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分析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
构图显示了作品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一致性,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性,是艺术家人格力量和艺术水准的直接体现,也往往是艺术作品思想美和形式美之所在。为此,构图能力在美术创作中,构图分析在美术欣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构图的概念、一般要求和原则,构图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从而提高构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图的丰富内涵和重点内容。
难点:形式美法则:生动与秩序,变化与统一,多样与整体 。
二、说学情
对整个4班学生来说,素描造型能力还是差,存在很多基础性问题,比如说,握笔,排线,起型,观察对象,了解物体结构,形体透视,比例,分明暗交界线,安排构图,上色调,虚实感,空间感,质感等等。而安排构图,是绘画的基础,对于作业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课时,分组辅导,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训练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构图的原则正确的把握,并指导学生怎样规避构图常见的错误。
三、教学方法
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讲解法、示范法、分组法、讨论法和课堂作业讲评等方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教具:PPT课件 、画具。
2、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3、教学内容:
(一),构图的概念:指创作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对自己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形成形象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形象空间之间的特定的结构、形式,简言之,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包含全部造型因素与手段的总和。
在各种造型艺术中,构图称呼有别,例如绘画的“构图”,设计的“构成”,建设的“法式”与“布局”,摄影的“取景”,书法的“间架”与“布白”等均指构图。
绘画的构图:是指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构图通过形体、线条、明暗、空间位置等多种因素,在画面的结构组织关系中表现出来。
(二),构图的内涵丰富,包括:
1)、物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物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物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物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三),构图的重点:
1),确定构图的基本形和形式线。
分割画面的主要长线有:竖线、横线、斜线、折线、波浪线。
在构图中起主要作用,画面表现形象主体组合的基本形状有:三角形、“S”形、圆形、断环形、放射形、旋形、同心圆、十字形、栅栏形等。
2),探求构图所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迄今为止,形式美法则有两类八对十六种:均衡与对称、渐次与重复、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体与主体、微差与统调、特异与秩序。前者多显示生动型,而后者显示秩序型。
生动与秩序,变化与统一,多样与整体,两个因素,既对立排斥,又影响制约,相辅相成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便是形式美法则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运用形式美法则也必须遵守的规律。
(四),评判一副画的构图好坏 :
1),构图的稳定性:即不要偏重失衡,画面上的物体不要过于偏向一侧,物体的疏密变化要掌握到位。(三角形构图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三角形自身的稳定性是极强的。)
2),构图的韵律性:即画面在追求稳定性的同时,不要过于呆板,使画面感觉拘谨没有生机,这就必须依靠我们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了,多画、多看。例如:点线面的构成,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等。
(五),构图常见错误:
1),“构图偏”——应调整重心求得稳定
2),“构图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
3),“构图聚”——应疏密对比求得变化
4),“画面空”——应丰富画面求得充实
5),“画面闷”——应缩小物象求得对比
6),“画面呆板”——应打破对称求得变化
(六),总结: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七),布置作业:
利用2个课时完成一副素描静物的构图。教师辅导。
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第50、5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算理,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算理,正确解答。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苹果图和梨图、白兔和黑兔图、两个娃娃、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白色、绿色、蓝色棋子若干、黑白反映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看图
(1)
师: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
生:有3个苹果,有3个梨。
师:梨和苹果相比,数目怎么样?
生:梨和苹果同样多。
(2)(再摆2个梨)
师:现在梨比苹果怎么样?
生:梨比苹果多2个。
师:梨比苹果多2个,还可以怎么说?
生:苹果比梨少2个。
(3)比较数的大小。
师:谁多?谁少?
生:梨多,苹果少。
师:多的数我们叫较大数,少的数我们叫较小数。
梨和苹果比,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梨的个数是较大数,苹果的个数是较小数。
(4)分析相差的部分。
师:我把较大数(指梨)分成两部分(用一竖线隔开)这部分和苹果比怎么样?(指和苹果同样多的3个梨)
生:这部分和苹果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师:这部分是什么?(指比苹果多的2个梨)
生:这部分是比苹果多的部分。(板书:多的)
师:梨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梨是由和苹果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苹果多的部分组成的。
师:梨比苹果多的`部分就是梨和苹果相差的部分。
2.动手摆
师:请你在数学盘的第一排摆4个白棋子,第二排摆5个绿棋子。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比,白棋子比绿棋子怎么样?
生:白棋子比绿棋子少1个。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绿棋子比白棋子多1个。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几个?
生: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1个。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绿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白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把较大数的两部分用小棍隔开。绿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说。
师:谁说说?
师:把棋子放回去。
师:接着摆。第一排摆6个蓝棋子,第二排摆4个黄棋子。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蓝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黄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想一想,蓝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隔开。
师:把蓝棋子和黄棋子同样多的部分用纸条盖住。
师:你盖住了几个蓝棋子?
