必须先得到前一个线索给出的答案。请学生根据线索找出犯罪嫌疑人,最终得到“超级大侦探”的称号。
(二)展示任务、完成任务
线索一:根据案发现场遗留的痕迹,判断该名犯罪嫌疑人在金庸小区居住时间较长,对周边环境相当熟悉,至少有3年以上的居住史(包括3年)。学生自主探究,动手练习。教师下台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破解这一线索。(countif函数的应用)
线索二:该名犯罪嫌疑人的性别是违规记录平均值较高的性别。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这一线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请方法错误的学生上台演示错误方法,请其他同学帮忙改正。(分类汇总的应用)
线索三:该男子的体重较重,在所有人中排前十名,用第十名的编号作为下一个线索的密码。学生首先回答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开这一线索,教师总结方法后,学生在下面选择任一方法得到结果(Rank函数或排序的应用)
线索四:该名男子的身高为1。75≤X≤1。85,学生独立完成线索四,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学生完成后,请不同解决方法的学生分别上台演示各自的方法。(自定义筛选、排序的.应用)
线索五:该名男子的年龄在剩下的犯罪嫌疑人中最小。这是最后一个线索,解开这一线索后,学生将打开一个“悬赏奖金”的文档,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排序的应用)
(三)任务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高级筛选的方式直接排查出犯罪嫌疑人。
给学生展示“过往卷宗”:筛选语文≥85,数学≥80的人,提示学生如何操作。
同学之间小组讨论如何完成该项任务,最终形成答案。教师台下巡视,遇到典型问题集体点拨,最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四)反馈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客观地作出评价。
(五)本课小结
评选出今天的超级侦探
概述本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及运用情况,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从素材的选择和设计来看,将整节课的内容融入了一个素材中,通过一个虚拟的案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复习课并不枯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最后的评选“超级大侦探”让学生们有了竞争的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从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通过两个任务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过程运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侧重学生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的拓展练习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项目实施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由于是复习课,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层次不一样,有的学生为了尽快解开下一条线索,会使用数得到方法来得到答案,而没有真正的练习到知识点,以后可能要增加数据的量,避免学生通过数来得到答案。
【中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职说课稿06-27
中职教育说课稿11-20
中职语文说课稿07-06
中职说课稿15篇06-27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05-04
中职数学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04-08
中职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精选5篇)04-08
中职的教学反思02-05
中职创新与创业教案09-03
中职教学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