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思路:
该活动是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经验延伸。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会像模像样地洗菜、切菜,当他们看到自己将玩具西瓜、苹果、鱼等切开后,脸上会露出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从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入手,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索、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使各种食物变小。通过操作实验,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将食物变小。主要通过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集体的评价使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使活动呈现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五张呈U字形摆布在后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瓶娃娃;各种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汤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工具、材料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3、经验准备:幼儿对喂娃娃有一定的'经验。(娃娃家、区角活动时玩过喂娃娃的游戏)
三、说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预测法、操作法、交流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预测法:幼儿都想喂娃娃,那怎样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食物呢?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大胆预测。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行大变小的实验。交流法: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游戏法:本次活动,我以喂娃娃为主线,引起幼儿的操作、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想像预测探索尝试尝试交流分享。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瓶娃娃肚子饿了,请我们小朋友宝宝想想办法的游戏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从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预测:在请个别孩子来喂娃娃时,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探索尝试: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尝试。我为每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种工具,让孩子根据自己能力需要选择材料、工具,进行大胆尝试。在这一活动中,我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孩子碰到困难时,我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孩获得成功时,我会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四)交流分享:探索活动之后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的体现。最后的质疑刚才你们在把好吃的东西变小时,碰到什么困难吗,又紧紧围绕了我园《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的课题,能使孩子从小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让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使食物大变小的实验中,常是用各种方法把食物变小,然后喂给瓶娃娃吃,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由于有了自己亲身操作的经验。也为后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经验基础。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乐意尝试、探索,同时体验喂娃娃的乐趣。能较好地完成活动预设的目标。
说课稿 篇2
《我的好朋友——计算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好朋友一计算机》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点,从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入手,讲解如何开机与关机,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初步的了解。
二、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由于身处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电脑,只有极个别孩子家里有电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由于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电脑,特别兴奋,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兴奋,乱了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课前再次讲解机房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掌握一些电脑的常识,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计算机组成;学会开、关机步骤,掌握开、关机的方法;认识桌面、图标、鼠标;学会移动、单击鼠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指向、单击)。
五、说教法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走进计算机世界,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基本操作。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孩子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的比如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直接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发言,老师讲予适当点拨总结,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基本的操作规则要认真的讲解,比赛谁听得认真,看谁掌握的又快又好。随后就让学生自己操作,小组问互相比赛,互相帮助。最后在总结时,要多加表扬,增强孩子对电脑的兴趣,对孩子们今后学习好电脑打好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
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电脑是做什么用的?你会用电脑吗?有些同学接触过电脑,既然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一台计算机应该包括哪些东西?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自信心、观察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常见的计算机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1、主机:主机里安装有很多重要部件,主机的后头有很多的接头盒插头,这些接头盒插头可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2、显示器:常见的显示器有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
3、键盘:键盘是输入信息的设备。
4、鼠标:鼠标也是输入信息的设备,它可以方便、准确地定位
光标,并可向计算机发出简单的命令。
出示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开关机:
开机:
1、打开显示器电源
2、按下主机POWER按钮,打开主机电源。
启动成功。
同学们现在可以开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
做的正确。
关机:
1、单击左下角“开始”按钮
2、单击“关机”
3、选择“关机”
4、单击“确定”。
同学们现在可以关机,请你旁边的同学做一下监督,看自己是否做的正确。
这一环节,不但让孩子主动去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并且亲自动手触摸一下,会加深孩子的记忆,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写出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同桌检查、小组检查,老师检查,看
一下有多少孩子掌握了本内容。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回家考考家长,看家长是否知道,这样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如果家长回答不出来,会增加孩子们学习电脑的自信心。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板块由汉乐府的《长歌行》、朱自清的《匆匆》和一个“表达”构成。向我们展示了古今惜时的名篇佳作。
《匆匆》写于1922年3月,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从人们日常习以为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寄情述怀,感叹人生短促,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单纯,“燕子”“杨柳”“轻烟”“微风”“薄雾”“初阳”等事物飘忽灵动,给人营造出一种清隽淡远的意境。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排比、对比、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展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时间的名言,但他们并能感受到时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流逝,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用语言来表现出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4、教法学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本节课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本节课将渗透三种学习方法:
一、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
二、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即仿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
三、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告诉他们,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5、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岩石的特点,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风化原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展开自主的探究活动,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验对不容易观察到的岩石变化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二、 说学情
虽然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岩石以及岩石的用途,但对岩 石
风化的原因却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内外去搜集、去探究、去观察、去验证。
三、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 喜欢大胆想象,能对岩石的最终变化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想,愿意合作与交流。
