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

时间:2024-05-08 07:43: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1

  一、教材分析

  1、课文解读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济南的冬天》出自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之手,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情这一主线,选取了紧扣着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的济南冬天的由衷赞美。本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亲切,其中的比喻拟人,形神兼备,充分彰显了老舍先生语言大师的风范。

  《济南的冬天》编排在七上第三单元的第2课。“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作适当的摘录”是这一单元的总的教学目的。结合单元设计意图和本文的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情分析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新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散文的阅读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对精美语言的品味分析的。方法和能力上还稚嫩欠缺。对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掌握有难度。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重点的策略是反复朗读,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情景创设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替换比较法等进行教学。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1、听读感悟法2.圈点批注法3.画面再现法4.鉴赏品味法5.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把整个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为三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把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每一环节中。

  五、课前准备

  师:音乐班得瑞《初雪》。春夏秋冬四季优美图片。

  师生:

  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查阅作家作品及文本背景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思想与感情的共鸣。)

  六、教学流程

  ㈠情境导入

  我先以几幅画带学生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春景图、夏景图、秋景图、冬景图,每个季节选一幅画,让学生看画说诗句。说完了一年的春、夏、秋,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的冬。借此引入冬天,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却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由此导出课题。

  ㈡初读课文,发现美。

  1、先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与适当的指导,纠正字音,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

  2、老师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安静的`闭上眼睛听,把听到的文字内容转换成画面。让学生犹如欣赏一幅淡淡的唐代山水画,又好像自己在景中游览。

  3、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特点主要选取了哪两个方面的景物来写?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文字给图命名。(板书:温晴;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空灵水晶图)

  4、你最喜欢哪个画面,请你大声的读一读。

  ㈢品读课文,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首先,抽取两生朗读读课文第三节和第五节,其他学生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这些流程很容易让学生抓住文本中重要的词句主动品析,如:顶、镶、卧等词语,又如“穿上带水纹的花衣”、“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句子,都是为解决重难点埋下伏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替换比较法赏析例举示范】

  最后,我会顺势提出问题:这些景物描写扣住了温情这一总特点吗?

  2、体验情感美:

  设疑激思:为什么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这样美?

  引导学生找出流露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3、学生朗读展示,配上背景音乐《雪绒花》,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读出形象,读出意蕴,读出情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情感美。(板书:赞美)

  ㈣积累反馈,创造美。

  1、 写作。如果你喜欢写作,请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下来,注意借鉴本文的写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绘画。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画出你大脑中的济南冬景。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完成。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地反馈。)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2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同学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同学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同学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同学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同学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同学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同学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同学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同学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同学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同学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同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同学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同学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同学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同学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同学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同学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同学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同学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同学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同学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同学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同学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同学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同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同学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同学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同学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同学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同学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同学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同学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同学一些方法,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同学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同学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同学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同学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3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四、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

  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五、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的优秀说课稿12-19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1-03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7-09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3-26

部编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12-08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6-10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1-07

最新《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03-19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4篇07-28