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将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瞧这一家子》的作课做具体的分析、说明,在这里与大家一番汇报。
一、 紧扣理念说教材
生活是创作、创造与创新的唯一源泉。从人的心理发展的认知过程来看,创作过程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过程。本课以感知生活发现艺术,在艺术创作联系生活,以小燕子的巢穴为着眼点,让学生了解小燕子繁衍生息的生命过程,探究小燕子的筑巢形式,介绍燕子巢穴的结构特点,及其给人类生活与艺术活动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品质。以绘画与手工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达出来一个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学生们心中的小燕子家园。在创作的基础上让艺术回归生活,欣赏仿生建筑的艺术美,让美术作品走进生活,教会学生学中用,用中学。
二、 了解实情说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但在活动中的协调合作能力、艺术创作能力还不够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我大胆地让学生自己结合小组,用“互动式”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发表个体的想法和见解,提出自己独特的构想,你教我,我教你,你帮我,我帮你;一传十,十传百,有时倒挂成十帮一地互动教学,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教学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地体验艺术,感悟艺术。
三、 追求实效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探究小燕子的筑巢形式,引发对自然界小燕子生活的兴趣和观察。
2、过程与方法:借助艺术课中的绘画、手工制作、乐曲欣赏等学习活动,学生提高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手段。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燕子的筑巢形式,难点是学习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共同合作为小燕子一家子造个新家。
四、 精心设计说过程
本课以创景激趣、氛围渲染→再现生活、引导观察→故事导入、分解习性→ 图音通感、情感升华 →作品欣赏、探究方法→ 拓展想象、互动交流→美术创作、表现生活→欣赏创作、交流评价→美术运用、回归生活为整体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了燕子飞翔情境,创景激趣、氛围渲染、引导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故事引入,进一步阐述候鸟迁徙与小燕子归巢的秘密所在,从中获得启示,激发学生学习燕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燕子“我爱我家”的亲情和爱心。再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并体验大自然中美的元素。借助乐曲、图画等形式对自己的表达进行艺术化的再现,升华情感。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欣赏中,学习对燕子进行艺术表现的方式与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拓展创作思路,为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时,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向。在积累了大量的美术创作素材之后,让学生自己分组,学习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大胆创作表现艺术作品,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寻找其中共性的.内在规律与联系。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捕捉生活中的艺术创作美,让艺术回归生活,让学生感知艺术创作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不管是专业的美术教师或者音乐教师在教学时,重点不在于他本身技艺是否高超,而是能否能成为一个引导者——教师之教在于相机诱导。”而太多的时候,我们用“固定”的意识代替了孩子们激发潜力的过程,为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而放弃了给他们体验美的机会。在急功近利的枷锁下,他们唯唯诺诺、亦步亦趋,思想逐渐缺失了灵性,能力也渐趋平庸。没有了灵动就没有创新,这种貌似生成性、综合性的艺术课堂,只是由一些虚空的表象和虚假的过程包裹起来的一个空壳,即空洞的课堂形式,谈不上课堂上的精彩。
愿: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为我们艺术课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页与第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以及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是对先前“方向”这一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空间观察能力和方位意识。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或者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是这么安排的:首先出示例4校园地图,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目的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接着呈现做一做。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然后通过呈现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最后呈现做一做,
1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教材力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策略,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因此,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情感与态度目标: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有条理的推断别外七个方向。
这些目标不是逐条逐条零散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过程中一体化完成的。
二、说教学策略
1、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说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3、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流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以校园为背景让学生说说各个方向有什么?