生:我盖住了4个蓝棋子。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的部分在哪儿?互相指一指。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几个?
生: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是什么意思?
生:蓝棋子比黄棋子多2个,黄棋子比蓝棋子少2个。
师:把棋子放回去。
(二)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较大数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
下面我们用刚才学的知识,学习应用题。
一、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2)讨论算理。
师:为了帮助分析这道题,我们在数学盘中用11个白色的码表示白兔,用7个黑色码表示黑兔,迅速摆好。(教师贴白兔、黑兔图)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你想一想:谁和谁比?谁的只数是较大数?较大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把两部分隔开。
师:把小棍放在哪儿了?谁来指一指?
生:我把小棍放在这儿了。(教师贴一纸条)
师:哪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谁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板书:多?只)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办?两人讨论。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想呢?
生: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我想: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要去掉7只白兔,而不是7只黑兔呢?
生:因为11只白兔里有7只白兔和黑兔同样多,所以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了。
师:从11只白兔里(板书:11只)去掉7只白兔(用纸条盖住7只白兔),这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了。对不对?
生:对!
师:算式是什么?
生:11-7=4(只)〔板书;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板书: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
师:“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还可以怎么问?
生: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教师予以肯定)
二、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哪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互相指一指。
谁上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板书:少?只)
师:要求“黑兔比白兔少几只,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都是求白兔和黑兔相差的部分。
师:怎么列式?
生: 11-7=4(只)[板书: 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板书: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小结:
师: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黑兔比白兔少几只,也就是白兔和黑兔相差几只。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两个数不同样多时,必然有一个较大数,一个较小数,可以求出两个数相差多少。怎么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呢?
生:用较大数减较小数。
师:用较大数减较小数,就得出两个数相差多少了。
(三)练习(投影)
师:做两道题,做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l)去年夏天,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同学们积极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有这样一道题:
少先队员给灾区小朋友捐文具,第一小队捐53支铅笔,第二小队捐40支,第一小队比第二小队多捐多少支?
(2)教师节时,同学们做大红花献给辛勤的园丁。
同学们做大红花,五年级做了30朵,六年级做了52朵,五年级比六年级少做多少朵?
师:老师说一道题,请你们回答。(老师拿出一个大娃娃,一个小娃娃)
师:男娃娃身高50厘米,女娃娃身高80厘米,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
生:女娃娃比男娃娃高30厘米。
师:算式是什么?
生:80-50=30(厘米)
师: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还可以怎么问?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师: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30厘米。
师:回答得很好,老师再提一个新问题,看谁会回答。(教师拿出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
师:要求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
生:必须已知钢笔多少钱,圆珠笔多少钱。
师:这支钢笔10元钱,这支圆珠笔3元钱,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
生:圆珠笔比钢笔便宜7元钱。
师:钢笔比圆珠笔贵多少钱?
生:钢笔比圆珠笔贵7元钱。
师: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都用减法计算。
总结:
师: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结合实际可以问“高多少”、“贵多少”。还可以怎么问,也是“多多少”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生:长多少、快多少、重多少……
师:“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也可以问“矮多少”、“便宜多少”。还可以怎么问,也是“少多少”的意思?
生:矮多少、慢多少、轻多少……
师:从较大数中去掉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两个数相差的部分。
五、思考题:(投影)
第一个篮子里有27个苹果,第二个篮子里有20个苹果,第一个篮子里比第二个篮子里多多少个苹果?
谁能不改变问题的意思,再至少想出五种问法。
(1)第二个篮子里比第一个篮子里少多少个苹果?
(2)第一个篮子里去掉几个苹果就和第二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3)第二个篮子里添上几个苹果,就和第一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4)第一个篮子里和第二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5)第二个篮子里和第一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板书安排:
应用题
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 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11-7=4(只) 11-7=4(只)
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 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羚羊木雕》(边说边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因为对朋友的反悔、父母的不理解,自己分外伤心。本文比较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文中大量的人物对话,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友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珍视友情;通过本文的学习,还能更好地理解《风筝》、《散步》和《诗两首》,在这个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中处于桥梁纽带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2)学习边读、边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3)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1)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环境和心理活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写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二、说学情
生活中,时有发生类似的“亲情”与“友情”相矛盾的事情。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又正处于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此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期,需要教师的引导,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时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三、说教法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实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1)首先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语言、学生的生活,在讨论中感悟亲情与友情。并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让学生摹仿写作。从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据本文的思想内容,讲这课我确定了一下学法指导:
(1)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合理地运用“圈点勾画法对文章进行标注。
(2)有感情朗读法以及自主讨论、探究”
(3)带动学生体验当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的感想以及处理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在学校上课,你每天都盼着能够早点放学,早点回到个温暖的家。但是一回到家,你又开始想念学校的同学!(有吗?)我们总是抱怨父母管得太多、太严,父母总是觉得我们不太懂事!(是吗?)有了秘密,我们不再告诉父母,更愿意跟自己的同龄人述说(对吧?)当亲情和友情难以选择时,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羚羊木雕》,聆听“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个别提问后齐读)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三)赏析课文
1、阅读课文
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提出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涉及到哪些人物?
