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1
一、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
1、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刚正不阿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教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在学习了全面推广的“洋思经验”之后,我采取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先自学课文,在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达到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通过检查,找出学生学习的差距,找出学生的凝难,困惑。通过师生讨论和讲解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继续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教学思路
根据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准备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引导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其方法是;1,激趣,引入,解题。引导学生说说,对秦王,唐雎,安陵的认识。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注释,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注意做到有感情。3,学习本文的重点字词。4,学习课文第一段,弄清楚故事的主要人物发生的背景。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分以下六步进行。
第一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史书的体例。复习本课文言词语。这一过程大约需要4分钟。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这一过程需要1分钟。
第三步:组织学生自学,这一过程需要8分钟让学生边读边想,圈,点,勾,划。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自己的疑难点。
第四部:检查自学成果,组织学生讨论,释疑解惑,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8分钟。首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展示媒体画面。给学生创设声音,图画交融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围绕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接着,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提问,互动式的理解课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思考,在发问,在质疑,在探究,丰富了课堂形式,极大的挖掘了课堂潜力。教师在引发学生思考,在组织学生讨论,在点播学生思路。
第五步: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部分回到整体。
第六步:当堂训练2005年全国中考部分省市试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课标试题,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1分钟。
到此,这一课时的教学结束。我这样设计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学作用,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朗读并背诵本文,掌握文中重点词句。
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并积累文言常识。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说学情: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论文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论文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不辱”,围绕“长跪而谢”感悟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朗读秦王和唐雎的语言,培养其文言语感,体会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说过程:
(一)导入
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善于辞令的故事。
(二)预习感知
1、介绍《战国策》
2、指导朗读
听录音
字音
停顿
3、重点字词提示。
4、疏通文意。
(三)学文探究
1、“辱”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哪里看出唐雎不辱使命?
2、由“跪”字意思入手理解“长跪”,“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秦王要“长跪而谢”?进而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3、归纳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影响说话内容、语气、语调的因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
2、积累整理文言常识,本文重点词句。
(五)作业
附板书:
22唐雎不辱使命爱国忠君机智勇敢
秦王长跪而谢骄横狡诈色厉内荏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困难、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困难,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四、教学设计
1、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两遍。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③、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
4、朗读展示表演:通过朗读展示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用命令、商量的语气各读一遍,选择何种语气,为什么?)
②第二段中秦王与唐雎各自的语气。(秦王骄横不满,唐雎不卑不亢,应如何表现?)
③第三段为秦王设计动作表情和语气(愤怒、拍桌子、大声)。唐雎的语气(有决心、斩钉截铁、置生死于度外)其中两句话的潜台词: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④、第四段中秦王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前后对比朗读,体会其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特点
再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动作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5、通过以上朗读分析,以及动作角色表演,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学会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秦王:虚伪狡诈、骄横狂妄、外强中干、胆怯懦弱
唐雎:沉着冷静、有胆有识、不畏困难、正气凛然
6、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也是《战国策》这部书的特点,从本文看,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揣摩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7、再读课文,体会对话特点。
8、练习自测:内容为文学常识、句子翻译、词语解释、课文内容理解等。
9、布置作业:练习写一段人物对话,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10、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11、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唐雎
骄横狂妄、外强中干有胆有识、不畏困难
对话
语言描写
五、教学设计理念: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
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为读者收录的都是传统名篇,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着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读者解到古文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精彩的故事,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以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正义凛然、不卑不亢的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唐雎为了国家严正而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中战胜强国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首先需要足够了解学生。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但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文所在单元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三维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能够流利并有感地吟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读悟结合,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领悟言辞的巧妙美,提高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三维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本课我将采取学生自学法、合作讨论法为主,教师以讲授法、引导学生朗读法以及通过学生演绎加以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如下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谈话的方式,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引出《战国策》,进而引出本文《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提高文学素养,而且会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处方面:在初读部分,我会先请学生回顾《战国策》,明确本文出处及体裁:《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流传甚广,文艺性很强,可当作文学散文或小说来读。
字词方面:我将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全文,同时结合书中注释解决字词,我将在多媒体展示本文生字词,重点强调“怫然”和“以头抢地尔”中的“抢”字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通假字的方法。
环节三:析读课文,体会重点深入研读,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细节的解读来理解整篇文章,体会文中情感。
层次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里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秦王和唐雎是分别是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我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内容:
(1)关于秦王:
性格特点一:骄横狡诈学生将通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个句子感受骄横狡诈这一性格。我将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思考秦王是如何说这句话的,体会秦王命令的语气并明确这一句是事件的开端,点明了故事的起因。最后通过“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再次感受秦王的盛气凌人。
性格特点二:色厉内荏我预设学生会找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针对这个句子,我将请学生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演出外强中干的性格,从而总结出秦王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明确秦王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2)关于唐雎:
性格特点一:爱国忠君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针对这个句子我将提问学生:唐雎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秦王?从而把握唐雎的不卑不亢、不畏强权。我会请学生诵读这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唐雎的性格特点。我将顺势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异同?最终明确唐雎和安陵君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但地点、背景不同,唐雎的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性格特点二:机智勇敢我将引导学生分析“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通过询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把握“布衣之怒” 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会不惜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安陵。顺势提问: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明确唐雎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层次二:品味语言艺术
最后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起初面对秦王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以退为进,在面对秦王的威吓后临危不乱,针锋相对言之有据,最后“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即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环节四:品读文章,感悟生活
这一环节我带领学生展开讨论:唐雎为什么能够不辱使命?通过唐雎的事迹感受唐雎高贵的品质,总结出: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通过唐雎也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反衬出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里我会总结本课所讲,进而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并设计开放型作业:课下写一写你对唐雎精神的理解感悟。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的把握文章脉络和本课重难点。这便是我的板书。图文结合的板书精简却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我可以擦板书了吗?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5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论文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论文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方。
一、教材处理:
材料提早两天发给学生,预习:要求读准、读熟。
第一课时扫除字面障碍,疏通文字。
重点解决:
一词多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派遣 2、出使
免冠徒跣 空空地
徒以有先生也 只、仅仅
虽然 这样
怫然 ……的样子
古今异义:
古 今
虽然 即使这样 表转折
抢 撞 抢夺
休 吉祥 休息
谢 道歉 感谢
词类活用:
灭韩亡魏 (使动) 使……灭亡
请广于君 扩大
通假字:
“说”同“悦”,高兴。
“错”同“措”。
“仓”同“苍”。
第二课时
一、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目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易”的实质。秦王性格的变化。
难点:潜台词的含义。唐雎的斗争策略。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出示百圆与十圆钞票。师生交换。请学生谈理由。
2、 “易”的本质的认识。
用商量、命令语气读“安陵君其许寡人!”,选择并陈述理由。
分析唐雎出使的形势——安陵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秦王诡计被识破。安陵危在旦夕。
秦王——虚伪 安陵君——不卑不亢
3、 为唐雎出使设计一套方案。选小组交流。
4、 读第二段:男生个读,注意语气。学生评价。
5、 唐雎出使的方案好处在哪?