(创设这一情境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复习以前所学的方向知识,让学生处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下面进行新的方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地方?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另外四个方向。(板书课题)
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并不简单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目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情感的整体参与。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3)师生交流想法。出示指南针,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学具指南针。请学生介绍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四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自主观察指南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进行小组合作作好铺垫。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生的发现,提出要求:小组长安排,按顺序发言,可以相互补充、纠正,比比看哪组的发现最多。汇报交流,检查巩固。【通过集体汇报交流,在教师的系统总结下并板书下,帮学生建立对另外4个方位的概念,并整体感知八个方位。】同时板书八个方位(4)说说食堂在校园的位置。说说本校这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5)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做一张方向盘。
(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中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加深刻。)
2、做一做。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师生交流想法。旨在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
3、去动物参观,不知道该怎么走?让学生借助动物园导游图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学会看8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学生认识4个新方向之后,就要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的掌握新知,教师只是引导,让学生从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新知。在课中,我把指南针与练习中的方向板整合,并将本课的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融于其中,让学生口答指南针的方向填写,并让学生完成方向板,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向感。
(三)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尝试做一做,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旨在巩固学生对8个方向的所学,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四)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方向与位置,而且同学们还亲自参与了设计,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认为谁最棒?你对自己满意吗?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说板书设计。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西北上北东北
左西—|—右东
西南下南东南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本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本节内容将利用三角函数尝试解决问题。本节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几个题材:船右触礁的危险吗,小明测塔的高度,改变商场楼梯的安全性能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为学习后面一般性的三角函数知识及深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角关系(两锐角互余),三边关系(勾股定理)既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上两节课已经经历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因此,只要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恰当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将本节内容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改理念,学生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的无穷魅力,激发
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
从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出发,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求异创新的新课程理念。
三、教学手段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课件的视觉、听觉效果,展现问题情境,演示图形变换,将更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问题,激发探索的愿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畅谈疑惑;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
直角三角形就像一个万花筒,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我们在欣赏了它神秘的“勾股”、知道了它的边的关系后,接着又为我们展现了在它的世界中的边角关系,它使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它在航海、工程等测量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测旗杆的高度、树的高度、塔高等.
2、尝试探究
(1)典例呈现
第一关: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海中有一小岛,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自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
0的'B处,往东航行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0的C处,之后,该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猜想然后分组活动,画出图形,列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教师参与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触礁危险”的数学意义,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解决这个问题是运用三角函数知识画图、列式、计算,进而做出判断。其中岛与航线的距离是关键量。教师要不断的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各组展示图形,阐述解题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励学生勇闯第二关:你能调整楼梯吗?
(2)想一想你会更聪明
引入:一座古塔插云霄,欲造云梯测其高,今日学了解三角,不登塔顶也知晓。你能设计一种测量山的高度,河的宽度的方案吗?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测量塔高的方案,画出测量示意图,写出必要的测量数据及计算公式。
相信大家都能运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迎接挑战,获取成功,大家有信心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挑战的导入,力求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产生良好的心理优势。
你能测量古塔的高度吗?当然学生可能会设计出更有创意的方案。教师应对学生有特色的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有选择的展示两组的学生的优秀方案,其余可在课下交流,
学生肯定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案。其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
总结:学了三角函数知识后,我们不再眼高手低,不需跋山涉水,只要目之所及,就能心想事成。
3)问题变式:你能调整楼梯吗?激励学生商业大厦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己知原有楼梯长5m,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
有前面问题做铺垫,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不会感到困难。学生将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发现调整前后的楼梯高度是不变量、关键量,进而列式计算。教师刻意指导和安排基础略差、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然后学生自评和互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的现实背景、价值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的能力。同时对后面问题的解决做铺垫。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4、归纳总结
学生谈收获、感受,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收获可能不尽相同,有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生活实际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个性发展,只要学生有所收获都给予充分肯定。
5、板书设计
§1.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一、船布触礁的危险吗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用三角函数和方程的思想解决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解释最后的结果.
