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电子的发现》说课稿

《电子的发现》说课稿

时间:2024-02-19 09:02: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子的发现》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的发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电子的发现》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的发现》。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设计。

  一、说教材

  本章是选修3-5第十八章第一节,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割,在此基础上,汤米孙建立了原子“枣糕模型”,瑟福用发现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实结构模型。所以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物理研究的序幕,对20世纪原子物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过渡句)接下来我再来说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核外电子带负电,高中阶段在电磁场部分也经常接触电子模型,因此对于电子学生在知识上并不陌生,但对电子的发现过程,特别是电子发现过程中体现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微观科学发展的意义了解较少,因此本课的重点不在知识和技能上,而是通过回顾电子发展的历史,以物理学史及物理研究方法为线索展开。学生在学习磁场时已接触过阴极射线,但对其产生原理不太清楚,因此在本节内容的学习展开过程中有必要对阴极射线做更为详细的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

  2.了解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

  3.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阴极射线的研究

  难点: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和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导入、新课、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我会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施顺序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导入环节:

  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粒子。这种认识一直统治了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对实验中的阴极射线深入研究时,发现了电子,使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

  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想通过穿插物理学史让学生们意识到电子发现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部分是新课讲授环节。

  我会从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入手。接着说明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随之给出阴极射线定义

  ——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进而剖析阴极射线的本质,在讲述该部分时可引入相关物理学史: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