秦王——骄横狂妄 唐雎——沉着、有胆有识
6、 品读潜台词的'含义: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7、秦王最后的表现——“色挠、长跪而谢之”“先生”
秦王——胆怯懦弱 唐雎——不畏强暴、正气凛然
小结:
《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善于写辩论说辞,尤其是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浓。
《唐雎不辱使命》写秦王从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长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态;写唐雎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畏强秦,胆识过人的勇智,均是通过直接记录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野心狡诈,“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狡诈恫吓,软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骄横、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话说尽,丑态毕露。这是写秦王。写唐雎呢,从第二段开始,用双重否定句和反诘句,其特点是据理力争,坚决果断,义正词严。第三段的回答则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陈述句与反诘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运用,气势突兀,雄心尽示。全文就是在这样主体对话并助以行动的描写中,用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反衬出唐雎的大无畏精神。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文章的笔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揣摩。
8、 作业:
假如你在家里做作业或在上课时听MP3,被家长或老师收走,请写上150字左右的文字,说服家长或老师,要回你的MP3。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6
一、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是一篇传统篇目中考中几次考到。因此教学、训练必须到位。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在进列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
1、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刚正不阿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在于通过课文中人物的言列体会说话技巧。
三、教学,教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在学习了全面推广的“洋思经验”之后,我采取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先自学课文,在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达到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通过检查,找出学生学习的差距,找出学生的凝难,困惑。通过师生讨论和讲解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继续培养他们搜集材料的能力。通过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进列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教学思路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尼克松与周恩来的精彩对话,让学生在进入新课之前就对如何得体、巧妙的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当学生为周恩来机智的回答叫绝时,我顺势引人了古代外交家——唐雎,连带着介绍了课文背得。打铁要趁热,我这开头一个高潮,让学生觉得作品中的人物不那么讨厌,文言文也不都是枯燥无味的了。
学生都是好胜的,哪怕是成绩很困难的学生,他也期盼能在课堂上答对一个问题,得到老师的微笑。接下来,我为后进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认真听课文录音,给本人不懂的字注音,然后考考大家的记忆能力,看看(屏幕上的生字)谁认得多。有了这个激励,学生在听课文录音时就格外认真,这可是以前从未有的,看来这个电脑还起了不小的作用呢!就这样,学生以空前的热情走进了唐雎的世界。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言文字面障碍很大,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堂课里掌握重点字词句,这是一个需要教师细心斟酌的问题。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步:在分析唐雎与秦王两为个人物的性格时,我安排了擅长表演和朗读的同学,一个扮演唐雎,一个扮演秦王,他们对故事情节进列了合理的想象和夸张,等于对作品进列了二次创造。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一个老师不光要本人会教,还要学生会学,否则再优秀的老师也教不出好的效果。我想那堂课留给学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场精彩的演出了。
第三步:组织学生自学,这一过程需要8分钟让学生边读边想,圈,点,勾,划。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本人的疑难点。
第四步:检查自学成果,组织学生讨论,释疑解惑,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8分钟。首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围绕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接着,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提问,互动式的理解课文,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思考,在发问,在质疑,在探究,丰富了课堂形式,极大的挖掘了课堂潜力。教师在引发学生思考,在组织学生讨论,在点播学生思路。
第五步: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这一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部分回到整体。
第六步:当堂训练全国中考部分省市试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课标试题,到此,这一课时的教学结束。
五、小结我这样设计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读,说,演,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学作用,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板书设计
态度变化人物性格主题
唐使人谓→不悦→怫然怒阴险狡诈、狂妄无理、
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不可一世、外强中干赞颂不畏强权
不的精神,敢于
辱唐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不畏强暴、智勇双全为国牺牲自我
使→针锋相对→挺剑而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命从容镇定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06-24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2-19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03-09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04-01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02-16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件08-10
【精选】《唐雎不辱使命》教案4篇07-17
【精选】《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四篇07-09
【精选】《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三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