二、测量塔高
三、改造楼梯
五、布置课后作业:
习题1.6第12 3题
六、设计说明
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开放性实践问题和分层作业的设置,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愿学。
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学。
背景多样,层层递进,适时反思,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
当学生乐学、愿学、能学、活学时,就将学会学习,将学习当成乐趣,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时间分配预计是:创设情境1分钟,尝试探究16分钟,知识运用10分钟,拓展应用15分钟,归纳总结及布置课外活动3分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或出现突发事件,这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力求把问题或突发事件变为课程资源而为教学服务。
总之,本节课是以活动为中心,以评价为杠杆,指导学生利用以有知识和经验去探究和解决未知问题而进行设计的。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同仁们不吝赐教。
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奇妙的撕纸添画》。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材来看;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且绘画的生动性。本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学习各种想象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我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象进行再现;能关注撕出的色彩和形状,积极进行思考和交流。
过程、方法方面: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情感,积极和同学交流,克服畏难情绪,大胆想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随意撕纸、积极的就形联想、有意图的用线添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就撕出的纸片进行思考和交流,大胆联想。
4、说教学课时按排,教具准备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小纸片、一些撕纸添画作品、水彩笔等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胜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
美术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所以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设置了一个“云朵变成形象”的环节,天空飘荡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人物,一会儿又变成了汽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路。
2、观察法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就不可能有效的进行美术教学。在引导学生撕纸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的方式,认知撕纸的多种方法。还有在引导学生就形联想的环节,要学生转动撕下来的小纸片,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根据色彩和形状再进行联想。
3、演示法
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手工制作中,适当的演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根据教学情况和一些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小结性的示范和个别示范。
4、小组合作交流法
在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活动后,让学生分小组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行交流,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现,说出自己的联想。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将本课安排为一个课时,我现在就说说整个教学程序。记得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不仅动手参与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设置了一个“云朵变成形象”的环节,天空飘荡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动物,一会儿变成人物,一会儿又变成了汽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路。这时教师再展示几幅事先准备好的根据刚才的“云朵变成形象”而设计的撕纸添画,这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有没有尝试过根据小纸片进行联想添画,这时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进行随意撕纸活动
教师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注意过是怎样撕纸的吗?请几个学生上台来随意撕纸,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方式,再演示完善多种撕纸方式,激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学生依经验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的活动。在这个撕纸环节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
(三)、引导学生根据撕下的碎纸片进行联想漫谈的活动
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行联想漫谈活动的'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出示经过挑选的的小纸片,在展示仪上随意转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就形联想,一块纸片会有很多种答案,提示学生在联想时还可将纸片有意再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换刚才有意再撕的小纸片,自由发现,再相互交流,说出自己不同的联想。
3、当全班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后,及时引导个别学生当众在教师准备的纸片形状上添画表达自己的联想,将学习活动过渡到粘贴、添画的学习环节。
(四)、师生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学生的添画,师生共同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教师适当示范,说明根据联想、粘贴好纸片,在形状上添画成形的方法。提示添画能使形象更加完整,使一些畏难的学生明了添画该从何入手,从而大胆添画,提高组织线条表现形象的能力。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撕下来的几张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几个人或物,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再说说自己的添画意图。
2、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教师适当指导。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撕纸添画的方法,在保护儿童富有个性的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启发和提示胆小的儿童,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的情绪。
(六)、展评作业
1、自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是如何联想、如何形象再现的意图。
2、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2、本课难点:⑴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
⑵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当今的启示。
五、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具,递进式层层深入地设计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自然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详见教学过程)
六、说教法:
1。创设情境,以西汉初期和东汉末期的地图的显著改变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及图片,一边跟随学生导游的讲解
4。成语竞猜:先由教师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出对班超出使西域的评价。
5。以两汉对内对外关系为主题,由师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说学法:
1。 预习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2。从时空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3。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4。通过对张骞、班超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八、说教学模式:
导知——导情——导行
九、说教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理解教师的要求,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对比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十、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以学生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优化了教学环节,精练了教学内容,简明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得以发挥,主体作用得以展示,思维得以充分训练,情感得以渗透,人格得以升华。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十一、说作业:
(2——3分钟)评估测试卷第十五课。