3、 知道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著名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
四、 说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
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中去,并且能够积极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课下可让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搜集了解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使课题加以延伸和拓展。
五、 说活动准备
带盖塑料瓶、碎石块、酒精灯、镊子、火柴、花岗岩(小块)、水、防护镜、石膏、绿豆等。
六、 说教学过程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我首先出示一块岩石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它上万年前就是这样吗?那上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再集中呈现岩石图片) 欣赏后再提出问题来研究。
(二)、作出假设
是啊,岩石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谁的作用使岩石发生了变化呢?我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把猜想的岩石变化原因画或者写在记录表中。再全班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假设,适时板书:冷热、水流、生物、风、火山、地震……
(三)、自主探究
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活动。
活动一:水流对岩石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水流对岩石作用的模拟实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提醒。
比如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相机提问:你观察到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瓶中的岩石有没有变得像这块鹅卵石一样光滑圆整呢?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的岩石变化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过程。
活动二:冷热对岩石的作用
本活动也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把岩石放到酒精灯上烧,表示热,烧完后放到凉水里,表示冷。冷热变化代表的是白天和夜晚的冷热差别。在实验过程中可相机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注意安全、给岩石加热的同学带好防护镜等。学生回报交流发现的问题后教师小结。(冷热差别使岩石体积收缩和膨胀,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
活动三:生物对岩石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在石膏中种绿豆的实验(出示图示)——向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洒上几粒绿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放入盛水的盘子。同学们认为几天以后会有变化吗?(发芽的绿豆能从坚硬的石膏中钻出来吗?)学生猜想后接着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学生讨论后小组领取材料,开始在石膏里种种子,教师巡视指导。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生物对岩石的作用,亲自体验观察、验证的乐趣。
(四)巩固小结
岩石在自然界当中,会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五)运用拓展
1、自由活动
出示图片:山下的这些碎石,不断地风化,最终会变成什么?本活动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想、模拟实验,推想岩石变化的最终结果,让学生推想出地球上土壤的形成原来是由岩石风化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课题延伸
课下让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著名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风化措施。通过这一课后拓展活动使学生对岩石风化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丰富视野的同时,关注与岩石风化有关的研究,把课堂探究活动拓展至课后,关心科学、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七、 板书设计
水流 使岩石发生变化
不断风化
岩石的风化 冷热使岩石发生变化
变成土壤
植物生长使岩石发生变化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面对学校的要求》这一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第三框内容。第二课《我的自律宣言》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自律是学生迈好中学生活第一步的关键,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学校纪律主要是从他律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规范性要求,而这些规范性要求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只有提升为自律,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原动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进入中学后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校的合理要求与不合理要求;面对学校的不合理要求,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向学校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享受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约束,自律会使生活更美好。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我的自律宣言》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初中是学生刚踏进青春期的门槛,面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及时疏导,让学生明白学校制定这些要求是为学校公共生活服务的,没有这些要求,学校生活肯定会陷入混乱。
三、说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学校要求的合理性,并能自觉遵守;面对学校不合理的要求,能用积极的方式向学校反馈。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课前采访、搜集资料,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校的要求。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明白拥有自律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学校的合理要求,并能学会自觉遵守。
教学难点:对于学校的不合理要求要懂得用适当的方法积极向学校反馈。
五、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课前采访、搜集资料,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一员。
六、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学中我让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想一想、或说一说、或学一学、或做一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能正确对待学校的要求。
七、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邀请班主任当特邀嘉宾。
学生准备:课前安排学生采访学校领导,并搜集有关校服的资料。
八、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和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环节:评价学校的要求。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需要一个精彩的开场,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同学们,进入中学后,你们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是不是觉得学校有些要求在你们看来是不合理的?”学生听到这样的'提问,一下子来了兴趣,会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时,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学校的哪些要求是合理的?接下来我要求以四人为小组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则在黑板上列出同学们的看法。
第二环节:采访实录。
为了让学生明白,面对“不合理”的学校要求,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主动出击,从制定要求的学校领导处寻找原因,进一步感受看似不合理的学校要求也有着存在的必要性。为此,我特意在课前安排学生采访学校领导,并指导学生在采访前建立采访小组,列出采访提纲,采访时将领导的对话录下来,采访后整理好采访记录。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采访结果,并将学校领导的录音播放出来,然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就学校领导的回答展开进一步讨论,使学生明白看似不合理的学校要求也有其合理性。
第三环节:小小辩论台
以“是否有必要穿校服”作为辩论主题,一方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突破点,针对学校的不合理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仅派代表陈述各自的观点,然后下节课安排一课时按照辩论赛比赛规则展开辩论。
第四环节:新闻链接:《第十八次开庭》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链接:《第十八次开庭》,然后思考两个问题:
⒈你对“学生自律仲裁法庭”怎么看?
⒉你愿意自己所在的班级也建立这样的“法庭”吗?为什么?
在学生们各抒己见后,请出特邀嘉宾班主任,与班主任商量,希望以后也在班级开展“仲裁法庭”活动,对本班的重大事项进行仲裁。
这个环节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律仲裁法庭”感受现代中学生的主动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趋增强;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五环节:自我反思
在完成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于学校的合理要求,哪些遵守得比较好?哪些遵守得不好?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办法。
这个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合理要求的良好习惯,也为下一教学内容——学生制定自律宣言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六环节:欣赏园地:《享受约束》
请一位同学朗读本文,然后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并谈谈这样选择的理由。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举例说明:你享受过哪些约束?你当时的感觉如何?
通过阅读本文以及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享受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约束,自律会使生活更美好。
第七环节:复习巩固
组织学生归纳本框知识点。通过归纳提炼,学生能掌握本框所学知识,提高归纳能力,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明白平静幸福的生活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之上,自律能使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面对学校的要求
一、评价学校的要求
学校不合理的要求学校合理的要求
二、采访实录
三、小小辩论台
四、新闻链接
五、自我反思
六、欣赏园地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