(2)写了一件什么事?
(3)这些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学会“圈点勾画”(边读边圈点勾画出重点词句)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2、分角色,评人物
1、请用一个词语或短语归纳:
一个 的木雕 一个 的爸爸
一个 的妈妈 一个 的奶奶
一个 的万芳 一个 的“我”
2、补充完整: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的木雕,我是从_____看出来的,它写出了木雕的_____。
【这一环节,通过同学们对所填词语的相互比较、评价,提高选词能力,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用相应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和讨论做准备】
3、请学生复读课文,以小组来回答一下问题。
(1)文中说:“这能全怪我吗?”你觉得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展开辩论,从中得出一些经验与感想。
(这一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文中来,使他们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矛盾,让学生理解在这件事中父母和“我”都是有欠缺的,如果父母当初讲明白羚羊木雕的贵重,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通过辩论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和谐与温馨是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共同构建的)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好父母的形象,从文中父母的为人处世中学到处世的技巧;教会学生怎样交友,怎样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引导学生要及时与父母交流,不要自作主张)
小结:本文围绕羚羊木雕,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时应多与人商量,考虑问题要更周全些。
4、作业设计
1、本课作业除了分课时完成语文作业本外,要求学生收集与“亲情、友情”相关的古诗句并背诵。
2、第二课时让学生运用语言描写,写下自己经历的伤心事,要求两个版本,一个是现实版的,一个是想象版的。
5、将学生分组来复述课文内容。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来复述课文,另外一人可根据复述内容写出文章的板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画出不同的板书。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一起研究完成最终的板书设计。
“我” 送
送 逼 还
父 母 万 芳
沟 通
理 解
亲 情 友 情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师提供三种小图形(○□)请学生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2)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比较方法。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对家乡的缙云山、北温泉有一定的感受,但对鼎湖山十分陌生,而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特拟定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作者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
4、学会用“像……一样的`,是……”句式仿写第四自然段。
5、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
效果,感受鼎湖册泉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而理解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2、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质疑导入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开课直接由“听”引出“听泉”,引导学生看词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引入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相机认识:鼎)
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学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初读课文,通过自由放声读,同桌相互听读等环节,让学生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鼎湖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请学生分段读:一边读,一边引导。在交流中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引导学生抓住“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达成目标三:学习作者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精读感悟理解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指导看图,走进鼎湖山。学生自读第一段:引导学生抓“轻纱似的薄雾”感受雨后鼎湖山的美,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进入情景,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意境。
2、自读途中观景听泉
构建话题:“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第一课时结束)
3、以讲促读,走进古刹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是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里的讲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让学生介绍庆云寺的方式,联系“二百多年、明代”等词理解“古刹”、“参天”。
4、精读品味,感受泉声的漫妙
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抛出话题,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联系学生活实际回想“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泉的景象。
(2)质疑理解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到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阅读教学顺着思路引导学生写作,由读到写。
因此我让学生观察句子,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泉声美妙泉水润物”简洁明了,提纲挈领。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一课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静物写生,进一步学习线描写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中编入了德国画家门采尔的《两个中国香炉》的素描作品。这幅作品精细地描写了香炉的外形和图案,表达了画家对中国艺术品浓厚的兴趣。其呈现在本课中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范作,既可以借此学习画家的构图方法,也可以从画家的作品中学习如何用线进行精细的描写。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这幅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到各部位精细的刻画进行分析,感悟线的表现力。
教材中还编入了几幅学生作业,既有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又有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装饰品等。这些静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线条十分丰富。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物象的观察与分析,发现物象中线的美感,学习如何用线进行精细的描写。教材中选择的这些不同题材的静物写生作品,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静物写生的选择余地,有利于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的学校进行选择。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较以前有所提高,对于线描的绘画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绘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兴趣去进行细节的描写。本课的关键是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逐步细致描绘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静物线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的观察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物象的特征。
(六)学习材料
书包、图画纸、彩笔等。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2、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感受色彩
1. 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 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 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运用色彩 创新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抓住线描描写的特点,并通过观察演示老师的演示,突破了用笔用线进行描写的特点,到欣赏学生的作品,层层递进、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落实了线描的绘画方法。整节课轻松愉快,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把一节原本很复杂的技能课变的轻松愉快。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把知识与技能灵活掌握。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