以上是我对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拾豆豆》是小学音乐课本第五册第七课的歌曲,它是一首由山西名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农村的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愉快而又朴实的形象。是较典型的起承转合的一段体,六声徵调式。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四二拍的节奏特点──强弱规律,学习山西民歌的音调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技能目标:学生能用活泼地、天真地、诙谐和地方风格的情绪,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拾豆豆》。
3、思想目标:通过活泼地、天真地、欢快地音乐形象,使学生受到浓烈的乡土气息的感染和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二拍的节奏特点,以及山西民歌的音调特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每句尾字都带有儿话音的句子。
教具准备:电子琴、歌篇、胶片、录音机、磁带。
二、说教法:
1、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两姐妹手拉手在辽阔的田野上边走边唱边拾豆豆,这样一个画面加上旋律的作用,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2、我还采用听唱教学法,让学生分句听唱,带有附点音符,滑音的旋律,儿话的句子重点指导,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视唱全曲。
3、指导学生用诙谐地、天真地情绪,清晰的吐字,咬字及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鼓励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活泼形象的`动作,让部分同学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部分同学演唱。
三、说学法
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以下学法:
1、如何了解歌曲内容。
2、通过听、唱、看、想,总结广东民歌的音调特点。
3、根据歌曲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活泼形象的动作。
四、说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检查坐姿。
2、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为唱歌作准备(要求口腔打开,吐字清晰)。
(2)视唱练习。
(3)节奏练习: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四二拍常用的节奏型,为旋律创作打下基础。
3、导入新课
这一程序是通向新知识的桥梁。通过对歌曲《拾豆豆》的内容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本歌曲的兴趣。
4、听录音范唱,这样对歌曲有个大概印象。
5、曲谱分析
通过曲谱分析,使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四二拍的节奏特点,附点音符,滑音,总结出了广东民歌的音调特点。
6、学歌谱 学生听老师唱一句,跟着唱一句,然后跟琴唱,最后视唱全曲,难点反复练习。
7、学唱歌曲 生齐读歌词,教师唱谱,学生填词,教师直接教唱歌词,然后跟琴哼唱,轻声唱,齐唱。
8、歌曲处理
(1)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清晰的吐字、咬字及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9、表演歌曲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活泼形象的动作。
(2)让部分同学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部分同学演唱。
10、总结,讨论收获。
11、师生再见曲,结束这节课。
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引领学生进入能量世界的探究,因为能量是抽象的,学生很难以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直接观察,所以需要让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去发现研究能量和认识能量。在进行本课教学前,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储备了一些与能量像关联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因此本课的定位就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开始,例如风车,电风扇等,逐渐从物体运动开始,让学生建立物体的运动与工作需要有“能量”的作用,进而用能量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一步理解能量的概念。在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实验操作,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提高探究能力。我们教师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讨论、观察、小组实验等活动,开展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的作用。
3、会探究能量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
2、探究能量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学生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能量;
2、知道能量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的形式;
3、探究能量大小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4、知道生活中能量起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为了更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课前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制作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2、制作“火箭发射”的材料(如:吸管、卷纸筒芯、胶带、剪刀、塑料管、长尺等)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揭示“能量的概念”
(本环节我们从教材上以图片引入的做法,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插图:风车,水车,热气球升空,足球场上人踢球,汽车行驶。提问: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了解学生的前认识。
出示: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接着了解能量的特点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现在,我们中还有哪些能量吗?它们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例如老师的扩音器,电脑,电灯等等,它们都在工作,都有能量在作用。学以致用,完善学生对能量的认识,化抽象为形象。
这样,从辨析生活中各种能量的存在,到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
第二环节,探究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哪些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存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如果没有能量那会怎么样?
生活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有经历,所以学生们在扩展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知。
第三环节,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实验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常用的,如皮筋,卫生纸的卷芯,吸管等。
运用教师提前制作的实验装置“火箭”,分组实验 。首先提出问题: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箭”射出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出三种情况下的“箭”射出的距离远近,即第一次拉伸1厘米,第二次拉伸2厘米,第三次拉伸3厘米,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小结:橡皮筋拉伸越长,箭射出的距离越高;橡皮筋拉伸越短,箭射出的距离越低。
虽然这一结果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完全熟知,但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教学目的不是偏重结果,教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问题,以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
磨课历程
这节课我们一共经历了几次精心的打磨。许多老师都对这节课的修改给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号第一次泰山庙小学磨课中,我们发现教学任务的设计上有问题, 当老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能量存在,它们起什么作用时”,学生们只能找到电能、水能、太阳能等比较直观的例子,对食物转化为化学能这一知识点也比较模糊,在试讲了几次后,我们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并且加入视频资料,例如音叉振动引起水波,在扩展认识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会能量所起到的作用。
之后20号羊毫街和22号泰山庙磨课中,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课堂上实验环节的问题仍然很多,例如:学生拿到实验器材之后,只知道要发射火箭,不知道怎样科学地操作,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发射器,还有拉动皮筋时太随意导致测量困难等等,最后实验占用时间长,很多小组还完不成任务。针对这些问题各位老师积极互动,对课堂的细节进行打磨,冀老师也精心修改,例如,提前在火箭上标好刻度,在操作之前说明一格代表一厘米,强调发射器一定要放在桌子上,和长尺的零刻度持平,并且老师边强调边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再实验操作。确定了最后一稿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
从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这节课的亮点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形象,再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能量,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不足之处是实验环节时间长,课堂时间紧张,检测导结还不够到位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